2010年6月18日 星期五

稀有的傳媒對民主路的真實分析

昨天舉行了的《617曾余會》,結果沒有什麼特別驚喜,口才辯論上余若薇明顯勝一籌,對政改方面兩方基本上都是舊調重彈,我覺得未能改變大部分市民對政改方案的原立場。

今天,從網上讀到轉載的經濟日報題為《曾余未盡責 – 政改無奈中求進》的評論報導,覺得是罕有的一篇客觀、實事求是的分析。對於文章大部分觀點,我很有同感,例如:

  • 「昨晚辯論凸顯了政改問題矛盾所在,即港人對中央信心不足。」
  • 「曾余都未現領導力,但今次辯論卻凸顯了政改方案寸步維艱的困難所在,就是中央與港人缺乏互信。」
  • 「中央亦要明白港人無奈之情,故必需要讓二〇一六年立法會選舉有合理民主進展、一七年特首選舉與二〇年立法會選舉達到真正全面普選的目標,否則香港內部矛盾、港人與中央矛盾都將激化,有損一國兩制成功落實。」

我對文章的大部份觀點、理據都很同意。不同其他幾份暢銷報章,只懂盲目高喊「爭取民主」。當然,對於那些報章來說,打著民主旗幟,它們才有市場,盈利才有保證,那管所附和、鼓吹的,是和政治現實不符的「倔頭路」。好像明報這篇為余若薇塗脂抹粉的辯論會後的分析報導《曾一度面黑 – 余含淚總結》,立場明顯不中立,報導有欠客觀,分析更是膚淺。題外話︰文中提及︰

「全晚發揮大狀辯才的余若薇,總結時卻忽然感性,說政府不斷加大小圈子選舉,如果自己這樣都接受,是『對不住下一代』。說到此處,她眼眶通紅,語帶哽咽,與
前段的冷靜沉著形成強烈對比。余大狀的眼淚亦令民意出現變化,表示支持余若薇市民突增3個百分點。」

在早一、兩天偶爾聽到商台余若薇的友好李惠玲的《左右大局》節目裡,李惠玲已提出辯論會中可使用「眼淚攻勢」這策略。昨天竟然真的看到,不知是純粹巧合,抑或是早已編排好。

要理性爭取民主,並能最後爭取到民主,不可閉門造車,更不可盲目亂衝亂撞。否則,無論是「溫和」或「激進」泛民,都不會爭取得到民主。

社民連經常嘲笑民主黨採取溫和手段一無所成,但我肯定社民連採取激烈手法一樣爭取不到民主。他們可以怎樣「激」?「激」得過「藏獨」、「疆獨」份子嗎?「激」得過哈馬斯對以色列的鬥爭嗎?「激」得過泰國紅衫軍對阿披實政府的抗爭嗎?在現代政治事件中,可有用激烈手段成功的例子?

泛民有否分析過中央為什麼對給予香港人民主普選那麼猶疑呢?有沒有針對中央所擔心的作出回應呢?

現在香港搞政治的,絕大部份都是肓目亂搞的或別有用心的。如果沒有一些有新思維的人出來政治舞台,給香港人、中央一個新的選擇,以後我可能都只好在議會選舉中投白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