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8日 星期一

關愛基金資助學生到海外

看到關於關愛基金的報導,令我很驚訝的,是基金計劃資助學生到海外學習。

我以為成立關愛基金的目的,主要是讓那些 N 無人士,使他們在未能受到政府援助的情況下,可以從基金得到幫助,應付生活上的基本所需。

資助學生到海外學習?有那些學科香港是沒有的,學生必需在海外學習?縱使有,亦肯定不會多,對那些科目有興趣、有好表現,值得去外國學的窮學生肯定是少之又少。若果關愛基金打算給予資助的,是香港有的學科,那實在是亂花金錢!

很多議員、傳媒常說香港有多少多少 N 無人士,有多少多少家庭對於支持子女(在香港本土)的學費很感吃力,怎麼關愛基金不去照顧這些很基本又很必要的需要,卻去資助學生到海外這種不具成本效益的行為?

若果基於一些我不理解的原因,關愛基金不打算資助學生在港的基本教育,我寧可他們資助香港學生於非基本學科,例如音樂、美術等,讓花不起錢買樂器、買繪畫用具、接受有關訓練,又在那些方面有天份的窮學生,可以有機會發展,不致埋沒天份、浪費人材。那些相關的基礎訓練,只需在港進行已經可以,不用花大筆機票費、住宿費、學費等到海外去。

若果關愛基金真的資助學生到海外學習,那是白白把基金浪費了,令人又可惜、又氣憤!


2011年3月24日 星期四

4 份 1 美國成人有刑事案底

看到 Yahoo! US 一篇報導,說美國有六千五百萬人有刑事案底,即大約每四個成年美國人,就有一個!

文章的主題,是控訴很多美國僱主,不會僱用有案底的美國人。我同意應給予機會曾犯錯又改過的人,不過令我詫異的,是文章的評論部份,有讀者說那些僱主只願意聘請沒有案底和沒有信貸問題的人,是找一些「完美的機械人 perfect robot」。原來在美國人心中,不犯罪、沒欠債的人就是「完美」、就是沒有思考的機械人?這不是做一個人的最基本要求嗎?

看到大部份評論都是那立場,令我看到美國人目無法紀的生活態度,只求個人自由、享眼前樂,不理會亦不願承擔後果。

香港人很多都崇尚西方社會,希望他們不要把這些歪曲的是非觀也學了...


2011年3月22日 星期二

美電視劇《迷 Lost》的終結

美國電視連續劇《迷 Lost》,在美國於 2004 年首播第一季,在去了 2010 年播出了最後一季,即第 6 季,昨天,明珠台亦播出了最後 2 小時的大結局。

追看了這電視劇 7 年,看到結局感受很多。從一部懸疑片去看,雖然製作者嘗試去解釋劇中有的疑團,但好像有一些仍然是沒有給予答案,有些縱使有答案,但卻欠缺說服力。例如:Jacob 在茫茫人海中怎樣選擇和找到 Jack 等繼承者、北極熊代表的意思、神秘數字的意義、為什麼 Jacob 不讓到島上的人離開等等。(可能有些曾經在劇中有合理解答也說不定,7 年長實在不是每個細節也能記清楚。)

在最後這一季,島上的正邪、黑白身份開始有明顯的確立,如果這季度只是敘述這兩派的鬥爭,相信劇情會流於陳舊老套,但製作人巧妙地加入劇中人另一條沒有遇空難的劇情線,令觀眾很有興趣去知道究竟那段描述才是真實,我自己便曾經猜想是兩個並行宇宙,昨天的結局中,揭曉了原來那是往生世界,Jack 的亡父解釋因為 Jack 等人在生時因為那段他們覺得島上發生的,是他們最重要的經歷,所以他們死後會連繫在一起。

我覺得這結果透出很無奈和哀傷的味道。劇中人除了極少數的如老夫老妻 Bernard 和 Rose ,Desmond 和 Penny 有可能在生時能一起之外,其他有情人都是陰陽相隔:Jack 和 Kate,Sawyer 和 Juliet,Hurley 和 Libby,Sayid 和 Shannon,Daniel 和 Charlotte,Charlie 和 Claire,甚至 Sun 和 Jin 臨死前只有短暫共聚,他們都要在往生世界,幾經努力才可再一起。這些有緣無份的命運弄人,總是令我心傷。若果沒有了這段往生的情節,整個劇可能只算故弄玄虛,但現在卻給留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和思考的地方。這結局亦很有佛教輪迴的味道:今生相遇,說不定是前生有未了緣。

同樣是結局,我覺得《迷》比《英雄 Heroes》好很多。


2011年3月18日 星期五

遲了搶買鹽...

什麼,海洋被放射物污染,鹽也因此會被污染?
鹽含有碘質,所以買來做抗輻射替代品?

哎呀,遲了一步,給人搶清光了。市民真是先知先覺...

什麼,要食幾公斤鹽才等於一粒碘片?怪不得那些人要買那麼多,不過恐怕如此份量,市民應該還未買足夠,而且,以後不用煮飯了,食鹽都食到滯。

以前只見食品以「低鹽」作為招徠,但相信不久,市面會開始有「高鹽」食品,人人爭相搶購,「低鹽」在市場上消失...

唔,海水受污染,那海魚、海產那可倖免?想必下一步必定是搶購、囤積罐頭魚了,還有多買新鮮海魚,放有在浴缸裡養著,以後慢慢吃。

......

中國人,搞下 gag  等全世界有得笑下之嘛,不是認真的吧?


2011年3月16日 星期三

看學校欺凌片段有感

從網站看到一段發生在澳洲的學生欺凌片段,據報導,片中忍無可忍下反抗的少年已成為網上英雄。

根據報導,那首先被挑釁名為 Casey Heynes 的學生,已受了多年欺凌,今次可能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爆發出來。兩名涉事學生,都被停課 4 日。

看片後,我有以下感想:

  • 社會上有很多人喜歡欺負他人,學校裡也有。
  • 欺負他人者,不一定比他人強,只是比他人不守規、不守法。當遇到反擊,被人「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時,他們很可能不堪一擊。正如很多好勇鬥狠的不良青少年,都是不學無術的蠢懶人,當然不懂得搏擊、用力之道。
  • 學校,如果不能有效地作為傳授知識、培養學生品德的地方,可以是變成摧毀學生身心,令學生留下終生痛苦記憶的地方,作為家長須留意,了解子女的學校生活,是否要另覓校風純樸的學校。

p.s. 曾嘗試加入相關 YouTube 視頻,但相信不少有關事件的相關視頻因為抵觸了某些 YouTube 的條款(?),所以很快被移除。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到 YouTube 網站尋一下 Casey Heynes 吧!


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

是豁達還是阿Q

被佔便宜或不公平對待,如果對自己說不要緊,不放到心上,究竟算是豁達,抑還是阿Q?應該經常把被「虧待」放在心頭,用盡方法去討回公道嗎?若果經常被「虧待」,會否令自己心中太多「石頭」,難以開懷,終日鬱鬱寡歡?

香港人好像總覺得自己被虧待,很多政客、電台節目主持人、報章雜誌,經常告訴市民被不公平對待,令到市民終日忿忿不平,對市民究竟是利是弊?

世界究竟有沒有絕對公平呢?如果沒有,不斷地用盡心力去追尋公平,會否徒勞無功,只是令自己不得快樂?

究竟,是豁達或是阿Q,可以如何界定?

我覺得被人佔小便宜,算是「豪俾佢」吧。當然,什麼是「小」,可以「豪」多少,是人人不同。「豪」得起,也算是一份福氣。



2011年3月11日 星期五

日本 8.9 級地震

日本今天下午當地時間大約 2 時 46 分(香港 1 時 46 分)發生 8.9 級強烈地震,並引發 10 米高海嘯。

Yahoo! 相關網頁報導

從電視見到的景象很駭人。無邊際長長的巨浪湧著輪船、無數的雜物、車輛不斷地向前衝,感覺海浪好像前進得不很快,但當對比路上的汽車的大小和逃跑速度,可以知道那巨浪的可怕速度和破壞力,並不忍卒睹那些無路可逃的車輛的可怕命運。

沿海無數的房屋被巨浪沖毀、浸沒、甚至整個仙台機場被淹沒,可以預計死傷會很嚴重。

人力和大自然力量相比,真的是很渺小。人類實在應守望相助。



2011年3月7日 星期一

妮妲莉寶雯快 30 歲了

今年在剛結束了的奧斯卡金像獎,妮妲莉寶雯憑《黑天鵝 Black Swan》大熱勝出,奪得最佳女主角獎。

在一些評論中,聽到說妮妲莉寶雯今年已經 30 歲,令我頗為意外,我的感覺總覺得她只是個少女。(其實她是 81 年 6 月出生,所以現在是 29 歲半吧。)

她在《這個殺手不太冷 Leon The Professional》的表現在我腦海中仍然記憶猶新,不知不覺間她已從小女孩變成 30 歲快為人母。

時光飛逝,人愈大時間真的過得愈快...

p.s. 這幾天避開了聽、看香港新聞,心情輕鬆了,時間亦多了,感覺不錯。


2011年3月2日 星期三

悲從中來

剛從新聞聽到財爺決定 18 歲以上香港人每人派 6 千元。

很明顯,財爺是向「民意」屈服。「民意」是否理性、公平、有遠見,我很懷疑。

經濟差時派錢,可以說是雪中送炭,現在的環境比沙士、金融海嘯時好,為什麼當時不派,現在反而派?經濟好時派,難到將來經濟差時可以不派麼?那派錢是否將成為定例?

對於有錢人,6 千元只是一餐飯;對於中產,6 千元只是一部手機;對於窮人,6 千元卻是幾個月的食用,與其人人派 6 千,是否把錢針對性地照顧有需要人士更用得其所?(雖然,我覺得政府對於照顧窮困人士、家庭已算不錯。)

資本主義社會,本來是市場去決定價值,要賺取更多的收入去改善自己生活,應該是增值自己,怎麼香港變了去迫政府派錢?

另外,香港好像大部分人都沒有儲蓄,如果有的話,政府將 6000 元儲入強積金戶口,有儲蓄的人可以相應減少 6000 元積蓄,從戶口提取現款即時使用,所以,那些說「有得睇冇得駛」的,相信很多是沒有儲蓄的人。沒有儲蓄的人,不一定是窮人,很多人有錢買乜 phone 物 phone、乜 pad 物 pad ,但卻不願儲蓄,為將來打算。當然,對他們來說,既然將來有政府照顧,現在有錢當然是用到盡。

可預見,香港會繼續爭吵不斷,議員、市民會動輒以遊行和暴力去迫政府就範。如此境況,香港的發展恐怕會落後於世界的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