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很少聽商業電台,現在只會聽它的財經節目和星期六的《一台好戲》。
商業一台的政治味很重,每天有多個論政節目,連它的口號「和而不流」,明顯也很有政治意味。聽它每天的「和」這「和」那,很是令人煩厭,而且,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自稱「和而不流」,根本和事實不符。
首先,要明白「和而不流」的意思。我自己的中文文化根底沒有幾多,當然要上網搜尋一下,找到以下的資料:「和而不流」是出自《禮記.中庸》,原文為:「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意思指:君子以和諧的態度待人處事,但不隨波逐流,放棄原則,這才是真正的剛強。
「和而不流」當然是高尚的情操,但商台用來形容自己,未免是往自己面上貼金。商台的多個論政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左右大局》、《串》、《光明頂》的主持,罵人還少麼?如何稱得上「以和諧的態度待人處事」的「和」?
現在的政治氣候、潮流,是罵政府、罵中央的少還是多呢?除了商台之外,港台、蘋果報系、明報、星島等主要傳媒的立場,那個不是對香港、中央政府大加鞭撻,除了《大公報》、《文匯報》等市場佔有率低的親中報章,那有傳媒會為政府說好話?
所以,商台的立場,且不說它是對或錯,但和各主流傳媒取態更本無分別,說自己「不流」,還要從早到晚不停說,是吹自擂,旁人看不到理據。
整天「和」「和」「和」「和」,又名不副實;口口聲聲說「不流」,卻無異於主流,不知商台是自欺還是欺人。
2012年12月6日更新:
商業一台這星期開始結束了《一台好戲》。主持好像說不出一個合理原因,只是說節目已經播出了很多年了。哈,不知是甚麼道理,難道吃得飯多,也要停止再吃,轉為吃麵包?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很荒謬
很多政黨倡議搞全民退休保障,意思指香港人到達退休年齡,便可不經資產和入息審查,每月獲得政府發放退休金。
我很不明白為什麼好像每個政黨都支持這個很荒謬、很有問題的提議,一般市民,要不是根本不關心政治,就是只看到「有錢分」這表面好處,都是對提議不反對,甚至很受落。
曾經在一個「烽煙」節目,聽到有市民批評政府的某個退休才可享用的扶貧政策,說「明天會更好,不過今天過不到」,那如果退休才有保障,退休前生活有問題,如何是好?
「慢著!退休前可以申請綜援呀?」可能會有清醒的市民看到這一點。對,退休前生活有問題可以靠綜援,那為什麼退休後不可以?
「綜援要入息審查嘛,退休金人人有份。」對,的確是,人們倡導的「全民退休保障」的確是人人有份,但領取的人多了,每人可拿到的,肯定是比有入息審查的情況下少。有入息審查,本來給富豪、有資產的退休人士那些錢,便可轉給真正有需要的老人,讓他們可以有多一點錢去應付生活。另一方面,政府的錢,是從稅款而來,相當部份是來自薪俸稅,若果退休金開支能減少,加稅的壓力也可相應減低。有些退休人士,可能是育有子女,若果實施不經審查的退休金制度,很可能令自己子女要交的稅增加,令下一代更加辛苦。
有人說現在有些人是沒有強積金作為保障,如家庭主婦。首先,沒有強積金,即是沒有受薪工作,為什麼呢?之前憑什麼生活呢?相信是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庭吧?那麼,這些主婦算是為丈夫、子女付出心血和勞力,她們的退休前、後的生活,難道不應由丈夫和子女承擔麼?就算最終,真的是丈夫、子女未能照顧,也可以申請綜援,不一定要另外搞個所謂不經審查「退休保障」啊!
有些人又藉口如果要做入息審查,行政費會很高,這當然也是片面之詞。行政措施有多複雜,是可以看情況調節。最簡單的,是要申請者自我申報,政府只作隨機抽查,一旦查出有虛報情況,加以重罰,殺一儆百,行政費便不必太多了。
理性上,我覺得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只會對這種退休人士最有利:有相當資產又沒有子女要納稅的,其他人,實在應該想清楚是否支持所謂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不要只看到表面「有錢分」,看不到背後的荒謬,誤食政黨給你的這粒糖衣毒藥!
我很不明白為什麼好像每個政黨都支持這個很荒謬、很有問題的提議,一般市民,要不是根本不關心政治,就是只看到「有錢分」這表面好處,都是對提議不反對,甚至很受落。
曾經在一個「烽煙」節目,聽到有市民批評政府的某個退休才可享用的扶貧政策,說「明天會更好,不過今天過不到」,那如果退休才有保障,退休前生活有問題,如何是好?
「慢著!退休前可以申請綜援呀?」可能會有清醒的市民看到這一點。對,退休前生活有問題可以靠綜援,那為什麼退休後不可以?
「綜援要入息審查嘛,退休金人人有份。」對,的確是,人們倡導的「全民退休保障」的確是人人有份,但領取的人多了,每人可拿到的,肯定是比有入息審查的情況下少。有入息審查,本來給富豪、有資產的退休人士那些錢,便可轉給真正有需要的老人,讓他們可以有多一點錢去應付生活。另一方面,政府的錢,是從稅款而來,相當部份是來自薪俸稅,若果退休金開支能減少,加稅的壓力也可相應減低。有些退休人士,可能是育有子女,若果實施不經審查的退休金制度,很可能令自己子女要交的稅增加,令下一代更加辛苦。
有人說現在有些人是沒有強積金作為保障,如家庭主婦。首先,沒有強積金,即是沒有受薪工作,為什麼呢?之前憑什麼生活呢?相信是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庭吧?那麼,這些主婦算是為丈夫、子女付出心血和勞力,她們的退休前、後的生活,難道不應由丈夫和子女承擔麼?就算最終,真的是丈夫、子女未能照顧,也可以申請綜援,不一定要另外搞個所謂不經審查「退休保障」啊!
有些人又藉口如果要做入息審查,行政費會很高,這當然也是片面之詞。行政措施有多複雜,是可以看情況調節。最簡單的,是要申請者自我申報,政府只作隨機抽查,一旦查出有虛報情況,加以重罰,殺一儆百,行政費便不必太多了。
理性上,我覺得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只會對這種退休人士最有利:有相當資產又沒有子女要納稅的,其他人,實在應該想清楚是否支持所謂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不要只看到表面「有錢分」,看不到背後的荒謬,誤食政黨給你的這粒糖衣毒藥!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民主普選的美國,也有人捱餓
美國,民主、普選制的典範,也有人得不到溫飽,例如今天看到 Yahoo! US 的一篇報導:
Going hungry in America: ‘Distressing,’ ‘humbling’ and ‘scary’
不是說民主、普選不好、比不上中國的一黨獨大,只是說不要迷信民主、普選,不是有普選便會所有問題便消失了,變了天堂。相反,有些社會的問題,在沒有普選之前,是否也可以解決呢?不要有問題便說:「現在有這些問題,是因為沒有普選,只有等到有普選,問題才可解決」,市民不要受一些政客愚弄。
持有「有普選才可解決問題」心態的議員,那會有誠意現在就去和人合作,解決問題?
後續:
無獨有偶,今天另外一段新聞,說美國人每年浪費的安全可食用糧食,高達全國總產量四成,而文中也提到:「美國雖屬富庶國家,卻約有1/6人口不能保證餐餐有飯開。」
Going hungry in America: ‘Distressing,’ ‘humbling’ and ‘scary’
不是說民主、普選不好、比不上中國的一黨獨大,只是說不要迷信民主、普選,不是有普選便會所有問題便消失了,變了天堂。相反,有些社會的問題,在沒有普選之前,是否也可以解決呢?不要有問題便說:「現在有這些問題,是因為沒有普選,只有等到有普選,問題才可解決」,市民不要受一些政客愚弄。
持有「有普選才可解決問題」心態的議員,那會有誠意現在就去和人合作,解決問題?
後續:
無獨有偶,今天另外一段新聞,說美國人每年浪費的安全可食用糧食,高達全國總產量四成,而文中也提到:「美國雖屬富庶國家,卻約有1/6人口不能保證餐餐有飯開。」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東尼史葛(Tony Scott)自殺 – 可惜
名導演東尼史葛(Tony Scott)週日(19日)在美國洛杉磯跳橋死亡,終年68歲。
有報導說他是因為患上末期腦癌而厭世,不過又有報導引述他的遺孀說他沒有腦癌。那個才是事實,什麼令到他行上這條路,這一刻恐怕是無法說得準。
不過,無論他是否有絕症,這時如果還有相當活動能力,以他的才華不去利用,或者與家人好好渡過,我覺得很可惜。當然,我和其他旁人不會明白他個人感受,沒有資格去說他的行動是對是錯。
他拍的電影,我看過又喜歡的包括:《壯志凌雲 – Top Gun》,《最後戰士 – The Last Boy Scout》,《紅潮風暴 – Crimson Tide》,《高度反擊 – The Enemy of State》,《鑣火 – Man on Fire》。令外,還有他和哥哥列尼史葛(Ridley Scott)一同監制的電視劇《法妻 – The Good Wife》。
可惜!
8月25日更新:
根據題為《No motive in film director Tony Scott's suicide note》的報導,法醫官說東尼史葛有腦癌之說不正確,最終法醫報告還要待毒理分析等其他檢驗結果,數星期後才能完成。有報導引述執法機構消息指他的自殺原因可能永遠不能確定。
有報導說他是因為患上末期腦癌而厭世,不過又有報導引述他的遺孀說他沒有腦癌。那個才是事實,什麼令到他行上這條路,這一刻恐怕是無法說得準。
不過,無論他是否有絕症,這時如果還有相當活動能力,以他的才華不去利用,或者與家人好好渡過,我覺得很可惜。當然,我和其他旁人不會明白他個人感受,沒有資格去說他的行動是對是錯。
他拍的電影,我看過又喜歡的包括:《壯志凌雲 – Top Gun》,《最後戰士 – The Last Boy Scout》,《紅潮風暴 – Crimson Tide》,《高度反擊 – The Enemy of State》,《鑣火 – Man on Fire》。令外,還有他和哥哥列尼史葛(Ridley Scott)一同監制的電視劇《法妻 – The Good Wife》。
可惜!
8月25日更新:
根據題為《No motive in film director Tony Scott's suicide note》的報導,法醫官說東尼史葛有腦癌之說不正確,最終法醫報告還要待毒理分析等其他檢驗結果,數星期後才能完成。有報導引述執法機構消息指他的自殺原因可能永遠不能確定。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什麼是愛國?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議,繼續沸沸揚揚。
以前,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愛國,連大部份泛民都說自己愛國,只是不愛黨(共產黨)。但在近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論中,可能因為認同「愛國」的話,那反對國民教育好像說不過去,於是走出了「愛國不是必然,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權」的說法,而且好像愈來愈流行,講的人也愈來愈覺得自己對,例如:8月12日香港電台第二台的《講東講西》,及黃耀明在 YouTube 裡的反國民教育的宣傳。
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恐怕是因為在香港這無根的地方住得太久,所以沒有國家觀念,而且,亦不明白「愛」的意思,對「愛」是充滿誤解!
黃耀明作為歌星,我亦相當喜歡他的歌,尤其是達明一派的年代。但是,歌唱得好,不代表他說話一定對,他的宣傳片中,情理上、邏輯上謬誤很多。
他說不應該狹隘地只愛中華民族,不知是什麼邏輯,誰說「愛國」只能愛國,不能愛其他人?人應該愛父母,難道便不可以愛其他人?
說愛不愛國應該是一種選擇,要看國家值不值得去愛,甚至可以恨國家,我大膽說一句,是錯的!以前泛民說「愛國不愛黨」,正是理性地把「國」和「黨」分開,「國」是中性的,代表一地域裡的群體,如果說恨「國家」,那是恨包括香港在內的十四億人,肯定是錯的!
當權者不合你心意,你可以不去愛它,甚至恨它,但你不應該恨國家、恨十四億中國人!
愛國的意思,是希望國民好、國家進步、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若果國家並不是這樣,人民可以向當權者提出意見、批評,甚至進行示威、抗議,若當權者繼續對人民不仁,人民進行革命去推翻當權者,也是理所當然,當年孫中山先生等領導革命,沒有人會說他們不愛國,大家都明白那是救國運動!這才是「愛國」的意思。
愛國,是不需要有條件預設的!
若說要國家待你好,你才會去「愛」它,那根本就不是愛,只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對於「愛國」不是必然的人,不知他們如何看「愛香港」、「愛父母」、「愛子女」、「夫妻之愛」?難道香港人的「愛」的觀念,已經變成如此功利?若果父母子女間、夫婦間、朋友間的「愛」也是這樣斤斤計較,那將會是很可怕、亦很可悲。
若果甘迺迪在生,並在香港說他的名句:「Don't ask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那些反國民教育者恐怕會罵他神經病!
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人,繼續一慣的技倆,對該科目扣帽子:用「洗腦」、「教育23條」等詞語去抹黑,但卻沒有事實根據。我很奇怪竟然會有很多人相信如此簡單便可以洗腦,不過,想深一層,這正正顯示出反政府的強大政治宣傳力量,從電台、報紙、網絡和教師,全方位向香港市民、家長、學生,灌輸反政府思想;這,才是真實、正發生、甚至已經完成的洗腦!
本來,加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只不過是一件小事。從一向學校有宗教科對上帝、佛祖、阿拉唱好,也不見得學生會盲目崇拜,便知學校能洗腦之說是荒謬。教師如此緊張,恐怕是不想教新科目,像當時反對推行通識科一樣;而泛民如此緊張,恐怕是不想學生知道現中國的一些優點、共產黨為人民和香港的一些貢獻,破壞它們辛苦營造出中國政府是十惡不赦、中國人民要不是政權的鷹犬、就是專賣毒奶粉的喪心病狂的低劣形象。現在學生、一般市民從反政府壟斷了的傳媒接觸到的,絕大部份都是反面資訊。泛民口頭說公平、自由,卻容不下政府有提供不同意見的途徑,硬要把它扼殺。就假設有學校真的是別有用心,用盲目唱好中共政權的教材,學生真的就會被洗腦嗎?他們不會從電視、電台、報紙、互聯網等媒體看到大量反中央政府、共產黨的資訊,怎會被學校洗腦。
相反,家長真的有心讓子女能持平看中國和中央政府,除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反面資訊,他們從那裡可以找到不同的聲音?難道他們會看大公、文匯?學校給予一些正面的資訊,讓學生能從正、反兩方面去分析,難道不合理麼?現在,學生只全天候接收單方面資訊,為什麼家長反而不覺得洗腦?當然,家長們自己已經一早被洗腦,那懂得作持平分析。
請想想:泛民對普選制度讚不絕口,推銷給市民的,是有普選香港便會變成天堂一樣,相反,沒有普選的香港便如地獄一般,而且只會愈來愈差。如此立場,泛民議員,會在未有普選之前把香港搞好嗎?他們容許香港變好嗎?如果香港市民未有普選都可以安居樂業,那他們推銷的那一套,豈不是不能成立?所以,香港雖然已經比很多民主國家安逸,就算窮人也有不錯的社會保障,但泛民只會把香港說成北韓般差。公民黨等多次阻礙香港的經濟發展,也有可能是蓄意令政府不能把香港搞好。
泛民又喜歡四處說人是共產黨,再把共產黨描繪成魔鬼般,這行徑在歷史上已有先例,很有美國五十年代把很多人打成共產黨並被迫害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味道,但最匪夷所思的,是沒有主流媒體拿麥卡錫主義來比較,或是把它向學生、市民介紹,以免重蹈反共過度成為迫害無辜的覆轍。這再一次印證了反政府思想在主流傳媒有控制性和壟斷性的影響。
今年,我會第一次在議會選舉中,投票給非泛民。我不會因為泛民所說要保持「關鍵少數」24席去投票給他們,我相信如果有重大議題,就算議會內沒有「關鍵少數」,香港人亦可用上街遊行去表達意見,影響各黨派議員和政府,之前已經有多次成功先例。
只有令泛民失去議席,才會令他們重新實事求是,不再為了有普選去奪權,不惜製造社會矛盾,阻礙香港發展。
以前,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愛國,連大部份泛民都說自己愛國,只是不愛黨(共產黨)。但在近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論中,可能因為認同「愛國」的話,那反對國民教育好像說不過去,於是走出了「愛國不是必然,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權」的說法,而且好像愈來愈流行,講的人也愈來愈覺得自己對,例如:8月12日香港電台第二台的《講東講西》,及黃耀明在 YouTube 裡的反國民教育的宣傳。
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恐怕是因為在香港這無根的地方住得太久,所以沒有國家觀念,而且,亦不明白「愛」的意思,對「愛」是充滿誤解!
黃耀明作為歌星,我亦相當喜歡他的歌,尤其是達明一派的年代。但是,歌唱得好,不代表他說話一定對,他的宣傳片中,情理上、邏輯上謬誤很多。
他說不應該狹隘地只愛中華民族,不知是什麼邏輯,誰說「愛國」只能愛國,不能愛其他人?人應該愛父母,難道便不可以愛其他人?
說愛不愛國應該是一種選擇,要看國家值不值得去愛,甚至可以恨國家,我大膽說一句,是錯的!以前泛民說「愛國不愛黨」,正是理性地把「國」和「黨」分開,「國」是中性的,代表一地域裡的群體,如果說恨「國家」,那是恨包括香港在內的十四億人,肯定是錯的!
當權者不合你心意,你可以不去愛它,甚至恨它,但你不應該恨國家、恨十四億中國人!
愛國的意思,是希望國民好、國家進步、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若果國家並不是這樣,人民可以向當權者提出意見、批評,甚至進行示威、抗議,若當權者繼續對人民不仁,人民進行革命去推翻當權者,也是理所當然,當年孫中山先生等領導革命,沒有人會說他們不愛國,大家都明白那是救國運動!這才是「愛國」的意思。
愛國,是不需要有條件預設的!
若說要國家待你好,你才會去「愛」它,那根本就不是愛,只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對於「愛國」不是必然的人,不知他們如何看「愛香港」、「愛父母」、「愛子女」、「夫妻之愛」?難道香港人的「愛」的觀念,已經變成如此功利?若果父母子女間、夫婦間、朋友間的「愛」也是這樣斤斤計較,那將會是很可怕、亦很可悲。
若果甘迺迪在生,並在香港說他的名句:「Don't ask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那些反國民教育者恐怕會罵他神經病!
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人,繼續一慣的技倆,對該科目扣帽子:用「洗腦」、「教育23條」等詞語去抹黑,但卻沒有事實根據。我很奇怪竟然會有很多人相信如此簡單便可以洗腦,不過,想深一層,這正正顯示出反政府的強大政治宣傳力量,從電台、報紙、網絡和教師,全方位向香港市民、家長、學生,灌輸反政府思想;這,才是真實、正發生、甚至已經完成的洗腦!
本來,加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只不過是一件小事。從一向學校有宗教科對上帝、佛祖、阿拉唱好,也不見得學生會盲目崇拜,便知學校能洗腦之說是荒謬。教師如此緊張,恐怕是不想教新科目,像當時反對推行通識科一樣;而泛民如此緊張,恐怕是不想學生知道現中國的一些優點、共產黨為人民和香港的一些貢獻,破壞它們辛苦營造出中國政府是十惡不赦、中國人民要不是政權的鷹犬、就是專賣毒奶粉的喪心病狂的低劣形象。現在學生、一般市民從反政府壟斷了的傳媒接觸到的,絕大部份都是反面資訊。泛民口頭說公平、自由,卻容不下政府有提供不同意見的途徑,硬要把它扼殺。就假設有學校真的是別有用心,用盲目唱好中共政權的教材,學生真的就會被洗腦嗎?他們不會從電視、電台、報紙、互聯網等媒體看到大量反中央政府、共產黨的資訊,怎會被學校洗腦。
相反,家長真的有心讓子女能持平看中國和中央政府,除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反面資訊,他們從那裡可以找到不同的聲音?難道他們會看大公、文匯?學校給予一些正面的資訊,讓學生能從正、反兩方面去分析,難道不合理麼?現在,學生只全天候接收單方面資訊,為什麼家長反而不覺得洗腦?當然,家長們自己已經一早被洗腦,那懂得作持平分析。
請想想:泛民對普選制度讚不絕口,推銷給市民的,是有普選香港便會變成天堂一樣,相反,沒有普選的香港便如地獄一般,而且只會愈來愈差。如此立場,泛民議員,會在未有普選之前把香港搞好嗎?他們容許香港變好嗎?如果香港市民未有普選都可以安居樂業,那他們推銷的那一套,豈不是不能成立?所以,香港雖然已經比很多民主國家安逸,就算窮人也有不錯的社會保障,但泛民只會把香港說成北韓般差。公民黨等多次阻礙香港的經濟發展,也有可能是蓄意令政府不能把香港搞好。
泛民又喜歡四處說人是共產黨,再把共產黨描繪成魔鬼般,這行徑在歷史上已有先例,很有美國五十年代把很多人打成共產黨並被迫害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味道,但最匪夷所思的,是沒有主流媒體拿麥卡錫主義來比較,或是把它向學生、市民介紹,以免重蹈反共過度成為迫害無辜的覆轍。這再一次印證了反政府思想在主流傳媒有控制性和壟斷性的影響。
今年,我會第一次在議會選舉中,投票給非泛民。我不會因為泛民所說要保持「關鍵少數」24席去投票給他們,我相信如果有重大議題,就算議會內沒有「關鍵少數」,香港人亦可用上街遊行去表達意見,影響各黨派議員和政府,之前已經有多次成功先例。
只有令泛民失去議席,才會令他們重新實事求是,不再為了有普選去奪權,不惜製造社會矛盾,阻礙香港發展。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國際羽聯的不公平
8名奧運羽毛球女雙選手,因為未盡全力作賽,被國際羽毛球聯會取消參賽資格,包括頭號種子、中國的于洋和王曉理,兩對南韓組合及一對印尼組合。國際羽毛球聯會指她們的態度,明顯違反體育精神。
我覺得球員很無辜,訓練多年,在很有機會贏取奧運獎牌的形勢下,被國際羽聯以人治代替法治去剝奪。
整件事中,國際羽聯的處理手法是很無能又無情。
國際羽聯今次採用的新賽制,給球員可以憑輸贏去選擇下一場對手,連球員都看得出這「取巧」方法,國際羽聯不去堵塞,是無能。
球員苦練多年,在沒有犯規的情況下,突然被處以極刑,對球員很無情。
雖然「放水」好像是對觀眾不公平,但是運動員的目的、心願是要贏取金牌,並不是表演!明知輸了比賽對自己更有利,為什麼不去保留氣力、體能去應付以後的比賽?以「lose a battle, but win a war」,有什麼錯?難道必要運動員在這無關痛癢的比賽用盡全力,讓下一場對手得到便宜,才算是公平?
籃球賽中,有所謂犯規策略,在球賽最後幾十秒,分數輕微落後時,蓄意犯規,希望對方射失罰球,自己取得控球權取兩分或三分去追平、反勝。這種「蓄意犯規」,是「明顯違反體育精神」,抑或是針對規例去爭取最後勝利?國際羽聯是否明白為何人家籃球比賽容許這行為?
牙買加「飛人」保特(Usain Bolt)在今屆奧運100公尺短跑預賽輕鬆寫意地以10秒09晉級,和他擁有的現世界紀錄9秒58有相當距離,明顯未盡全力,是否「明顯違反體育精神」?應否也取消資格?
引起今次多個球員(不是一、兩個球員)的不盡力比賽,是比賽制度的設計的問題,是國際羽聯的錯,球員被它們取消資格取,是代罪羔羊,很是冤枉!如果制度不改,將來球員留力的情況,一定會繼續發生,只不過球員會輸得「更有說服力」罷了!
奧運時常強調公平,南韓劍擊運動員和這八個羽毛球運動員的遭遇,不能給我公平的感覺。
我覺得球員很無辜,訓練多年,在很有機會贏取奧運獎牌的形勢下,被國際羽聯以人治代替法治去剝奪。
整件事中,國際羽聯的處理手法是很無能又無情。
國際羽聯今次採用的新賽制,給球員可以憑輸贏去選擇下一場對手,連球員都看得出這「取巧」方法,國際羽聯不去堵塞,是無能。
球員苦練多年,在沒有犯規的情況下,突然被處以極刑,對球員很無情。
雖然「放水」好像是對觀眾不公平,但是運動員的目的、心願是要贏取金牌,並不是表演!明知輸了比賽對自己更有利,為什麼不去保留氣力、體能去應付以後的比賽?以「lose a battle, but win a war」,有什麼錯?難道必要運動員在這無關痛癢的比賽用盡全力,讓下一場對手得到便宜,才算是公平?
籃球賽中,有所謂犯規策略,在球賽最後幾十秒,分數輕微落後時,蓄意犯規,希望對方射失罰球,自己取得控球權取兩分或三分去追平、反勝。這種「蓄意犯規」,是「明顯違反體育精神」,抑或是針對規例去爭取最後勝利?國際羽聯是否明白為何人家籃球比賽容許這行為?
牙買加「飛人」保特(Usain Bolt)在今屆奧運100公尺短跑預賽輕鬆寫意地以10秒09晉級,和他擁有的現世界紀錄9秒58有相當距離,明顯未盡全力,是否「明顯違反體育精神」?應否也取消資格?
引起今次多個球員(不是一、兩個球員)的不盡力比賽,是比賽制度的設計的問題,是國際羽聯的錯,球員被它們取消資格取,是代罪羔羊,很是冤枉!如果制度不改,將來球員留力的情況,一定會繼續發生,只不過球員會輸得「更有說服力」罷了!
奧運時常強調公平,南韓劍擊運動員和這八個羽毛球運動員的遭遇,不能給我公平的感覺。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