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中產需要幫助」的反思

又聽到電台主持說中產受政府資助不足,說中產比低下階層慘云云。他拿出早前有新聞報導的一個例子,月入7萬的中產家庭生活支出只是剛剛好,每月只有千五盈餘作儲蓄。

中產沒有公認的定義,若果說收入、資產超過政府申請公屋、綜援等資助的限額便算入「中產」,恐怕的確有不少「中產」是生活艱難。我之前亦有網誌提議應該提高申請公屋的收入、資產上限,而租金多少應和收入、資產掛鉤。

撇開那些底層「中產」,如果像報導中月入7萬的較高收入中產,仍然因沒有政府資助而埋怨,我覺得是看不開、不懂知足常樂。與其計較於自己沒有很多資助,又要交相當稅款,若果能看成是「得之社會、用之社會」,甚至是自己有能力當做善事接濟窮人,是否較易接受?

月入7萬那個例子,我覺得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而且每月支出基本已經照顧各種需要,其中「小朋友 Pre-K學費」每月8000,我覺得是一個就算不說奢華,亦是高要求的選擇,是不必要或者有更便宜但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不過,就算維持他們的支出分配,我覺得每月有1500儲蓄亦可接受。每月1500元,即是一年有1萬8千元,5年不必動用這些儲蓄便有9萬元積蓄,最重要他們有一間買入價530萬元的單位,必要是可以抵押去取得現金,支付一些突發又需要大量金錢的事件。所以,這家人不算是「掹掹緊」。

有不少中高層「中產」不懂享受自己所有,只懂斤斤計較自己得到多少政府的資助,恐怕是人心不足,就算收入再高、資產再多、政府資助再加,隨著無止境的慾望,不斷提升的要求,將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