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寫在10月21日政府與學聯對話後

昨天(10月21日),終於進行了萬眾引頸以待,但對結果又沒有什麼期望的政府官員與學聯對話。

會開過之後,看來不到對解決佔領事件有什麼顯注幫助。會議成果,對雙方來說,如預期般沒有什麼。

關於雙方的會議表現

就會議本身來說,我覺得學生比我預期的好,官員比我預期的差。出席這種全公開、不能刪剪的辯論,充足準備是很重要。辯論者應經過無數次的彩排,就已知對方會說的話、會提出的問題,針對性擬定答案,反復演練。從昨天的表現,看學生的分工、對時間的掌握,明顯是有備而來,相反官員方面,從林鄭開首5分鐘開場白,據主持鄭校長說己經超時幾分鐘,己顯示演練不夠。另外,昨天新聞報導了特首梁振英最新在傳媒訪問中,被引述「若提名變數字遊戲,政策將向基層傾斜」,學生懂得把這剌激性的最新消息引進,反觀官員未有回應,明顯是未有預計這點,又是學生勝了一籌。(題外話,其實「傾斜」那詞是未能反映嚴重性,「民粹」或者「壟斷」較合適。不過,不去詳細解釋的話,一般市民不會理解「傾斜」、「民粹」、「壟斷」有什麼問題。)

不過,學生雖表現比官員好,但我覺得雙方都是錯解了這會議的實際目的:如果打算是舊調重彈,將不能說服對方,公開辯論又根本不是一個談判妥恊的地方,其實會議雙方(尤其是官員)的目標觀眾,應是場外看傳播的幾百萬市民,是說服市民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尤其要改變對方的支持市民,轉為支持自己。當然,這不是易事,但起碼要努力去嘗試,不過我感覺不到雙方在這重點上下了苦功。

關於政改問題的核心

作為反對佔中者,我對學聯的論點當然有不少不認同,而不知是不是官員因為是政府中人,有些東西不能說明,未能反駁。且讓我這閒人把政改問題核心說一下。

學聯和絕大部份泛民支持者在說「民主」的重要性時,總愛拋出一大堆民生問題:樓價貴、貧富懸殊、甚至電視發牌有問題等等,昨天學聯也是提出這些民生問題去作為爭取民主的理由。但事實上,這些民生問題,根本不是造成政改問題僵持的原因,中央政府不是因為泛民政客要解決這些民生問題,所以要阻止他們參選特首,問題的核心,是因為泛民政客不諱言要打倒中國共產黨,結束一黨專政,中央政府才容不得他們。

學聯和絕大部份泛民支持者對民主的訴求,都是想通過民主普選去改善民生,讓市民更能分享香港的經濟成果,並不是想通過民主去結束一黨專政,但泛民政客卻把兩種訴求捆縛在一起,不打算、甚至不願分開,中央政府作為當權者,為何會向你屈服?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當權者,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既然中央政府願意「河水不犯井水」,香港人難道不能也「井水不犯河水」,只管香港自己事嗎?

我之前提出了一個關於政改的建議,讓多些人包括泛民能提名參選特首,提名後由中央政府坦誠說出那些參選者將不能獲委任,只要有溫和泛民最終能參選,黃毓民、梁國雄、梁家傑等等明言反中央的人被剔走,也是市民的意料中事吧?若果學生願意和香港政府循這路向去設計2017特首選舉細節,可能是解決佔中的一個方法,是實事求是,是市民之福。

覺得有十三億人民、手握二百多萬解放軍的中央政府,會向幾十萬(?)佔中者屈服,是不切實際。佔中者可能是有「拯救」整個中國的豪情,甚至有做烈士的準備,但不理其他幾百萬香港人的意願和死活,是無比的自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