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談陳雲的「左翼五論」

見到 Yahoo! 香港有題為《簡體字入侵香港-左翼五論》的連結,點擊下去,原來是陳雲一篇批判使用簡體字和反對不歧視大陸人的文章。

我個人覺得,陳雲的立場一向偏激,對大陸人很仇視和歧視。當然,這種取態在香港很有市場,所以他亦混得不錯。不過,我覺得很多時他也只是強詞奪理,以偏概全。

好像這篇《左翼五論》,既說「袒護簡體字及使用簡體字的大陸人,彷彿大陸人是自由選擇使用簡體字似的」,我便不明其立場。若果他明白大陸人不是自由選擇使用簡體字,那不應對他們多點體諒嗎?香港的商戶、服務者、公共空間如果在展示繁體中文時,同時為方便「被迫」用簡體字的國內同胞,同時展現簡體字,對香港人有什麼害處?

見到香港出現簡體字便說成是「殘體字入侵香港」、「香港文化即行失守」、「大家無得撈」,只是其恐嚇手段,看不出個理據。

我亦有看到 Agnes b 餐廳只有簡體字而沒有繁體字那新聞,但相信那只是個別商人的愚蠢行為,不代表政府政策,也看不到正形成風氣。做出這些「貴內地人賤港人」的可惡行徑,相信有不少正正是一些見錢眼開的香港人。就算將來真的是香港商店全部簡體字化,都是物先腐而後蟲生,怨不得大陸人。

文章說到用簡體字會「破壞中華文化傳承」,也是似是疑非。有不少古文是用繁體字,但說實在,香港人有多少能看得懂四書五經原文?更不要說在楷書之前的其他文字寫成的古文。要看懂那些經典,都要倚賴專門研究人員為普羅大眾作現代白話文翻譯、註釋,多譯一個簡體版,有什麼困難?我看香港做中國文化學術研究的,不見得比國內多或者強吧?若果當年五四白話文運動推行時陳雲有發言權,相信已經大力反對,說人民不學文言文會「破壞中華文化傳承」,今天香港人要繼續「之乎者也」。



當然,除非香港教育也採用簡體字而棄繁體字,否則香港繁體字被取締的一天絕不會來臨。當然,對那些想從世界五份一人口的中國賺取利益的商人,他們提供簡體字可說是面對現實,但在其他情況下,如在香港的教育、只針對本地市場的商業(如香港報刊),看不到會使用簡體字的誘因。香港政府時常想推動的兩文三語,是希望港人能有最大的競爭力。若果要香港人能爭取龐大的國內市場,學習簡體字內和國內溝通,不只是無可厚非,更可說是明智之舉。

陳雲可以繼續盲目的堅持不寫不看簡體字,那他的文章便只給香港人、頂多台灣人看吧(新加坡也是用簡體字)。香港有不少人愈來愈有島民心態和形態,英文又學不好,又不想和大陸有任何聯繫。希望那些人就算自我感覺良好,但不要阻礙香港整體發展,害了下幾代人。

p.s. 文章中說曾志豪是「左翼」,哦,他從何時變了左派,抑或是他客觀之言不為陳雲接受,被他打成左派?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手機 App 有陷阱

見到題為《Android 假 Instagram 藏黑客陷阱》的報導,指一些很受歡迎的 Android 程式 App 如 Instagram 和 Angry Birds,出現一些包含陷阱的偽冒,在一些非 Android 官方網站中給用戶下載使用。程式會在未經授權下自動發放短訊至電話,用家有可能跌入巨額電話費陷阱。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用戶會從非官方網站下載 Apps,尤其是免費 Apps。據我理解,有些接受不了 Android 官方(即 Google)的銷售規限的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台灣等,是不可下載得到收費 Apps,但免費 Apps 應該沒有此限制。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到非官方網站下載,增加自己的風險。

不過,其實我覺得更大的問題,是就算是從官方網站,也不一定是沒有問題。因為 Android 不會對任何 Apps 預先審查。所以,任何程式開發者都可以寫一個收集個人資料、發短訊、打電話、使用網絡傳輸等敏感或增加電話費的陷阱 Apps,放到 Android 的官方網站上讓人下載。

那用戶有什麼保障?其實在一個 App 能使用那些高風險功能之前,要取得用戶的授權,Android 官方網站在每一個 App 的網頁也有「權限」書籤頁,列出要求那些權限,下載一個 App 之時,會再列出並問用戶是否接受。若果用戶發覺一些無理或過份要求,應選擇不下載。這種形式,可說是把保護責任、篩選 App 責任,放到用戶身上。不過,我發覺相當部份,甚至大部份用戶,都視那些授權要求、警告如無物。

可幸的,流行的 Apps 都已經有很多人下載,做了「白老鼠」,有問題的話可能都已被揭穿。但是,如果基於個人需要或喜好,下載一些冷門的 Apps ,用戶實在不應掉以輕心。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民航客機飛行中開門?

今天見到題為《國泰港航班鬧恐襲驚魂 菲漢襲空姐圖開緊急門 蒙通社稱「恐怖分子」》的新聞。

文中引述了幾方面不同的報導,包括國泰航空、新華網、蒙古傳媒、香港警方,又引述了議員對航空公司的指責,指「事涉乘客襲擊機組人員及企圖打開機門可危及航空安全,航空公司應主動公布,而不是待傳媒在不掌握實情下報道、謠言四起才作澄清」。

不知記者、議員、大眾市民有沒有想過,在一般「認知」下,打開機門會做成強大氣流,把人吸出去,印象中好像還會做成飛機失速墜毀...不過,這些「印象」是否都是來自電影呢?

如果打開機門可以「危及航空安全」,那麼那些自殺式恐怖份子,豈不很容易令飛機墜毀,造成數以百計的死傷?如果飛機墜落民居、商業中心,死傷數字豈非更可怕?

最奇怪的,怎麼好像沒聽見過發生類似的恐襲。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民航機正常飛行途中,根本人力就不能打開機門。大致上的原因,是因為民航機飛行時機艙內必須加壓,加上機門是「內崁式門(plug type door)」設計,飛行中要打開機門根本非人力所能做得到。可能真的恐怖份子會研究過,未至如此無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 Google 一下,如「airplane door open in flight」。

這篇新聞報導,沒有這方面的解釋,議員甚至說「企圖打開機門可危及航空安全」,且說他們不是有心危言聳聽,恐怕是疏忽沒有提供全部事實,引起輿論譁然,可能令不知情飛機乘客擔心。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是否獨裁時代來臨

前天,候任特首梁振英突然宣佈,2013年私家醫院的「雙非」孕婦配額應為零,而就算她們的嬰兒在香港出生,嬰兒亦不能保證能有香港居民生份。

大量大陸孕婦到港產子,令香港的醫療機構及人員,應付得透不過氣,令本地孕婦輪候床位困難,亦有可能增加香港的福利開支負擔。這困擾香港多時,令香港人憤憤不平的問題,政府一路都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行政手段、釋法、改基本法都好像有本身的問題要考慮。當前天梁振英突然說出零配額,雙非嬰將沒有居港權,立刻獲得絕大部份市民、議員的歡呼,覺得梁振英做得好。

我對能解決雙非問題,很是歡迎。但是,想深一層,究竟梁振英的方法,是否最好的方法呢?我覺得不是。

私家醫院對零配額覺得很突然,而且非常擔心。現在,那些私家醫院有相當部份的收入,是從提供孕婦服務而來,如果沒有了這方面的收入,有些醫院聲稱有結業的可能。他們的代表又指出,如果單單是零配額的措施,恐怕會有些大陸孕婦選擇提早入境,非法居留至分娩,再闖公立醫院急症室。這將不能完全解決雙非問題,而且會增加公營醫院的負擔。

當然,梁振英建議的另一部份,指雙非嬰兒不能有香港居民生份,正好阻止了那些希望嬰兒得到香港居民生份的孕婦,應該能大幅減低那些純粹想為嬰兒得到居港權,合法或非法到香港分娩的孕婦數目。

但是,既然能令到雙非嬰兒不能有香港居民生份,為什麼還要對私家醫院實施零配額,無端斷絕醫院這方面的收入?若果內地孕婦明知嬰兒將不會有香港居民身份,但對香港的醫療機構較有信心,始終想到香港來分娩,為什麼不讓她們來,令醫院保留一部份這方面的收入?

所以,梁振英所說的措施,是不必要地加重了對私家醫院的傷害。梁振英一直都說未組管治班子,那這些措施是否他自己想出來的,有沒有和其他人、持份者討論過?我懷疑是未有。他競選期間已經說過,「社會共識永不能取代領袖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加上現在他這樣獨斷獨行,給我獨裁者的感覺...

希望是我未知全部事實、是過慮了。


另外,現政府遲遲未能解決的雙非嬰兒居港權問題,究竟他如何達成得到,我很有興趣去知道答案。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美國電視劇 – 實力派世界

現正在明珠台播出的外國電視劇,掛頭牌的主角,有近半都是 40 開外的演員:

  • 律政師太  Harry's Law 的 Kathy Bates 生於 1948年, 63歲
  • 醫神 House 的 Hugh Laurie 生於 1959年,52歲
  • 靚太唔易做 Desperate Housewives 裡,幾個靚太中,除了最後生的 Eva Longoria 是37歲,其他的都已經是47歲或以上
  • 天煞 Falling Skies 的 Noah Wyle 生於 1971年,40歲
  • 法證伊人 Body of Proof 的 Dana Delany 生於 1956年,56歲

這些劇集都很受歡迎。戲劇好不好看,演員的實力和經驗是重要的,不可單靠青春或外表。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今天下午,到老麥去試那蘑菇漢堡。之前已經試過便宜一點的蘑菇足三兩餐,今天打算試貴一點有煙肉的特級蘑菇足三兩餐。兩款蘑菇包是用同一款的外盒的。當把餐拿回座位,打開紙盒,發覺那蘑菇漢堡包沒有生菜和煙肉,於是拿回收銀處詢問,收銀說:「係喎,俾錯你。」跟著她把包遞給負責執食物的少年伙計,說執錯了。那伙計把一正確的特級蘑菇漢堡包拿到我跟前,問我:「你係唔係要特級嘅?」我真感奇怪,明明收據上已清楚打印明是特級蘑菇漢堡,難道他有閱讀障礙?我答:「係特級」,他才把包遞給我,並說包裝上,兩款包的分別是:特級那款會有牛油紙包裝,普通那款沒有...不很明白他告訴我這分別的原因。

當然,如果我是買外賣,可能是追討無門。

試過兩款蘑菇漢堡包,沒有什麼特別,始終印象中當年平、靚、正的哈廸斯蘑菇漢堡包,好像好味些。既然味道一般,價錢又相對其他餐貴,又有不愉快經驗,不會再吃這兩款餐了。

由始至終,沒有人向我道歉,難道他們覺得錯不在他們?可能是「對唔住」、「唔好意思」很難說出口吧?說不出口,唯有聽 Elton John 唱首好歌吧: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

很多泛民和市民,喜歡說中央、港府破壞一國兩制,令我很懷疑究竟他們明不明白什麼是「一國兩制」,抑或是亂扣帽子,人云亦云?

一國兩制,是指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香港回歸中國之後,保持一直奉行的資本主義制度。我看回歸差不多15年的香港,行的還是資本主義制度吧?若果說有人正在破壞或有企圖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恐怕是那些搞大政府、福利主義的泛民吧?最諷刺的,長毛梁國雄最喜歡罵共產黨、罵人是共產黨員,但常常著在身上的哲古華拉,正正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者!

基本法的「港人治港」,你亦不能說現在不是,因為政府主要官員,全都是香港永久居民。

如果中央插手香港本地事務,你可以罵它違反「高度自治」。當然,「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不過很多泛民只見到「自治」,看不見「高度」這限制。

很奇怪,罵「一國兩制」被破壞的議員和市民不斷,但又沒有人指出這明顯的錯誤,這令我對香港人的政治知識有多成熟,很懷疑。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電影片尾字幕

電影的一個傳統,是主片結束後,會出一串字幕,列出有份製作電影的人員及崗位。我印象中,好像老舊一點的電影,無論港產或外語片,都只有片頭字幕,結束時反而只有「The End」、「完」或者「再會」之類。翻查了一下維基百科「Closing Credits」的資料,說片尾字幕大約要到 70 年代才形成習慣。

以往,片尾字幕只有列出名字的作用,但近幾年,愈來愈多電影在片尾出字幕同時、中間、之後,會再有一段影片,補充主電影,或作為下一套續集的引言。香港觀眾的觀影習慣,是一出字幕,便會開始離開。那種在字幕同時播出的片段,如成龍那些電影,通常觀眾都不會錯失,但其他那些播了一段字幕才續播片段的,便可能會有不知情的觀眾錯失了。

有些人說,看片尾字幕,是對電影製作人的一種尊重,並說香港觀眾是比較沒有這種看字幕的應有禮貌,說外國觀眾大多會看完字幕,所以不會錯失那些附加的影片。我沒有在外國看過電影,外國觀眾會否看片尾未幕,我不知是耶非耶。

我自己一般來說不會在戲院看片尾字幕,除非明知有片段。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觀眾沒有這個習慣,單獨坐在戲院看 5 分鐘左右長的片尾字幕,總覺得會引起其他人的奇異目光,亦恐怕阻礙了已經在打掃的戲院清潔員工。相反,當我在家中看電視播的電影,又或者是自己看影碟,有時反而會把字幕看完,通常是看看誰是導演、監製、主要演員名字,和看看有沒有中國人名字。我印象中,第一部自己發現有特別片尾情節的,是在明珠台 N 年前播出的 1985 年電影《魔笛追魂 Young Sherlock Holmes and the Pyramid of Fear》,在字幕完結後,有鏡頭交代劇中大反派原來未死。那電影自己很喜歡,可惜未有續集。

我覺得片尾字幕,是作為記錄製作人員名字及崗位的功能,
讓有興趣者可知道那些資料,但我覺得看不看片尾字幕,和尊不尊重製作人,不應劃上關係。有看字幕的人,不應批評其他人不尊重製作人,尤其是現在,所有電影都會出影碟,亦有很多有自己的電影網站,觀眾根本不用留在戲院看字幕,才知道製作人名稱。而且,電影的字幕不但長,除了幾個主要製作人和演員之外,其他人的名字字型也比較小,滾動也相當快,我想知那些有在戲院看字幕的人,看完之後,究竟記得多少個名字?而且,作為記錄功能,西片的字幕中包括的製作人,可說是鉅細無遺,很多時連負責會計、餐飲等人的名字,也包括在內,我不知道那些職位的人,會不會覺得自己必須被觀眾尊重。如果覺得觀眾應該「尊重」電影製作人,那跟隨這做法,巴士上的電視應播出巴士司機、保養維修員、管理人員等等的名稱;去酒樓進餐,餐牌上應該有廚師、侍應、收銀、打掃等的名字;每個網頁也應有齊設計、程序編寫員、上至經理、下至辦公室清潔人員的名稱。不單要有,而且顧客必須看,否則是「不尊重」有關人員...

所以,我覺得看了片尾字幕,不代表尊重製作人;未有看字幕,不代表不尊重製作人。而且,說是「尊重」,我覺得是言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