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看《F檔案》後有感

星期三明珠台剛播完了美劇《F檔案 Fringe》的系列大結局。

我對《F檔案》的喜愛只是一般,劇情如何由第一季發展至第五季已經不很搞得清楚,只知道最後這季是講述「觀察者」(Observer)於2015年入侵地球,進行大清洗,而 Walter, Olivia, Peter 和 Astrid 自我藏身於琥珀內,於大約20年後由Olivia和Peter當年混亂中失散,已經長大成人20多歲的女兒 Etta 救出。而這季度講述了他們如何經過各種險阻、犧牲,令到觀察者入侵這歷史還原,讓這歷史消失,他們的生命以不同的方向重新流動。

他們還原到的那一刻,是當 Olivia, Peter 和小女兒 Etta 在公園內優閒地樂敘天倫,本來是觀察者突然出現,Etta 從混亂中失散,但歷史改變為一家人能繼續他們平淡又愉快的一天。

改變歷史後的 Olivia, Peter, Etta 等,知道這「平淡」的一天,是經過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嗎?他們懂得珍惜嗎?

這一刻,當你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平淡時,會不會也是得來不易、最理想的呢?你會懂得珍惜、享受這平淡嗎?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電影字幕翻譯太差了

看了《地球末日戰 World War Z》,整體成績覺得可以。

我喜歡看西片,自己的英語水平未到達只憑聽便能了解對話,見到字幕很多時都要看一下。不過,很多時都發覺一些錯誤翻譯,尤其是今次這片,有不少錯誤或不準確,不過對觀眾理解劇情沒有很大影響吧。

從看影碟的經驗,外語片通常都有提供英語字幕給外國有聽障的觀眾,如果能根據那英文字幕去翻譯,應該相當容易,對翻譯者的英語水平要求不用很高,香港電影公司或發行商理應不用花很多錢在翻譯字幕方面。對於這些能有幾千萬票房收入的電影,字幕的水準比不上無綫明珠台那些呀。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我看立法會功能組別

林煥光早陣子提出2020年普選立法會方案,建議全面取消功能組別。因為他是行政會議召集人,他這提議惹來不少關注和討論。

立法會功能組別客觀效果有阻礙泛民取得議會控制權的功能,但我不知那是否當初設計這制度的唯一目的。我認為「功能組別」理論上可以是一個好的設計:讓對香港有重要貢獻、影響的專業團體,可從它的角度、專業,提出非一般市民能想到的意見。可惜,可能那並非這制度的設計原意,我見到的功能組別議員在一些與自己行業有關的議題,都是從自己行業的利益出發,而非由全港市民整體利益出發。他們競選時亦很赤裸裸地強調保護業界利益。他們這種立場態度,當然得不到一般普羅大眾的好感。

我覺得理想上,如果功能組別由業界提名,但改為由全港選民投票,可能令功能組別議員必須兼顧業界和選民兩方利益,而不是只顧業界的單方面利益。不過,我可以想像市民恐怕不大可能對29個組別候選人都有興趣和認識,能作出理性、客觀、明智的投票。所以,這恐怕是不能實現的理想。

另一方面,我亦不明白功能組別選舉,整體上泛民都是處於劣勢,究竟原因為何?按道理功能組別選舉,縱使選民數目少,但始終也是公開的選舉,究竟泛民有沒有努力去競爭?無疑有些界別基於傳統,支持建制、保皇的參選人和選民佔多數,但真的是大部份界別都是這樣?就算過去、現在是,這現況是否無法改變?泛民有沒有努力去遊說、增加支持自己的選民數目?還是覺得自己的支持者都不是專業人士,是普通市民,於是不願意花氣力在現制度中去競爭,寧可去希望把制度改變成有利自己的規則?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美國會要求引渡斯諾登嗎?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的去向,繼續惹起不少人的關注,尤其是如果美國政府要求引渡斯諾登,香港政府會不會配合。

我認為美國很大機會根本不會引渡斯諾登。把斯諾登引渡回國,就算真的把他判罪,他要監禁甚至處決,對美國政府有什麼好處?在審訊期間,可能會有更多敏感、機密資料需要被控辯雙方提出,成為每天報紙的頭條,這「政府侵犯私隱」污點不斷地在人民面前揮之不去,對奧巴馬政府百害而無一利。

而且,若美國政府真的想拒捕他,應該儘快啟動引導程序,約束他的行動、言論,豈會好像現在遲疑不決?

斯諾登若要保護自己人身安全,只須要把手頭上的機密盡快全部揭露,那美國政府追捕甚至追殺他,已經沒有意義。只要他一天不回美國,「迫」美國政府控告他,他可以自由地在美國以外生活。

見到不少泛民議員的荒謬言論,最可笑的,是就算美國政府正式要求香港政府,也不要引渡斯諾登到美國。當泛民口口聲聲說香港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法治」時,香港和美國有引渡協議,斯諾登若果真的是犯了洩露國家機密罪,香港能不依法辦事麼?若果斯諾登真的是對的,所做的是公義的,美國政府拘捕他是政治迫害,斯諾登應該正式尋求政治庇護,香港政府經過正確途徑去作出公平審核,決定是否給予庇護,而不是泛民或者任何人說了是。

這又是顯示出泛民的雙重標準,自己不合意時可以視法律如無物,人治凌駕法治。

其實,在網絡世界上,個人私隱根本是沒有什麼保障。且不說很多人自己放到 Facebook 等社交網站上的資料,電郵、短訊等也要經個互聯網供應商的伺服器,很多更是長期儲存在那些伺服器上,就算瑣碎如每個用戶去過瀏覽的每個網頁,在一段時間內亦有記錄。愈來愈流行的「雲上」儲存,當然也是在供應商的伺服器,所以互聯網供應商內的有權限的員工,是可以看到那些資料的,只不過有沒有誘因去看罷了。

所以,若果真的是有秘密的東西要經過、放上網絡,最安全的方法是以內容加密形式,例如採用 GnuPG 去加密檔案才傳送或儲存。當然,這會令過程麻煩很多,而且雖然說這加密方法未有(快速)破解方法,我懷疑國家級機構可能還有方法吧......。不過,除非你的檔案連國家政府都有興趣,否則他們不會花資源去破解吧?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維港裡的小黃鴨

在維多利亞港這浴缸裡的小黃鴨......


藍藍的天、藍藍的海......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iBond 2013

之前兩年 iBond 發行時,已寫了兩篇網誌分析,今年申請 iBond 的分析沒有改變,不再重複。總的來說,如果打算把錢做定期或者只作活期儲蓄,iBond 是更佳選擇。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我 2011年題為《iBond,最好少啲人抽》的網誌和 2012 年題為《2012 通脹掛掛鈎債券 iBond》的網誌。

補充一點,見到還是有人說 iBond 回報差,看它不起所以不打算申請。事實上,iBond 的回報是可以很高的。假設你不喜歡 iBond,如果你只用兩萬元抽 2 手,應該能一定分配得到。當你取得 iBond  後立即賣出,估計回報每手為 105 元,即大概有 5% 的回報。從申請到出售,你的兩萬元資金大約只是鎖定了大約 1 個月,即是 1 個月的回報已有 5%,化為年回報便等於 12 x 5,即是 60%!請問有什麼零風險、低風險投資有回報率每年 60% 的呢?

不過,從我的個人利益著想,當然希望少些人申請,所以看不起 iBond 的人,請不要勉強去申請。

6月20日更新

剛公佈了分配結果:共收到520,823份有效申請,所有有效申請均會先獲配發一手,凡認購多於一手者(共有493,321份),經抽籤後,其中479,177份申請將獲配發多一手債券。即是只不足6%申請者只申請一手,而申請兩手或以上者有 14,144 申請者(2.9%)不幸只得一手。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愛國愛民」爭議,泛民種的因

今年六四,支聯會本打算用「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做口號,那知惹來本土派和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的不滿,不但口誅筆伐,還呼籲市民杯葛六四晚會。很多人認為愛國等於愛共產黨,所以是錯的。支聯會多番解釋也說服不了人,縱使覺得愛國沒有錯,在各方壓力下決定取消使用那口號。

支聯會這次的不白之冤,可說是咎由自取。想起去年政府推國教時,泛民不少人為了讓反對國民教育合理化,於是打出了「愛國不是必然的」理論,社會、傳媒多個名人甚至說「可以恨國家」,當時泛民為了利用「反國教」去爭取立法會選票,對這些論述完全不覺得有問題,更遑論去糾正這錯誤觀點。但泛民去年才推動了「不愛國有理」,今年竟然180度轉變,要市民「愛國」,叫市民如何適應?雖然我覺得泛民這立場的轉變是「昨非而今是」,但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是憑自己理性思考去判斷對錯,而是一窩蜂去追求「名牌」,當你去年已成功把「不愛國」營造成一個正義名牌,人人都把這名牌穿戴上,今年卻突然說相反的才對,那去年說應該「不愛國」的如何說服自己、如何面對親友?難道說自己一直是錯的?要承認自己錯,太難了,還是迫你支聯會認錯容易得多。

去年我對於這鼓吹「可以恨國家」的風潮,很是反感,也很感慨不少人的是非不分,所以寫了一篇題為《什麼是愛國》的網誌,內裡對「愛國」的解釋,有不少和如今支聯會抗辯的論述相似。我反對「反國教」,說這些愛國理據是性格統一;相反,泛民如今說這些卻像是性格大變,叫市民摸不清他們的立場。

另外,本土派的愈來愈壯大,恐怕亦和泛民的抹黑香港現政府、抹黑中央政府不無關係。很多本土派的支持者、加入者都是二十多三十歲,雖然在香港回歸前還是在讀中、小學,但卻口口聲聲說以前殖民地時代各方面對比現在好,又覺得香港現在是為大陸所害,與大陸脫離所有關係香港會更好,這些都是泛民和大部份傳媒為了要爭普選而灌輸給香港市民的。現在,愈來愈多人加入這極端的群組,而且還開始對泛民的「溫和」手段不恥,加以攻擊,這可說是泛民作法自斃。

泛民這次碰得一鼻子灰,是因果報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