咦,江美儀喺《義海豪情》飾演嘅冬妮,第九集裡面著嘅旗袍嘅花紋,咪喺近代先發展出嚟嘅數字化迷彩(Digital Camouflage)?
例如俄軍用嘅式樣︰
(連結自 Incamouflage 網站)
2010年10月31日 星期日
周永新促撤關愛基金 – 不客觀
昨天有收聽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於港台節目《香港家書》裡,對施政報告中「關愛基金」的批評,今天我看到蘋果日報也有報導。
周教授所持理據,可參考蘋果報導裡的敘述︰「政府沒有詳細解釋關愛基金成立目的,誰是受惠者也模糊不清,引起公眾許多可能與事實不符的揣測,未成立已蒙上污點。他認為基金最大弊處是欠缺完整理念,政府無想清楚基金如何與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配合,令基金淪為有錢人對窮人的施捨。」
我不同意周教授的論點。「關愛基金」的目的,其實已有說明,主要是幫助申請不到綜援的貧困市民。至於說「受惠者模糊不清」、「欠缺完整理念」等,正是提供了彈性,讓大眾現在可以討論如何制定。現在提議剛出,基金並未開始運作,未有定案並無不妥。除非基金原來是資助不合適的人,否則怎何現在就基於一些「擔憂」、尚未知會否出現的問題而取消?
說「基金淪為有錢人對窮人的施捨」,更令我反感。是「施捨」、「幫助」、「分享」、「回饋」抑或「奉獻」,根本只是名稱一個。是「施捨」抑或「捐助」,是出自捐助者和受助者的心態。捐款者如果不是出自愛心、是鄙視受助者,那便是「施捨」,他可以在捐「公益金」、「愛心滿東華」時作出「施捨」,根本不限於「關愛基金」。
你硬要說是「施捨」,是醜化這捐助,是令受助者難堪。星期六的賣旗籌款,難道便不可說是「施捨」麼?
周教授最後提議取消「關愛基金」之後,繼續去用錢支援申請不到綜援的貧困市民,根本就是和「關愛基金」大同小異。
社會上,逢政府提議必反的人真不少,論政者、傳媒、自稱民主者當然是有不少,想不到連學者也是如此。
周教授所持理據,可參考蘋果報導裡的敘述︰「政府沒有詳細解釋關愛基金成立目的,誰是受惠者也模糊不清,引起公眾許多可能與事實不符的揣測,未成立已蒙上污點。他認為基金最大弊處是欠缺完整理念,政府無想清楚基金如何與現有的社會保障制度配合,令基金淪為有錢人對窮人的施捨。」
我不同意周教授的論點。「關愛基金」的目的,其實已有說明,主要是幫助申請不到綜援的貧困市民。至於說「受惠者模糊不清」、「欠缺完整理念」等,正是提供了彈性,讓大眾現在可以討論如何制定。現在提議剛出,基金並未開始運作,未有定案並無不妥。除非基金原來是資助不合適的人,否則怎何現在就基於一些「擔憂」、尚未知會否出現的問題而取消?
說「基金淪為有錢人對窮人的施捨」,更令我反感。是「施捨」、「幫助」、「分享」、「回饋」抑或「奉獻」,根本只是名稱一個。是「施捨」抑或「捐助」,是出自捐助者和受助者的心態。捐款者如果不是出自愛心、是鄙視受助者,那便是「施捨」,他可以在捐「公益金」、「愛心滿東華」時作出「施捨」,根本不限於「關愛基金」。
你硬要說是「施捨」,是醜化這捐助,是令受助者難堪。星期六的賣旗籌款,難道便不可說是「施捨」麼?
周教授最後提議取消「關愛基金」之後,繼續去用錢支援申請不到綜援的貧困市民,根本就是和「關愛基金」大同小異。
社會上,逢政府提議必反的人真不少,論政者、傳媒、自稱民主者當然是有不少,想不到連學者也是如此。
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1928年的影片出現使用手提電話的人?
有一愛爾蘭製片人從一差利卓別靈的電影 DVD裡 ,發覺在一段 1928 年的影片製作花絮裡,有一個像似正在使用手提電話的人!
以上圖片連結自 CBS News 的相關報導網頁,網頁內亦有在 YouTube 該愛爾蘭製片人發放的原片。
信不信由你...
以上圖片連結自 CBS News 的相關報導網頁,網頁內亦有在 YouTube 該愛爾蘭製片人發放的原片。
信不信由你...
何必為難需要「關愛基金」的市民?
這兩天立法會辯論特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時,有幾位議員對關愛基金大加踐踏,例如:
如果不「容許」那些「為富不仁」的奸商捐款,究竟是懲罰他們,還是幫他們免於回饋社會呢?把基金說成地獄捐獻、施捨,豈非令有需要接受捐助的有正義感市民難堪?若果關愛基金是不義之財,那馬會所捐的不也是不義之財嗎?議員們怎麼又不倡議市民抵制馬會捐款?
我覺得設立關愛基金是好事,縱使不代表富商已經盡了應有的社會責任,也不用把提議打成負面。我覺得有些議員因為提議出自政府而非自己政黨,所以大加批評,是對人不對事。若果這關愛基金的提議是出自政黨,街上肯定看見不少橫額︰「成功為貧苦三無爭取福利」、「成功迫使富商回饋社會」云云。
- 鄭家富認為關愛基金有如施捨。
- 李慧琼說設立關愛基金,無助解決本港深層次矛盾。
- 陳茂波說如果由虧待員工的機構捐錢給關愛基金,協助基層市民,對基層市民是一種侮辱。
- 何秀蘭亦形容,地產商的捐款,是來自地獄的捐獻。
如果不「容許」那些「為富不仁」的奸商捐款,究竟是懲罰他們,還是幫他們免於回饋社會呢?把基金說成地獄捐獻、施捨,豈非令有需要接受捐助的有正義感市民難堪?若果關愛基金是不義之財,那馬會所捐的不也是不義之財嗎?議員們怎麼又不倡議市民抵制馬會捐款?
我覺得設立關愛基金是好事,縱使不代表富商已經盡了應有的社會責任,也不用把提議打成負面。我覺得有些議員因為提議出自政府而非自己政黨,所以大加批評,是對人不對事。若果這關愛基金的提議是出自政黨,街上肯定看見不少橫額︰「成功為貧苦三無爭取福利」、「成功迫使富商回饋社會」云云。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林煥光究竟說誰短視?
今天讀到了題為《斥港府施政過分短視》的報導,再次見到傳媒斷章取義、扭曲意思的功力。
報導是「根據」昨天的一個電台節目去報導。我昨天也聽了那節目的一部份,剛有聽到林煥光質疑「社會」是否太短視,不禁奇怪怎會變成針對政府?看了整段報導,原來記者把林煥光說政府欠規劃、欠效率,推論為「施政短視」,作為報導重點;相反林煥光明確地質疑「整個社會是否走向短視」的感慨說話,卻不去強調。
政府欠規劃、欠效率當然是應受譴責,但是,那不是新鮮事,更不是政府獨有。而且,推行骨灰龕場或垃圾堆填區等厭惡性設施時遇到的阻力,實在很難衝破。試想想,被要求興建骨灰龕場或堆填區的地方市民,定會強力反對,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當然支持那些市民,其他市民心中縱使希望政府成功在不是自己的地區興建那些厭惡性設施,但也不會做醜人、出頭鳥去支持政府。於是,政府推行那些政策沒有寸進,並不稀奇。
相反,我覺得林煥光有膽量去說出對市民來說不中聽的「整個社會是否走向短視」的忠言,更是難得。社會肯定是短視,不過,這不是林煥光一句話可以改變。而且,人性(或者人有的獸性)都是自私的,肯把大眾利益放高於自己利益的,稀也!
我自問都不想居所附近有骨灰龕場或垃圾堆填區,但對這立場很感慚愧,更肯定不會閉上眼睛把問題擠給政府,再把問題當成是政府的問題。
報紙讀者是報章的收入來源,所以報章對市民是奉承為多。想做一個公平、對事不對人、明白事情真相的人,報章所說的不能盲目相信、採納。
報導是「根據」昨天的一個電台節目去報導。我昨天也聽了那節目的一部份,剛有聽到林煥光質疑「社會」是否太短視,不禁奇怪怎會變成針對政府?看了整段報導,原來記者把林煥光說政府欠規劃、欠效率,推論為「施政短視」,作為報導重點;相反林煥光明確地質疑「整個社會是否走向短視」的感慨說話,卻不去強調。
政府欠規劃、欠效率當然是應受譴責,但是,那不是新鮮事,更不是政府獨有。而且,推行骨灰龕場或垃圾堆填區等厭惡性設施時遇到的阻力,實在很難衝破。試想想,被要求興建骨灰龕場或堆填區的地方市民,定會強力反對,區議員和立法會議員當然支持那些市民,其他市民心中縱使希望政府成功在不是自己的地區興建那些厭惡性設施,但也不會做醜人、出頭鳥去支持政府。於是,政府推行那些政策沒有寸進,並不稀奇。
相反,我覺得林煥光有膽量去說出對市民來說不中聽的「整個社會是否走向短視」的忠言,更是難得。社會肯定是短視,不過,這不是林煥光一句話可以改變。而且,人性(或者人有的獸性)都是自私的,肯把大眾利益放高於自己利益的,稀也!
我自問都不想居所附近有骨灰龕場或垃圾堆填區,但對這立場很感慚愧,更肯定不會閉上眼睛把問題擠給政府,再把問題當成是政府的問題。
報紙讀者是報章的收入來源,所以報章對市民是奉承為多。想做一個公平、對事不對人、明白事情真相的人,報章所說的不能盲目相信、採納。
2010年10月24日 星期日
Blender 短片︰Sintel
有不少免費軟件,質素都相當不俗,3D 繪圖、渲染(rendering)、動畫製作軟件 Blender,便是一個好例子。
Blender 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免費 3D 軟件,可以製作出很高質素的立體圖片和動畫。自己之前曾經把玩了一些時間,不過可能年紀大了,沒有堅持使用,沒有什麼作品。而且,Blender 的用戶介面不很容易學習和熟練,現在當我再啟動 Blender ,已經不很記得如何使用了。
今天,發覺 Blender Foundation 已於 9 月底發放了她們最新題為 Sintel 的長 14 分鐘的短片。新片的質素和商業製作的不惶多讓,故事情節頗出人意表,結局縈迴我腦海久久不散...。
推薦大家可到 YouTube 看看。留意 YouTube 有多種解像度可選擇,如果網絡速度、處理器可以應付,不妨選擇高一點的,欣賞一下美輪美奐的畫質。
Blender 是一個功能強大的免費 3D 軟件,可以製作出很高質素的立體圖片和動畫。自己之前曾經把玩了一些時間,不過可能年紀大了,沒有堅持使用,沒有什麼作品。而且,Blender 的用戶介面不很容易學習和熟練,現在當我再啟動 Blender ,已經不很記得如何使用了。
今天,發覺 Blender Foundation 已於 9 月底發放了她們最新題為 Sintel 的長 14 分鐘的短片。新片的質素和商業製作的不惶多讓,故事情節頗出人意表,結局縈迴我腦海久久不散...。
推薦大家可到 YouTube 看看。留意 YouTube 有多種解像度可選擇,如果網絡速度、處理器可以應付,不妨選擇高一點的,欣賞一下美輪美奐的畫質。
2010年10月21日 星期四
大陸的離譜打稅 – 錯怪了
據報導,有一名旅客,早前從香港回內地,經過羅湖關口時,被內地海關截查,搜出了他使用多時的iPad。儘管他向海關人員展示iPad內的文件及照片證明產品是自用,但最終仍被迫繳交1000元稅款。內地海關表示,為打擊走私活動,從8月起實施新措施,有20種產品屬「縱已開封,若旅客攜帶往內地一樣要繳稅」,包括iPad、電視機、錄影機、攝錄機等。
真離譜!很多人的隨身必需品都價值不菲,例如名牌服裝、名貴手袋、智能手機、相機、手提電腦、化妝護膚品等,如果說要打擊走私,說不定將來全都要打稅,豈不每次入境都無端端要給數千甚至上萬元給中國政府?簡直如山賊要人留下買路錢一樣!
記憶中以前到一些地方旅遊,好像包括中國大陸,入境時可將隨身物品記下,出境時只要依舊帶有物品,便不需要打稅,為什麼現在大陸海關反而退步,變得不文明!難道又是「店大欺客」?
10月22日更新︰
據明報的跟進報導,攜自用 iPad 入境內地,只要主動申報便無須繳稅。
錯怪了中國海關,不過要變成怪責明報第一篇報導不全面!
真離譜!很多人的隨身必需品都價值不菲,例如名牌服裝、名貴手袋、智能手機、相機、手提電腦、化妝護膚品等,如果說要打擊走私,說不定將來全都要打稅,豈不每次入境都無端端要給數千甚至上萬元給中國政府?簡直如山賊要人留下買路錢一樣!
記憶中以前到一些地方旅遊,好像包括中國大陸,入境時可將隨身物品記下,出境時只要依舊帶有物品,便不需要打稅,為什麼現在大陸海關反而退步,變得不文明!難道又是「店大欺客」?
10月22日更新︰
據明報的跟進報導,攜自用 iPad 入境內地,只要主動申報便無須繳稅。
錯怪了中國海關,不過要變成怪責明報第一篇報導不全面!
2010年10月18日 星期一
個人資料
八達通將客戶資料轉售圖利,受千夫所指。據報導,雖然私隱專員公署裁定它違反私隱條例中三個原則,但指它重犯機會不高,因此不會受罰。
我對個人資料的保護,相當敏感,所以很多時有一些需要登記個人資料才有的優惠,都寧可放棄。
自從有了私隱條例,我覺得情況已有改善,例如有不少機構現在只需要客人填寫身分證號碼的英文字母加上首三個數字。不過,很多仍然需要客人必須填寫出生日期,有不少更要求填寫學歷、收入、電話號碼、地址等。
有規模的機構、商戶,在必須使用它們的服務之下,有時我都會姑且一博,提供資料。最令我擔心的,是一些會員制的小商店的收集個人資料的處理,例如影視店等。那些店舖對資料的保護的可靠程度,令人擔心。而且,我覺得那些小商店,出售客人的資料的危險更大。
另外一個關於個人私隱又很多時令我氣結的,就是造訪他人家時,被大廈、屋苑的管理員,要求出示身分證及登記號碼。很多時見到的,是大堂櫃台上放了一本登記冊,訪客名稱及身分證號碼便是沒遮沒掩地記錄在上面。本來為防止盜賊進入大廈,管理處作出保安措施實在是無可厚非,但請他們要對收集的訪客名字及身分證號碼加以保護,更要為不願提供身份證號碼的訪客(如我這類),提供其他辦法。
而且,大家請明白自己的權益,根據《個人私隱條例》的《身分證號碼及其他身分代號實務守則》的 2.2.3 節,有相關指引︰
所以,訪客絕對可要求管理員與所訪住客、戶主聯絡,證實訪客身分,無需硬要登記身分證號碼。
我對個人資料的保護,相當敏感,所以很多時有一些需要登記個人資料才有的優惠,都寧可放棄。
自從有了私隱條例,我覺得情況已有改善,例如有不少機構現在只需要客人填寫身分證號碼的英文字母加上首三個數字。不過,很多仍然需要客人必須填寫出生日期,有不少更要求填寫學歷、收入、電話號碼、地址等。
有規模的機構、商戶,在必須使用它們的服務之下,有時我都會姑且一博,提供資料。最令我擔心的,是一些會員制的小商店的收集個人資料的處理,例如影視店等。那些店舖對資料的保護的可靠程度,令人擔心。而且,我覺得那些小商店,出售客人的資料的危險更大。
另外一個關於個人私隱又很多時令我氣結的,就是造訪他人家時,被大廈、屋苑的管理員,要求出示身分證及登記號碼。很多時見到的,是大堂櫃台上放了一本登記冊,訪客名稱及身分證號碼便是沒遮沒掩地記錄在上面。本來為防止盜賊進入大廈,管理處作出保安措施實在是無可厚非,但請他們要對收集的訪客名字及身分證號碼加以保護,更要為不願提供身份證號碼的訪客(如我這類),提供其他辦法。
而且,大家請明白自己的權益,根據《個人私隱條例》的《身分證號碼及其他身分代號實務守則》的 2.2.3 節,有相關指引︰
2.2.3 由資料使用者認識的其他人識辨該人的身分。
註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大廈的造訪者由其所探訪及居住於該大廈的人士識辨其身分。
註 :一個常見的例子是大廈的造訪者由其所探訪及居住於該大廈的人士識辨其身分。
所以,訪客絕對可要求管理員與所訪住客、戶主聯絡,證實訪客身分,無需硬要登記身分證號碼。
2010年10月13日 星期三
麥記唔化漢堡餐
今天看了 Yahoo! US 一篇題為《McDonald’s Happy Meal resists decomposition for six months》的文章。顧名思義,文章是說美國有人做了一個實驗,於今年 4 月 10 日買了一份漢堡包餐,放在廚房到現在,超過半年卻沒有腐爛分解!
我不知道那實驗是真是假,實驗結果反映了什麼,更不打算進行同一實驗。老麥的食品當然不是健康食品,但如果對人體有害,我相信美國或世界其他有麥當勞餐廳的國家衛生部,不會坐視不理。
很多人對老麥的食品都嗤之以鼻,認為是極不健康的垃圾食品。無疑,由於老麥的食品大部份都是高脂肪的食品,多吃對身體的確無益。很多人都是吃這些食品,導致癡肥。
不過,我自己對老麥的食品有節制,但不抗拒。我覺得老麥的食品的品質起落不會太大,衛生情況一般都可以接受︰以我自己很敏感的腸胃,進食老麥食品後的「出事率」比其他的快餐店低。所以,老麥是我接受的快餐店。
至於高脂問題:我覺得既然高脂,那便不要吃太多,叫了套餐便不要加其他食物。另外,套餐中,最不健康的我覺得便是薯條。所以,有時我會選擇「開心樂園餐」(...即「兒童餐」),那便可以選擇以粟米代替炸薯條,除了減了一些油炸,更增加一點食物纖維。
其他快餐店,煎炸的一樣油膩,燒味的致癌物質一樣不低,食物品質控制很浮動,尤其是快餐店的蔬菜,我總覺得很多時都是已準備了很久、都是涼的。
總括來說,我覺得平價快餐食品,都不算是有益、健康食品,但老麥不比其他快餐店差。
我不知道那實驗是真是假,實驗結果反映了什麼,更不打算進行同一實驗。老麥的食品當然不是健康食品,但如果對人體有害,我相信美國或世界其他有麥當勞餐廳的國家衛生部,不會坐視不理。
很多人對老麥的食品都嗤之以鼻,認為是極不健康的垃圾食品。無疑,由於老麥的食品大部份都是高脂肪的食品,多吃對身體的確無益。很多人都是吃這些食品,導致癡肥。
不過,我自己對老麥的食品有節制,但不抗拒。我覺得老麥的食品的品質起落不會太大,衛生情況一般都可以接受︰以我自己很敏感的腸胃,進食老麥食品後的「出事率」比其他的快餐店低。所以,老麥是我接受的快餐店。
至於高脂問題:我覺得既然高脂,那便不要吃太多,叫了套餐便不要加其他食物。另外,套餐中,最不健康的我覺得便是薯條。所以,有時我會選擇「開心樂園餐」(...即「兒童餐」),那便可以選擇以粟米代替炸薯條,除了減了一些油炸,更增加一點食物纖維。
其他快餐店,煎炸的一樣油膩,燒味的致癌物質一樣不低,食物品質控制很浮動,尤其是快餐店的蔬菜,我總覺得很多時都是已準備了很久、都是涼的。
總括來說,我覺得平價快餐食品,都不算是有益、健康食品,但老麥不比其他快餐店差。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恐怖的BB」?
見到 Yahoo! 時尚生活有題為「恐怖的BB」的文章,節錄更說:「世上最恐怖的人,是BB。不然,那幾位16歲中學生就不會把初生BB...」。
讀了文章,只可說:文不對題、以偏蓋全、借題發揮。
文章沒有說 BB 到底有什麼恐怖之處,只是說了一些牽涉 BB 的成人做的傻事和壞事。把事件扯到 BB 上,是借題發揮。文章起先提到的殺嬰事件,作者解讀為因為是「BB 恐怖」的原因,不知作者是不是在攪 gag ,那三個中學生當然是怕父母怪責、自己沒有能力養育小孩、又或者怕旁人目光罷了,怎可把原因說成「BB 恐怖」?
除去標題的話,文章說的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重男輕女」更像是在大陸農村或者六、七十年代香港才流行的念頭,題為「恐怖的BB」可能是為了掩飾一下空洞的內容吧!
讀了文章,只可說:文不對題、以偏蓋全、借題發揮。
文章沒有說 BB 到底有什麼恐怖之處,只是說了一些牽涉 BB 的成人做的傻事和壞事。把事件扯到 BB 上,是借題發揮。文章起先提到的殺嬰事件,作者解讀為因為是「BB 恐怖」的原因,不知作者是不是在攪 gag ,那三個中學生當然是怕父母怪責、自己沒有能力養育小孩、又或者怕旁人目光罷了,怎可把原因說成「BB 恐怖」?
除去標題的話,文章說的都不是什麼新鮮事,「重男輕女」更像是在大陸農村或者六、七十年代香港才流行的念頭,題為「恐怖的BB」可能是為了掩飾一下空洞的內容吧!
用 RSS 追蹤網站更新
和定期出版的刊物不同,很多網站、網頁都是不定期更新的,有一些網站更是很久才更新一次,若果要每天都去檢查更新,實在費時失事,浪費了瀏覽者寶貴的時間。
我的網誌實在也有這問題。為了方便有緣、有心讀者,我剛加入了 RSS 原件,方便大家檢查更新。
什麼是 RSS ?
RSS 好像沒有公認的全寫,最流行的應為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網站提供的 RSS 摘要,通常包括網站更新的標題及文字節錄,讓 RSS 閱讀器( feed reader)或是收集器 (aggregator) 等閱讀和顯示。RSS 閱讀器會自動收集瀏覽者所有訂閱了的網站更新,並展示給瀏覽者,免除逐一訪問網站的麻煩。
大部份瀏覽器都有 RSS 收集功能,至於如何使用 RSS 訂閱,可參考政府一站通裡《甚麼是 RSS 頻道?》網頁的介紹。
我的網誌實在也有這問題。為了方便有緣、有心讀者,我剛加入了 RSS 原件,方便大家檢查更新。
什麼是 RSS ?
RSS 好像沒有公認的全寫,最流行的應為 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網站提供的 RSS 摘要,通常包括網站更新的標題及文字節錄,讓 RSS 閱讀器( feed reader)或是收集器 (aggregator) 等閱讀和顯示。RSS 閱讀器會自動收集瀏覽者所有訂閱了的網站更新,並展示給瀏覽者,免除逐一訪問網站的麻煩。
大部份瀏覽器都有 RSS 收集功能,至於如何使用 RSS 訂閱,可參考政府一站通裡《甚麼是 RSS 頻道?》網頁的介紹。
2010年10月7日 星期四
呢個世界...
呢個世界:
自尋煩惱者多、知足常樂者少。
蠢鈍者多、智慧者少。
懶惰人多、勤奮者少。
怨天尤人者多、自力更生者少。
鄙視他人者多、尊重他人者少。
自以為是者多、虛心學習者少。
心存僥倖者多、實事求是者少。
強求物質財富者多、追求心靈豐裕者少。
死雞撐飯蓋者多、肯承認錯誤者少。
有口話人者多、自我檢討者少,
...相信包括我自己。
蠢鈍者多、智慧者少。
懶惰人多、勤奮者少。
怨天尤人者多、自力更生者少。
鄙視他人者多、尊重他人者少。
自以為是者多、虛心學習者少。
心存僥倖者多、實事求是者少。
強求物質財富者多、追求心靈豐裕者少。
死雞撐飯蓋者多、肯承認錯誤者少。
有口話人者多、自我檢討者少,
...相信包括我自己。
人性也。
2010年10月5日 星期二
幻想 – 代客旅遊
今天跑了去看 3D 電影《生化危機 3D:戰神再生》。由於之前已聽聞故事劇情差,於是抱著看 3D 特技(...和女主角 Milla Jovovich 的冷艷)入場,結果反而覺得劇情未至於荒謬到不可接受,總成績比我預期優勝。不過,影片值得談論的價值不高,反而戲中某些場景令我忽發奇想。
劇中有一幕是在海邊的,由於有 3D 效果,令我頗有親臨海邊的感覺。我覺得現在消費市場上已有不少 3D 相機,連下一版本的隨身遊戲機 NDS 3DS 也有配備,我猜給一般用家的 3D 攝錄機相信也為期不遠。當將來 3D 攝錄機、網上串流效率和 3D 顯示器進一步發展,可能適合「代客旅遊」行業產生。
什麼是「代客旅遊」?我覺得有些人可能不想出門(...包括一眾「宅男」),或者沒有時間遠遊,又或者想到的地方有危險性,又或者出入境太麻煩,又或者不便於行,可找人攜帶有 3D 攝錄鏡頭的器材,將外地的景物即時立體傳送到千里之外,讓那服務使用者(姑且稱之為「虛擬遊客」)親歷其境,虛擬遊客更可透過「視像會議」技術一路和代遊者甚至當地的其他人交談。
當然,一般人會寧可親身旅遊,但「代客旅遊」相信可為一些有特別原因不能外遊的人多一個選擇。
...發發夢罷了。
劇中有一幕是在海邊的,由於有 3D 效果,令我頗有親臨海邊的感覺。我覺得現在消費市場上已有不少 3D 相機,連下一版本的隨身遊戲機 NDS 3DS 也有配備,我猜給一般用家的 3D 攝錄機相信也為期不遠。當將來 3D 攝錄機、網上串流效率和 3D 顯示器進一步發展,可能適合「代客旅遊」行業產生。
什麼是「代客旅遊」?我覺得有些人可能不想出門(...包括一眾「宅男」),或者沒有時間遠遊,又或者想到的地方有危險性,又或者出入境太麻煩,又或者不便於行,可找人攜帶有 3D 攝錄鏡頭的器材,將外地的景物即時立體傳送到千里之外,讓那服務使用者(姑且稱之為「虛擬遊客」)親歷其境,虛擬遊客更可透過「視像會議」技術一路和代遊者甚至當地的其他人交談。
當然,一般人會寧可親身旅遊,但「代客旅遊」相信可為一些有特別原因不能外遊的人多一個選擇。
...發發夢罷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