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城市論壇討論國民身份認同 – 很諷刺!

昨天(2014年12月28日)的香港電台《城市論壇》,討論關於民意調查顯示香港人的國民身份認同度創歷史新低。(一年內可於香港電台網上重溫該節目。香港電台的 YouTube 亦有這集節目。)

主持把題目定為《國民身份 歷史新低,社會團結 兵凶勢危》。「兵凶勢危」可能是主持創作的詞語,將「兵凶戰危」混合「位高勢危」而成吧?意思應指「勢危」,情勢危險吧,至於為何「兵凶」,則無從理解。

香港的機構,好像極少以增加市民國民身份認同感為目標的,我所知的,只有一個,就是香港電台!

在香港電台的《香港電台約章》,在概括性介紹約章的目的和範圍之後,主要內容一開首的「公共目的及使命」一節中,已經清楚寫明:

B4(a)(iii) 提供讓市民了解社會和國家的節目,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分的認同感;

港台有沒有培養市民對國民身分的認同感呢?我看不到。縱使它有,但香港市民的國民身份認同愈來愈低,證明香港電台起碼是辦事不力,未能「培養市民對公民及國民身分的認同感」!

所以,《城市論壇》興致勃勃去討論這話題,好像是事不關己、自己沒有責任般,很是諷刺!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誰會敬業樂業?

今天到一快餐店午膳,其中包括發泡膠杯裝的熱奶茶,拿到座位坐下,打開蓋,發覺奶茶只有7分滿,而且顏色偏深,明顯奶放得不夠。拿回去太煩,罷了。

之後去了公共圖書館,想借一本書,到櫃檯辦理,把身份證插入讀卡器,讀不到身份資料,這是時常都有的了,於是自動自覺抽出再試,還是不得,圖書館員說:「唔好咁快掹出嚟」,有點怪責味道,於是我再插入身份證之後,把手放開,結果還是讀不到,結果圖書館員再試,見她要微微屈曲身份證,終於成功。我估計讀卡器有點接觸不良。總的來說,她的語氣不很好,並不是待客之道。

對於很多打工仔女來說,「打工」是為了工資,不打算、可能亦不相信有事業發展,公務員鐵飯碗,據聞職位進升是看年資,於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客人的感受是沒有興趣理會。這些想法,可能算是現實亦真實,但是,他們一些「無心之失」、「無心快語」,可能就影響了客人的心情,本來可以是愉快的一天,結果變成污雲蓋頂。

不過,馬馬虎虎的服務業員工是不少,很易遇得到,呼籲所有打工仔以客為先,恐怕是不切實際,作為客人不如看開一點,只要懷著低要求,不去因服務稍差而不滿,相反因為服務到位而欣喜,生活會過得開心點。


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佔領運動之後

今天,最後一個佔領區銅鑼灣被清除,算是七十多天的佔領行動的正式落幕吧!

警方形容這次佔領行動是「暴力開始,和平結束」,我基本上認同,我認為亦可說成「火熱開始,冷淡結束」。

今次佔領運動,為爭取民主帶來了甚麼幫助呢?相信實事求是的市民,都會認為是沒有甚麼。其實,這結果是意料中事,我亦在佔中開始前7月14日發表了題為《佔領中環,有甚麼用?》的網誌,預料「佔中」對爭取他們所說的「真普選」沒有任何幫助,這不是我有先見之明,只是任何願意理性分析的人都會達至的結論。

不單對爭取民主沒有幫助,相信反而會令一些市民對於泛民的逆民意手法厭惡,在將來不再投票給泛民議員,甚至轉投建制派議員。不過,我估計主要選戰是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還有差不多兩年的時間,除非泛民還是冥頑不靈,在2016年有人打出黃雨傘或者還有人搞「鳩嗚」團,否則兩年後,我預計泛民、建制會繼續是五成半對四成半,因為人是善忘的,市民會對兩個多月佔領帶來的不便和泛民的不理民意忘記,重新投入對「民主」的盲目愛情。

這兩天佔中落幕,戴耀廷、鄭宇碩、雙學等又再高調接受訪問,評擊人大2017特首政改框架。在佔領期間,我在一個反佔中 FaceBook 的專頁發表過一些意見,其中包括把現況真實的反映,但後來發覺竟然被版主隱藏,令我意識到有些真話,縱使是反佔中、反泛民,但亦不為親中者的接受,不過,這種不肯承認事實的態度,亦令政府不能為政改方案以理服人,因為說不了事實身全部。

我始終是小市民一個,沒有政治包袱,且再把真話說一片。

我認為人大2017框架的確是有篩選,但是篩選了甚麼人呢?人大要求特首要「愛國愛港」,我認為中央所指「愛國」其實是指「不反黨」。中央政府不會因為泛民要搞好民生、要搞好樓市、要搞好政府清廉而把他們篩選,是因為他們要打正旗號「打倒共產黨」、「打倒一黨專政」所以要把他們篩走。泛民堅持這些反中央立場,是不懂得妥協,是硬要「河水犯井水」,若果只專心為香港市民、只管香港自己事,根本無必要堅持(高姿態)反中央,妄想迫中央屈服。

就算現在2017的政改方案奇跡地被通過,2017年特首選舉就算真的只有建制派的候選人能出閘,亦不代表勝出者不會承諾及努力把民生搞好,因為要勝出的,必須爭取超過三百萬普羅選民的選票,他/她必須要交出一個搞好民生的政綱,而勝出之後要真的搞出成績才可在下一屆2022年連任,所以如果目的是為搞好民生,現在的人大框架一樣可達到目的。

總結一句:如果是為了香港的民生,只要有一人一票選特首,現在的人大框架一樣可以做得到。現在的框架,只是肯定不能選出一個要打倒中央政府的人。市民要想清楚,想要的,是一個能搞好民生的選舉方案,還是一個能選出反中央特首的方案。

請獨立思考,想清楚你要的是甚麼,泛民要的是甚麼,是否一樣,不要被政客欺騙!


2014年12月3日 星期三

2014年11月26日 星期三

看了香港電視《選戰》第一集的感想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終於在上週四開台,日子和無綫的台慶日,即是1967年無綫電視的開台日是同一天。

我自己已經多年沒有看香港的電視劇,平時會看明珠台的外國電視劇。今次聽王維基說他們的電視劇是荷李活式拍攝方法,每集耗資一百萬,所以有興趣看一下。兩部開台劇,警匪片香港的電視和電影己有太多,反而講選舉、政治的比較新鮮,所以選擇《選戰》去看一下,那知沒有想像中容易,一波三折。

首先,我沒有智能電視,所以想用電腦去看。我的電腦已經不是用 Windows 的操作系統,而是用 Ubuntu (Linux 的其中一個衍生版本),到 HKTV 的網站,不能播放影片,要求「最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但我相信我的 Ubuntu 上的 Adobe Flash Player 已是 Ubuntu 上可行的最新版本,只是香港電視未有照顧 Ubuntu 這小眾市場。

退而求其次,我在我的 Nexus 7 平板電腦上裝他們的播放 App,註冊一個用戶編號,終於可以點播影片。一集劇分成4節,每節也有幾分鐘廣告,免費電視嘛,有廣告是合理的。不知怎的,不知是影片本身還是播放器本身,畫面很暗,我要將平板電腦的光度提高,到用其他 App 時又要把光度調回正常,很麻煩。看了第1、2節,播放尚算正常,到第3節,看到中途突然跳回開首,又出廣告,我試了一、兩次,之後跳過那卡著的位置,總算看到3節的結尾。豈知到了第4節,第一個 Dyson 吸塵機廣告,播了廿秒左右,便又跳回廣告開首,不斷重復播這 Dyson 廣告......於是,我放棄了,重新用桌上電腦,dual boot 用回已通常不用的 Windows XP,更新回最新的 Adobe Flash Player, 終於把第一集看完。

播放上問題不去說了,且說回我對《選戰》第1集的評語。第一集的首5至10分鐘,說的是 2017 年的未來特首選舉,但手法可說是平舖直敘:交代了2017的選舉有兩個參選人,獲勝的是女主角的丈夫韋Sir,勝出後發生車禍。雖然這只是故事的引子,但只要多用一點心,效果可以很不同,能真正吸引觀眾,例如:劇情有電視轉播選舉,其實利用直播旁述,便可交代選前兩邊的形勢,參選者背景,更可再於點票結果逐區揭曉時,製造緊張氣氛。另外,所描述選舉情況,亦明顯有真實性問題。首先,畫面見到的選舉中心,竟然有幾個人在台上點票和數票,這是匪夷所思!這2017年的選舉是普選特首,不是之前1200人選委會選特首,全港幾百萬選民、過百萬票,不可能在選舉中心台上數!宣佈勝出者時,如按之前特首或立會選舉的習慣,應該請參選者或其代理人上台,但沒有如此安排。其實,將來特首真的進行普選,可能做法不同,可參考美國總統的做法,候選人是回到自己的競選總部或者根據地,在宣佈後向支持者進行勝利或者落敗感言。無論那種方法,都不會如此劇所描繪般冷清清的,台上宣佈了、電視轉播了便算,連勝出者都不知所蹤。

韋Sir在揭曉時刻不在現場,於常理不合,但且接受他的解釋,他要答識他的神祕助選團,去他們的祕密選舉基地,但基地的設備是簡陃得可憐,連看直播的電視亦沒有一部。真的是助選團基地,應該有電視、電腦螢幕、影印機、文件櫃、蒸餾水機等吧?

雖然是過場引子,但作為一劇的起始,應該多花一點精力吧?

之前看過 HKTV 另外幾套劇的幾小段,劇名不記得清了,有一套是林文龍演醫生的,感覺像是教育電視;有一套是吸血僵屍浪漫劇,劇情不合我胃口且算是我個人問題,但僵屍的疾走的特技,和無綫那水平不覺有分別,還是比不上外劇。

若果和「荷李活」水平去比較,還是有段距離,劇情、演技和無綫的水平不看到很大的分別,唯一明顯的優勝之處,是實境拍攝吧!

我之前已分析過,任何電視台,如果拍劇的觀眾群,只有700萬人口的話,根本不可能投入太多資源,只有國家性電視台,觀眾人口是以億計的,才有可能負擔高成本製作。無論是無綫還是香港電視,若果製作的劇集不能衝出香港,打進其他華人市場,根本不可能有高成本高質素製作,不過要打進其他華人地方市場,要和各國家本土的普通話原聲劇競爭,香港地方劇,廣東話還要配上普通話,要贏過人家的本土大成本製作,不易矣。




2014年11月13日 星期四

短評《星際啟示錄》

看了《星際啟示錄 Interstellar》。

最初知道這部電影,應該是半年至一年前吧,看它的第一條宣傳短片,好像是神秘兮兮,農場般環境、火箭等像是六、七十年代的懷舊片,但主題又說和拯救人類有關,於是很有興趣去看一下,特別不去接觸和情節有關的資訊,甚至避開廣告片,在沒有什麼概念之下去看這電影。

總的來說,感覺可以。導演 Christopher Nolan 和我真的是沒有緣份,他的眾多叫好叫座電影都不對我胃口,這部亦未能帶給我驚喜。

(以下內容含小量劇情)


我雖不是物理或天文學專家,但對這兩方面都頗有興趣,所以對片中的物理和天文現象基本上都能理解,唯一較令我有保留的,是時空交錯,男主角和過去的女兒溝通,這種時空交錯,「前因」「後果」說不清,是有「回到過去」情節電影的邏輯死穴,這片亦不例外。當然,那情節雖然重要,但只佔近3小時電影的一小節,本著「聽故不駁故」的心態,未至對電影的成績做成大影響。

我覺得,電影不乏感人情節,男主角 Cooper 因為意外,探測了第一個星球後,子女已經成長了廿多年,見到子女的影片,尤其女兒 Murph 的悲痛,不禁令我心有戚戚焉。到 Cooper 再和女兒重逢,女兒己是垂垂老矣,電影交待出 Cooper 的表現,像是對長者的愛護,但我覺得缺了一份悲衰,愛女的一生,自己都錯過了,Cooper 應會有錐心之痛才對。

片中對 Murph 睡房作五維空間的表現手法,我覺得太個具體,我不很滿意....不過,怎樣才是更好手法,我亦沒有好建議,可能是人類作為一個三維(或四維)空間生物對五維空間的理解和想像力上的限制。

機械「人」我覺得動作太笨拙,看不到這設計在實際操作上的優點。我個人覺得機械人的聲線又太像人,和男主角的聲線太相近,有時不知是誰在說話。

另外,配樂聲太大,激盪之時甚至有點蓋過對白。

其實,故事情節不複雜,看過了後亦沒有甚麼發人深省,值得思考的地方,不過作為一部太空科幻故事片,還是頗有娛樂性和趣味性,不後悔花時間和金錢去看。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香港電台記者為何被襲?

星期六晚,香港電台一個女記者,據報導在一個藍絲帶團體的活動時,被群眾襲擊,之後另外有幾位無綫電視的記者亦被襲。事發後,香港電台、無綫電視、記者協會等,對襲擊記者的行為強列譴責,港台甚至要杯葛採訪相關活動主辦團體。

無論被襲人是什麼身份、什麼職業,主動打人是絕動不應該,亦不會得到市民支持。不過,我最奇怪的,是相關報導,都沒有說明記者因何被打,而港台、無綫對這點亦好像沒有疑問,按理如果是無辜被襲,了解對方施襲原因,才合常理吧?

見到有人在網上留言,說記者問參與活動者,是否收了錢而來,又問收了多少錢。這兩條問題本質上純粹是挑釁性,不是和採訪新聞有關,因為若果被訪者真的是收了錢,當然不會承認,沒有收錢的,更加不會承認,還對於被問這問題感到人格被冒犯!所以,如果記者真的是問這種問題,並不合適,動機亦很可疑。

當然,究竟記者是否有作出那些挑釁性行為,究竟被襲導火線是什麼,沒有看見有傳媒報導,不過港台、無綫好像不打算追求,是否心中有數?

我個人覺得,港台的新聞報導,是明顯偏頗。無綫的新聞自己很少看,所以未能評論。

當然,我自己是反佔中,亦一向希望對政府以較持平立場,不排除因為自己的立場影響了對港台的觀感,不過有緣讀者且聽聽我的理據,將來再聽港台的新聞時可以留意一下是否有相同觀察。

首先,是對佔中與反佔中的報導篇幅。且看港台的兩個例子:2014年10月21日星期二下午4:00,題為《逾十長者步行活動撐學生爭普選》的報導,再比較 2014年10月19日星期日下午11:29 (午夜!),題為《警方稱高峰時維園1千人聚集反佔中》的報導,兩個活動,反佔中是千人的規模,佔中的是十數人的規模,但反佔中的報導篇幅竟反而是佔中活動的一半!

篇幅只是其中一方面,報導的手法,亦可以影響到接收者對佔中者和反佔中者的觀感。以下這個港台的新聞採訪可以作為例子(原新聞片段請到港台網上重溫當天的傍晚新聞天地,大約由10:38開始):那段新聞是關於旺角清場的報導,其中引述了贊成和反對的雙方意見,這手法表面上公平,但贊成方面,引述並播出的訪問,是一個鄉音未改,立場亦明顯偏激的旺角藥房老闆,難道在眾多反佔中的市民中,她就是最有代表性嗎?沒有更「香港人」的可以受訪嗎?這訪問對反佔中者的形象損毀,是顯然而見,記者、編輯真的是沒有機心嗎?不止於此,更不公平的,是同一段報導,支持佔中者的言論,並不是原聲播放,是由記者引述,那無論那個佔中支持者是鄉音未改、粗言穢語、甚至語無倫次,便全隱藏了。同一段新聞,為什麼要採取不同手法呢?

另外,由佔領開始,港台《晨早新聞天地》裡面加入了一個叫《佔領故事》的環節,我覺得是為佔中美化為主,有興趣讀者當然亦可以去港台網頁聽一下(到《晨早新聞天地》的 Podcast 網頁找相關環節去聽較方便)。

其實,罵政府的傳媒,香港多的是,甚至是主流,香港電台的角色,不是要為政府說好話,但起碼要持平,把政府的理據,多向市民解釋,讓市民有較有效渠道去收取正反雙方資訊。其實,港台由於沒有商業考慮,更應多對商業機構作出調查報導,揭露多些商業機構的不公平事件、黑心食品、違法事件等,專針對政府的,商台、壹傳媒等還不夠嗎?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寫在10月21日政府與學聯對話後

昨天(10月21日),終於進行了萬眾引頸以待,但對結果又沒有什麼期望的政府官員與學聯對話。

會開過之後,看來不到對解決佔領事件有什麼顯注幫助。會議成果,對雙方來說,如預期般沒有什麼。

關於雙方的會議表現

就會議本身來說,我覺得學生比我預期的好,官員比我預期的差。出席這種全公開、不能刪剪的辯論,充足準備是很重要。辯論者應經過無數次的彩排,就已知對方會說的話、會提出的問題,針對性擬定答案,反復演練。從昨天的表現,看學生的分工、對時間的掌握,明顯是有備而來,相反官員方面,從林鄭開首5分鐘開場白,據主持鄭校長說己經超時幾分鐘,己顯示演練不夠。另外,昨天新聞報導了特首梁振英最新在傳媒訪問中,被引述「若提名變數字遊戲,政策將向基層傾斜」,學生懂得把這剌激性的最新消息引進,反觀官員未有回應,明顯是未有預計這點,又是學生勝了一籌。(題外話,其實「傾斜」那詞是未能反映嚴重性,「民粹」或者「壟斷」較合適。不過,不去詳細解釋的話,一般市民不會理解「傾斜」、「民粹」、「壟斷」有什麼問題。)

不過,學生雖表現比官員好,但我覺得雙方都是錯解了這會議的實際目的:如果打算是舊調重彈,將不能說服對方,公開辯論又根本不是一個談判妥恊的地方,其實會議雙方(尤其是官員)的目標觀眾,應是場外看傳播的幾百萬市民,是說服市民自己是對的,對方是錯的,尤其要改變對方的支持市民,轉為支持自己。當然,這不是易事,但起碼要努力去嘗試,不過我感覺不到雙方在這重點上下了苦功。

關於政改問題的核心

作為反對佔中者,我對學聯的論點當然有不少不認同,而不知是不是官員因為是政府中人,有些東西不能說明,未能反駁。且讓我這閒人把政改問題核心說一下。

學聯和絕大部份泛民支持者在說「民主」的重要性時,總愛拋出一大堆民生問題:樓價貴、貧富懸殊、甚至電視發牌有問題等等,昨天學聯也是提出這些民生問題去作為爭取民主的理由。但事實上,這些民生問題,根本不是造成政改問題僵持的原因,中央政府不是因為泛民政客要解決這些民生問題,所以要阻止他們參選特首,問題的核心,是因為泛民政客不諱言要打倒中國共產黨,結束一黨專政,中央政府才容不得他們。

學聯和絕大部份泛民支持者對民主的訴求,都是想通過民主普選去改善民生,讓市民更能分享香港的經濟成果,並不是想通過民主去結束一黨專政,但泛民政客卻把兩種訴求捆縛在一起,不打算、甚至不願分開,中央政府作為當權者,為何會向你屈服?

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當權者,是不容否定的事實,既然中央政府願意「河水不犯井水」,香港人難道不能也「井水不犯河水」,只管香港自己事嗎?

我之前提出了一個關於政改的建議,讓多些人包括泛民能提名參選特首,提名後由中央政府坦誠說出那些參選者將不能獲委任,只要有溫和泛民最終能參選,黃毓民、梁國雄、梁家傑等等明言反中央的人被剔走,也是市民的意料中事吧?若果學生願意和香港政府循這路向去設計2017特首選舉細節,可能是解決佔中的一個方法,是實事求是,是市民之福。

覺得有十三億人民、手握二百多萬解放軍的中央政府,會向幾十萬(?)佔中者屈服,是不切實際。佔中者可能是有「拯救」整個中國的豪情,甚至有做烈士的準備,但不理其他幾百萬香港人的意願和死活,是無比的自私。


2014年10月8日 星期三

警察為何使用催淚彈

外國傳媒把香港的佔中行動稱為「雨傘革命 Umbrella Revolution」,香港有些佔中參予者和支持者怕「革命」這用字會觸動中央政府神經,所以建議改稱為「雨傘運動 Umbrella Movement」。不過,無論是「革命」或是「運動」,佔中者對雨傘作為象徵很是受落。但是,雨傘,在佔中這運動,其實最初的實際作用是什麼呢?或者從以下相片,可以看得到:


雨傘,不是用來遮太陽,不是用來遮雨,而是用來遮胡椒噴霧!一般打算和平地示威遊行的參予者,根本不用擔心會受胡椒噴霧噴射,因為若果你不去衝擊防線,如上圖般去推鐵馬,警方根本不會對你噴胡椒噴霧。所以,撐著雨傘、穿了雨衣、戴了眼罩和口罩,有些還圍了保鮮紙,是預了武力去衝擊警察!這些人還算是泛民議員和佔中領導所說的和平示威者嗎?

所以,雨傘的像徵意義,根本就是暴力衝擊!

警方遇到這些對胡椒噴霧有備而來的人,根本是不能有效對抗,在看不盡的傘海和人海,若果防線被衝破,誰能說結果會怎樣?示威人群决堤般湧出來,且不說他們會否對警察拳打腳踢去泄愤,有人跌倒被踩死的可能性亦不能抹煞。在胡椒噴霧失去作用後,要有效控制人群,使用催淚彈合理的,而結果亦證明它令瘋狂衝擊防線的行動停止。

佔中支持者和泛民把催淚彈形容為「過份武力」、「過份暴力」,甚至「大殺傷力」,但在發射了80多枚催淚彈後,沒有示威者有明顯的傷害。試想想,同果催淚彈真的是不安全、不人道,為什麼國際社會和聯合國不去禁止使用?

國際上多個國家,包括美國和英國等,已經在9月28日事件發生後,表示了對香港這運動的關注,但卻沒有譴責香港警方使用了催淚彈,如果他們認為使用是不當的,難道會不去指出?

雨傘所代表的暴力說成和平,催淚彈的合理使用卻說成暴力,香港竟淪落到如此是非不分!

2014年10月4日 星期六

「佔中」的出路

誰是誰非不去說了,想理性去分析和提供一個出路。

理性的香港人,都知道香港是不可能推翻中國共產黨,也不可能獨立,所以繼續堅持公民提名、人大撤回2017政改框架等要求,不單是不切實際,更令人懷疑其誠意。

另一方面,泛民作為全香港過半數市民支持的政黨們,若果結果沒有代表能出選特首,亦的確令泛民的支持者不能接受,噎不下這口氣,泛民政客亦不會罷休。

我建議:

佔中各團體暫時停止佔領行動,在人大政改框架內,積極與政府討論,研究出一個能確保泛民留出閘選特首的方法,例如:確保選舉委員會的民選成份。如果出閘的泛民參選人中,有中央政府不能接受的人,中央可在選舉前聲明,將不會委任那些參選者,讓香港市民去決定是否繼續投票給那候選人,還是實事求是投其他人一票。若果最終香港人還是選出那人當特首,中央政府、香港政府、香港社會就一起去承受那憲制危機吧。

若果討論不出這樣一個令各方都接受的政改方案及它的細節,那佔中者可隨時再叫市民上街。

我這建議,不知是不是最好的建議,但佔中發生多天來,看不到有任何人提出任何解決方法,我這就算是拋磚引玉吧。




2014年10月1日 星期三

最蠢的港式民主革命

歷史上民主革命的發生,都是在不民主的政府的管治下,人民面對以下一種或多種情況:
  • 苛捐重稅,民不聊生
  • 官員貪腐嚴重,社會不公
  • 人民各種自由受到極端限制,市民被特務機關監察甚至拘捕
  • 社會不平等,階級歧視
於是,要爭取公平、自由、溫飽、安全等目標,人民要推翻政府,再通過民主制度這手段去達到目標。

今天的香港,公平、自由、溫飽、安全等都已經有了,縱使有人覺得未臻完美,但已經比大部份行民主制的國家好。現在,因為沒有「民主」這手段,反而放棄安定、繁榮、市民的一些自由去爭取,那不是本末倒置麼

顏色革命的國家,爭取了民主,卻有不少比未有之前政局混亂,埃及基本上更是放棄民主走回頭路行強人政治。新加坡比香港不民主、不自由,但人民卻生活得安逸,沒有去搞革命。

當現有政治制度令人民得不到公平、自由、溫飽、安全,無論是民主制還是專制,人民去推翻和換個制度,很合理亦很值得支持。相反,己經有公平、自由、溫飽、安全,卻硬要不惜一切去換個制度,是自找麻煩。爭取民主是可以,但不用在現在的情況下,用搞亂香港這重藥!

所以,現在這港式民主革命,是最蠢的民主革命。

不過,「民主」是個名牌,人人都說好、人人都覺得不能沒有,「爭取民主」感覺上更是高尚和浪漫,於是8歲至80歲,上至學者,下至市井,都說支持民主......雖然「民主」好在甚麼地方,democracyochlocracy 有甚麼分別,民主有甚麼缺點,不知有幾多人真的了解。

這幾天,令我再次有當年SARS的感覺:對現況很憂慮,對社會的未來看不見出路。

憂心和無奈......

2014年9月30日 星期二

佔中者走入了死胡同

戴耀廷籌備了一年的「佔領中環」,結果是完全失控。之前說什麼不會讓18歲以下人士參加、參加者要簽承諾書、不反抗和平地讓警察清場、警方幾天可以把一萬名參加者抬走等等,無一實現。當然,現在誰是「佔中」示威者,誰只是支持學生的示威者,誰是其他目的的示威者,無人能弄得清,不過最基本一樣,現在被佔領的,是銅鑼灣,是金鐘,是旺角,偏偏就不是中環!不過戴耀廷泛民等人都厚著臉皮繼續說「佔中」,硬把行動「功勞」拉到自己頭上。不過,都是名字一個,雖然有點無厘頭,且繼續將事件稱做「佔中」吧!

泛民中人對「成績」沾沾自喜,香港多處地方被「佔領」,交通被癱瘓,警方清不了場,覺得是警方和政府「輸得很慘」。警方想阻止佔領的擴散、交通被癱瘓,的確是失敗了,但事件一日未完結,社會未回覆正常,誰是最後嬴家還說不定,而我預計時間越拖得長,「佔中」對民生的影響越大,對佔中者的壓力越大!

首先,佔中癱瘓了幾條主要幹道,泛民傳媒又不去譴責,如果警方「順從」你佔領者的意願,不去清場,一天、兩天支持佔中市民還會興緻勃勃去支持,中立或者反佔中者會啞忍,但當日子一天天的過去,市民長時間受這不便,越來越多人受了實際影響,恐怕亦會越來越多不滿聲音。

同樣,現在中西區的學校無了期停課,教協老師罷教,受最響的,是學生罷了。罷教罷課拖延下去,家長恐怕會擔心以後怎能追回進度,要求學校回覆正常的聲音會越來越大。

佔中三子、學聯和學民思潮還打算搞罷工、罷市,如果真的去搞,又是一些影響民生的事。當市民的日常生活受到實際影響,要買的東西買不到、要用的服務用不到,但罷工罷市對香港政府、中央政府又沒有什麼實際壓力,最終恐怕亦是要不了了之。

佔中繼續,樓價下跌、股市下跌,中產階層的財富開始見到嚴重影響,他們亦會開始從追求民主的浪漫和激情,回歸對現實生活上,要求結束佔中,免辛辛苦苦賺取累積的財富被蒸發。

政府和警方最初想清場,是希望「佔中」對民生、經濟、國際聲譽的影響減到最少,但如果不去執著這點,國際聲譽已經玷污了,接受將能預計的GDP滑落,市民又(有些自願有些被迫)諒解接受對民生的影響,那讓這佔中繼續下去,對政府反而更簡單,無需要背上「過份武力」清場的抹黑。

佔中真的繼續「和平」地幹下去,對警方和政府不會有壓力,但如果主動去衝擊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商舖等,那警方就出師有名,如果最終警方控制不了,中央政府還可正式宣佈香港進入緊急狀態,正式接管香港,這也是佔中者想避免的。

佔中的現況是:長期會引起市民反對,短期又不可能迫得到政府屈服,若果佔中三子、學聯和學民思潮不是這樣「去到盡」,還可來過長期鬥爭,但現在是進退兩難。

現在這狀況,對香港政府來說,沒有出路,對佔中者,亦看不見有出路,但香港政府可以採取被動,球在佔中者場上,但如何打出去,看不到方法。


2014年9月29日 星期一

民主女神,紅顏禍水

民主女神,多少人為了妳,不惜放棄一切,就算他們什麼都有了,還是不夠,因為傳說中的妳,太過美麗、太過神奇,聽說得到妳才叫真正的幸福,才有永恆的快樂.....

可惜,在未得到妳之前,很多人已經家破人亡了......

民主女神,妳是紅顏禍水......


若我是少數,讓我為少數發聲

若果:
  • 我從電視上看到,那些打著雨傘、戴著眼罩、口罩有備而來,推著鐵馬去衝擊警察的是「和平、非暴力」的示威者;
  • 若果警察對那些有備而來的示威者用胡椒噴霧無效之後,改用催淚彈是「過份武力」;
  • 若果跑到馬路中央癱瘓交通的示威者靜坐是「冇做過乜嘢」;
  • 若果黃之鋒叫示威者突擊政總,不是令騷亂發生的根源;示威者霸佔馬路、衝擊警方不是令騷亂升溫的原因;
我不能理解,我可能是瘋了。

若果這幾萬示威者是代表香港大部份市民,我只是香港的少數人,那就讓我為香港少數人發聲:

支持警方繼續採用適當非殺傷武力回應示威者!




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寫在9月27日香港電台《眾言堂》之前

明天(2014年9月27日星期六),香港電台再搞了一個「慎思民調」式的辯論及民意調查節目,名為《眾言堂》,以明天的題目為「市民應否支持人大常委會特首普選決定」

港台有沒有政治立場,可以說是言人人殊,我沒有做過正式的調查,不過憑我自己的感覺,覺得是明顯的有親泛民的立場。我的觀察對與不對不重要,各有緣讀者認同與否,可自行決定。

對於《眾言堂》明天這命題「市民應否支持人大常委會特首普選決定」,我覺得是浪費時間的討論,原因不單止是我不相信短短個多小時的辯論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政治立場,而且這議題亦不是目前最值得探討的題目。目前社會最需要知道的,是:市民應否支持通過政改方案。

乍看之下,兩個命題好像沒有什麼分別,但其實是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因為不支持人大常特首選舉框架的人,卻可能會支持通過政改方案。我之前的網誌都估算過,為了能投白票去表態、為了能投票令梁振英不能連任,泛民支持者中應該有不少人,縱使不支持人大常委會特首普選決定,但仍會支持通過政改。而我的估算中,這些「含著淚」支持通過政改的泛民中人加上建制派支持者,會超過半數,相反,如果純粹是看對人大特首框架的支持與否,不支持的可能會是佔多數。

所以,雖然探討「應否通過政改」是對要去投票的立法會議員更直接有用,但泛民的政圈中人(和傳媒、學術機構)知道結果可能「不方便」,泛民議員亦不想去知,相反憑著「市民應否支持人大常委會特首普選決定」這題目,結果應該更合心意,泛民議員更可利用這結果去對政改投反對票,是一箭雙鵰!

政治,就是這樣爾虞我詐,說自己支持民主的,也是一樣計算。


2014年9月11日 星期四

政改框架公布後,泛民的三個雙重標準

泛民給我的感覺,是雙重標準,最近人大公布了2017香港特首政改方案後,我又留意到三個事例。

北風和太陽

最近,一而再聽到泛民引用伊索寓言中,北風和太陽的故事,意指中央政府對香港人(其實是對泛民)「打壓」,就有如北風想把旅人的衣服吹掉,但那旅人卻堅持不屈服,泛民認為中央應該如太陽般以溫暖的陽光,對香港人(其實是泛民)「寬宏」些,反而更會得到香港人(其實是泛民)的支持。

但是,泛民只看到中央政府北風的強硬,卻看不到自己不也是寸步不讓,開出天價之後不留談判餘地?

看到他人是「北風」,看不到自己也是「北風」,正正是雙重標準。

寧逆民意 堅首原則

泛民說縱使大部份市民支持把政改方案「袋住先」,他們也要「堅持原則」,「如果原則明明是對的,但得不到多數市民支持,他仍會跟原則」。(可看李柱銘的說法。)

有「原則」,聽下去像是無可厚非,但出自聲稱民主擁護者之口,卻大有問題。首先,民主制度,是以民意為依歸,亦相信大部份市民的決定,是最正確的決定,正如泛民常說:中央不讓香港任意提名,難道不相信香港人嗎?難道香港會選出個和中央對著幹的嗎?但泛民現在說寧可「堅持原則」,也不會跟隨多數港人的意願,不正表示出「多數港人的意願」亦可以是錯的,所以他們不相信多數港人的選擇嗎?

真心相信民主制度的議員,遇到和市民不同的意見,應該是向市民解釋利害,若果議員言之有理,市民應該會改變初衷去支持。若果大部份市民聽過議員之辭後,仍不信服,議員應該問問自己是否眾人皆醒己獨醉?就算非一己所想,作為民意代表,亦要為市民投下市民想投的一票!

合意的才搬民意出來,不合意的就把民意視而不見;這邊廂說應該信市民,那邊廂又不相信市民,這正正又是雙重標準。

哪個在搞文革?

知道有中學生醞釀罷課,以周融為首的反佔中大聯盟開設舉報熱線,收集哪些中學有學生罷課,有哪些中學有老師甚至校長鼓吹。支持佔中和學生罷課者,忙不迭跑出來指責,一邊想以侵犯私隱去用法律禁止,一邊用方法去令熱線超負荷、令熱線的運作癱瘓,另一邊還抹黑熱線為慫恿學生進行文革式互相舉報。

舉報硬說成是「文革」,當然是荒謬,而且,如果覺得罷課是堂堂正正,更不應怕人知,參與的學生更應感到光榮!

2012年國教科事件後,泛民一樣有搜集香港中學開設國教科的資料,還製成「國教版圖」網頁,泛民又不覺得有問題!又是雙重標準!

「舉報」說成是民革手法,但泛民煽動未成年學生搞政治運動,「造反有理」式把罷課合理化,不正正是文革手段?

又是雙重標準!

泛民又說學生如果經過「獨立思考」,決定罷課,應該要尊重。「獨立思考」?這一刻說中學生有獨立思考,但2012政府推國家科時,縱使有老師把關,泛民卻說擔心學生會被洗腦!這邊廂說學生有獨立思考,那邊廂又擔心學生會被洗腦,又是雙重標準!


中學生還是年少,難道沒有了這些中學生,泛民便號召不了其他人嗎?請搞政治的高抬貴手,放過學生吧!

泛民的不擇手段,一早已經是有「民主」之名,沒有依「民主」之法,他們所作所為,令我心寒。

2014年8月18日 星期一

真係唔「袋住先」?

政府呼籲市民,未有完全滿意的特首選舉方法,都應該先支持2017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方案,「袋住先」,以後還可以再繼續爭取更民主的方法。泛民對於「袋住先」的建議並不接受,還於今天在蘋果日報刊登全版廣告,說「袋住先等於出賣下一代」。(黎智英作為泛民最大金主,廣告費不知其實是不是左手交右手......)

不知道不接納「袋住先」,真的是泛民的衷心之言,抑或是目前的談判籌碼。若果是後者,現在這堅持無可厚非,若是前者,那恐怕是太笨,是誤了市民在民主路行前一大步。

在泛民(盲目)爭取民主的立場,要讓反中央的人可以出選甚至勝出特首選舉,當然是他們所想,但從中央政府的角度,為免反中央人士能出選,就算政改原地踏步,看不到有什麼大害處。泛民和有些建制派(包括曾鈺成)說若果政改不成功,香港會變成「無法管治(ungovernable)」,聽下去很是駭人,但香港「無法管治」其實是怎樣的光景?

所謂「無法管治」,相信會和現在的情況差不多,政府想做的,泛民議員會諸多阻難,但相信那些牽涉到民生的議案,泛民怕引起市民反感,還是不敢來個玉石俱焚。至於治安、社會秩序方面,示威、「公民抗命」式犯法行為相信會多了,但絕大部份香港人都不會願意社會動盪至影響自己的生活、生計,所以社會理應亦不會太亂。

在這種「無法管治」的情況下,香港社會的發展是沒有多少了,在國內外的其他地方和城市的競爭下,繁榮可能會慢慢消減,但這不是市民短期內能感受到,更與中國大陸無大關係,所以香港的「無法管治」,不會令中央政府改變對港政策,所以不會因此放鬆對2017選舉對參選者的限制。

若果2017特首的選舉制度真的不如泛民所願,先接受(袋住先)其實是對市民有益而無害。當有一人一票選特首,就算參選者真的全是建制中人,要爭取(不知還是不是)5成半泛民支持者選民的票,參選者會不照顧他們的要求嗎?

且假設所有特首候選人竟然都是與民為敵,不去爭取百萬市民的選票,支持泛民的市民真的揀不下手,市民還有個選擇是去投白票,百份之五十的白票所造成的政治效果,是遠非過往的任何變相公投可及的。

所以,泛民支持者若果真的只是想搞好香港的民生、減少貧富懸殊,不是要推翻中國共產黨、中央政府,那些參選人怎會不盡力去承諾,當選後不去盡力達成大部份市民所想?所以是建制派還是泛民中選出來的,恐怕沒有多大分別。

泛民所說的另一個擔心,是將來的特首如果是經過一人一票選出來,便可自稱有了「認受性」。這個「認受性」的問題,恐怕是個假問題,就算真的有,也是泛民的自作孽!泛民自恃是經直接選舉,喜歡說那些間接選舉出來的議員和特首沒有認受性。若果只憑「認受性」去決定支持或者反對一個人的所作所為,是對人不對事,是非理智亦不明智之舉,根本不應鼓勵。而且,在外地國家,被民眾推翻的民選政府還少麼?烏克蘭前政府、埃及前政府、泰國前政府,不都是民主普選出來的,「認受性」一樣保不了他們。

所以,先接受一人一票方案,是利多弊少。

當然,泛民的政客未必樂於見這結果,因為若果建制中人成為特首,市民滿意他/她的表現,可能會懷疑為什麼定要選一個反中央政府的人出來做特首,那泛民政客的其他政治目的,可能在可見將來內不能達成。因此,他們不理民意去拒絕政府的一人一票選特首方案,不把方案「袋住先」,毫不出奇。

若果泛民的不「袋住先」不只是談判策略,那他們不是蠢,就是以私利凌駕市民利益。

2014年7月28日 星期一

「主場新聞」之死

網上新聞媒體「主場新聞」經營近兩年後,突然於上星期六(7月26日)起結束營運。

「主場新聞」因何原因倒閉,我實在不很理解,除了因為自己不是當事人之外,從創辦人蔡東豪解釋的原因,我覺得也是相當含糊。

報導,「創辦人蔡東豪突然發出告示,指當前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多位民主派人士被跟蹤、抹黑和翻舊帳,一股白色恐怖氛圍瀰漫。他亦感覺到這種壓力,感到恐懼,作為一個經常往返內地公幹的商人,每次過境都提心吊膽,家人亦感受到壓力。」「他又提到創辦兩年以來,從未達至收支平衡,亦沒有廣告,從生意角度看不到曙光。他稱已盡力,只能走到這麼遠。」

究竟是因為「白色恐怖」,抑或是「沒有廣告,從生意角度看不到曙光」,才是主因呢?若果是後者,那吸引不到足夠讀者群,生意賺不了錢所以結業,不值得大驚小怪。我之前在分析鄭經翰數碼電台結業時已說過,香港(當年)就算市民中是有5成多泛民支持者,但反政府的傳媒包括報章、電台、網台等,已經多不勝數,你要硬去爭這市場,想要有營利,要自量有否過人之處。

若果收支不平衡不是主因,那是因為「白色恐怖」?若果香港真的如蔡東豪所說,「當前政治鬥爭氣氛令人極度不安,多位民主派人士被跟蹤、抹黑和翻舊帳,一股白色恐怖氛圍瀰漫」,這便是離開的原因嗎?若果這是真實「原因」,對不起,我看不起你!若果之前沒有壓力,或者壓力不大,你才去「反抗」、勇猛地嚴詞厲色,但當感到了一些壓力,便明哲保身,就算未去到懦夫的地步,也是不願為自己覺得的「正義」去犧牲的普通人,公然拿來做理由,不知算是誠實,還是不知羞恥!

不過,這種太平盛世才出來「抗爭」的民主「鬥士」,恐怕是大多數,能在真正危難時、不公平、不公義時,例如當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敢真的出來面對強權為正義反抗、為正義犧牲,恐怕沒幾多個。

時窮節乃見。

2014年7月14日 星期一

佔領中環,有甚麼用?

自從戴耀廷於報章提出「佔領中環」這「大殺傷力武器」後,泛民都對「佔中」存有無限憧憬,相信這「武器」一出,定大事可成。

其實,若果泛民真的實行「佔領中環」,會引致甚麼後果?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戴耀廷的原文,可以見到他認為「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這是合理的預期嗎?

你癱瘓了香港的政經,影響不了北京政府及大陸本土的政經運作,為什麼可以迫得到北京改變立場?其實,佔中不是第一個大規模佔領行動,以前香港、美國有針對金屬霸權相關的佔領行動,如佔領華爾街等;89年64事件,不也是一個長達個半月的佔領天安門行動麼?這些行動達到什麼實際效果?64事件所要求的達不到且不說,還造成了人命傷亡悲劇,有這些先例,還認為「佔領」行動有任何效果,是自欺欺人。

我相信有人會說:「如不進行這類激烈行動,便爭取不了真普選!」我可以預計,你進行了「佔中」,亦不會得到所謂「真普選」!是否如此,可待時間去證明。

我之前寫過一篇題為《香港要真普選,可以很容易》的網誌,分析了為什麼中央政府不任由泛民去參選當特首,簡單來說,如果泛民願意「井水不犯河水」,香港人只管香港本土事,不嚷著要推翻內地的政治現況,看不到中央不應承香港進行普選的原因。可惜,泛民及支持它的市民,都不是實事求是的人,只貪圖「反霸權」的浪漫和榮耀,硬要把大陸的事拉到香港的事上。

可惜,亦可悲。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

2014年7月10日 星期四

71遊行展現了泛民的鬥爭手法

7月1日至今,己經個多星期,但仍不時被人提起,支持者還是睜着眼說大話,硬說他是51萬上街遊行,反對者一再引述大學民調的19萬人、南華早報的14萬人等去說民陣造假。

另外一個爭議點,是這次遊行過程不尋常的緩慢,民陣說是因為警方不肯如他們的要求全開軒尼詩道6條行車線讓他們去遊行所造成,警方則指是民陣帶頭的車及人,行動緩慢,甚至一度停止前進所造成。其實那個說法較合理可信,只要憑客觀事實,便可推斷得到。

7月1日遊行,一向不會用盡6條行車線,這安排我覺得很合理。保留兩條行車線讓遊行隊伍中如發生意外,或是遊行經過的民居有居民有突發醫療需要時,救護車等緊急車輛可以到達。這安排一向如是,所以只要看看去年的遊行,龍頭到達遮打花園終點的時間,再比較今年的遊行隊伍龍頭到達終點的時間,由於龍頭是沒有其他人在他前面阻礙的,兩個時間應該相約才合理。

根據報導,去年(2013)的遊行隊伍,帶頭的2時半左右出發,4時許龍頭已經到達遮打花園,需時大約是個半小時。今年呢?根據報導,3時半前出發,6時許才到達遮打花園,花了大約2個半小時!領頭的民陣人士和車輛,是正常前進抑或是有心拖延,製造阻塞,無用爭議吧?

民陣這行徑,正正是泛民的政治鬥爭手法:不惜製造阻塞去阻礙隊伍前進,令隊伍中人因不能前進,在炎熱天氣下辛苦地呆等,民陣再挑撥說是警方造成,意圖引致市民誤信其言去攻擊警方,他們從中得到政治利益。對比泛民對政府的對抗手法:不惜拉布令政府不能有效施政,令香港的發展停滯不前,到香港市民受到影響,便說是香港政府的問題!兩種手法是一脈相承,只不過是規模上的分別!

用這種手段的人,信得過嗎?


2014年7月1日 星期二

寫在71遊行前

今天是2014年7月1日,又是香港回歸紀念日,也是71遊行日。

剛結束的622公投據主辦單位指有約有80萬人投票,主辦單位和泛民支持者對結果都很興奮,覺得是個勝利,他們和傳媒因而估計今年71遊行會有超過2003年的50萬人大遊行。

80萬人,而且絕大部份人是透過可以造假的電子平台去投票,是不是大數目,我在之前一篇網誌《我看622公投》己經分析過,其實對泛民來說,應該是一個失敗,不是一個勝利,只不過是在投票前,佔中三子給自己訂的目標太低,現在的成績才好像是很突出。正如一個成績中中的學生,跟父親說今次考試沒信心,估計100分只留拿到5分,結果成績回來是45分,他很開心地對父親說:「不是5分,是45分啊!」兩父子跟着很開心地牽着手跳上跳下......雖然45分還是不合格,但他們己經自得其樂,管不得他人。

從數字去推斷,支持泛民的人數或反對中、港政府的人數,不見得有增加,當然,在泛民友好的傳媒鋪天蓋地的宣傳,說白皮書很離譜、「香港人」很憤怒下,泛民支持者會多了人出來71遊行,也不出奇。但是,真的會有超過50萬人出來遊行嗎?我估計不會,正如80萬622公投投票中,到實體票站的應該不到10萬(實際數字不知有沒有正式公布,在網上找不到),若果真的「香港市民」很憤怒,應該是有大量市民去實體票站投票,因為實體票比電子票真實、有說服力得多。

當然,如果純粹是跟據71遊行主辦單位的數字,那當然能超過50萬了。上一年71遊行,警方表示遊行最高峰時有6.6萬人,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推算遊行人數介乎8.8萬人至9.8萬人,但民陣公布遊行人數已經是有43萬人參加了!所以,今年民陣、佔中三子等「估計」會有超過50萬人,那他們的官方公布當然會跟「估計」的數目一致。

且看結果如何。


2014年6月24日 星期二

李小龍「現身」電子遊戲

我不是電子遊戲迷,對手機遊戲、電腦遊戲、電視遊戲都不熱衷,我亦不是搏擊運動的愛好者,但最近有一個關於 MMA (Mixed Martial Art) 的搏擊電視遊戲,卻吸引了我的注意,原因是:其中一個遊戲主角是李小龍!

外國電視遊戲裡圖像的精美程度,不用我多說。看看這條他們官方的宣傳片:


片中對李小龍的高度讚揚,李小龍的幾段經典記錄片節錄,李小龍遊戲中的動畫,相信會令小龍迷應該很是滿意。

我曾經想過,如果我有資金,會開拍一套李小龍的電腦動畫,故事是延續《唐山大兄》,講述他於泰國出獄後的故事,故事可以是繼續在泰國發展,或是說他回到中國。當然,我沒有錢去做這件事,繼續又是我N個白日夢中的其中一個吧......

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我看622公投

佔領中環發起人正在舉行的622公投,引起了不少話題,我對於佔中行動不支持,對這622公投引起的一些爭拗,有一些個人意見。


國家級黑客攻擊?

首先,港大民調聲稱在外界下載手機App及預先登記期間,受到「國家級」、「史無前例的黑客攻擊」,我對這聲稱很有保留,不排除有誇大之嫌。當然,那些網站受到大規模的 DDoS 攻擊相信是真有其事,而進行這種具規模的攻擊需要有大量電腦,我亦同意,但是否真的是「國家級」的黑客才做得到?其實不是。

進行這種網絡攻擊,通常是使用所謂殭屍網絡(BotNet),要製造殭屍網絡,黑客可以用不同手法去感染世界上的電腦,要感染可觀數量的電腦,是要通過長時間去累積,那不正正代表攻擊者要有擁有強大又有組織的黑客隊伍嗎?這可不一定,因為有些已累積了很多殭屍電腦的黑客集團,有出租殭屍網絡的服務,就像是僱傭兵,只要願意付錢,便有殭屍網絡可給你使用,而且價錢據報相當便宜。(價錢可參考黑市研究機構 havocscope.com 的相關網頁


所以,說攻擊是「國家級」、「史無前例的黑客攻擊」,再去影射是中國政府所為,是沒有根據,亦不合理,因為若果真的是解放軍去進行攻擊,相信非他們非軍事網絡和侍服器可以抵擋得到。

通常一件謀殺案,最大嫌疑者是案中的最大得益者,誰是今次攻擊的最大得益者?

電子投票造假有多難?

累積到這一刻(6月23日星期一),已有大約50萬人次經過電子平台去投票。很多人(尤其是反對公投人士)都質疑有造假情況,投票發起人和負責平台者,都不否認有假票可能。不過,究竟造假有多困難,或者多容易?

從我的理解,投票的有效性,是經過兩個關卡:
  • 投票者輸入的身份證號碼是否合符測試,有沒有重覆
  • 投票者需發送一短訊密碼到投票平台,而發送者的電話號碼不能重覆

第一個身份證號碼的測試,是沒有甚麼大作用,因為只憑校驗數位(Check Digit)的正確與否去決定是否接受那身份證號碼,是很易被騙過,因為如何計算那校驗數位不是秘密,計算法可輕易從網上找到,甚至有網站(如股壇長毛 David Webb 的一個網頁)有很方便的工具讓你計算,所以要作一些合規格身份證號碼,毫無難道,如:A123456(3), B654321(4) 等等,要多少有多少,寫個小程式去大規模產生,亦是易如反掌。

第二個關卡,要投票者以一個不重覆的電話號碼去發送一個SMS,的確是較為棘手,當然,肯花大量金錢去買大量電話卡,當然可以,但成本恐怕相當貴,而且要人手去換大量電話卡、人手撥打大量SMS,又是需要巨大資源和時間。

但是,發出SMS其實不一定要從手機發出!市面上有些網上發SMS的服務(一個例子),每個SMS收費不用$1,而且還可以設定發出者的電話號碼!那要以不同的電話號碼發出又是失去了作用。更甚的,那些服務供應者還提供 API 介面,意思是你可以程式去使用他們的服務,那用程式去自動、半自動發出SMS便可能了。

而且真的是有規模的造假,更可以自己搭建 SMS Gateway Server (SMS 侍服器),更容易去隱藏和控制SMS的大規模發送。

所以,真的想去大量造假,並不困難。

72萬投票數字是多是少?

累積到這一刻(6月23日星期一),已有72萬人投票,佔中三子很雀躍。且不說其中有多少水份,就算你全是真實投票,夠竟72萬人是多是少?

72萬人,單獨去看這數字,當然不可說少,但客觀去分析一下,恐怕不是泛民支持者的好消息。

拿2012年立法會選舉數字去對比一下。參考相關的報導,2012年那次選舉的地方選舉,投票總人數是183萬,泛民主派取得101.9萬張選票,大約是56%得票率。要留意那次合資格的投票者只有大約350萬(參考投票率網頁),投票率大約是53%。用這些數字去推算,這次622公投,就算所有18歲以下的市民都如主辦者要求,不去投票,但其他「可以」投票者(即18歲以上有身份證者),根據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字去估計,應該超過570萬,若果根據53%的投票率和56%得票率去計算,起碼要有146萬人去投票,泛民的支持率才算是沒有減少,現在72萬人來說,是一半未到,是嚴重的支持者流失!

622公投的結果,表面上是泛民支持者的勝利,看真恐怕只不過又是另一個迷惑支持者、讓市民去為民主普選賣命的興奮劑。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反發展的虛偽和自私

昨天,立法會審議新界東北發展前期工程撥款,會場內泛民議員拉布,會場外有近千人衝擊立法會,明顯是想衝進立法會。

香港近幾年,任何發展都有反對者出來,其中有些在發展區域的現居民說要「保衛家園」,村民是平民百姓,政府的確是有權一方,於是有些「正義」之士,幫那些村民去反抗,跟著那些逢政府必反的人,當然要把鬥爭激列化、暴力化。

香港,那個地方是沒有人住的?新界未開發地方,那一塊較大的區域又適合開發的其中是沒有任何耕地的?如果有,難道政府會捨易行難,硬去「搶」你小市民的土地麼?

香港須要開發土地,才可應付市民居住、工商廈等需要,開發可能真的影響了數十或數百現有居民的生活,但為了開發後可能得益的其他上千上萬人,這些村民是否沒有「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高尚情操,為其他人犧牲一下?

村民想要保持現有的生活方式或鄰居,可以安排在其他類似的鄉郊搬村和復耕,當然實在地點和環境是不同了,但希望是把影響儘量減少。那些「幫」村民去「保衛家園」的「正義」之士,要麼是好心做壞事,要麼是借題發揮,逢政府必反。想幫村民,應該去做中間人,一方面讓村民理解開發對香港整體的好處,是否能做做好心幫一下其他人,另一方面為村民去爭取搬遷的最合理和最佳的安排,而不是在村民只看到負面影響時,火上加油。

近年香港政府想進行任何發展,都是寸步難行。有些反抗是基於政治鬥爭的、盲目認為發展只是讓大財團的且不去說、另外有些就只是想「保持現有生活」的自私想法,還有些喜歡懷舊和「保育」的人,就是要保存舊東西。

保留「集體回憶」、「珍惜歷史」驟耳聽下去好像是高尚情操,但說這些的人,恐怕大部份就只是想攀附這些名聲,你看看香港那些博物館、老地方,平時和假日是「其門如市」抑或是「門堪羅雀」便知知,早幾年因為電影《歲月神偷》而「保育」的永利術,有多少人去遊覽過?有多少人知道在那裡?有多少人有興趣去看一下?

盲目的「集體回憶」、「保育」,其實跟那些拾荒者把東西拾回家囤積如山,精神上恐怕是沒大分別:拾時覺得有用、堆積了便忘記了、還影響自己和其他人的日常起居。不過,這些堆積狂是心理病,不經心理科、精神科醫生治療是好不了的。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哥斯拉》觀後感

我不是哥斯拉迷,記憶中看過的哥斯拉電影,只有1998年那一套現代版電影,那套雖然票房收入算是相當不錯,不過好像是劣評如潮,但對於我這個非哥斯拉迷來說,覺得它作為一套娛樂片是不錯的,特技亦相當悅目,熱熱鬧鬧的,算是貫徹導演 Roland Emmerich 的風格吧。(其他作品包括《天煞地球反擊戰》、《明日之後》、《2012》等)

今次這套《哥斯拉》是以不同的風格去講述這故事,風格比較沉鬱,故事的發展亦不是緊跟幾隻巨獸,而是從人類面對巨獸如何反應的角度,較像災難電影,除了人類對抗巨獸、巨獸互鬥的官能剌激之外,還有生離死別,為救地球執行可能是不歸的任務等感人情節。哥斯拉亦由上一套大反派變回今次幫助人類的英雄,相信哥斯拉迷和日本人會更開心吧!

總的來說,不錯。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激進泛民的荒謬

佔領中環行動於5月6日從15個他們評定為「符合國際普選標凖的方案」中,由2508個合符他們資格的人,投票選出3個方案,再於6月22日給全港市民投票。

很多人已經評論說這個揀選過程已經是小圈子選舉加篩選,和他們極力倡議的「無篩選」是背道而馳。另外,選出的方案只有3個,和他們要求特首選舉不設參選人數上限又是矛盾,選出的三個方案都有「公民提名」的要求,對於覺得「公民提名」是爛生果的市民,現在的正正是要他們從爛蘋果、爛橙、爛香蕉中去選擇。

當泛民時常擔心將來「假普選」的問題,在他們民主信徙搞的選舉,不也是一樣有嗎?而且他們還毫無慚愧之心,如果是理性的、以客觀的角度去看他們的行徑,可以看出他們為得到他們迷信的「民主」,不惜用盡手段,他們正在走的,是一條成魔之路。

最明顯的例子:香港人(尤其是泛民)最強調的一個核心價值,是法治,但當兩個律師公會都說「公民提名」不合基本法,那些激進泛民卻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還是要硬推,而且不只要硬推,還要把它變成唯一方案!要知道,在法治社會下,不是你硬來便可以過得到,更不是任何一個人,就算是律政司、甚至特首順你要求提出公民提名,只要有任何市民提出司法覆核,這種違反基本法的提議,可以預料一定會被駁回,且不說基本法最終解釋權在人大,從兩個律師公會都說它違反基本法,恐怕不用人大去釋法,在高等法院、終審庭已經會被駁回。

佔中三子之一戴耀廷身為法律學者,教法律的,竟然帶領大眾行這不法之路,不知是不是想民主想瘋了!

激進泛民和他們的支持者,常說民主黨等使用較溫和手段幾十年,得不到民主,於是便說一定要和中央來硬的。這其實是他們一廂情願、自我催眠。要激、要硬,激得過疆獨斬人麼?何曾見過世界上有政府會向激進行動甚至恐怖行動低頭?香港700多萬人只是全中國13多億人的半個百份點,香港人對內地人的侮辱、敵視言論,已經令香港人得不到多少內地人支持,若果中央政府要和香港人來硬的,恐怕內地十幾億人會站在政府那邊,支持教訓教訓一下任性的香港人!香港人憑什麼和人來硬的?

激進泛民帶香港人走的,恐怕是一條絕路,他們只是把入口佈置得美倫美奐,說是唯一通往天堂之路罷了。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華富邨瀑布

每個人對孩童時期的東西特別有感情,尤其是當年紀越大,越會懷緬過去。華富邨是我成長的地方,搬離華富邨多年,之後便很少回去,平均一、兩年才會回去一次,最近傳出政府計劃把華富邨拆卸重建,昨天機緣巧合回去了,並逛了一下,特別有感受。如果落實清拆華富邨,定必再回去多拍些照片,做個記錄。

每次回去,必定會去瀑布看一下。孩童時經常去那裡玩耍,尤其是當時物質條件不豐富,沒有現在那麼多電玩、遊戲機等,週末、暑假在家閒著,便會到處逛,瀑布是經常會去的地方。瀑布分為上游、下游兩部份,那時那裡有些很細小「生坑魚」(1、2cm)、青蛙蝌蚪可以捕捉,下游出海的海灘曾經還是一個有蜆的沙灘,不過太多人去「摸蜆」,很早便被撈光絕種了。

不知從那時開始,瀑布的上、下游都給圍欄阻隔,不再讓人遊覽。此舉令我既感可惜、有些氣忿,亦有點無奈。

可惜的是:一個香港難得的天然瀑布,竟然不讓人游覽,實在太浪費、太可惜。而且明清兩代,有所謂「新安十景」,其中一景「鰲洋甘瀑」,有人說它就是這個瀑布。另外,香港名稱的由來,其中一傳說是以前在香港仔附近,有一道大瀑布,往來船隻都喜歡在那裡取水。由於水質清甜甘香的關係,久而久之,便被人冠以香港這名字,而那瀑布亦有可能是華富邨這瀑布。這些傳言的真實性好像未能考據,但瀑布灣的歷史重要性,不容抹煞,把它封了,更是可惜。

政府把一個如此美景、有歷史意義的地方封了,很令人氣忿。從在那裡豎立的警告牌,是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這「理由」可能是很合理,但亦可以是很荒謬。網上搜尋一下,說瀑布灣以前經常都有溺斃的發生,更因而傳出鬼怪傳說,言之鑿鑿,看了令人毛骨聳然......我在華富邨居住時,反而不太知悉這些傳聞,如今對於我這對鬼神之說很有懷疑的人,當然更不贊成因為這原因去把瀑布封了,而瀑布灣的環境,其實不比其他沙灘、海灘、河流危險,不過,香港的小孩可是世界上最受保護的,回想一下,現在很多市區旁的海灣,都是給隔開了,不能走近,甚至一些屋苑的水池,亦給改建。我懷疑與其說是關心市民生命安全,更可能是怕出了事市民會怪責,輿論會砲轟。這種出了事把責任推給別人,尤其是推到政府上的做法,的確已成風氣,偶爾發生的意外、一小撮家長未對子女適當管教,便令所有人失去遊玩的好地方,實在亦不能盡怪政府,有點對社會的無奈.....

從網上找到一條2014年網友上載的瀑布灣 YouTube 片,轉載一下,片中的遊人,相信是要花氣力攀過圍欄才去到的了: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使用自助服務站申請香港特區護照非官方指引

最近突然需要外遊,現有護照的有效期剛好剩餘不足半年,於是趕緊打算立刻去換新的。

我作為 IT 人,當然立刻看看網上預約有甚麼日子有申請配額,一看之下,竟然最近三星期的預約已經全滿!此路不通,唯有另覓其他方法。本來考慮網上申請,但滿足相片規格上有困難,在網上搜尋其他可能時,發現原來入境處有申請護照的自助服務站,有報導介紹說10分鐘可完成申請,如此吸引,對於我不抗拒(甚至相當喜歡......)使用自助服務站的人來說,當然很感興趣,於是嘗試找些詳細資料。

不知為甚麼,無論是官方或是非官方的資料都不多,更不要說詳盡與否。在入境處的《於本地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網頁只是有以下的描述:
除上述情況外,若你年滿18歲或以上便可利用設於任何一間辦理旅行證件申請的入境事務辦事處的自助服務站申請香港特別行政區護照。
 更詳細一點的資料,要參考相關的新聞公告

申請人使用「常服務」自助服務站遞交申請時,必須持有有效的永久性居民身份證及帶備一張白色背景的彩色近照,並須使用銀行卡以易辦事繳付護照費用。有關相片規格及繳付護照費用的資料,請瀏覽網址www.gov.hk/passport。
基本上所言非虛,不過沒有提及要填申請表。

我結果還是去使用了自助服務站,以下為我的18歲以上用家非官方指引。

自助服務站地點

入境事務處總部六個分區辦事處

要準備的文件
  • 填妥的護照申請表:將會被服務站掃瞄。服務站有告示說由於自行打印的表格框架可能有偏差導致不能成功掃瞄,建議用政府提供印刷的申請表。根據相關網頁,申請表可「前往香港任何一間入境事務辦事處、各區民政事務處或郵政局」索取。
  • 身份證
  • 合標準相片一張(作為給服務站掃瞄用)
  • 有「EPS 易辦事」繳費功能的銀行卡(即時於服務站繳付申請費用)

我到達西九龍分區辦事處時,見到有4個服務站,不過其中一個關閉了。輪候的人不多。到我即場填寫護照申請表,準備好所需的東西時,剛好沒有人使用,完全不用等候。

申請過程
  1. 服務站正面為觸控式螢光幕,正面上方有一對攝像鏡頭,螢光幕外右邊可見到一個拇指掃瞄器、銀行卡讀取器,並有一個有蓋銀灰色金屬盒,揭起可見到文件掃瞄器。不明白為何沒有放東西的地方,文件等東西只好都拿在手上......
  2. 服務站旁有相關運作提示,花時間看一下。
  3. 行到服務站前,螢幕上只見笑臉一個,不知如何開始。我結果是把拇指放上拇指掃瞄器,螢光幕便開始有反應。不過,我估計觸控螢幕,可能亦可開始運作。
  4. 根據指示選擇語言,聽取、觀看一堆資訊後,便需要按指示插入身份證。身份證將保留於機內直至過程完結。
  5. 螢光幕會指示你以拇指核實申請者。
  6. 螢光幕會要求進行相片掃瞄。打開掃瞄器按指引把相片放在左下角並按螢光幕按鈕進行掃瞄。螢光幕會顯示掃瞄結果。服務站會審視相片是否合符規格。完成後可取回相片。
  7. 螢光幕會要求掃瞄申請表。按指示把文件進行掃瞄。我相信服務站會對某些欄目進行閱讀,例如申請頁數,但有些資料還是要求從螢幕再輸入,如電話號碼等。掃瞄過後可取回申請表。
  8. 服務站會用攝像鏡頭攝錄你的樣貌和掃瞄了的相片對比,按指示面向攝像鏡頭,向前或後移動令頭部位於螢幕所示的框架內。
  9. 服務站有了所有資料後會把整理好的申請表顯示在螢光幕作最終確認。
  10. 確認後服務站會指示以銀行卡以易辦事付申請費。按指示掃卡、輸入卡密碼付款。掃卡速度不能太快、亦不能太慢,我第1次掃卡被服務站拒絕,再試一次才成功。
  11. 完成後服務站會指示完成,提示你拿回
  • 付款收據加領證收條
  • 身份證(記得不要忘記拿回啊!)

重申:由於是我的單一經驗憑記憶寫出來,不保證完整性和準確性.....

2014年12月31日更新:

今天留意到政府網站有官方指引了,有動態圖顯示服務站螢光幕的相關指示圖。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Yahoo! US 封殺香港人去瀏覽?

最近,發覺再不能瀏覽美國雅虎首頁(Yahoo! US)。嘗試直接去

www.yahoo.com

會被轉回香港雅虎首頁。

根據雅虎以前的指引,那是正常的,如果真的想到美國或者其他地區的雅虎,可用頁面上的「世界雅虎」連結,但不知為甚麼其他地方如英國、台灣等都可以轉得到,唯獨是美國不能夠。

不知這是有心還是無意。我之前有去看 Yahoo! US 的習慣,不知是否我主觀,很多時都見到一些不利中國的報導和文章,例如有關釣魚島、東海航空識別區、中國威脅論等負面報導,我亦曾經留言反駁。不知是不是我這類留言不配合他們的立場,要把我們香港人拒諸門外。

高登討論區亦有人出帖說:「依家HKer去US YAHOO都要用VPN先去到」

如果只是無心之失,雅虎會修正吧......

2014年4月6日 星期日

也提一個2017特首選舉建議

隨着政府的2017政制改革諮詢期快將完結,不少界別、團體已經提出了建議。

其實,雙方的想法,對方沒有理由不知道,但雙方就是不願點破,大家繼續假裝對方是不清楚自己的想法,繼續對市民說是對方不了解要求。

如果大家都堅持這立場,當然是沒有達成協議的可能。如果政改通過不了,究竟對誰影響更大,誰更輸不起,也是莫衷一是。不過,其實輸得最慘的,可能是香港市民,不過可能中央政府、泛民都不願為香港市民的福祉去讓步,只想將責任推給對方。

讓我來做那說出「國王沒有穿衣服」的小孩,把政治現實說清:中央政府沒打算亦不想接受所謂公民提名的方案,因為在香港的泛民、建制支持率是五十多比四十多,有公民提名的話,而特首選舉制如果必須要有超過50%投票率的才能算勝出,那按現況勝出的應該會是泛民參選者,這非中央政府可以接受。但另一方面,中央政府作為香港的宗主國,有法律基礎去和合理性只委任能和中央政府合作的地方官員,包括香港特首,不是你勝出便一定要委任你。

泛民很喜歡問:「 難道中央政府不信香港人嗎?」,我反而想問:「那香港人難道不信中央政府嗎?」說真的,我覺得「不信香港人」並不為過,不是「香港人」的問題,是世界上任何地區、城市,群眾(尤其是一般市民)都沒有獨立思考,易受傳媒、流言誤導,不說別的,看看近這幾年香港人「盲搶鹽」、言之鑿鑿的大陸拐子佬等,你便知道香港人有多「精明」,能否信得過。

中央政府、香港政府和泛民及他的支持者雙方互不信任,相信是事實,在政治形勢下,與其妄想達到共識,我有此建議:

放寬提名權、提名程序,讓泛民參選人可以獲得提名。但是,在提名名單落實後,中央政府宣佈將不會接受名單中那些提名人成為特首,既然那些人就算勝出亦不會獲任命,可直接將他們從真正選舉時剔除。

這樣,若果中央的篩選去得太盡,連溫和泛民亦被摒諸門外,而香港市民真的對結果忍無可忍,那香港人便去搞革命吧!正如突尼斯、埃及、利比亞、敘利亞和等極權國家,人民的容忍是有個限度,就算當權者再兇殘,人民都有起來反抗的一天。

但是:香港政府、甚至中央政府,是否真的如此不濟、如此麻木不仁嗎?我覺得不是。所以,就算掃走那些敵視中央的泛民入閘參選,留下願意和中央互相尊重的泛民參選者,香港不會就此爆發暴亂。相反,泛民獲提名者若真的想成為特首,他/她要向中央爭取支持,那他/她便不會譁眾取寵,盲目唱衰抹黑醜化中央政府,令自己不能向中央申出友誼之手,讓中央能保留自己於參選者中,最終能勝出並獲得委任。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挪亞:滅世啟示》觀後感

看了《挪亞:滅世啟示》(《Noah》)。

本來不打算去看,因為挪亞的故事是耳熟能詳,而且,故事是沒有什麼戲劇性,按理不會有什麼可觀性。後來,看了一下外國影評的評分,Rotten Tomatoes 的平均分有約 75%,算是不錯,便姑且去看了。

故事看來加了不少創作,令本來簡單的故事多了點恩怨情仇、人性跟神旨意的衝突和決擇。洪水淹沒大地的場面是少不了,各種生物擁到方舟的場面亦當然少不了,不過,在以往的不少電影已經有那些或類似場面,如《2012》、《Evan Almighty 嚟多件衰鬼上帝》等,雖然場面依然壯觀,不過不太有新鮮感,反而其中一幕森林瞬間從荒地長出並延伸,參天大樹拔地而起,氣勢不凡,給我留下更深印象。

當然,劇情枝葉是加了,但主線還是要保留。最後只剩下挪亞一家,要繁衍出後代世上無數人,要達得到,想深一層以現代觀念,令人不安.....。不過,這已不是電影中包括的範圍。

作為一個非教徙,對「上帝」的大清洗當然覺得恐怕是有點禍及無辜,要改變人類,相信有更好的方法。不過,挪亞的故事是聖經故事,觀眾當然不能去挑戰故事的合理性。

我會給個合格分吧!

另外,我相信若果在現代或者未來,再要造一艘救世方舟、太空船,要拯救地球的物種,我估計絕大部份生物會是以 DNA 去儲存,因為若果真是用生物去保留,要營造不同的適合生存環境給不同的生物,根本極為困難,就算是讓所有生物進入冬眠、假死的不食不動狀態,也不可能有足夠空間。所以,可行的方法應該是儲存每個物種的 DNA ,當一個合適生存的世界再出現時,人類用科技去將生物從 DNA 去複製重生。當然,今天還未有從 DNA 去創造物種的科技,不過,這相信只是時間(和道德)的問題。


2014年3月17日 星期一

民主普選不是必然優勝

最近幾個月發生的幾件世界政治事件,顯出民主普選的政府未必公平、公正、講法治、有認受性。

埃及被推翻總統穆爾西是民主普選出來的,任期未滿給政變打下台,泰國總理英祿是民主普選出來的,又是被反對派鼓動人民脅迫,烏克蘭流亡總統亞努科維奇,也是民主普選,又是給人民推翻。泛民一直鼓吹民主普選的「優點」:政府有認受性,人民就算不滿意執政者也只好等下一次選舉轉投他人,從這幾件事例,這「優點」是想當然矣,無論這幾個被推翻者是不是罪有應得,但民主普選政府有認受性、政治氣氛會較穩定,恐怕不是必然。

另外,民主普選出來的馬來西亞政府處理馬航370事件的拙劣,對事情真相的隱瞞,對消息發防的不盡不實,令人失望。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自治區進行公投,超過9成投票者支持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歷史稍為留意的,都知道它是蘇聯時期才送給烏克蘭,大部份人口都是說俄語的俄裔,他們公投回歸俄羅斯可說是當地人眾望所歸,在民主的原則下按理應支持,但西方民主國家竟然一致反對它的公投,硬說成是俄羅斯吞併,硬要怪罪於俄羅斯!現在公投已有結果,我不知道西方民主國家是否覺得應該派兵進入克里米亞,把超過9成人的意願打壓!

民主大國對被推翻、打擊的埃及、泰國 、烏克蘭普選出來的政府不去支持,反而支持、同情反對者,是否表示「民主普選」政府不一定是好的?

民主普選政府不是必然優勝,其實我亦不很奇怪。不論民主制、共產制,只要是「人」的制度,都逃不過人性的影響,在某些環境下其中一種制度會較優勝、另一種會有其缺點,當盲目地相信其中一種的必然優勝,其實是迷信。只可惜,誰會珍惜當你還擁有?老婆是別人的好、飯是隔籬的香,香港人就是不惜放棄安定繁榮去追尋政客描繪的民主普選烏托邦,寸步不讓去要中央政府百份百退讓,不自量力去打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很多泛民歌頌緬甸昂山素姬和南非曼德拉的成果,但卻對昂山素姬、曼德拉和囚禁他們的當權者妥協,實事求是去和對方和平共存的手法置若罔聞,怪不得香港沒有這種民主真英雄。




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

香港電視網絡流動牌新風波

這幾天,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網絡又爆出了一個新的爭議,事由是因為通訊局通知香港電視,如果他們使用DTMB制式,令多於5,000伙住戶接收到流動電視節目,港視便須按《廣播條例》申請免費或收費電視牌照,王維基認為是對他們不公平,他一再強調之前競投流動電視牌時,政府曾經承諾不會用《廣播條例》規管。

最初我聽到這新聞,亦都不明所以,對於不能有多過 5000 伙住戶的要求,更是奇怪,因為有不少網絡電視甚至 YouTube ,亦有多過 5000 伙住戶的觀眾,未嘗聽聞要有電視牌照。不過,這幾天聽了雙方的理據,如果站在一個第三者立場,以事論事,我覺得通訊局亦非無理。

首先,最顯然而見,如果用王維基打算使用的技術,他們的節目便可以如無綫、亞視、奇妙電視等廣播,那「流動電視」牌跟他們那些牌照有什麼分別?顯然政府發出「流動電視」牌照的用意不會是那樣。我估計當初政府的想法,是認為流動電視所用的技術,一般電視會接收不到、或者市民不會打算以一般電視去接收,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解像度低,在三、四十吋電視上看效果不吸引,不會對其他免費、收費電視做成大的競爭。

當然,不知是否科技進步,原來現在技術上流動電視將可以用高解像廣播,甚至可以用和一般電視廣播的制式,於是一般家庭不能或者不會被吸引用家庭大電視去看「流動」電視的情況被改變,這顯然有違「流動」電視的原意,亦對其他免費電視、收費電視營辦商不公平。當然,對觀眾來說,有多一間免費電視是沒有(直接)害處,但只看對觀眾的「好處」去決定,難道有一間電視台搜羅電影非法廣播,政府便要容許嗎?是否不必再講求「公平」?

另外,王維基一再強調說政府曾有文件說流動電視牌照不受《廣播條例》(香港法例第562章)的規定,我搜尋了一下相關資料,發覺實情並非如他所說。

提及類似「不受《廣播條例》(香港法例第562章)的規定」的文件,可歸納為兩類:


「流動電視節目的規管方面,本地廣播類和串流類的流動電視服務內容只須受一般法例規管,而無須受《廣播條例》(第562章)規管。為實行自我規管,業界須在流動電視服務開展前制訂提供該類服務的業務守則。除其他條文外,守則應訂明限制接收的規定,以維護公眾道德和保護兒童。」
王維基及其支持者很喜歡只引述第一句,強調「無須受《廣播條例》(第562章)規管」,但留心看一下,這段是討論「節目」的規管,從第二、三句要求業界自我規管,並「維護公眾道德和保護兒童」便可清楚是針對「節目」而言,並非說整個流動電視牌照各方面都不受《廣播條例》規管。

所以,說 「流動電視牌照不受《廣播條例》(香港法例第562章)的規定」,恐怕是誤導大眾。其實真相不難理解,只是有不少「有心人」是不想去理解好用作打擊政府罷了。

我覺得在那 「5,000 伙住戶」上去爭拗是令規管和被規管者都困難,我覺得規例應該返回令「流動」電視不會有人放在大電視上看,最簡單、直接的方法是規限廣播的解像度,例如480p,就算仍然有市民願意在大電視上去看,相信對其他電視台的影響也會輕微很多,人數亦不會很多。

在這件事上,兩間電台繼續其一貫立場,對通訊局、政府圍剿。甚麼是公平,要看你是什麼政治立場。


2014年2月20日 星期四

我看「驅蝗」

上週末,網上有人組織到廣東道進行抗議大陸人來港旅遊的「驅蝗行動」,其間有示威者對內地遊客辱罵,有些遊客受驚要躲進名店,事後多位香港主要官員及大陸媒體表示譴責。

大量內地旅客對香港市民造成很大影響,好像是一個共識,不過,我卻不很感受得到。廣東道那些名店,我是不會去光顧的,所以不知道那裡有多擠,旅遊景點如海洋公園、廸士尼樂園我亦極少去遊玩,而且,那些公園要買票進場,入園人數不是可以控制嗎?按理擁擠極亦有個極限吧?至於遊客常去的購物區,如旺角的街道、沙田新城市廣場等,那裡的商店在香港其他地方亦有分店,所以我要到那些商店購物,亦會選擇其他分店。最後,我居所附近亦非大陸旅客、自由行客購物的地方,所以總的來說,現在大量的旅客對我影響不大。

我覺得,大量外傭所造成的影響,難道比內地旅客少嗎?星期天的中環遮打道公園、行人專用區、一直延伸至灣仔、銅鑼灣等,被「佔領」的地方也不少啊!大家覺得接受得到,是因為懂得互相遷就並習慣了,但為什麼對內地遊客卻不能一樣取態?是否公平?是否受了「有心」傳媒、政客挑撥?

話雖如此,我並不是對現況百份百接受,我覺得那些在上水、粉嶺等邊境港鐵車站城市的走水貨情況,應進行打擊。我不知道早陣子深圳說會對同一天多次進出境的內地客特別抽查處理,有多有效,是否仍然執行。水貨情況(據說)如此嚴重,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內地對貨物打稅,而香港是免稅的,尤其是外來貨物,因此有些價錢較便宜。要抽稅的,是國內政府,所以打擊水貨的責任,理應在中方,亦只有他們才有法理依據去進行堵塞、檢控、嚴懲。另外,一些內地人是因為對香港出售的貨物有信心,所以就算同樣貨物不比內地便宜,如奶粉等,也要來港購買,對此原因,香港實在應在邊境設立一購物城,讓內地人不用到上水、粉嶺等地方去購物,讓那些地方的商店轉回市民日常需要的商店。為遊客特別興建的購物城,不是新鮮事,就算外國便有很多不同品牌的 Factory Outlet 的集中地,不少遊客亦會專程去購物,是行程的一部份。

總的來說,水貨客要打擊,影響上水等地點居民的純購物旅客要轉移,其他正常旅遊客人,應該歡迎和照顧,只要不被對中國的一切有偏見的政客誤導,大陸遊客多,可以是商機,可以是利多於弊。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中產需要幫助」的反思

又聽到電台主持說中產受政府資助不足,說中產比低下階層慘云云。他拿出早前有新聞報導的一個例子,月入7萬的中產家庭生活支出只是剛剛好,每月只有千五盈餘作儲蓄。

中產沒有公認的定義,若果說收入、資產超過政府申請公屋、綜援等資助的限額便算入「中產」,恐怕的確有不少「中產」是生活艱難。我之前亦有網誌提議應該提高申請公屋的收入、資產上限,而租金多少應和收入、資產掛鉤。

撇開那些底層「中產」,如果像報導中月入7萬的較高收入中產,仍然因沒有政府資助而埋怨,我覺得是看不開、不懂知足常樂。與其計較於自己沒有很多資助,又要交相當稅款,若果能看成是「得之社會、用之社會」,甚至是自己有能力當做善事接濟窮人,是否較易接受?

月入7萬那個例子,我覺得沒有什麼出奇的地方,而且每月支出基本已經照顧各種需要,其中「小朋友 Pre-K學費」每月8000,我覺得是一個就算不說奢華,亦是高要求的選擇,是不必要或者有更便宜但更具成本效益的選擇。不過,就算維持他們的支出分配,我覺得每月有1500儲蓄亦可接受。每月1500元,即是一年有1萬8千元,5年不必動用這些儲蓄便有9萬元積蓄,最重要他們有一間買入價530萬元的單位,必要是可以抵押去取得現金,支付一些突發又需要大量金錢的事件。所以,這家人不算是「掹掹緊」。

有不少中高層「中產」不懂享受自己所有,只懂斤斤計較自己得到多少政府的資助,恐怕是人心不足,就算收入再高、資產再多、政府資助再加,隨著無止境的慾望,不斷提升的要求,將永遠都不會滿足,永遠痛苦。

2014年2月2日 星期日

廣東話是否、應否為法定語言?

今天看到一則新聞,關於廣東話被政府文件指為「不是法定語言」引起的爭議、甚至民憤。
報導中說:

「備受網民批評的專欄文章,來自教育局有關中、小學教育語文學習支援的網頁,其中第一段提到本港需發展兩文三語,而『雖然基本法規定中英雙語為本港法定語 言』,但近百分之九十七港人,都『以廣東話(一種不是法定語言的中國方言)作為家居及日常交際的常用語言』。文中更指普通話是中國的法定語言。」

在如今香港這種仇視政府、仇視大陸的風氣下, 有不少(甚至大部份)市民都當然立刻大表不滿,覺得是歧視廣東話,甚至陰謀論地認為是想消滅廣東話。

香港回歸只是17年,難道香港人的殖民地時間記憶已經如此模糊?回歸前香港的法定語言是什麼?是英文啊!我提出這點,不是說當年英國文化壓制中國人,是正確,而是說當年法定語言是英文,香港人日常生活、教育(除非是英文中學),都是以中文和廣東話進行,並不是禁止非法定語言。

我不知道有沒有公認或國際標準去界定「法定語言」,我的常識中,法定語言的一個重要作用是,在法律相關的文件中為法庭接受的語言,正如當年殖民地年代,所有法律文件必須以英文書寫,回歸後才是中文、英文都可以。

如果說「廣東話應該是法定語言」,那將來法律文件必須接受廣東字和廣東文化,如果係噉樣,會好似我宜家噉樣寫法,不過我哋一向接受嘅中文教育都唔係噉嘅,而噉嘅文章去到其他中國省份啲人會唔識睇、睇唔明......。

而且,由於廣東字一向不是正式中文書寫的一部份,有不少正寫都不為人熟悉,例如「尐」字,大部份人都是寫成「啲」字、甚至用英語「D」字,形容「現在」的有人寫成「宜家」、「依家」、「E+」等等。法律文件不能含糊,要將廣東話成為「法定語言」,法律界和普羅大眾,都要下一番苦功。

所以,廣東話不是法定語言,是客觀事實,而且大家都習慣,一向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不過,相反,說「普通話是香港的法定語言」,反而應該是客觀事實,因為普通話就是書寫用的中文,而法庭上說普通話,法庭亦要接受吧?

所以,香港法定語言的現況,大家都習慣不覺得有問題的,應該是:香港的法定語言是中文和英文,法律文件採用的文字是英文或者白話文。

其實,本身只是茶杯裡的風波,不過現在事事政治化,恐怕很難按道理去說清。

2014年1月28日 星期二

陳雲所說的「政治邪教」

看見了Yahoo!香港有一報導,標題為《提防政治邪教》,點擊進去一看,原來是出自陳雲手筆,再看文章附有的相片是關於早前新移民在終審法院打官司,成功爭取綜援福利,那文章的內容和目的,便可預計到了。

我被那文章的標題吸引,因為2011年我亦已經寫了一篇網誌,題為《21世紀香港邪教》,談的是自己覺得香港泛民推銷「民主」的言論和手法,近乎推銷宗教信仰,把「民主」說成靈藥,能醫社會百病,現在的社會問題亦是全因為沒有民主普選所造成。

對於新移民申請綜援或任何社會福行,我亦覺得無論是從內地或外地來的新移民一到香港,便要倚賴香港的福利制度照顧,是對香港納稅人不公平。而且,若果明知在香港不能有謀生能力仍硬要來港,亦不合理,他們應留在原居地,繼續能自食其力。

但是,泛民政黨或者任何政黨,為生活有困難的人去尋求援助,基於人道立場我覺得是可以理解、可以諒解,我不會因為他們這行為而把他們打成「邪教」。

而且根據數據,絕大部份單程證是為基於家庭團聚,所以問題的根源,是有很多低收入,甚至本身已是沒有收入靠綜援為生的香港市民,到內地結婚生兒女,再把他們申請到香港「團聚」,這些不理自己的能力,一心倚賴香港福利制度的香港人,才是問題的罪魁禍首,而且不少大陸新娘到港取得居留權,亦會不甘貧苦,離婚收場,造成家庭破裂,衍生其他社會問題。

只是香港人、傳媒、政客等不去指出和批評這風氣,反而去針對基於法律、基於人道立場去處理的政黨、政府,是利用事件去進行政治打擊罷了。

立法禁止沒經濟能力的人北上通婚,是沒有可能的事,只有靠傳媒去教育,讓市民大眾有概念,讓沒有經濟能力者不會肆無忌憚、覺得自己理所當然地去娶內地妻子,為社會製造經濟問題,才是治本之道。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特首梁振英出不出席渣打馬拉松的爭議

特首梁振英今年決定不出席主持渣打馬拉的起步禮,有人指是為了報復渣打不肯抽起在蘋果日報的廣告,有人又說令賽事失色。

我當然不知道這是否因為政治打壓不成的報復,但我覺得道理上、邏輯上根本說不通。

根據港大民調的調查,梁振英的民望一直不合格,所謂(梁振英的民調專用?)「民望淨值」 為 -27%,簡單來說,理論上是大部份市民都不歡迎他,那如果他去主持開跑禮,會令選手、參加的嘉賓會士氣大增、心情興奮,抑或會影響他們的心情,影響成績?相信是後者吧?那他現在決定不出席,可能是為市民著想,市民、參賽者應該慶幸才對吧?

同樣道理,若果真的用這方法去作為威脅手段,那特首恐怕太不自量力、不悉民情了。

所以,我覺得是反梁人士、團體借題發揮,又是一次政治抹黑、打擊。

其實,若果硬要把事件政治化,那渣打銀行應先解釋為什麼要在有政治立場的《蘋果日報》去賣廣告?


2014年1月11日 星期六

「三軌制,缺一不可」的矛盾

真普聯正式就2017特首選舉政制改革,提岀所謂提名委員會提名、公民提名、政黨提名的三軌制,不過剛提岀,便因為是否缺一不可引發人民力量和民主黨的互相指摘,民主黨認為不應該缺一不可,人民力量則反而認為不堅持是岀賣民主。

堅持缺一不可,的確有岀現令人啼笑皆非的可能,正如劉慧卿在電台節目中舉出的一個例子:難道政府決定採納公民提名,放棄提委會提名,真普聯也要反對?當然,這個可能性其實極低,但是三軌制的確是不合邏輯,反映出泛民政黨可能不相信市民追求民主選舉的決心。

首先,回想這三軌中,政黨提名是近期才提岀,之前一直的爭議,都是圍繞三軌制中的另一軌:公民提名,為什麼呢?客觀去分析,公民提名理應是能讓最多人入圍參選的制度,如照現在真普聯的1%選民提名便可參選,理論上便可有最多100人參選,難道這眾多候選人當中,泛民竟然連一、兩個代表也沒有?如真普聯真的堅持決一不可,有了公民提名,為什麼還要政黨提名

為一合理解釋,有兩個可能:
  1. 有些政黨擔心自己未必能獲得足夠選民的提名,但又不甘心不參選,故希望政黨提名能確保岀選。這算是岀於政黨的的私心。
  2. 如果不是岀於私心,那另一個可能,是泛民擔心即使有公民提名,泛民政黨也找不到足夠選民去支持,獲得提名。

從立法會地區選區的得票率來說,泛民的支持率大約有五成多至六成多,很難想像泛民會擔心連1%的公民提名也得不到,但如果真普聯真的是堅持「決一不可」,那可能真的是有些擔心,亦顯示出他們對自己的支持者(他們所說的「香港人」)沒有信心。


另外,公民提名的實際運作所產生的選民資格確認方法和有爭議時會否、如何影響被提名者,泛民都是避而不談,如果公民提名真的被接納,相信勝出者的合法性也會受到挑戰,結果是鬧得一團糟。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難道波仔飯結束了?

在最近居所的一個領匯商場,曾經開有一間波仔微波爐食品專門店,好像在大約個多月之前吧,只見它(感覺上)突然關了門,沒有標示是內部裝修、結束營業或是什麼原因。

自己也有購買它那些微波爐飯的習慣,主要是放在雪櫃以備不時之需。它的飯美味是說不上了,不過在各種雪藏飯中,我覺得還算可以。由於是放在雪櫃雪格保存,可以放一段長時間,是相當不錯的後備或緊急充飢食品。

另外,它的專門店通常亦有微波爐和些少桌椅,食客可在店內把飯即時加熱進食,變相成為一個20元以下能有一頓飯的餐廳。這主意我覺得其實不錯。

今天經過同區原先有波仔記的另外兩間專門店,發覺原來也結束了,還標明會另開其他店舖,令我懷疑波仔記是否全線結業。剛嘗試找尋它的網站,只找到它的大陸網站(網址是 .cn 尾的),不過它有介紹說「香港現在有80多間直營店」,不知真的只是剛巧我居所附近那些全結束,抑或是網站未有更新。

我覺得它的獨特性和低價策略,相當有競爭力和市場,所以我相當看好,若果最後卻要結束,真是令我很詫異。

雪櫃裡還有碩果僅存的一盒波仔飯,不知有沒有炒賣價值呢......

2014年12月17日更新:

今天看到團購產品推銷,竟然是波仔飯!原來它並未結業,看來只是沒有再經百佳、惠康等超市銷售,而它的專門店數量亦大量收縮,從它的團購資料,有47間專門店,亦不是遍佈全香港,是聚集某幾區,我再看它的官方網站(上文題及那個連結),卻仍說有80多間直營店。今時今日,我對那些還不重視自己網站的公司,總覺得是經營不善,並不很有心去做生意.....

以下為轉錄的波仔專門店地址(於2014年12月17日):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電視劇《雙面怪醫 Do No Harm》觀後感

前兩個星期,明珠台播映了美劇《雙面怪醫 Do No Harm》,這劇我覺得是比我預期中好, 而且是好很多。

明珠台播出的時段是午夜12時,這時段播出的劇我通常都會錄映來看,因為不想太夜才去睡覺,尤其是天寒地凍,還是早點進被窩比較吸引。

本來曾考慮錄不錄影這劇,因為故事的靈感(又)是來自 Dr Jekyll and Mr Hyde ,2009年明珠台播映的英國的現代版本《Jekyll》(中文名也是譯為《雙面怪醫》)給我的印象已是一般,這次美版在美國播出時口碑更差,收視率低至只播映了兩集便給暫停,幾個月後才另覓時段播出。見到如此反應,我本曾考慮放棄不看,最後決定姑且看一集再算。

出乎意料,看了第一集後,便被這劇吸引。故事情節相當緊湊,而且比一般荒誕劇的情節合理,不會有一些令人氣結的蠢情節,各劇中人的行為和性格基本上吻合。

看過了整劇13集後,對於沒有下一季,很是可惜,這也是美劇的一個大缺點,一套劇只要有相當收視,便會一季一季拍下去,不會見好即收,相反收視不佳時,又會立即中止,結果是劇情不能有完滿終結,許多季末時的懸案永遠也不會有答案,令觀眾氣結。

不明白為何這劇會有這麼差的反應,看來我的口味與主流觀眾已經愈來愈不同。

...... 恐怕是除著年紀增加的代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