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Yahoo! 電郵的新「對話」格式

之前不久,Yahoo! 電郵的介面進行了更新,除了圖案、版面分割等外貌性改表,有一個叫「對話」的功能相信一般電郵用戶也能感覺得到,就是它會嘗試把認為相關的郵件連繫在一起,我作為一個用戶,感覺到好處是相關連的信件會串連在一個標題下,不過,它的選擇規矩和正確性,未必是人人滿意,它的「聰明」歸納有時也有點自作聰明。

由於這個功能是預設啟動,想回歸以往的每封郵件獨立,用戶需要自己去把「對話」功能關閉,步驟如下:

1. 登入你的 Yahoo! 電郵

2. 把鼠標移到左上方選項上面,在彈出的選單上選取「設定」







 3.在開出的「設定」視窗左邊選擇「查看電郵」



 4.在右面你可看見「啟用對話」被預選了。點撃它去把選擇剔除
 





5. 點擊右下角「儲存」按鈕去把改變儲存。


希望還原後的效果令你滿意吧!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公民提名符不符合基本法?

2017年特首選舉,泛民提議甚至堅持要有公民提名,又不斷堅稱公民提名並不一定會繞過基本法規定,並不違反基本法。

其實,公民提名是明顯不符合基本法,泛民只不過是強詞奪理,明知故犯。基本法的設計,無疑是給中央、香港政府去左右(「篩選」)可入圍參選人士,有人會覺得基本法這方面不「公平」,但香港作為中國一個城市,中央政府要確保這些官員能夠合作、尊重自己,其實亦很易理解,基本法因此去設定選舉方法,亦不可說是無因,反而泛民企圖指鹿為馬去繞過基本法,是又一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行為。泛民這些行徑,我擔心已是成為習慣,沒有半點良心的責備,有朝一日真的能上台執政,我擔心會比現在沒有民主制度的政府更專制、更獨裁。

「公民提名」的可行性,其實邏輯上我覺得也很有問題。首先,一般現在的公民提名所需選民人數的提議,大概是 7 至 10 萬人,如何去確定這些人的身份是合資格選民、沒有人身份被盜用、被提名者真的勝出但之後才有大批選民投訴身份被盜用那應如何處理等,這些實質操作性且不去說,但有一個更根本的邏輯問題,究竟倡議公民提名的人,覺得中央政府、中共政權,是一個怎樣的政權?

如果中央政府真的是一個冷血進行政治迫害的政權,有多少選民願意「冒險」站出來公開自己的身份去提名支持一個反中央者?當然,泛民支持者口頭上把它說成天下最差、最無人性,但從客觀事實,他們和大部份市民心裡知道現中央並非冷血政權,在香港去反中央一直未有什麼後果,所以沒有什麼顧忌。

無疑,政治打壓不單是不值得鼓勵,更應該防止和譴責,但作為一場政治角力,中央要對抗「公民提名」也不用去到極端手段:假設中央放風說公民提名的選民在回大陸時可能會被特別審查,過關時間會延長甚至禁止入境,要找 10 萬願意承受返內地工作、探親、旅遊不便的選民,相信不容易啊。

另外,若果說沒有公民提名,「香港人」(其實是泛民支持者)便會「反面」搞佔領中環等行動,那既然雙方已是各不相讓,中央可以考慮任由政制加入公民提名,但提名名單確定後,中央政府可以宣佈那些候選人縱使勝出,也不會獲得委任,按照泛民現在常說的:「香港市民不會選出一個和中央對抗的人為特首」,那些中央不能接受的人應該不能勝出吧?

當然,如果「香港人」真的還要選出和中央對抗的人,那證明香港已是一個反中央政權地區,到時中央把香港特別處理,是可以預計,「香港人」如果要脫離中央的特別處理,恐怕要如之前黃毓民所說:「唯有搞革命」,那是政治現實,再不是書生論政,希望「香港人」到時覺得值得吧!

如果一個專制兇殘政權如前南斯拉夫、前埃及、 前利比亞等,人民最終也會出來革命反抗,而且是很合理、很值得支持,但香港、中央政府是否那樣呢?世界上大部份國家已經是有民主普選,但有多少是安定、繁榮、清廉得過香港?香港值不值得在現在的環境下不顧一切代價去追尋一個明顯沒有必定優勝得過香港現況的制度?



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

玩「路姆西」之前,請先用腦想一下

上週末,反政府人士在特首梁振英的咨詢會中,把一隻 Ikea 公司的狼毛公仔擲向梁振英,那隻公仔國內 Ikea 譯名為「路姆西」,一時間很多人都覺得很有趣,爭相搶購,更有名人議員、藝人、歌手也熱烈參與,拍照公開於網上展示。

當然,那些人覺得有趣,一來是對特首、政府的不滿,另一原因就是那「路姆西」諧音經常與廣東粗口連繫,而有些人覺得「粗口」很有趣。

不過,我不知道那些人有沒有想清楚 「老母x」的意思,且不說它沒有分別出是自己的娘親還是別人的娘親,就算你潛意識、自我認知為是別人的娘親,但禍不及家人,而且人家的娘親很可能已是一把年紀,玩弄人家「老母x」,已經不只是低級趣味,認真去看的話應該算是泯滅人性了。

香港人是非不分,社會風氣敗壞至此, 可惜大部份人都在被潛移默化之下,視若無睹,這種麻木不仁更令人心寒、心傷......


我對2017政改的一些看法

政府剛推出了為期5個月的咨詢。這一刻來看,中央、泛民互不相讓,各堅持自己的原則,看不到政改有成功的希望。當然,現在為時尚早,大家都漫天開價,看對方坐地還錢也很自然,只不知雙方的底線在那裡,最後能否談得攏 。

中央堅持不會委任與中央對抗的人,所以看來也不會讓那類人得到提名。泛民可能覺得自己會被歸入這類人,所以認為這要求不合理,硬要有「公民提名」。就這點來看,我覺得雙方也有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從香港民意支持度來說,現時有超過5成人較支持泛民是不爭的事實,所以泛民亦堅持要有「公民提名」,因為那可確保自己能有得入閘參選,甚至勝出。若果有超過一半市民支持的政黨也沒有代表參選,的確是於理不合。但從政治現實來說,中國執政黨是共產黨,但大部份泛民都不承認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中央領導人沒半點禮貌,更休說尊重,還公開辱罵共產黨,要推翻一黨專政,但現實是中央實權在握,那會委任你成為香港的特首?黃毓民早兩天說香港除了「搞革命」,「沒有第二條路」,這當然是謊話,香港的現在情況,看不到搞革命的需要,反而泛民那些對中央採取不合作甚至敵對的態度,要執政恐怕真的是只有搞革命去奪權,不要再精神分裂地不承認人家,又要人家的委任。

當然,稍有理智的人,包括泛民自己,都知道香港現在的民生、經濟、自由、廉潔、社會保障等情況,不但不是當年法國大革命、蘇聯年代那些鐵幕國家、茉莉花革命那些極權國家的惡劣,其實比大部份現在有民主普選的國家也不遑多讓,香港人如果真的這都去搞「革命」,真是創歷史先河,身在福中不知福。

不過香港人就算搞革命,搞亂香港是可以,真的奪權成功是不可能。

如果中央真的讓香港人能自由去提名、競選,中央必定明白泛民終於會有在香港執政的一天。不是說泛民的執政能力比較優性、能令香港更美好,是因為這是人性:執政的一方做得不好,市民當然會把它更換,就算執政的一方做得已經不錯,在野反對黨一樣可以雞蛋裡骨頭,或者煽動市民去要求更多,並說自己上台會讓市民得到更多,所以在任何普選國家,政黨更替是一定會發生。所以,如果中央真的讓泛民能入閘參選,必須有準備它會有執政的一天。

我之前亦寫過一篇題為《香港要真普選 可以很容易》的網誌,解釋過泛民只要承諾只管香港自己的事,我覺得中央不會不能接受,反而泛民是否看得清楚政治形勢,妄想中國會讓你把香港從「高度」自治,變成「完全」自治。

如果泛民真的肯只管香港事,中央又讓他們執政,我不期望香港會變得更繁榮,市民生活會更好,相反,若果泛民真的跟隨它們現在鼓吹要懷舊、環保、保育、保留耕地,不開發、不要商業發展、不和內地的商貿融合,他們真的上台香港的經濟恐怕只會惡化,政府財政入不敷支,社會福利可能支持不了要倒退。若果真的有此財政困境,我覺得他們會用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慷政府儲備之慨,大灑金錢去賄賂市民,騙取市民支持,製造社會、生活更加好的假象。不過,我懷疑我這亂花錢的憂慮可以經過《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去制止:

香港特別行政區的財政預算以量入為出為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並與本地生產總值的增長率相適應。

希望這可限制可令政府不會不賺錢又亂花錢,把香港的儲備花光去買人心。

中央、香港政府在搞民主制度式政治,仍然很是失敗。你看看美國,民主黨是較以基層市民為本的政黨,相反共和黨是比較「富貴」的黨,理論上富貴人家較少,在一人一票的情況下,共和黨理應沒有得勝的機會,但現實是民主、共和兩黨互相交替去執政,除了因為我上面說是人性不滿於現狀,還有就是兩黨都有宣傳自己理念、遊說人民的傳媒渠道,這也正正是香港政府或者中央政府在香港所缺乏的。香港傳媒被泛民或者民主理論支持者(....甚至是迷信者)所壟斷,政府、建制在傳媒上是弱勢,不要說去贏得民心,連在受不公平抹黑、惡意攻擊時,連有效澄清、反抗的渠道亦沒有,在普選的制度下,是處於劣勢。政府、建制一日不去打破這傳媒壟斷,執政和將來普選會繼續艱難。



2013年11月24日 星期日

又一件懷疑內地人偷BB事件

昨天,有一年輕母親報警,說她用嬰兒車載着六個月大女兒於九龍城賈炳達道公園對開行人路,被一對操內地口音男女截停問路,她被引開視線,疑被人用「掩眼法」及聲東擊西偷抱走車內女嬰。

這次事件和以前的內地人在港拐帶兒童的傳言不同,真的有人報案被盜去嬰兒,而且明言疑匪是「操內地口音」,內地人偷嬰兒的指控證據看似很充分。從報導的留言板可見到罵內地人的聲音一下子又沸騰起來 。

我對於內地人要到香港拐帶小孩、甚至這次偷小孩,很是懷疑。之前一次的宣稱拐帶事件浪潮結果證明是只有傳聞,沒有真實案例,最終不了了之,我當時寫了一篇網誌對事件的懷疑,今次亦適用。

我抱著懷疑去看事件,有以下幾個問題:
  • 那母親能清楚說出那懷疑偷嬰女賊「年約四十歲、穿黑色衫和藍色牛仔褲」,這恐怕非一般人在偶然遇上短暫對談便可留意得到。讀者如不信可找第三者作個實驗。
  • 從報導的照片、影片,那架嬰兒車是有蓋上頂蓋,雖然說那母親的注意力被分散,但要把嬰兒從車中取出,動作應該不小,而且亦要嬰兒不發出聲響,相當困難。
  • 報導引述該母親「發現車身突然變得『輕咗』,也未再聞女兒聲音」,這亦有點奇怪,嬰兒車輕了,已經是很不正常的,女兒有沒有聲音反而是其次,如此詳細去解釋如何發現嬰兒被盜,反而有點畫蛇添足的感覺。
如果事件真的是虛報,原因當然是非一般的,而且有些可能性更是悲劇性的,這事亦令我想起 Madeleine McCann 失蹤事件Caylee Anthony 失蹤事件,希望結果不是一樣令人痛心。

天網恢恢,如果事件真的如該母親所說, 那現在不少汽車裝有車頭錄影機,不少商店、路邊有 CCTV ,能拍到該對偷嬰賊案發前、期間和案發後經過的可能性不少。

事件剛發生,希望最終能有個結果。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從營商角度看王維基申請電視牌事件

發電視牌照事件雖然算是降了溫,但仍是餘波未了。
雖然政府已經一而再作出解釋,當事人王維基和反政府團體繼續不去理解,繼續置若罔聞,不過這也是習慣了。政府由於沒有有效的途徑去向市民發表意見和解釋疑問,所以唯有繼續默默承受責難。

王維基一再說事件不涉政治,我不知他是真心抑或基於商業考慮,因為一個電視集團如果只著眼香港這市場,不要說賺大錢,恐怕要維持成本也不易,正如顧問報告說香港只能支撐3間免費電視,4間便已經很勉強,加上王維基的港視的高成本拍劇方法,我估計他早已計劃要開拓國內市場,所以如果硬說是政治有關,引起中央政府不滿,把港視製作封殺,那就算港視最終能開台,也是蝕本生意一樁,如果開不成台,劇集不能內銷更是死路一條。

不過,在商言商來說,王維基不獲發牌,其實是營商手法的失敗。 在發牌事件中,他竟然沒有認清全部持份者,須知政府不單是其中一個持份者,還可能是最重要的持份者,他沒有去理解政府所想的重點,還企圖以市民、輿論壓力去脅迫政府發牌。另外,不要忘記現在的持牌人無綫、亞視亦是持份者,港視以不惜工本的方法去拍劇,顧問報告又指出香港支持不了五間免費電視台,如果政府真的也發牌給最高調、最進取、最激進的港視,難道無綫、亞視會不抗議麼?他們也來搞一個司法覆核,發牌這事便要再拖幾年,政府當然也一樣給各方面責罵。

當然,今次的發牌結果,4個現有、將有牌照的電視台算是得益者,不過,他們對政府都沒有友好關係,無綫做了一集《東張西望》,已經惹來千夫所指,於是幾間機構樂得保持低調。其實,電盈、有線寬頻只要高調一點去講解一下拍劇大計,安撫一下市民,讓市民知道其實沒有了港視,也能有好劇看,不滿便會舒緩了。不過,幾間機構都樂見政府受責,看不到幫政府的好處。

電盈、有線以「無為」方法去爭取牌照,結果成功了,是他們真的根本沒有心去搞免費電視,抑或是實事求是,又抑或是經過考量知道這才是能取得牌照的方法?

把爭取政府發牌,等同要不惜工本去製作好節目,這是不是正確的營商態度?是顯出你很有心,抑或是你不懂維持收支平衡,難以長期經營?不發牌給王維基,是對他不公,抑或是理性考慮的結果?

2013年11月8日 星期五

可能是最接近六合彩頭獎的一次

拿昨天(2013年11月7日 130期)開彩的六合彩彩票一對......當然又沒中獎,連安慰獎也沒中,只中了一個字。
不過,比較一下,原來真的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4 號我中
9 號我的是 8 號
14 號我的是  13 號
26 號我的是 27 號
30 號我的是 39 號
42 號我的是 41 號

可惜,差之毫釐、謬之千里 ......
不知我的運氣是否就此用盡 ......


網誌從Yahoo!搬到Blogger

Yahoo! 香港網誌開始步入落幕,已經不可以加入新的網誌。

自己還想繼續找個地方說東說西,亦對自己思想的一個記錄,於是找尋、比較了一下各個免費網誌服務,最終把網誌搬到 Google 的 Blogger 來。

其實這「新居」是一「舊居」,之前由於發覺到訪的人流比我已經人流不多的 Yahoo! 網誌還要低,於是基本上一直閑置,今次搬網誌可說是舊屋翻新。不過,相信看到我網誌的人應該更少,只好把它當成一個記錄為主。

當將來 Yahoo! 網誌全面停止運作,我搬到這裡的舊網誌可能會有一些超連結和圖片將會失效。暫時不打算花時間去把它們一次過全都修復,將來有時間、閒情才會去做。

要多謝一下 Yahoo! 香港提供的網誌下載和搬遷服務。有一點美中不足是它不會亦把「草稿匣」中的文章也處理,這對我是有些影響,因為基於一些個人歷史因素,我有一些舊網誌以草稿形式隱藏並儲存,如今要自己人手去選取想保留的去備份。

如果讀者也有Yahoo!網誌想搬到 Blogger 來,可參考這網友的相關網誌

2013年10月21日 星期一

王維基不獲發牌之謎

王維基的香港電視申請免費電視牌照不成功,引起市民不滿。事件最終會如何,現在看來不易猜測。

對於王維基不獲發牌,我亦很感意外。我之前在網誌寫過,我已經很少看翡翠、亞視,看得最多的是明珠台。若果王維基真的能開台和拍一些高質素電視劇,我當然歡迎,不過就算現在沒有,我亦不太失落,看明珠台、上網看一下各視頻網站,我亦覺得很足夠,已經很花時間。

我感到意外的,是政府沒理由預計不了不發牌給王維基,會惹起市民強烈不滿,尤其是在現在的政治氣候下,可說是自找麻煩。之前政府一直都未發牌,市民、輿論已經嫌慢,潛台詞是已經假設牌是一定有,只是時間問題。

王維基是申請者,可說是局中人,政府可能在審批申請時有和他溝通過、談判過,若果他真的是不知道未獲發牌原因,那我們其他局外人更加是無從稽考。不過,我姑且湊湊熱鬧,瞎猜一下。

若果純粹是因為怕王維基的電視台的立場是反政府、反中央,但政府又發牌給電訊盈科,那便說不通了。電盈的 Now TV 的記者的出位作風,財經節目也要暗藏「平反六四」口號,反政府(或起碼不是親政府吧!)的立場比王維基更明確、更不「合作」。

有一說是王維基太進取,我覺得更有說服力。「進取」有什麼問題呢?為什麼政府不發牌給「太進取」的機構呢?從為市民的角度:若果王維基真的是以高質素節目、最终三十條頻道去進軍電視,難保他會不但正式摧毀亞視,甚至會連翡翠台也打挎,到時由舊的翡翠台一台獨大,變成新的香港電視一台獨大。壟斷的害處,我想我不必多說了。

當然,無綫若果要和香港電視相鬥,按道理香港電視未必就完全勝利,所以香港電視能壟斷,亦非必然。不過,看香港電視的拍劇方法,只針對香港700萬人的市場,我懷疑是有點不計成本。從觀眾的角度來說,商人做蝕本生意,那是天大的喜訊,但卻會是對其他商人非理性的競爭,迫其他人也同樣做蝕本生意,就算最終是打成均勢,但雙方恐怕已經花了不少錢。無綫如果亦有此預測,當然不會讓你掀起這戰幔,司法覆核挑戰政府的決定不在話下,以現時它壟斷香港的電視收視來說,它一怒之下將現在尚算中立的政治立場,報復性地轉移為反政府、罵政府立場,那政治的壞影響是比一個反政府的新電視台更快、更嚴重。

最後,不知王維基是有心抑或無意,他的高調拍劇、宣傳、(疑似)煽動市民去脅迫政府的做法,和中央政府最抗拒、憎恨的「以群眾運動去顛覆政權」手法太過相似。之前王維基立場像是相當反政府、反中央(如「不做中央台」之說),很難說他將來不會全心去搞政治運動。這幾天他說自己不搞政治,若果是真心之言,那恐怕是說得太遲。

重申一說:以上所說,純粹瞎猜,可能與事實完全不符。

10月22日續:

今天王維基在梁振英回應事件之後,表示非常失望,並說「得到有力法律意見,認為勝數機會相當高,已決定申請司法覆核」。我不知道那些「有力法律意見」有多客觀、多真實,我反而覺得政府這不發牌決定,應該預計了不會得到市民支持、諒解,市民(包括我)甚至都不很明白原因,政府依然作出這決定,相信是有信心法理上能夠站得住腳。如果不發牌原因真的如我上文的憶測,相信政府能證明香港電視的計劃有可能對行業做成不良競爭,又或者是香港電視的計劃書看不到收支平衡的可能,可能步以前佳視或者數碼電台 DBC 的後麈,只是曇花一現。


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短評《引力邊緣》

《引力邊緣 Gravity》的口碑幾乎是一致好評,我亦同意。

故事情節緊湊,不過其實亦相當簡單。電影只有大約90分鐘,在我的「標準」來說是太短。不過,算是精華所在吧!一開始已經是在太空,沒有一般災難片15至30分鐘的人物背景交待等前奏,George Clooney 和 Sandra Bullock 的一些過去在中段才在對話中交代。

這片的太空景象很是懾人心魄,而且,雖然看資料說導演不在意追求準確的物理規律,但亦明顯堅守了太空中沒有聲音這常識。不過,沒有了聲音,當有碎片由遠至近,再在身邊飛過時,便沒有聽覺上的刺激,震慄性好像是少了,但另一方面,卻更感無助,不知道是否正有物體飛近,不知道離死神有多遠,只好將生命交與命運。

看了 Sandra Bullock 的一段訪問片,她說這片會令觀眾更珍惜生命和光陰,我亦的確有這感覺。

好片!

做好人亦要用對方法

這兩天,要求菲律賓總統對三年前人質慘劇道歉、賠償的呼聲再次升溫。

2010年慘劇發生後,我寫了前後四篇網誌譴責菲律賓警方、政府和總統的無能、無恥:《哀港人枉死於菲律賓》、《阿奎諾三世,呸!》、《菲警和政府,不要再推卸責任!》、《笑是憤怒》,我現在對菲律賓政府、總統的觀感,沒有改變。

但是,我不認為慘劇的傷者或死者的家人,再糾纏在要求菲律賓總統的道歉上,是明智的做法。很多市民都表示支持受害人及家屬這些行動,對菲律賓政府、總統很是憤怒,更有不少市民遷怒於香港政府、中央政府,還拿台灣漁民被菲律賓軍警射殺事件相提並論,指責政府辦事不力。這些「支持」、「態度」我覺得並不正確,有些有反政府立場的人可能還別有用心。

首先,阿奎諾三世的言行是極「無賴」,他難道不知道自己政府的不濟麼?如果認為他是未知全部事實,希望用道理去說服他道歉,恐怕是太天真。

軟的不行,那用硬的方法吧?但是,可以怎樣來硬的?現在人民力量要動議香港立法禁止菲傭來港,已來港的不再續約,且不說會影響十幾萬個香港家庭,對阿奎諾三世會有效嗎?覺得這樣就能夠迫他就範,恐怕又是一廂情願。人民力量引用台灣廣大興28號事件,說台灣宣佈終止菲律賓外勞到台灣之申請後,便迫使了菲律賓道歉,這其實是只根據制裁和道歉的時間,便去說成因果關係,其實台灣在宣佈停止輸入菲傭等第一波制裁之後,菲律賓並未有道歉,之後台灣還要作出第二波8條制裁。

而且台灣廣大興事件跟香港人質被殺事件,性質有根本上的不同。廣大興事件是菲律賓公務船射殺台灣漁民,但香港人質事件中,菲政府只能說是處理失當、軍警不濟,他們已經努力(或起碼是嘗試)「冒險」去拯救人質,事件處理不當造成慘劇,只能怪他們無能,相反在廣大興事件上,菲律賓政府卻是目的和行動皆有問題,甚至有「蓄意殺人」的跡象,他很難狡辯。

而且,台灣如果和菲律賓真的交惡,對美國在太平洋箝制中國的形勢有壞的影響,有損美國利益,所以美國作為菲律賓的大靠山,可能有在背後干預,要菲律賓作出道歉也很有可能。

相反,中國和菲律賓在黃岩島等主權爭議正方興未艾,中、菲是敵對狀態,菲律賓在黃岩島事件上還吃了虧,菲律賓想找中國碴子出口悶氣還來不及,那會讓你中國一部份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好過?

所以就算香港禁止菲傭真的對菲律賓經濟、9千多萬人民中一些人的生計有影響,我不相信阿奎諾三世就會放上心。而且,根據《經濟學人 Economist》2010年的一篇報導,菲律賓有超過9百萬公民在海外,14萬香港菲傭不到其中2%,影響其實不大。況且,如果阿奎諾三世和他的政府是愛人民的,重視人民的,一早應該要正視大量國民離鄉背井去國外工作這令家庭長期分隔,有自尊的領袖會推動國家經濟令國民能在本土就業,不用國民去海外陌生的地方去賺取低工資。所以禁止菲傭在港工作,就算加上香港、甚至全中國斷絕和它經濟往來,阿奎諾三世也未必會關心、就範。

所以,要阿奎諾三世道歉,可說是緣木求魚。

因此,鼓勵人質事件的傷者、死者家人去期盼一個不可能的結果,恐怕是令他們糾纏在事件的痛苦不能放下。說支持他們去追尋這渺茫的「公義」的市民,如果是想做好心的、為公義的,恐怕是愛他們變成害他們,而且有些反政府的政客、傳媒,可能還別有用心,不顧苦主、事主的痛苦,藉事件去指責政府,未能完成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對事件傷者、死者家人最好的做法,是讓他們明白客觀事實,一個無賴的認錯其實也沒有什麼價值,當年菲律賓政府、軍警的醜態、無能已經是天下人皆見,公道自在人心,阿奎諾三世不肯承認只是想自欺欺人,事實、公理根本不在於他的承認與否

香港政府、市民對傷者、死者家人最好、更積極的幫助,是開解和經濟上的支持,不是迫他們繼續沉溺在無休止的痛苦中。

不必放棄、忘記,但必須放開,才可更好、更有意義地生活!

2013年10月8日 星期二

死亡的「感覺」

見到 Yahoo! 香港的首頁有一文章介紹,標題為《死時會是怎樣的》,以為是對死亡的探討,看了才知是作者自己對身後事的安排和死前的生活態度。

自己喜歡胡思亂想,早幾年看了一些初階的哲學書,想探究一下生命、死亡的意義。不過,哲學不是給予答案,是教人思考。

宗教所提供的「答案」,如果從客觀角度去評估,是沒有說服力。大部份宗教都說死亡並不是終結,人死後會有某種形式的往生,可能是上天堂、下地獄、再輪迴等,但我不很相信。人如果是從「無」到有,那死亡由「有」到無亦很合理。

死亡的感覺,我相信跟沒有夢的睡眠相似吧!一個人睡著了,不知道時間的流逝、不知道周遭發生的任何事、沒有思想、更加沒有七情六慾,若果不醒過來,其實不就是死亡?所以,人可說每次睡覺都「感覺」了「死亡」一次,不過幸好亦都會復生一次。

所以,理性上去想,死亡可說是不可怕,更多是可惜,永別更是令關心自己的人痛苦......可能是我塵緣未了,還未看得透吧......

不論每個人如何看待死亡,不要浪費生命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了。

2013年9月14日 星期六

超市提供雪袋?

今天到某大超市買東西,其中包括好幾件雪藏食品。付款時,收銀員問:

「要不要雪袋?」

我聽了不禁一呆,買冷藏食物竟然有雪袋提供?難道是新服務?那可真體貼,不怕食物在回家途中解凍變懷,這也是我其實有自備保溫袋去買冷凍東西的原因。不過,保溫袋不便宜呀,不會是免費的吧.....

「要不要收費的?」

「不用呀!」看得出收銀開始有點不耐煩。

嘩,真難得,那可要見識一下。

「那要吧!」

於是,終於給我見識到免費「雪袋」的真面目,真是「聽到嚇一跳,跟住得啖笑」,什麼「雪袋」,原來是那些裝生果、濕食物,通常稱呼為平口膠袋那些。

收銀小姐,恕我見識少,見笑了,哈哈哈~~~~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可愛的動物

見到 Yahoo! Screen 有一段題為《Sheep Teaches Young Bull Head Butting》的片,是一頭綿羊好像在教一頭年青小牛「鬥撞頭」.......很可愛。
一幅截圖:


2013年9月7日 星期六

若果我是手機生產商

最近,Samsung 推出智能手錶(Samsung Galaxy Gear),Google 眼鏡好像又已被 Google 內部測試多時,不過,這兩款新產品的設計,都不是我所想要的。

現在的手機越來越流行大螢幕,我覺得可以理解,因為作為遊戲機、看電影、看相片,大螢幕當然比較優勝。不過,若果作為電話,手拿5吋、6吋、甚至7吋螢幕的「電話」,實在是有點累贅的感覺。我之前亦多次寫過,大螢幕手機不是我的選擇,我的喜好是小手機加上7吋平板電腦。

不過,我覺得 Google 眼鏡其實可能可以用作一個大螢幕,那手機便不需要越出越大。若果我是 Google ,我會研發以 Google 眼鏡作為一個大顯示屏,以藍牙方式聯繫一個小手機(3.5吋或更小 16:9 螢幕),當以 Google 眼鏡作為手機的螢幕輸出時,手機便可用作類似 Notebook 電腦的 TouchPad 功能,又或者是作為虛擬鍵盤文字輸入。如此配搭,手機便可回復小巧,平板電腦亦可被取代。我覺得以現在的 Google 眼鏡和手機能力,技術上是可行的。

當然,這只是我的白日夢,不知有沒有廠商能使我夢想成真......


2013年9月4日 星期三

陳淑莊的地理

看了陳淑莊的 Yahoo! 專欄題為《香港佩林》的文章,主要是嘲笑陳淨心、蔣麗芸、梁美芬等建制中女士,並將她們比擬為香港的佩林。

陳淑莊在文中說:「被問到美俄關係,她竟然說在阿拉斯加可以遠眺到俄羅斯。大佬,我在香港連澳門都看不見,你在美國怎樣看見隔了一個太平洋的俄羅斯?

不知道陳小姐的地理知識有多少,如果不太清楚美國地理,實在應拿世界地圖先看一下,雖然佩林說可以看到俄羅斯是笑話,但
阿拉斯加的確是比鄰俄羅斯,並不是隔了一個太平洋,只是隔了一條白令海峽!(另一幅北極圈地圖會看得更清楚。)陳小姐笑人,恐怕是五十步笑百步呀!

另外,你管她佩林是笑話一個,但她現在還是不乏支持,更是茶黨(Tea Party Movement)的重要一員。就算她不是精明的人,只好說搞政治成功的人,真的是什麼人也有,是公關形象比品格、能力重要。

2013年9月1日 星期日

Yahoo! 網誌的落幕

Yahoo! 香港宣佈,將於2013年12月26日關閉服務。

自己不知不覺間寫了幾年網誌,對於這消息不禁覺得有些可惜。雖然我的網誌瀏覽人數不高,但作為一個發表自己對時人時事看法的渠道、自己生活和思想的記錄,我之前亦打算一直寫下去。如今「被分手」,可能會另覓歸宿吧。不過,免費網誌服務已經愈來愈少,不知會否有天被完全淘汰。

網誌沒落,微博、微訊、Instagram 等只要求用戶打短短百來字以下的形式,卻方興未艾。我覺得這些短文形式的好處,是配合了現在人們的繁忙生活節奏,大部份人都沒有時間去長篇大論去打網誌,反而短短數十字的短文,人們還能擠出時間。不過,短文亦有其弊處。首先,短短的數十字,可以表達的意思不多,一些要多點解釋、說明的東西也不能說清,但意思的不清晰卻又更易導致誤會。而且,短文的「短」,令到它從構思到完成發出所需的時間亦短,於是很多時一些就算未經詳細思考、一些一時衝動的說話,也更容易發出,之前已經有不少人、公司因為一些不恰當的微博而惹來社會強烈反彈而要作出道歉,相反網誌能迫使作者更多時間去思想編輯,更多篇幅去解釋自己的理據,這種「一時失言」要道歉的情況也少很多。

另外,和任何事情都一樣,工多藝熟,寫文章、用文字表達自己意思也一樣,打網誌是比較接近寫文章,相反打微博、短訊更像是「說話」罷了,對學生或想練習好中文寫作的人,打網誌是比微博有效得多。

自己除了寫網誌之外,在搜尋資訊時,也很喜歡到各網誌中去搜尋,因為很多時那些都是一般人的真實個人體驗,又有圖文並茂,是很有用的一些資訊。網誌服務愈來愈少,從這方面能獲得的資料亦愈來愈少,可惜。

Yahoo! 這次決定關閉網誌服務,不知是不是因為這服務沒有利潤,如果真的是這樣,我覺得實在可惜,因為其實 Yahoo!
可考慮在網誌的版面提供廣告服務,收益和網誌作者對分,相信能賺到一些收入,正如 Facebook 、YouTube
等都是以賣廣告去賺取收入一樣,那些受歡迎、點擊率高的網誌可能可以為作者提供收入,甚至創造致富神話,吸引到更多、更優質的網誌,就算對於我這種人流不
多的網誌,可能也有一點點鼓勵作用。

不過,Yahoo! 網誌的落幕看來是必然的了。天下無不散之筵席,人生就是如此......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恐怖挖眼事件引出的醜惡

最近中國大陸發生了一件駭人聽聞的小童被人挖雙眼事件。

詳情我並不太清楚,無論為了什麼原因,稚子無辜,本來不忍心看這件令人髮指、齒冷的新聞,後來看了一下,其實沒有太多詳情,不過事件應該是真的發生了,至於原因,有新聞說是為了摘取眼角膜,太陽報更有相關報導說「眼角膜更是『搶手貨』之一,黑市價高達三十萬元」,很多人亦留言大罵中國大陸政府、中國人等,作出政治表態。

對小孩施以如此喪心病狂的毒手,那人肯定是披著人皮的魔鬼,不算是一個人,有關當局應該要全力追查,把那兇徒繩之以法,予以極刑!

作為一個普通人,從邏輯思考,除非那兇徒根本是精神有問題,否則如果說是為了一對眼角膜,我覺得是說不過去、是不合理。有另一篇相關報導說「孩子被人監生用樹枝挖眼時清醒」,如此粗糙,難道不怕破壞角膜,白費氣力麼?而且,可以為錢能對一個6歲小孩如此殘忍的妖魔,應該已經是人性泯滅,如果真的是為了錢,為什麼只取角膜?何不也取去其他「搶手貨」器官,如腎臟等?6歲小童因何願意跟隨一個陌生人,過程如何,報導亦未見有詳細、合理的交代。

也有人說這事例不就是印證了一向廣為流傳的恐怖摘活人器官販賣的例證麼?我覺得這恰恰是一個反證,因為如果之前真的有發生過偷腎臟等的事件,從今次有大量傳媒的報導,那之前的那些,不應也是一樣哄動麼?為什麼總是只有網上「言之鑿鑿」的傳聞?(「偷腎臟」的傳聞起源其實不是中國,只要上 Google 搜尋一下「urban legend kidney stolen」便可知道。)

所以,我覺得事情未必是如此簡單,我懷疑更像是尋仇。那些急急以事件去罵大陸政府、大陸人質素,說「自己來生不願做中國人」的人,實在是借題發揮,用盡所有機會去反中國。不過,在這令人心寒、心傷的個案,還不忘利用去做政治打擊,那些人的心態實在也一樣醜惡。

希望任何人去下任何定論之前,先等待多些資料、讓當地警察做一些調查、當地記者多做一些採訪,才去對任何人作出批評,不要好像2005年賢仔被後母買兇斬手事件,李慧玲在不知情之下忙不迭請那後母上節目做訪問,不知警方掌握了多少線索之下,便大罵為什麼警方還不懸紅去通緝行兇者,給予警方不必要的壓力,自己又出了個醜。

2013年8月14日 星期三

梁振英的天水圍說話

特首梁振英星期日在天水圍的大會,發表了一些針對反對派、反政府人士的強硬言論,當然令反對人士大表不滿,說他分裂社會,甚至直接說「特首瘋了」

今天看了香港電台《左右紅藍綠》評論員王岸然對特首說話的評論。之前對王岸然不太熟悉,不過看了這「評論」,他的立場很明顯了。他的歪曲事實,借題發揮去打擊梁振英,兇猛有餘,不過邏輯錯誤很多。我對王岸然批評的一些相反意見:

吳克儉之前說林慧思粗口事件已經結束,梁振英要教育局提交報告是不對,想繼續讓事件不能解決
梁振英叫吳克儉提交報告,有什麼問題?事件完了便再碰不得?交通意外、空難、穿梭機爆炸、911恐襲等,事發後那一個不做調查、不做報告?如果事實是警方執法有缺失,調查後對將來執法指引加以改善,不是很正常不過?為什麼反對派、林慧思支持者那麼不願政府深入調查、詳細報告,是因為不想某些細節曝光?

「特首罵完吳克儉,又再罵廉署」
梁振英當然沒有罵吳克儉、更沒有罵廉署,王岸然是蓄意抹黑吧了。梁振英說有人濫用廉署,又說事後投訴人沒有向受指控人道歉是不對。王岸然和很多人說要投訴人道歉是荒謬,說根據2012廉署數字,只有不足6%投訴事件成立,難道要這其他94%人向當事人道歉?王岸然又說「最大原是法例上沒有這個要求」。梁振英舉的那兩個例子,是反對派高調向廉署投訴,而且是煞有介事,自己想的陰謀論便當成事實般大肆宣傳,請問其他幾千個投訴,有那一個是如此高調的?如此高調,再加上有心傳媒推波助瀾,雖然廉署調查後認為指控不成立,被查人卻已經一早形象被毀,誠信受到傷害,如果投訴者是正直公平有道德的人,因為對方受了傷害而道歉,是很正常的,甚至是最低要求吧?就算你不小心踏了別人的腳,你也不會因為是無心之失而不會道歉吧?又例如你見到對面的單位有人在沒有鎖匙之下嘗試弄開大門,你報警後警方向對方盤問才證明原來是屋主忘了帶鎖匙,難道你又不會因這誤會引起的不便而道歉?

梁振英有煽動警民對立之嫌,不家不妨想遠一點,一年後佔中時,要進行清場,「如果警民關係太好,反而不方便」
說梁振英是在「煽動警民對立」,又是本末倒置。這事件挑起警民對立,明明是林慧思,跟著是支持林慧思那一大班反政府人士、組織,還一而再說警方執法不公,梁振英反而是呼籲市民大家不要向警察洩忿。究竟是誰在搞壞警民關係呢?這顛倒黑白真是去到指鹿為馬的地步。

如果梁振英再採取忍讓反對人士的態度,難道反對者會明白他的苦心麼?支持率會因而上升麼?反對者會轉為支持他麼?就算反對者覺得他所做的合心意,多謝、讚揚肯定是不會有,根據以往,反對派應該還會批評他是「做 show」,是想贏些掌聲、民意罷了!相反,他採取強硬態度,令對反對派所作所為很不滿的人贊同,令到一些沒有立場的市民得到正反兩面的論據,可能同意反對派的確有不妥,反而更有可能增加支持率。


2013年8月8日 星期四

申報制度:不必認真吧......

昨天,政府公布了特首處理政治委任官員涉及潛在利益衝突及接受利益及款待新指引,「私人利益」的定義擴大了不少,除了官員本人,還涵蓋其家人、親屬、私交好友、所屬會所、協會、與官員有私人或社交聯繫的任何群體,以及官員「曾受恩惠」或「欠下人情」的任何人的利益等。

「利益」定義和申報要求的擴大,還是不能令泛民反對派滿意,不過,這也是慣性不滿意了。

其實,申報制度根本是一個防君子不防小人的制度,有心「搵著數」的,難道會如實申報麼?就算是當事人自己直接從行賄者獲得金錢利益,難道你有如此要求,他便會按要求申報麼?搞到如此「認真」,只是形式多於實際,心理功效多於實際功效。反對派還說未夠好,真的想追尋「完美」的制度?這和銀行門口貼告示:「如果閣下打算行劫,閣下必須先通知我們銀行,否則本行會追究你責任」一樣,只是不知是不是當局者迷,香港人都不懂得其中荒謬之處了。

有申報、沒申報,只是一個技術問題罷了。有申報但仍然作利益輸送,難道便可以麼?最終還不是要看有沒有證據才能判定有否「利益輸送」!

2013年8月6日 星期二

遊學團 – 浪費的玩兒

報導:關注綜援低收入聯盟表示,本港教育強調多元發展,不少家長希望子女透過暑期外遊活動,多接觸外界事物,鍛鍊自信心,認為會有助升學。建議當局每年向學童提供不少於2000元的課外發展津貼,並擴闊關愛基金境外學習活動的資助範圍。

對於這種鼓吹遊學團作用的見解,不能贊同。

在二十一世紀,互聯網年代,網上資訊發達,有文字、高清相片、高清影片,電視旅遊特輯多不勝數,高山深海、赤道兩極、沙漠森林、先進城市、蠻荒部落,各種生物、景色、文物、風俗、文化等等,那些不能從網上、各媒體上得知?說要長途跋涉才可學得到,是落後追不上時代的想法。

現代資訊爆炸年代還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是食古不化,現在年代應該是「足不出戶能知天下事」才對!外遊與其是實際需要,更像是思想上偏見,人去我去的羊群心態。當然,有餘錢的親身去看一下的,沒有壞處,不過我不相信比從其他途徑觀看的有更大得益。對物質資源不豐富的家庭,硬要安排子女去,是自尋煩惱,花無謂錢。



我看林慧思事件

過去這星期,林慧思罵警察事件愈演愈烈。

這件事吸引了愈來愈多的政治團體組織加入爭論,當然是因為事件的政治因素。「政治是骯髒的」這說法可能是偏激了點,但卻不是全無道理。好像這一次事件,反對、譴責林慧思的,當然是立場鮮明地對她不滿,但說支持她的人、團體,是真心的支持她,抑或是利用她撈取政治利益?

我上星期第一次看那條 YouTube 片時甚至沒有興趣把它看完,直至事件愈鬧愈大,今天才耐心地看完片子,才知道原來所謂她用粗口辱罵警察,應該是指她多次說「W???? t?? f???」。我反而覺得這 WTF 雖然有粗口字 f???? ,但這短句的意思如果用廣東話乾淨地譯應是「乜嘢事呀」,粗口直譯可說成「乜撚事呀」,有難以置信的意味,其實英語乾淨版可說成「What the hell」或者更乾淨的「What the heck」,不是針對警察的人身攻擊。

反而,當林慧思清楚地指罵警員們是「八公」、「八婆」,雖然不是粗口,卻更肯定是辱罵,她多次用「公安」這稱呼去抹黑警方的中立性,我覺得是問題更大,更加對警員無禮。而且,她漠視警察封鎖線,誑稱自己不知道不能進入,若果其他人也效法,警方如何有足夠人手去維持秩序?她的舉動,是否給學生、全港市民一個不必遵守警方的指引、更不必方便警方工作的壞榜樣?

不過,罵警察的大有人在,YouTube 片都有不少,本來只算是小風波,但有心的泛民政客見機不可失,可以利用為挑動社會情緒,打激政府、警方、激進敵對組織的好機會,於是口中說支持林慧思,卻不顧林慧思想事件過去的希望,反而把事件愈搞愈大,事件從網絡上跳上電視新聞、報紙頭條,林慧思變成無人不識,林慧思的人身自由可以想像起碼在短時期內會消失殆盡。這效果是真心支持她、為她好的人會做的嗎?

我自己對法輪功毫無好感,甚至是頗為厭惡。我不相信法輪功只是純粹一個宗教組織,它的報章(大紀元報等)、電視台(新唐人電視等)和多次在香港的舉行的反中共大型遊行,都顯示它的政治立場和擁有的巨大資源和動員能力。它長期霸佔尖沙咀碼頭、旺角行人專用區、銅鑼灣行人專用區等,我覺得已是對其他行人、組織不公平。我不明白政府、警方為何長期容許它們那些霸佔,不過我估計以法輪功的資源,相信知道法律上的灰色地帶,警方是對他們沒有辦法。

看到它的創辦人李洪志的佛祖造型相,更給我裝神弄鬼、欺騙無知婦孺的邪教味道。

我覺得以前,大部份香港人都跟我一樣,對法輪功就算不是像我的厭惡,起碼也不會特別支持。法輪功在港的宣傳對像,更多是針對偶爾到港旅遊的外地、內地遊客。但這次事件,突然走出了人民力量、熱血公民、陳雲、黃毓民等激進民主派、本土派的支持,對法輪功來說是因禍得福。不過,反政府激進派這樣的支持法輪功立場,是基於對法輪功的認同,抑或只是因為「敵人的敵人是我的朋友」,很成疑問。

昨天立法會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葉建源,因為有退休前休假警司在週日的集會上發言支持警方和譴責林慧思,質疑警方的中立性。他身為教育界中人,不去質疑教師的操守,更沒有因為一個在職教師的言行去質疑教育界的中立性,卻因為一個已經沒有執法權的將退休警員,去質疑警方的中立性,難道不是雙重標準,借題發揮?

在港台論政節目《自由自由Phone》中做客席主持的退休教師韓連山,更說林慧思「當天的工餘身份,實與一般公民無異,一時失言,情有可原,而根本與她的教學工作無關」,這更是將對老師的品德要求降至普通人水平,不要說儒家的「慎獨」要求,連「身體力行」、「言行一致」也不必堅守了。

早兩個星期聽港台的文教節目《歷史文化學堂》,內容關於明朝的民生,主持白耀燦在討論中說到基層出身的當權者不一定關心民間疾苦,他問學生現代的有沒有什麼例子,參予學生一口答的是「梁振英」,主持問他有什麼不足,學生說是住屋提供得不夠多!梁振英已經不斷在房屋方面下功夫:樓價壓下來了,增加住屋供應有計劃了,找更多建屋土地在努力中了,學生卻在他上任只有一年便以住屋提供得不夠多,斷定、指控他不理民間疾苦?

學生有這感覺,林慧思、葉建源、韓連山最近的言行,加上教協的政治立場,令我對老師的中立性很多疑問,不過,好像從來沒有人覺
得老師要中立。這可能亦解釋了為什麼反政府人士年輕化、激進化,可能是教師和傳媒成功洗學生腦的效果。

很多反政府人士,為了政治目的,持雙重標準,盲目支持、盲目反對,若果這變成香港的風氣,那香港有了民主普選又怎樣?只恐怕成不了美國,卻變了埃及。

8月8日更新

今天從新聞得知,林慧思除了之前的片中說那句 WTF 之外,
原來還有說了「x 你老母」,嘗試在 YouTube 找那新片段,不易呀!感覺是撐林慧思、法輪功的,嘗試用大量支持自己的片去掩蓋不同敵對的片。找到的一條片不知是不是就是新聞所說那條。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對陳茂波的指控:對人或對事?

茂波被報章「揭發」妻子擁有(或曾經擁有)東北發展區內的兩萬平方呎農地,被質疑(更像是「判定」)有利益衝突,泛民、傳媒對陳茂波多番解釋都認為不能接受,誓要迫陳茂波下台才罷休。

對陳茂波的指控,根本是基於「質疑」、「陰謀論」,所以陳茂波是無法反證,本來香港法律精神是由指控方舉證,但這件事上卻沒有什麼人去根據這公平原則。不過,這也是泛民等的一慣作風了。

據報導,陳茂波其實之前已是依據規定作出申報,只是泛民、傳媒只憑自己的陰謀論,要陳茂波作出更多的解釋。

陳茂波或他太太的土地,是在1994年
已經買入,在政府開始計劃新界東北開發之前,更遠在他去年成為發展局局長之前。而且,其實土地現在是否他擁有,有什麼關係?若果他有以權謀私,必須有以下一個或多個情況:

  • 新界東北根本不應該開發
  • 新界東北值得開發,但他那片土地不應納入發展區
  • 新界東北值得開發,他那片土地納入發展區亦合理,但賠償額不合理地高

若果以上情況都不是:
新界東北值得開發,那片土地納入發展區亦合理,賠償額亦不是過高,那土地現在究竟還是不是陳茂波或他的家人的,有什麼關係?為什麼錢賠償給他不可以,賠償其他人就沒有問題?那是對事抑或對人?

陳茂波不斷和敵對政客、傳媒糾纏於所謂真正擁有權誰屬上,是不必要地跟隨接受了他們無理的遊戲規則,吃虧了!

現在陳茂波在各方面抹黑之下,得不到市民的信任,執行職務是舉步維艱,吃力不討好,我亦建議他不如辭職,但不是為了犯錯,只是堅持下去亦不是味兒,反而辭了職便可以開懷反駁那些政客、有立場傳媒,好像梁卓偉去年痛斥議員
指控他狡辯一樣,出一口烏氣。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大罵大幫忙

很多有明顯政治立場的政客、報章、電台等,每天有理沒理地罵梁振英和他的班子,還說梁振英快被中央更換了。若果真的以為自己狠狠地批評、辱罵梁振英和他的班子,中央便會把他們撤換,未免是有點奢望吧?可能他們不懂知己知彼,所以沒有讀過《毛澤東語錄》吧?毛澤東說過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一個人,一個黨,一個軍隊,或者一個學校,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線了。如若敵人起勁地反對我們,把我們說得一塌糊塗,一無是處,那就更好了,那就證明我們不但同敵人劃清了界線,而且證明我們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了。

從政治鬥爭來說,你越罵他,可能越幫他鞏固了地位,由其那些小事化大,甚至無中生有,強加罪名的辱罵,可能是弄巧成拙呀!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短評《悍戰太平洋》

看了《悍戰太平洋 Pacific Rim》,整體來說我對影片滿意。

有一段相當長時間沒有看 3D 版本的電影,今次看之前聽一個朋友說 3D 效果相當不錯,而我常去的那兩間戲院 3D 版本的放映時間較方便我,於是選擇了 3D 版本,不過,我始終覺得效果只屬於一般罷了。回來後看了一下這電影在維基百科裡的資料,原來導演 Guillermo del Toro 最初對把電影轉換成 3D 版本有保留,因為預計巨大機械人的立體效果不明顯,他解釋說:

I didn't want to make the movie 3D because when you have things that big... the thing that happens naturally, you're looking at two buildings lets say at 300 feet [away], if you move there is no parallax. They're so big that, in 3D, you barely notice anything no matter how fast you move... To force the 3D effects for robots and monsters that are supposed to be big you are making their [perspective] miniaturized, making them human scale.

有道理!至於他之後為何又開發 3D 版本,他沒有明確解釋,不過是不言而喻,3D 版本會帶來更多收入吧?

看這電影,早已預計是看特技、動作官能刺激為主,這方面我相信這電影是很成功了。就算故事劇情方面,我覺得也算不錯,縱使不是峰迴路轉,出人意表,起碼是說得過去。我最滿意的,是開始時的數分鐘,電影不但交代了怪獸的來源,更描繪了世界社會受到的打擊情況,世界各國聯手去對抗,能成功帶出災難感,我覺得這算是難能可貴,因為很多災難片、講世界性危機的片,很多時都像是只個別地區靠一小撮人去對抗,好像沒有國家元首或者國家級機構去參予、支援。當然,那樣的設計才可有以小搏大,絕處逢生的戲劇性情節,所以今次對怪獸的打擊,亦很快由國家軍隊、軍事機構,轉變成資源較少的非政府反抗組織,不過卻有(算是合理的)解釋:由於各國政府認為以巨牆阻隔更有效,所以不再支持機械人計劃。

看之前不知道原來故事相當部份是設定在香港發生。有不少人說很多場景不真實,人們的打扮、語言也有不少謬誤,我倒是覺得可以諒解:我們香港生活的人當然知道問題所在,但其他地方的人可能不覺得有問題,電影製作不花更多資源去令描寫更準確,並不奇怪。打鬥時中環的建築物,我卻覺得相當有說服力,見到被破壞的交易廣場頗有「親切感」......

再總結一句:滿意!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食得嘅唔好嘥?

最近,政府的「惜食香港」運動出了一條電視宣傳片,主要是宣傳不要浪費食物,吃得了、用得了的才買、才煮,更多次呼籲:「食得嘅唔好嘥。」

我覺得單憑吃不吃得下去決定外出吃飯時點多少菜,或者家中做飯時烹煮多少餸菜,並不是最珍惜食物、最環保。如果每天都是吃十二分飽,是吃得下,但是身體消耗不了,便會變成脂肪,令身體過胖。身體過胖的害處,應該是常識,不用詳細再解釋吧!

人類由獸獵發展到畜牧農耕,雖然說是幾千年的文明進步而成,但在歷史洪流裡只是瞬間而已,人類身體亦沒有明顯的進化過去適應生活方式的改變。參考現今野外動物世界,一年四季不是都有充足食物供應,獵食其他動物的更是不容易,強大如獅子、老虎等的成功捕獲獵物的比率亦不很高。我相信人類以前獸獵時的情況差不多,所以人體沒有停止以脂肪儲存能量的機制,因為沒有預計人會有一生不停飽餐的情況。所以,若果每餐都是以吃飽為止,恐怕不是人體的設計原意。有一個養生的建議是每餐只吃七分飽,不無道理。

基於「食得嘅唔好嘥」這想法硬吃進肚裡,只是自欺欺人,若果用大運動量去把食物能量消耗掉,其實也是浪費了食物;運動不足的人讓食物變成脂肪,影響健康又加劇醫療負擔,更加不環保!

所以,正確又環保的飲食之道,是不要每餐吃飽,外出吃飯或在家做飯只點、只準備適量的,全部吃光,才是珍惜食物、尊重食物的環保之道。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看《F檔案》後有感

星期三明珠台剛播完了美劇《F檔案 Fringe》的系列大結局。

我對《F檔案》的喜愛只是一般,劇情如何由第一季發展至第五季已經不很搞得清楚,只知道最後這季是講述「觀察者」(Observer)於2015年入侵地球,進行大清洗,而 Walter, Olivia, Peter 和 Astrid 自我藏身於琥珀內,於大約20年後由Olivia和Peter當年混亂中失散,已經長大成人20多歲的女兒 Etta 救出。而這季度講述了他們如何經過各種險阻、犧牲,令到觀察者入侵這歷史還原,讓這歷史消失,他們的生命以不同的方向重新流動。

他們還原到的那一刻,是當 Olivia, Peter 和小女兒 Etta 在公園內優閒地樂敘天倫,本來是觀察者突然出現,Etta 從混亂中失散,但歷史改變為一家人能繼續他們平淡又愉快的一天。

改變歷史後的 Olivia, Peter, Etta 等,知道這「平淡」的一天,是經過千辛萬苦才得到的嗎?他們懂得珍惜嗎?

這一刻,當你覺得自己的生活很平淡時,會不會也是得來不易、最理想的呢?你會懂得珍惜、享受這平淡嗎?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電影字幕翻譯太差了

看了《地球末日戰 World War Z》,整體成績覺得可以。

我喜歡看西片,自己的英語水平未到達只憑聽便能了解對話,見到字幕很多時都要看一下。不過,很多時都發覺一些錯誤翻譯,尤其是今次這片,有不少錯誤或不準確,不過對觀眾理解劇情沒有很大影響吧。

從看影碟的經驗,外語片通常都有提供英語字幕給外國有聽障的觀眾,如果能根據那英文字幕去翻譯,應該相當容易,對翻譯者的英語水平要求不用很高,香港電影公司或發行商理應不用花很多錢在翻譯字幕方面。對於這些能有幾千萬票房收入的電影,字幕的水準比不上無綫明珠台那些呀。

2013年6月23日 星期日

我看立法會功能組別

林煥光早陣子提出2020年普選立法會方案,建議全面取消功能組別。因為他是行政會議召集人,他這提議惹來不少關注和討論。

立法會功能組別客觀效果有阻礙泛民取得議會控制權的功能,但我不知那是否當初設計這制度的唯一目的。我認為「功能組別」理論上可以是一個好的設計:讓對香港有重要貢獻、影響的專業團體,可從它的角度、專業,提出非一般市民能想到的意見。可惜,可能那並非這制度的設計原意,我見到的功能組別議員在一些與自己行業有關的議題,都是從自己行業的利益出發,而非由全港市民整體利益出發。他們競選時亦很赤裸裸地強調保護業界利益。他們這種立場態度,當然得不到一般普羅大眾的好感。

我覺得理想上,如果功能組別由業界提名,但改為由全港選民投票,可能令功能組別議員必須兼顧業界和選民兩方利益,而不是只顧業界的單方面利益。不過,我可以想像市民恐怕不大可能對29個組別候選人都有興趣和認識,能作出理性、客觀、明智的投票。所以,這恐怕是不能實現的理想。

另一方面,我亦不明白功能組別選舉,整體上泛民都是處於劣勢,究竟原因為何?按道理功能組別選舉,縱使選民數目少,但始終也是公開的選舉,究竟泛民有沒有努力去競爭?無疑有些界別基於傳統,支持建制、保皇的參選人和選民佔多數,但真的是大部份界別都是這樣?就算過去、現在是,這現況是否無法改變?泛民有沒有努力去遊說、增加支持自己的選民數目?還是覺得自己的支持者都不是專業人士,是普通市民,於是不願意花氣力在現制度中去競爭,寧可去希望把制度改變成有利自己的規則?

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美國會要求引渡斯諾登嗎?

美國中央情報局前僱員的去向,繼續惹起不少人的關注,尤其是如果美國政府要求引渡斯諾登,香港政府會不會配合。

我認為美國很大機會根本不會引渡斯諾登。把斯諾登引渡回國,就算真的把他判罪,他要監禁甚至處決,對美國政府有什麼好處?在審訊期間,可能會有更多敏感、機密資料需要被控辯雙方提出,成為每天報紙的頭條,這「政府侵犯私隱」污點不斷地在人民面前揮之不去,對奧巴馬政府百害而無一利。

而且,若美國政府真的想拒捕他,應該儘快啟動引導程序,約束他的行動、言論,豈會好像現在遲疑不決?

斯諾登若要保護自己人身安全,只須要把手頭上的機密盡快全部揭露,那美國政府追捕甚至追殺他,已經沒有意義。只要他一天不回美國,「迫」美國政府控告他,他可以自由地在美國以外生活。

見到不少泛民議員的荒謬言論,最可笑的,是就算美國政府正式要求香港政府,也不要引渡斯諾登到美國。當泛民口口聲聲說香港其中一個核心價值是「法治」時,香港和美國有引渡協議,斯諾登若果真的是犯了洩露國家機密罪,香港能不依法辦事麼?若果斯諾登真的是對的,所做的是公義的,美國政府拘捕他是政治迫害,斯諾登應該正式尋求政治庇護,香港政府經過正確途徑去作出公平審核,決定是否給予庇護,而不是泛民或者任何人說了是。

這又是顯示出泛民的雙重標準,自己不合意時可以視法律如無物,人治凌駕法治。

其實,在網絡世界上,個人私隱根本是沒有什麼保障。且不說很多人自己放到 Facebook 等社交網站上的資料,電郵、短訊等也要經個互聯網供應商的伺服器,很多更是長期儲存在那些伺服器上,就算瑣碎如每個用戶去過瀏覽的每個網頁,在一段時間內亦有記錄。愈來愈流行的「雲上」儲存,當然也是在供應商的伺服器,所以互聯網供應商內的有權限的員工,是可以看到那些資料的,只不過有沒有誘因去看罷了。

所以,若果真的是有秘密的東西要經過、放上網絡,最安全的方法是以內容加密形式,例如採用 GnuPG 去加密檔案才傳送或儲存。當然,這會令過程麻煩很多,而且雖然說這加密方法未有(快速)破解方法,我懷疑國家級機構可能還有方法吧......。不過,除非你的檔案連國家政府都有興趣,否則他們不會花資源去破解吧?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維港裡的小黃鴨

在維多利亞港這浴缸裡的小黃鴨......


藍藍的天、藍藍的海......



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

iBond 2013

之前兩年 iBond 發行時,已寫了兩篇網誌分析,今年申請 iBond 的分析沒有改變,不再重複。總的來說,如果打算把錢做定期或者只作活期儲蓄,iBond 是更佳選擇。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我 2011年題為《iBond,最好少啲人抽》的網誌和 2012 年題為《2012 通脹掛掛鈎債券 iBond》的網誌。

補充一點,見到還是有人說 iBond 回報差,看它不起所以不打算申請。事實上,iBond 的回報是可以很高的。假設你不喜歡 iBond,如果你只用兩萬元抽 2 手,應該能一定分配得到。當你取得 iBond  後立即賣出,估計回報每手為 105 元,即大概有 5% 的回報。從申請到出售,你的兩萬元資金大約只是鎖定了大約 1 個月,即是 1 個月的回報已有 5%,化為年回報便等於 12 x 5,即是 60%!請問有什麼零風險、低風險投資有回報率每年 60% 的呢?

不過,從我的個人利益著想,當然希望少些人申請,所以看不起 iBond 的人,請不要勉強去申請。

6月20日更新

剛公佈了分配結果:共收到520,823份有效申請,所有有效申請均會先獲配發一手,凡認購多於一手者(共有493,321份),經抽籤後,其中479,177份申請將獲配發多一手債券。即是只不足6%申請者只申請一手,而申請兩手或以上者有 14,144 申請者(2.9%)不幸只得一手。

2013年6月3日 星期一

「愛國愛民」爭議,泛民種的因

今年六四,支聯會本打算用「愛國愛民,香港精神」做口號,那知惹來本土派和天安門母親發起人丁子霖的不滿,不但口誅筆伐,還呼籲市民杯葛六四晚會。很多人認為愛國等於愛共產黨,所以是錯的。支聯會多番解釋也說服不了人,縱使覺得愛國沒有錯,在各方壓力下決定取消使用那口號。

支聯會這次的不白之冤,可說是咎由自取。想起去年政府推國教時,泛民不少人為了讓反對國民教育合理化,於是打出了「愛國不是必然的」理論,社會、傳媒多個名人甚至說「可以恨國家」,當時泛民為了利用「反國教」去爭取立法會選票,對這些論述完全不覺得有問題,更遑論去糾正這錯誤觀點。但泛民去年才推動了「不愛國有理」,今年竟然180度轉變,要市民「愛國」,叫市民如何適應?雖然我覺得泛民這立場的轉變是「昨非而今是」,但大部份香港市民都不是憑自己理性思考去判斷對錯,而是一窩蜂去追求「名牌」,當你去年已成功把「不愛國」營造成一個正義名牌,人人都把這名牌穿戴上,今年卻突然說相反的才對,那去年說應該「不愛國」的如何說服自己、如何面對親友?難道說自己一直是錯的?要承認自己錯,太難了,還是迫你支聯會認錯容易得多。

去年我對於這鼓吹「可以恨國家」的風潮,很是反感,也很感慨不少人的是非不分,所以寫了一篇題為《什麼是愛國》的網誌,內裡對「愛國」的解釋,有不少和如今支聯會抗辯的論述相似。我反對「反國教」,說這些愛國理據是性格統一;相反,泛民如今說這些卻像是性格大變,叫市民摸不清他們的立場。

另外,本土派的愈來愈壯大,恐怕亦和泛民的抹黑香港現政府、抹黑中央政府不無關係。很多本土派的支持者、加入者都是二十多三十歲,雖然在香港回歸前還是在讀中、小學,但卻口口聲聲說以前殖民地時代各方面對比現在好,又覺得香港現在是為大陸所害,與大陸脫離所有關係香港會更好,這些都是泛民和大部份傳媒為了要爭普選而灌輸給香港市民的。現在,愈來愈多人加入這極端的群組,而且還開始對泛民的「溫和」手段不恥,加以攻擊,這可說是泛民作法自斃。

泛民這次碰得一鼻子灰,是因果報應呀!

2013年5月25日 星期六

尖東華懋結業

新聞報導得知尖沙咀東部的華懋戲院,昨天下午上映5時30分場次之後便結業。消息來得突然,官方原因指是因為長期虧蝕,但有華懋內部人士有指涉及公司政治鬥爭。真正原因是什麼,我這局外人當然無從得知,亦沒有興趣去深究。

印象中在十多二十年前去過這戲院看一、兩次戲,之後便一直沒有再去,直至大約一年前,有親友提起這戲院的票價特別便宜,尤其是 3D 電影,便又去看了幾次。這戲院的入座率是一向偏低,說它長期虧損,我不會有懷疑。

這戲院的「改善」空間實在很大。首先,我不認同他們採用較冷門的 3D 播映系統。當 UA 、百老匯等主要院線用 RealD 系統時,華懋卻採用不兼容的 Master Image 系統,而他們又未有提供 3D 眼鏡借用,這恐怕會令到一些不打算長期在它那裡觀看 3D 電影的觀眾多一層考慮。雖然據我理解,播映 3D 電影,戲院要給 3D 系統供應商付許可費(licensing fee),Master Image 好像是免除或是比 RealD 等便宜,但我覺得站在觀眾立場,弱勢戲院要跟隨主流才是正途。我也是在第一次買票看它的 3D 電影之後,才從大堂的電影海報發覺是不同系統,結果勢成騎虎買那副 Master Image 3D 眼鏡。若果我之前察覺,我應該不會購票。

另外,戲院內部的裝修老舊,座位不舒適,空調系統製冷效果不均勻,螢幕質素差等,相信都影響到一般觀眾的入場意欲。

其實,它處於尖東這遊客區,隔鄰便是一規模相當大的免稅品店,附近亦有幾間酒店,我每次去看電影都在附近遇上很多國內遊客,若果它把戲院重新裝修,和酒店、本地導遊公司合作,向遊客推廣,不知能否另闢新路。

從營商角度,以它的位置,我很奇怪它竟然到今天才結束營業,若果它轉營其他業務,相信會有更佳的回報收入。不過,華懋好像不很注重生意營運,從以前龔如心可以花幾十億給「風水師」一事,可以想像華懋是太多錢,戲院這裡虧蝕一些不能上心......

2013年5月18日 星期六

安祖蓮娜是對或錯?

這星期中,各大媒體都報導了安祖蓮娜祖莉(Angelina Jolie)宣佈「為防癌已切除雙乳」,例如明報有題為《安祖蓮娜切雙乳防癌 乳癌基金大讚﹕證生命比外表重要》的報導。報導中幾乎所有公眾人物、機構都對她這決定都給予正面評價,反而在這報導的留言中,有不少不表贊同,有些人說她不應「斬腳指避沙蟲」,又有指癌症看西醫是不對的,甚至說癌症是不用醫。

今天看了另外一篇由健吾寫的題為《你反對就是你涼薄》的文章,原來是訴說他在他 facebook 頁中反對安祖蓮娜這決定,還提出「通識題:因為有可能患乳癌就切除乳房。那麼,如果醫生說某人有自殺傾向,是不是就要先將佢殺死?」,結果惹來憤怒群眾的指摘,他很受委屈。這文章內容我覺得有不少邏輯、舉證問題,如那「通識題」已是比擬不倫,文章尾段說的「在香港,獨立思考只是幌子,各位同學啊,請和大眾同喜同悲,不要質疑」這反諷,更是令我感慨:健吾此君立場一向盲目民主,竟然在這「切乳房」問題上,他才會叫人要有獨立思考,在以前的反政府、撐泛民文章,卻不會叫人不要同喜同悲,要獨立思考。

很多反對者的留言相信都是沒有科學根據,恐怕是他們自己想的便是當真。我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去了解過癌症的成因。雖然一些如受輻射後、吸煙、受一些病毒感染後等會大幅增加患癌症的機會已是常識,但原因為何,我估計沒有多少人有興趣、耐心去找尋答案。

首先聲明,我並不是醫學界中人,沒有學過什麼醫學,所以我以下說的醫學討論,未必完全正確。不過,這正好讓有緣又有興趣的讀者自己去印證、求真。

多年之前曾經看過一本題為《細胞叛逆者 – 癌症的起源》的翻譯書,原著是 Robert Weinberg 著的One Renegade Cell: How Cancer Begins》。由於是多年前閱讀,現在很多細節內容都已經記不清楚,但我印象最深的是:癌病的根本成因是細胞 DNA 出了問題,令到細胞不死,不斷分裂增生,所以在人體 100 萬億的細胞裡,一個細胞發生癌變便可以發展成致命癌症。

一個細胞?那豈不會是很令人擔心?,幸好細胞是有承受 DNA 出錯的機制,只有經過多重問題的發生,才會變成不死的癌細胞。不過,有些細胞的 DNA 本身已經是不正常,抑制癌機制已經受損,令它們更易發展成為癌細胞,例如今次安祖蓮娜BRCA1的基因缺憾。

正常細胞 DNA 的受損,可能是受外來環境因素影響,例如受輻射的直接破壞。另外,在細胞自然分裂複製時,亦有可能出錯。由於人體有幾十萬億細胞,雖然有承受 DNA 出錯的機制,隨著年紀增加,體內一些細胞的 DNA 錯誤累積,有可能最終發展成癌細胞。所以,Robert Weinberg 有一個說法是:如果一個人活得夠久,他最終會有癌症(If we lived long enough, sooner or later we all would get cancer.)。

說了這麼多,我主要想說的是:你生活檢點、心情輕鬆、小心身體可以降低患癌的風險,但不能完全防止它發生,或者發生之後不用治療,憑意志可以自然痊癒。而癌症之所以難去治療,因為癌細胞本身是自己的細胞,是「自己人」,身體的抗病、殺菌機制不會去針對打擊它們。直到他們越來越壯大,影響身體的正常生長和器官功能,最終導致死亡。

說回安祖蓮娜她的這事例,她是做得對還是錯呢?當然,任何外人是無法設身處地去了解她的個人情況,因此是沒有資格去批評,不過我姑且去嘗試以客觀因素去分析。

首先,要搞清楚一點,她並不是切去「乳房」,而是切去乳線等乳房組織,之後再做了重建乳房的手術。即是手術完成,她還可以擁有乳房這女性性徵,但她自己和現在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不是「天然」的了。

醫學界是確定了 BRCA1 缺憾和乳癌形成機率的關係。不做這手術,不單止患乳癌的風險大增,而且在這沉重的陰影下,也可能嚴重影響她的生活質素。做了這手術,「罹患乳癌的風險從87%大幅減至5%」。那後遺症是什麼?我想是有兩方面:一、她不能再哺乳了。二、她失去了其中一項天生的女性第二性徵。第一項影響是生理上的,但從現在很多媽媽都依靠奶粉不哺乳來說,影響不大。第二項是對她和對他伴侶的心理影響,要克服這點反而較難,尤其是她是公認的「性感偶像」,能接受得到以後不再是(或起碼不再是「真材實料」)的性感偶像嗎?

所以,她這次決定的值得嘉許之處,是示範了為健康、為家人,她也可以跨越這心理障礙,其他同樣有需要考慮切除乳房組織的,應能效法,不會因為執著於怕「不再女人」而增加自己的癌症風險,或是延誤了醫療。當然,老生常談說句,任何手術也有風險,不應貿然去做。採取何種手法、何時去做,應經個理性分析。

另外,有些人還是說西醫是治不了癌症的,不要找西醫,實在有點令我意想不到,原來喬布斯這名人因誤信另類治療,延誤了診治,結果後悔莫及這例子,還是說服不了一些人。不過,反過來看,連喬布斯這聰明人都會如此,何妨其他人?西醫未必能治好癌症,是可悲的事實,但其他方醫療方法,成效可能更差很多。當然,西醫也有高明的或者是平庸的,在遇到嚴重疾病時,我建議多找多聽幾個醫生的診斷和意見。

2013年5月9日 星期四

車廂裡的低頭族

我不算是低頭族。低頭族算是貶詞吧!我自己對於在街上邊走路邊看電話甚至打短訊的,尤其厭惡,在街上遇到,我總愛經過他們身邊時,看看他們的手機螢幕在看、寫什麼東西。

另外,如果是朋友、親友聚會,自己沉迷在自己的手機上,亦是浪費難得的和親朋聚會的時間,失去了聚會的目的,更是對親朋不很尊重。

不過,我對於在公共交通上的低頭族,卻不反感。當然,若果是發出聲浪影響他人,又或者手機、平板電腦「侵入」了其他乘客的空間,又作別論。如果是獨自乘交通工具,在車廂內無聲地玩玩遊戲、看看電子書、上上網、看看影片等,我覺得沒有問題,更可能是善用時間。可以想想以前未有流行智能手機等流動設備之前,乘客在車廂中,有什麼「有意義」的事可以做?若果不是看報紙雜誌、聽耳機音樂、閉目小睡,還不是東張西望,乘巴士或者還可看看窗外景物,坐地鐵更是無聊。

當然,我覺得人是需要有獨處沉思的時間。但這不一定要在乘交通工具的時間。相反,不做低頭族,亦不一定代表生活得更有意義,和別人的關係更好。

決定做不做某件事,只要自問是有意義、有理由,便不須盲目聽旁人的指點。


2013年5月7日 星期二

也來一鴨

巨型「伴浴」鴨來港不足一個星期,但已經是風靡香港。
也湊湊熱鬧,將網絡上的一張鴨鴨照,加上玩具效果: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強塞給美軍的坦克

今天看 Yahoo! US 時,看到一則報導的標題很有趣:Army says no to more tanks, but Congress insists,意思是:「美國陸軍不想要更多坦克,但國會堅持」。文章還有次標題:「Millions added by Congress for unwanted tanks highlights challenge of trimming military budget(國會加入的百萬美元計沒有人想要的坦克,突出了削減軍費的困難)」。

看了內文,原來是政客為保選票做出的決定。製造美國最先進的 M1 Abrams (阿布蘭)坦克,涉及美國 Ohio 俄亥俄州的製造業和相關的配置製造、物流業。俄亥俄州是美國總統選舉中傳統的「搖擺」州(swing state),即是民主、共和兩黨都沒有必勝把握的州份,於是對能否勝出總統選舉有決定性影響,所以兩黨都不願得罪這些州的選民。雖然美軍不想再花錢製造更多 M1 坦克,希望將預算花在研究改良、新設計的坦克,但那免不了會損害那些現在靠製造 M1 坦克的選民、州份的生計,其中包括俄亥俄州,所以寧可是製造出來用不了,也要繼續。

這恐怕不是為美國整體利益吧?民主國家,一樣有荒謬的事。

看了一些人在文章的留言,有人引述了(據稱)是美國總統富蘭克林(100美元鈔票上那位)的說話:

    「When the people find that they can vote themselves money, that will herald the end of the republic.」

意思大約是:「當人民發現可以經選票獲得金錢時,將會是共和國滅亡的開始」。值得深思...

2013年4月23日 星期二

四川安雅大地震應否捐款

4月20日,四川安雅發生7級地震。

這兩天,突然有很多「應不應捐款」的討論。有很多人說不會捐,因為從汶川地震的那次捐款,有很多是用非其所,甚至是肥了貪官污吏,錢是到不了災民手裡。有些人不但自己不捐,還呼籲其他人不要捐,反對香港政府去捐,人民力量還說「不排除以拉布形式,阻止撥款投票」

我不知那些說「不捐」的人的思考過程是怎樣,會不會是:
  1. 見到災民的慘況,覺得災民需要金錢、物質援助,想出一分力,有錢捐錢
  2. 想起內地有貪官中飽私囊的先例
  3. 決定不捐錢,免得貪官得益

難道就是如此,之前對無辜災民的慘況有惻隱之心的人,突然可以視若無睹,心安理得?

我猜,說「不捐」、「不應捐」的,根本就從來不打算去捐,現在只是尋個藉口,還很有理由地去顯出自己是「被迫」不去捐。

我相信以往真的有善款被無良、無恥官員或機構從中取利,但是大部份抑或是少部份呢?是否因為有害群之馬,而讓無辜災民陷於無援之境,令家破人亡的境況雪上加霜

若果覺得災民是需要援助的,便應該施以援手,只需要提醒市民要找有信譽的慈善團體,並要求香港政府、中央政府要好好管理、監察款項的使用,而不是置災民的慘況於不顧,將別人的錯,罰在無辜災民身上

另外,很多人說不應捐款,應捐物資,恐怕那些人是沒有留意以往世界各地賑災的經驗。很多時有些有心人捐物資,但沒有協調,結果有些物資被過量捐贈,結果堆積如山用不了,賑災機構還要花精力去接受、儲存、處理。就算沒有過量的問題,但有些物資在災區附近已經可以找得到,千里迢迢由香港運去是無端加了運輸成本,亦不環保。而且,從香港買的可能比從其他地方貴,未能發揮善款的最佳效果。還有,香港有關機構亦要成立採購隊伍,災區負責機構又要協調各地,是加大了賑災的複雜性。

希望那些說不應該捐的人問一問自己,他們是因為關心善款到不了災民,還是基於仇中心態、政治立場。



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到港美艦「佩萊利烏」號(Peleliu)

昨天開始,有三艘美國軍艦到港,據稱是例行停靠香港水域進行休整和補給,為期四日。

其中泊在尖沙咀的「佩萊利烏」號(有譯「貝里琉號」)雖然是艘兩棲攻擊艦,不是大型航空母艦,但其實體型也不算小。對比一下中國的第一首航空母艦遼寧號,便能有個概念:

佩萊利烏號: 長 250 米,甲板寬 32.5 米,排水量(滿載)約 40,000 英噸
遼寧號: 長 304.5米,甲板寬 75 米,排水量(滿載) 67,500噸

難得有大型軍艦泊港,更是在市中心尖沙咀,於是專誠去看一下。普通市民(如我)的最佳觀看位置,應該是海運大廈頂樓露天停車場。拍了一些照片,和大家分享一下。(相片的軍事資料不保證正確...)

從天星碼頭遠眺


從海運大廈停車場觀望


AV-8「海鷂II式」攻擊機


AH-1 超級眼鏡蛇攻擊直昇機


CH-53海種馬式直升機(側面)


CH-53海種馬式直升機(尾部倉門打開)


船橋全景


RIM-116滾體飛彈




2013年4月15日 星期一

民主制度的目的

看了最近兩集亞視的《把酒當歌》,分別為上周四題為《李柱銘普選方案可行嗎?》那集,嘉賓有張志剛和鄭宇碩,另外一集為上周五題為《李柱銘「老貓燒鬚」嗎?》那集,嘉賓為李柱銘本人。

鄭宇碩在節目中,有談到要「真普選」特首的原因,以下為其中節錄:

「個重心呢就係噉:呢一個特首選出嚟呢,一定要向市民負責,一定呢...噉樣佢向市民問責呢,先至佢會關心市民嘅利益,如果呢個特首由一個小圈子產生呢,噉佢一定只有向中央負責,以及控制佢嘅選舉過程中嘅權貴負責,呢個就係我哋最要面對嘅問題吖嘛,點解大家會咁批評小圈子選舉呢,點解大家會有一個所謂官商勾結呢個噉嘅印象呢,點解社會宜家噉憤怒呢,對貧富懸殊嘅差距越來越大,大家唔滿意呢?」

有興趣可看 YouTube 上該片

從這言論,又看見說「有民主、有普選就可防止官商勾結、消除或最少減輕貧富懸殊」的說法。這就是對民主、普選的迷信!先進的民主國家美國,貧富懸殊雖然勝過香港,但美國和沒民主的中國大陸的情度卻又相差不大。說官商勾結,香港究竟有沒有,又或者有多嚴重,是言人人殊,未能有客觀的真憑實據。且說香港真的是有官商勾結,難道美國沒有麼?美國的大機構、大組織明裡是合法地找「說客」去影響美國國會、政府的立法,而暗裡的勾結,亦可說是公開的祕密。前美國總統喬治布殊和他的家族跟油公司的利益瓜葛,已經被廣泛研究,有很多相關文章及書,如《American Dynasty: Aristocracy, Fortune, and the Politics of Deceit in the House of Bush》。

香港的廉潔度是世界稱譽,在不同的廉潔度排名比很多民主國家(包括美國)還高!(例如這《2012 Corruption Perceptions Index》)

所以,民主、普選不是萬能的,香港現在沒有民主、普選,亦不是比民主國家差。

所以,鄭宇碩在節目中所說的,雖然是泛民及其支持者很喜歡說,很多人都在潛移默化已經把它當成事實而不去質疑的論述,但其實只對民主、普選的迷信的催眠咒語。

相反,在李柱銘那集的訪問中,他對追求和關心民主的原因,有以下敘述:

「法治,可唔可以透過民主可能延續落去,而保障我哋嘅自由」

有興趣可看 YouTube 上該片

這反而是一個公平很多的評價。民主保護法治,法治保障自由。所以,「民主」是一種手段,最終目的是自由!不過,現在很多人都把「民主」當成目的,為了得到民主,不惜破壞法治去搞「佔領中環」,放棄社會的安定繁榮。這實在是捨本逐末!

「民主」是保障自由、公平、安定等生存價值的一種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正如香港從來都沒有百份百民主,但香港的自由、公平、安定比很多民主國家都不遑多讓。我不是說不需要民主,民主的確是有其價值,因為如李柱銘所說,自由、公平等如果沒有民主制去保護,可能有朝一日會失去。當然,如前所述,民主不是必定能保證法治、公平等,但說它是眾多制度中成功率最高的一種,相信是事實。不過,從香港現在的情況、制度,在可見將來看不到失去法治、自由、公平一天的來臨,所以不應不惜一切地去追求,更不應鼓吹放棄法治、安定、繁榮,以鬥爭形式去爭取。

我之前的一篇網誌,已經談過香港純粹要普選出特首、立法會議員去管治香港,其實中央不會反對,問題是泛民志不止於此,硬是要干預中國大陸罷了。

2013年4月12日 星期五

《攻.元2077》觀後感

看了《攻.元2077 Oblivion》。比我預期的好。我喜歡。

之前有看這片的預告,於是對其中的相當劇情可以預計得到。這也是看預告片的矛盾之處:看預告片對影片的內容、風格、水準會有一定的了解,從而能幫助決定是不是花金錢、時間去看那電影,但卻又會令到劇情的懸疑性大減。不過,看不看預告片,相當程度是自己可以控制,既然看了,便要承擔減少趣味性這後果。

說回這電影,雖然看之前能預計相當部份的劇情,但有一要點是我之前預計不到的,是意外驚喜吧!

看了一些給這電影的負評,發覺主要是說這片的組成元素好像都在其他電影出現過,另外也有些人看不明白故事。這電影的情節是有其複雜性,雖然不是很難明白,但其中一些「扭橋位」,觀眾是要吸收劇情、思考才能理解的。不過,我懷疑始終是語言有別,有不少觀眾的評論,是連一些故事情節有交代的地方也搞錯,更不要說理解沒有直接說明的劇情。因為沒有認真看,又或者聽不懂英語但看字幕又跟不上,觀眾便去說電影差,實在是對電影不公平。

至於情節有很多其他電影的影子,這我也同意,例如:《天煞地球反擊戰 Independence Day》、《宇宙威龍 Total Recall》、《月劫餘生 Moon》、《謊島叛變 The Island》等,但我不很介意。公平地說:每年有過百套電影,這麼多年來,要情節完全創新、出人意表,恐怕是有點苛求。相反,一部電影縱使是「重用」了一些情節,只要組合得宜,能帶給觀眾娛樂、甚至新訊息,便算是成功。見到一些影評,純粹是因為情節的某部份像某片、某部份又像那片,便給一個負評,我覺得不公平,有點是先主觀評分,後找理由的味道。不知怎的,很多影評人(尤其是外國的),好像對湯告魯斯沒有好感,不知是不是因他是科學教派信徙有關。

我喜歡這片有幾個主要原因,首先它的末世地球場景,雖然荒涼,但有一份淒美和浩瀚感。片中未來世界的建築物、衣服、飛機、武器等等,很有美感,而且很有蘋果 Apple 產品的風格,如果印上 Apple 的標誌,也很有說服力...說笑罷了。動作場面雖然不是山崩地裂式的大場面,但仍很緊張和
刺激。劇情推進亦相當緊湊。

不過,最令我留下印象的,是整部電影滲出的悲涼感。尤其是從湯告魯斯的角色 Jack
Harper 角度去看,他是沒有過去、沒有未來、沒有自己、生存目的被欺騙的人。其實,真實世界的人,有多大分別?每個「人」怎樣來到世界、死後會怎樣、生命的目的,誰說得準?誰有真憑實據?

片中外星生命對 Jack Harper 說:「I am your God」,若果人類的創造者,也是邪惡的,那人類如何是好?人類的神,如果有的話,愛人類麼?人類在這世界上,是喜多悲少,還是悲多喜少?

我恐怕是想多了。人生在世,隨波逐流吧...


2013年4月3日 星期三

又來了?H7N9

國內發生了多宗H7N9禽流感個案,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表示,病症死亡率高,令人擔心,香港大部份報章都有重點報導。今年正是沙士十週年,各傳媒都有專題回顧報導,大家對事件的慘痛記憶剛剛被重新喚醒,對這 H7N9 就更加擔心了,甚至懷疑是否十年一劫,大難難逃...

我自己沒有受過任何醫學訓練,醫學上的分析、風險評估是沒能力提供了,不過,作為一個普通人,這一刻我對 H7N9 不很擔心。

首先,照現在的病例來看 H7N9 是一死亡率高,但未有人傳人的能力,即是病者應該是直接從家禽處染病的。香港賣活家禽的店舖已經相當少,我自己日常更沒有到那些店舖,相信染病的機會不高吧!

當然,有醫學界看遠一步,擔心如果病毒的基因發生突變,令到有人傳人的能力,那病毒的殺害性和規模,將可能大幅增加。不過,要阻止那情況的發生,恐怕非人力所能做到,相關政府機構唯有多加觀察,而一般市民亦無謂擔心。

回想2009年爆發的 H1N1 豬流感,當年香港以致全世界嚴陣以待,香港花了不少公帑儲備相關疫苗,結果是相當部份用不了,過了有效期浪費了。我覺得作為一個保險,那些疫苗應該值得買,就算結果用不了,亦算是求了個心安理得。但是,從這經驗,我不禁有一個想法,其實,現代人是否過份擔心呢?基因變種是古已有之,只不過在以往,人類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就算知道基因的作用,亦是近這十多二十年才有基因排序、比較的科技,所以,如果沒有把 H1N1
豬流感基因去辨別,人類可能會覺得 2009 年染上流感的人多了,但不會特別注意。正如現在的 H7N9 病毒,現在不幸染病去世的,不到 20 人,相對不是個大數目,如果感染情況沒有惡化,如果之前未有分析病毒基因,之後可能根本不知有新的流感發生了。

所以,人類在世界上一定已經遇個無數次新流感,其中會引起如 1918年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般大災難的,是少數吧!

所以,香港人、世界上的人,要對新流感留心、小心,但不用太擔心吧!



2013年3月27日 星期三

《白宮淪陷》摩根費曼的角色

看了《白宮淪陷 Olympus Has Fallen》。這片可說是《空軍一號》的陸上版加上《虎膽龍威》式以寡敵眾的困獸鬥吧!橋段上沒有很多新意,不過作為動作片,算是沒有冷場,尤其是眾美國人為了保護、效忠、拯救總統,人人都置自己生死不顧,亳不退縮,慷慨就義,不禁令我看得心情相當激動。不過,不知有幾多香港人會明白其中偉大,抑或只會懷疑為何人人都是「愚忠」...

今天看的時候,老毛病又發作,見到中、英文字幕都要看它一下,竟然又看到一謬誤:片中摩根費曼 Morgan Freeman 的角色,是 Speaker of the House ,首次出現時,如我沒有看錯,片中把它翻譯作「白宮發言人」,其後其他角色稱呼他為 Speaker 時,中文繼續譯做「發言人」,這恐怕是張冠李戴也!相信對不熟悉美國政府機構的觀眾,會不明白為什麼一個「發言人」竟然會是繼美國總統、副總統之後,成為代總統!

其實,「Speaker of the House」中文應譯作「眾議院議長」,現任為共和黨的約翰·貝納(John Boehner)。這職位的確是繼副總統之後的第二位總統繼任人。白宮發言人應該是 White House Press Secretary ,又譯作「白宮新聞祕書」,現任為 Jay Carney。

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香港要真普選,可以很容易

泛民繼續籌備其「佔領中環」行動,他們(聲稱)是為了香港的特首、立法會選舉有真普選。

我其實對於「佔領中環」這行動的成效,有點疑惑:中環是香港的政治、經濟中心,不是中國大陸的政治、經濟中心,你把香港搞到亂七八糟,影響得了中國大陸的正常運作麼?根據這種「自殘」去爭取普選的邏輯,下一步泛民不知是否「攞刀插大髀」?

我覺得香港人要有真普選,其實可以很容易,不用癱瘓中環這香港金融中心。以下是我一介草民意見,給大家思考一下。

首先,為什麼中央政府對給予香港普選很猶疑?他們怕什麼?我相信他們沒有「怕」什麼。香港彈丸之地,按真實比例去畫地圖香港在世界地圖上會看不到,人口又不到中國人口1%,亦沒有上繳稅款,就算香港真的成為「反中央」基地,實際破壞亦有限,北京政府也不用怕。所以,我認為問題不是「他們怕什麼」,而是「他們『不想』見到什麼」?

如果普選的目的,真的只是為了令香港更廉潔、更公平、更能縮窄貧富差距、人人有屋住,我看不到中央要反對把香港搞得更好的原因。中央政府不想見到的,是一個對中央不友善、不尊重甚至敵對的地方政府。絕大部份泛民政客都對中央毫不尊重,肆意惡意嘲諷、侮辱,如果由他們執政,難保他們會不以官方身份去做出令中國政府尷尬的事。

中國官員歷年多次強調中央和香港要「井水不犯河水」,意思是再明顯不過了:你香港搞香港的事,只要不影響中央管治中國大陸本土,他們是很願意的。只是香港泛民硬是要干涉到國內的事,甚至表明要結束共產黨一黨專政,那中央如何容得下你?

北京政府尚可與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中華民國台灣政府「不統、不獨、不武」,如果香港泛民願意,中央政府沒有不可和他們和平並存的理由。

所以,香港要有普選,我覺得只要泛民能承諾如果上場只會管香港自己的事,不以官方身份做出令中央政府尷尬的事,我相信中央政府應該能接受,而民間應該可以繼續依舊享有言論、集會等自由。

問題是:香港泛民如果真的執政,願意真的只管香港事嗎?願意「井水不犯河水」嗎?而香港市民要思考的,是泛民的這種政治取態,是你心中所想嗎?

2013年3月19日 星期二

塞浦路斯存戶徵稅,笨主意

早兩天,塞浦路斯突然提出向銀行存戶徵稅,以符合歐盟和IMF的要求,獲得他們的財務援助。由於俄國有很多人、機構在塞浦路斯有巨額存款,俄國總統普京抨擊徵稅措施「不公平」和「開了危險先例」。(詳情見相關報導。)

這「存戶徵稅」真是開創先河。如果明知要徵收存款稅,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還會存錢到銀行。就算覺得把現金放到家中會不安全,給賊人入屋行竊會損失所有,我想很多人會轉為在銀行開設保險箱收藏現款,同樣是「存」錢在銀行,可以避開存款稅。

今次塞浦路斯當局,是突然提出這徵稅計劃,並關閉了銀行營運,讓存戶不能在徵稅前提走存款。不過,收存款稅此例一開,相信不少其他國家的存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銀行的存戶)會害怕這情況會發生在自己身上,為了自保,會從銀行提走存款。世界上沒有一間銀行會有足夠現金去應付所有存戶的提取,於是銀行便會擠提倒閉。歐洲銀行倒閉,它們欠其他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債務等等便會成為壞賬,那些金融機構便又有巨額損失,於是金額機構間又回復金融海嘯初期的互不信任,再一次發生信貸緊縮。世界經濟,恐怕會又一次進入亂局、衰退...

直到這一刻,由於塞浦路斯的議會據估計將沒有足夠票數通過這徵稅動議,投票被一拖再拖。希望歐盟和它的金融機構,能面對簡單事實,懸崖勒馬,因為這徵稅的影響,將會是全球性,更恐怕是災難性的...

2013年3月12日 星期二

《Argo 救參任務》的真相

早兩天,終於看了各大電影頒獎禮的大贏家《Argo 救參任務》。

電影的確還算是相當緊湊。由於早知人質最後能成功逃亡,替劇中人的擔憂是打了一個折扣。另外,在機場那一幕,說革命軍識破人質的身份,於是追捕剛上了飛機的人質,只見革命軍、警察坐著警車、軍車追著跑道上正在起飛的飛機,在最後一刻飛機離地升空,革命軍只好眼睜睜看著飛機離開...咦,心中不禁湧出一個問號:「為什麼革命軍不要求控制塔通知飛機回航?按道理隨便給個原因,如說懷疑飛機上有炸彈,應該機師沒理由不跟隨?」當然,估計電影始終是電影,裡面有部份虛構亦不足為奇。

自己看完電影之後,習慣上會看一下該電影的相關資料,今次也不例外。豈知一看之下,不禁對電影的好感打了一個大折扣。

電影的主線基本上是跟隨事實:六個美國人質在加拿大使館的庇護下藏匿了3個多月,之後用電影製作人身份,由 CIA 特工 Tony Mendez 帶離回美國。不過,其中一些緊張驚險的情節,包括六人在伊朗文化部人員要求到市集、機場被革命軍盤問、最後被識破追捕,都是虛構的。不過,我覺得這都沒有關係,電影作為戲劇、娛樂,發揮一下想像力「潤飾」一下,可以接受。但是,有一點,我卻覺得是過份了,是加拿大人在整件事的角色。

電影中,加拿大大使、政府,被描繪成只是提供庇護,劇中還提到說行動不能拖延了,因為加拿大政府不想再冒險提供庇護,這都與事實相差很遠。事實上,整件拯救人質事件,加拿大方面是主導,美國 CIA 是配合。整部電影在拍攝時,並沒有聯絡加拿大方面,當電影拍攝完成之後,片中的加拿大大使 Ken Taylor 本人,才被邀請看製成品。Ken Taylor 看到加拿大人的參與被矮化、獲得美國政府的感恩、榮譽被指是不值得的,當然對導演、製片 Ben Affleck  提出不滿。但電影是「米已成炊」,可以怎辦?結果,Ben Affleck 請 Ken Taylor 寫一段片尾附言,於是 Ken Taylor 提供了一段相當客氣的總結,但含蓄中卻看得到跟影片的矛盾:

「The involvement of the C.I.A. complemented efforts of the Canadian embassy in freeing the six held in Tehran.」

意思是:「C.I.A. 的參與補助了加拿大使館為拯救六個在德黑蘭的人質逃離的努力。」看得到加拿大是主導,美國是補足。

電影這種捧美國、貶加拿大的做法,不只是歪曲、「美化」歷史,還貶低了加拿大大使、加拿大人作出的冒險,剝奪了他們應有的功勞、感謝、榮譽。

其實,美國人拍片美化自己國家,不算是很奇怪,只是當中國大陸有美化中國的電影時,香港不少文化人都很不屑,冷嘲熱諷,相反對美國人做出同樣的事,卻不很聽得到有人有興趣去討論一下...

由加拿大電視 CTV 拍的關於這片的真實性報導:



亦可看 CTV 該電視片的對應文章

另外一篇美國網上雜誌 Slate 討論這電影真實性的報導,提到:

「It was Taylor who cabled Washington to begin the escape plan in earnest, and once the plan was decided on, Canadians “scouted the airport, sent people in and out of Iran to establish random patterns and get copies of entry and exit visas, bought three sets of airline tickets,” and “even coached the six in sounding Canadian.”」

意思是:「逃亡計劃是由 Ken Taylor 真誠地向美國政府提出的。當計劃一決定進行,加拿大人立即偵察機場,派人多次進入及離開伊朗,製造加拿大人不規律出入境的習慣,獲取多個出入境簽證,購買三組機票,甚至訓練六人的加拿大口音。」

2013年3月11日 星期一

特首選舉設預選?

這兩天,關於2017年特首選舉辦法的討論突然升溫,有傳會設「預選」,泛民中人大表不滿,說預選目的是要把泛民候選人篩除,令特首選舉變成假普選,他們不能接受,並聲言:「相信如果咁搞,佔領中環會好難免」。

相反,建制派中人指選舉設預選很平常,很合理。

我不知道這熾熱起來的預選討論,是有人有內幕消息、是政府放風試水溫、是有人想挑起矛盾好去進行下一步政治行動,抑或是一場捕風捉影的鬧劇。我自己覺得,預選是特首選舉的一部份,如果它不跟隨「普及而平等」的辦法去進行,那豈不是更礙眼、違反基本法?如果要攪一個不公平的預選去篩走特首候選人,為什麼不直接把提名門檻提高,令泛民中人根本不能參選?當然,如果2017選舉方法泛民不滿意,他們肯定會發動市民去抗爭,中央、香港政府對抗爭的規模能否準確估計,是否願意去承受這些抗爭對社會的衝激、國際社會的批評,很考他們的智慧。

如果中央真的願意給泛民中人參選,那其實不但不應提高門檻令能獲提名的泛民中人減少,更應確保泛民中人有多於一人參選。泛民黨派中,激進(人民力量等)和傳統(民主黨等)派系跟本是不能合作,甚至是你死我亡,如果能令兩個、甚至更多的泛民中人參選,分薄每個參選人的得票,而建制派能協調出單一參選人,那就算根據現在泛民、建制五成多對四成多的支持率,建制仍很有可能勝出,情況如2000年台灣總統選舉,陳水扁以不足40%得票率仍能贏得選舉一樣。

當然,這種顯而易見的道理,任何從政中人沒理由不知道。不過,人民力量等曾經試過呼籲市民要在超級區議員界別中投白票,可見他們為打擊其他「敵對」泛民,不惜犧牲整體泛民的議席數目,所以如果有足夠提名票,他們在2017年很可能會不和其他泛民黨派協調,會派人參選特首選舉,分薄泛民其他參選人的票源。

所以,中央要麼以高門檻讓泛民中人根本不能提名,否則應相反把門檻降低讓多些泛民中人能參選,更不應設預選去幫泛民篩走能分薄泛民票源的參選者!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報導」與「評論」

今天,看到Yahoo!香港轉載了明報的一篇報導,引述了在《環球時報》發表的一篇由評論員單仁平題為《香港應把奶粉負擔當成貿易機遇》的文章,並指出該文章批評香港政府的立法很有問題,更有不少近乎侮辱的指責,例如:「是不是內地的支持,把香港人變得對掙錢懶惰和不敏感」等等。我亦留意到明報報導的這篇文章,亦引起了其他媒體裡的論政節目的熱烈討論。

香港普羅市民對於單仁平的文章的反應,可想而知。單仁平的文章中確實有不少歪理。不過,其實從他的立場,他刊登的文章的《環球時報》,根本是以大陸本土為主要市場,他寫的文章是要取悅內地人,或者起碼是從內地人角度去寫,是很容易理解,正如香港的蘋果日報、明報等主流報章,侮辱內地人的文章還少麼?正正在今天,便又看見很歧視內地人的陳雲又一篇題為《香港人,識縮腳》的文章。從香港人的立場,讀者可能覺得陳雲說的是事實,正如國內讀者亦可能覺得單仁平所言有理。

這些有立場的「文章」,沒有客觀、公平地提供全部事實給讀者,只是有作者主觀之言。不過,比這「評論員文章」為害更大,是那些形似記者「報導」事實,實則一樣有立場的偏頗文章!香港的各主要媒體的「報導」,幾乎都有這種情況!不只香港的傳媒,美國的傳媒有不少亦一樣「旗幟鮮明」,是某些政黨的支持者,我亦從網上看過不少美國人說現在只有「評論」而沒有了「報導」。

其實,有立場的「評論」文章,是有代讀者思考的效果,它羅列了各個論點,再去作出結論。讀者只讀到一面之詞,當然覺得有理,於是不用、亦無從分析,照單全收。潛移默化,讀者不用「思考」了,漸漸地只懂接受傳媒放進他腦裡的「主意」。

不過,求真、思考、分析是要花功夫、花精神的,不少香港人也樂於有人「代思考」,而且,誰不自私?誰願公道?正如單仁平等為「內地人」罵香港政府、香港人,陳雲等為香港人罵內地人,讀者都是覺得爽,當然,你香港人要去看大陸評論,或者是內地人如果看香港評論,恐怕是自招煩惱。

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我看埃及氣球慘劇

昨天埃及發生氣球慘劇,有9名港人遇難。慘劇中,只有兩人生還,包括一名英國人和埃及操作員。

那個埃及操作員是第一個跳籃逃生,身上有七成燒傷。有報導指,如果那操作員能把燃料罐的閥門先關掉,可避免燃料罐爆炸。網上有不少人留言指當時情勢混亂,那操作員不及細想,本能逃生,不應責怪。

我當然不知道當時實際情況,也不能客觀地去評論那操作員有多少責任。不過,且讓我說一下個人意見吧!

首先,我不知道熱氣球營運公司有沒有考慮發生火警的可能,我恐怕是沒有了,因為如果有,營運公司應該要設計應對程序,包括操作員必須要關閉燃料閥門。另外,吊籃內應該備有滅火筒。

據報導,意外中,每名遊客要付大約千四港元,以一次升空可乘載18名旅客,一天只進行4次旅程,一個月的收入便有超過300萬港元!我不知道那操作員有多少月薪,正常情況下,操作氣球應該是很簡單的工作,不用高技術、學識的人,但是,他的責任涉及旅客的生命安全,營運者應要以不低的人工,聘用有責任心,危急關頭會以旅客生命為先的人作為操作員。

今次意外發生後,很多人都說熱氣球這麼危險,根本不應參加,恐怕是「事後孔明」。從數字上,氣球發生意外的機率很低,熱氣球作為在空中優閒欣賞風景,可說是老少咸宜。當然,經一事,長一智,下次考慮乘坐熱氣球,要看看氣球設備的狀態,操作員的態度。

不過,目前來說,要我付千多元坐熱氣球,花不起呀...

2013年1月28日 星期一

「敵我矛盾」,事實講不得?

最近,劉夢熊「爆料」,向傳媒對梁振英大肆評擊,主要的指控為:一、梁振英說有三名專業人士幫他審理房屋有否僭建,是虛構的。二、梁振英曾在晚宴中說建制派跟泛民主派是敵我矛盾。梁振英對兩個指控都加以否認。

對於「敵我矛盾」之說,我有些看法。我不是宴會參與者,一介草民,當然不知道梁振英有否說過那話。如果沒有說過,那當然要加以否認,並要劉夢熊交出人證或者錄音、影片作為物證;但如果梁振英真的曾經有說過那話,那現在的處理方法,並不明智。

事實上,「建制派跟泛民主派是敵我矛盾」,可說是事實。敵我這關係,不是梁振英或者建制派一手做成。梁振英曾經多次向泛民伸出友誼之手,只可惜大部份泛民中人都不領情。在立法會上泛民對建制派的侮辱,不斷搞反梁振英遊行,並大叫「梁振英下台」、說他是「大話英」、「狼英」,這不是敵對表現麼?我相信如果問泛民中人,泛民和建制是否敵對表現,他們也不敢否認,因為實在說不出是其他關係。

這「敵我矛盾」關係,可以說是客觀事實,梁振英如果有這觀察,是合情合理,是了解局勢。能正確了解局勢,才可以對症下藥,不會枉費氣力。至於如何處理這「敵我矛盾」,並不是一定要「不是你死便是我亡」,可以針對泛民的要求、理念、擔憂,去作出回應、解釋、體諒,以「化敵為友」為目的!

說「敵我矛盾」說不得,只是雙方有不少人未能以化解矛盾為原則,甚至留存有毛澤東時代的革命鬥爭思想,又或者縱不是有這思想,但害怕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被人借題發揮、上綱上線,於是有些心中想的上不敢說,有些敢說又不敢認。當然,見到現在就因這詞鬧得這樣沸沸揚揚,對這詞避諱,也可以理解。

「敵我矛盾」,看來是香港現代政治的皇帝的新衣,是事實,但說不得!

周星馳電影中對政治口號的描述

上周六午夜,從翡翠台看了一小段周星馳的老舊片《鹿鼎記》,其中說到陳近南向韋小寶解釋他們為何要向人聲稱「反清復明」的原因,節錄如下:

陳近南:「小寶,你係一個聰明人,我就可以用一個聰明嘅方法同你講嘢,而出面嘅人就唔可以。」
韋小寶:「唔明。」
陳近南:「讀過書同明事理嘅人,大多數喺清廷裡面做緊官,所以,如果我哋要同清廷對抗,就只可以用一啲蠢啲嘅人。對付啲蠢嘅人,就絕對唔可以同佢哋講真說話,要用宗教形式嚟催眠佢哋,令到佢哋覺得所做嘅嘢都係啱嘅,所以反清復明只係一個口號,同阿彌陀佛其實係一樣嘅。」

YouTube 有《鹿鼎記》這片,不過相信是侵權的,不過在給清除之前,可看一看以上那段片

哈,這笑片中有這對政治口號的解釋,不知靈感是否來自現代香港!今天的「天地會」用的是那種「反清復明」口號,讀者自己想想吧!

2013年1月24日 星期四

《陳莊勤﹕今夜,究竟會有什麼人去踩什麼人的場》,共鳴!

讀了《陳莊勤﹕今夜,究竟會有什麼人去踩什麼人的場》這文章。

真是說到我心中所感受的、想說的。沒有其他補充,希望有緣人也讀一下這文章,為香港的現況,思考一下。

2013年1月15日 星期二

太多情節的電影預告片

今天看了《海嘯奇蹟 The Impossible》。之前,看了預告片,有些奇怪怎麼預告片中的情節好像已經很完整,有齊起承轉合。有些人留言說電影內還有其他細節,而且大部份影評都說不錯,說很感人,於是抱相當大的期望去看。可惜,可能我期望過高,覺得成績只是一般,劇情的發展沒有大意外,帶不出令我劇烈的感受。

如果讀者不怕步我後塵預知主要情節,又或者已經去戲院看了全片,不妨看一下這電影的預告片吧:




另外,不知是不是我坐得太前,看了一半時覺得有些頭暈,我歸咎於太多「超近鏡」和搖鏡,連劇中人交談時也用上。我自己對搖鏡的攝影方法沒有好感,就算未有令人頭暈,也很多時令人看不清畫面,無奈搖鏡卻在這一、二十年好像是成了主流,只是看搖動幅度的大小。其實,人眼是有非常優良的「防震」結構,平時一般人行路、跑步都不會有看東西抖動的情況,不明白為什麼拍攝時卻總被大量加上。

2013年1月14日 星期一

基因修復?

平時很少看電視廣告,更少看電視上的化妝品廣告。早兩天,偶然發現竟然有一個聲稱有「基因修復」功能的護膚品,真是令我意想不到。該護膚品是 Estee Lauder 的「眼底導入基因修護精華露」。只見廣告裡有動畫演示基因 DNA 雙螺旋結構被修復。嘗試在網上找該廣告片,可惜找不到。不過,YouTube 有一相信是舊版(去年2012)的同一產品的廣告片,在這裡讓大家欣賞一下:



如果有方法可以進行基因修復,肯定會是科學界的大突破,人類史上的里程碑,諾貝爾獎的必然之選!人類生命健康的頭號大敵,是各種癌症,而癌症最根本的成因,就是基因的損壞。基因的損壞有很多種原因,如受輻射直接破壞,又例如細胞基因分裂複製時中間出錯。若果真的有成功的「基因修復」技術,將會是人類醫療癌症的超大突破。

這廣告我覺得恐怕是誤導。其實,如果看該產品瓶子上的標示,說:「Advanced Night Repair」,意思是「先進晚間修護」,並沒有提及基因,另外,在 Estee Lauder 這產品的香港網頁,中文版有「基因修護」這描述,但英文版則完全沒有 gene 這詞。我懷疑是中文版的廣告製作,覺得以大家一知半解又很「科學」的「基因」這名詞去推銷(...誤導),也無不妥。

基因修護,我亦很想它真的已經來臨...

2013年1月6日 星期日

認識驗眼紙

看東西不清楚,去眼鏡店配眼鏡,必定會進行驗眼。驗眼結果,通常是以一串(神秘...)數字表示,它們其實是有什麼意思呢?

通常,驗眼紙上會有以下常用的標示:

SPH(Sphere)球面度數
修正眼球焦距需要的度數,正數是遠視度數,負數是近視度數。

CYL(Cylinder)散光度數
CYL 和 AXIS 為修正散光問題需要的數值,可能為正數或負數。散光是眼睛的一種屈光不正常狀況,與角膜的弧度有關。

AXIS 散光軸度
只有在 CYL 有數字這才會有數值,標示散光問題發生的位置,可能值為 0 至 180。

PRISM 棱鏡
修正弱視問題需要的度數。可能值最高為10。

BASE  基底
如需要棱鏡修正,棱鏡的方向,可能為:BU = base up 向上; BD = base down 向下; BI = base in (向內,即向配戴者鼻子); BO = base out (向外,即向配戴者耳朵)

P.D.(Pupillary Distance)瞳孔距離
左右眼瞳孔之間的距離,數值以 mm 為單位。

ADD(Reading Addition)附加
若果眼鏡會作為閱讀用,需要附加的放大需要。可以是單一數值標示,或以左右眼相同數值標示。

以上數字通常會以3組,每組再分為左眼(L或OS)和右(R或OD)兩組。
3組數字代表:
Old WearingCurrent 等,指正配戴中眼鏡的數值
Subjective ,指 Subjective Refraction 自覺式驗光,有驗眼病人主觀回應的測試結果。
Adjusted,調整後,驗眼師作出認為合適的調整,作為配鏡的根據。

(注:本人為非視光專業,以上資料未必完全正確...)

參考網頁:

http://www.selectspecs.com/info/help-with-prescription/
http://www.allaboutvision.com/eyeglasses/eyeglass-prescription.htm
http://vision.about.com/od/eyeexamination1/a/Eye_Refraction.htm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投資專家,誰真誰假

《爽報》有一個名為《300萬元爽組合》的紙上股票投資比賽,首次2012年度邀請了六位參賽者,本金300萬元,2月1日開倉日,以12月31日截數,回報最高的一位勝出。六人中,五人為投資專家或股評人,包括:蘋果及爽報老總沙膽虹、獨立股評人何車、蘋果投資版主理人股榮、獨立股評人孫柏文、電台財經節目主持人火燎森,另外一人為電視主持、作家王胎興。

今天公布了2012年度比賽結果,勝出的是蘋果及爽報老總沙膽虹,組合價值加現金於2012年12月31日為3,867,903,升值28.93%,同期恆指升幅大約為11%,他的成績算是大幅優於大市。

但是,其他五位參賽者,獨立股評人何車於12月30日的成績,尚有5.59%的升幅,不過是不如恆指,其他的更慘不忍睹:蘋果投資版主理人股榮下跌5.11%、獨立股評人孫柏文的下跌32.57%、王胎興的下跌9.67%,而火燎森更已於7月中,因為下跌超過40%而出局!

不是說投資是騙人的,而是所謂投資專家,有多少是真材實料,有多少是自己「隨心所欲」,想了個故事便去決定「投資」策略,跟賭博沒有什麼分別?

年中股評人胡孟青曾鄙視政府的通脹掛鉤票據iBond,說3.5%的回報不吸引,「識投資的人睇唔上眼,因為好容易在市場找到8%至10%、回報更好的選擇」。道理上是一定對的,但,誰是「識投資的人」?只怕很多人是自以為是「識投資的人」罷了。

2013年,爽報再搞這遊戲,除2012年勝利者沙膽虹之外,還找了兩位讀者參加和六位有名氣的參賽者:沈振盈、周顯、張士佳、邱古奇、陳承龍、錢雋和,很有興趣結果他們能否跑贏大市。

2013年1月1日 星期二

煙花、煙火

見到陳雲題為《放煙花,還是放煙火?》的文章,內容說「香港的公共傳播的語言,彷彿受了中共的幕後策劃,紛紛與北京看齊」,「這兩年電視台忽然將『煙花』講做『煙火』,中文字幕也寫『煙火』。幾份主流報紙,也說西洋除夕放煙火。今年除夕煙花,政府新聞公佈公然寫成『煙火』」,「港共政府要講胡語,亂用中文」。

我不知道「煙花」、「煙火」有沒有法定、公認的定義,有沒有ISOxxxxxx標準,但我理解的香港慣例,是:煙花,是大型的,年初三、十一國慶等,射上天空爆發那些;而煙火,則是小型的,很多時只是噴射而出的型式,市民憑「煙花」、「煙火」這名字,便知規模,不會因為與期望不符而敗興。

按道理應該一般市民都會知道分別,不知陳雲是借題發揮、明知故罵,抑或真的只知國內習慣,反而不清楚香港的習慣?

1月8日後續


想不到陳雲意猶未盡,再為煙火這話題續寫。

原來有網友向政府查詢,新聞處回應,解釋分別為:「『煙火』(pyrotechnics) 和『煙花』(fireworks) 是兩種裝配有別的物料,其使用受不同法例規管。煙火燃放的威力遠低於煙花,一般會在燃放後於空中消散;煙花則會於燃放後在空中再次爆開,並拼湊出各種圖案。」(詳細解說可參考原文。)

新聞處的解釋和我觀察、理解的是一致的,兩者最大分別可說是規模上的不同。

但是,陳雲還是不滿意,說「Pyrotechnics是現代科學技術名詞,豈能用源自唐朝的『煙火』一詞來翻譯?那麼space shuttle (太空穿梭機、太空梭) 不如翻譯為道教古語『仙舟』、『神槎』好麼?」

我不明白為什麼不能用「煙火」?除非「煙火」這詞語現代仍被廣泛用作其原先或其他新意思,我不明白「循環再用」這詞,有什麼問題。奇怪的是:煙火有煙、有火、有光,陳雲不能接受叫它做「煙火」,反而「梭」字在古代一樣已經有用,是織布時往返牽引緯線(橫線)的工具,和太空交通工具,是風馬牛不相及,唐詩亦有用「梭」這字,例如白居易在《朱陳村》中有「 機梭聲劄劄,牛驢走紜紜」,陳雲卻又可以接受「太空梭」一詞?另外,他接受「煙花」的歧義,卻不能接受「煙火」的歧義,不知算不算文字歧視。

語言習慣、生活習慣隨社會、時代變遷而改變,是很合理、自然的,語言達到清楚溝通的目的,便不應雞蛋裡挑骨頭,無風起浪。陳雲這種頑固的思維,相信對於「智能電話」這詞語,亦不能接受:「這怎能叫電話?它能接收短訊、可以播音樂、播電影、上網、拍照等,要稱為『可攜式電腦加通話加照相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