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1日 星期五

短評《烈探狙擊》

看了《烈探狙擊 Jack Reacher》,總括來說,覺得比我預期中好,全片緊湊,亦算是有劇情。

最初看宣傳片,見到 Tom Cruise 片中打的好像只是「拳頭交」,對於我這《職業特工隊》迷來說,好像是「小兒科」了一點,不過原來故事不是平舖直敘,有懸疑、有飛車、有鎗戰,娛樂性十足。

這片在美國的首映因為康涅狄格州的槍擊事件而延期,我覺得很是合適,當我看到影片開始是那段濫殺時,亦覺得頗不自在。幸好,影片結局是真相大白、惡有惡報,令觀眾不必帶著沉重心情離去。

故事是根據小說改編,有興趣看一下同系列的其他小說。



2012年12月19日 星期三

如何面對「世界末日」預言

不知甚麼時候、甚麼人開始,根據瑪雅人的曆法計算終結,說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今天離開這「末日」只有數天,但世界上大部份人都還是如常生活,看來對這末日預言不很相信。

我亦是毫不相信這「預言」。不是看不起瑪雅人,只是據我理解,瑪雅人沒有說過這是末日,只是現代人自己見到瑪雅曆到這天結束,便「推論」說是世界末日。瑪雅人為什麼只把曆法計算到這天,我當然不知道,不過如果設身處地,在幾千年前的瑪雅人要計算、製造一個曆法,把它涵蓋幾千年,已經是足夠使用有餘。他們在使用該曆一段時間之後,才再延續、優化那曆法,是很合理的假設。其實,他們已經比很多電腦程式設計者優勝:很多程式以為在2000年前已經會被淘汰、停用,那知在2000來臨時,那些程式仍在使用中,結果弄出了「千年蟲」的恐慌。相反,一直到瑪雅人滅亡之時,該曆法仍然合用,可說是已經完成了它的設計目標。至於現代人還拿這舊曆來看,還煞有介事說是世界末日,如果瑪雅曆設計者泉下有知,相信也會笑這些現代人太無知。

如果香港有人相信2012年12月21日是末日,那要弄清楚一些:究竟末日是剎那間出現,抑或是慢慢發展而成呢?是否如果地球在12月22日零時仍然正常運作,便是渡過了末日預言?不過,我想瑪雅文化是在美洲,他們的時區比香港遲十多小時啊!所以,恐怕起碼要到香港22日中午甚至黃昏,才算「安全渡過」...

賣座電影《2012》中所描述的中微子導致地球核心溫度急升,已經被科學界說是荒謬。我從常識去想,如果中微子可以把地心「煮沸」,那人的體液恐怕亦一樣吧,那人類恐怕不能如電影中在巨大救世方舟中生存吧。

就算真的有末日來臨,面對不知是什麼形式的末日,是沒有什麼可以準備,那何不隨遇而安?

最後,若果有人還擔心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所有人類會消失或者死去,我願意賣一份保險給你:你只需給我保費,如果當日真的是末日,我願意賠你一百萬倍。可在末日發生後和我聯絡。買了保險,相信會令你安心,時間有限,快些來購買啊...說笑罷了,我是沒有保險牌,當然,如果保險公司發售這種「保險」是必賺無賠了。

2012年12月11日 星期二

什麼是大話?

特首梁振英的僭建事件,不斷被泛民等說是「誠信問題」,是「大話冚大話」,梁振英甚至被他們冠以「大話英」之名。

梁振英多次解釋,泛民聽不入耳,這是泛民一向作風,對和自己不同的意見聽不入耳,同一問題不斷重複發問,聽到同一答案,便批評人是「人肉錄音機」,是講大話。昨天的答問大會,說梁振英「講大話」,更是「更上一層樓」,且看看李卓人聲稱梁振英的「六個大話」(不過他結果只說了五個):

第一個大話,你說那個迷你密室,你偷偷摸摸地封了,不是因為怕人追究,更加好的做法應該找屋宇署去辦手續,你是明知道自己這個是僭建,所以你「偷雞」封了它,這是第一個大話。
第二個,你說沒有量到那二百呎,有圖則的,這是你第二個大話。
第三個大話,你說所有的僭建都是上手,你買了那間屋你便有責
任,這是第三個大話。
第四個大話,你說六月請四個專業人士看另一處,你根本存心隱瞞,為甚麼你不請他看整間屋,只是看那裏,然後想借他們的口來騙市民,這
是另一個大話。
另一個大話是,你說屋宇署來到只是查玻璃屋和葡萄架,查到另一些地方不是我刻意隱瞞,其實人家查到另一些地方,其實就是你刻意隱瞞。如果你
真的是開誠布公的話,你應該給屋宇署看所有你自己都認為是僭建的地方。

(節錄自立法會記錄

甚麼是「大話」?是把一些不是事實的事,說成事實。李卓人說那「五個大話」,有多少是「證據確鑿」的大話,有多少只是梁振英的疏忽,甚至只是李卓人的個人主觀指控?

不過,作為打擊梁振英的手段,有理沒理、硬把「大話」指控套上,洗腦式的向市民灌輸「梁振英講大話」的印象,不難理解。政治對奕,從來都不講公平,看來有些參政者,深明這遊戲規則,但有些參政者,卻低估了政治的陰險。

2012年12月8日 星期六

行政立法互信,幾時有過?

昨天,被長毛梁國雄拖延已久的長者生活津貼,在政府不知有心或無意的改變生效日期和要求撥款數額下,獲得立法會財委會通過。本來一直拉布的梁國雄,說當時情况混亂,竟然沒有對「新文件」進行拉布,在進行投票、點票期間,才恍然大悟,不過為時已晚,更打破桌上的玻璃杯,弄傷了手,真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報導說,事後很多泛民議員和學者都表示不滿,表示「政府不依規矩辦事,破壞行政立法互信」、「令行政立法關係變差」、「破壞行政立法間互信」云云。看到這些牢騷、恐嚇,令我覺得很可笑。

昨天,是立法會通過了政府的申請,如果「立法會」是對政府不滿,為什麼要通過?當然,泛民他們說的「立法會」,是指泛民那部份立法會,是 70 個議員之中的 27 人(或包括對梁振英很仇視的自由黨 5 人,總數 32 人),不是全部,甚至不是大部份立法會。當然,泛民一向只見到自己的支持者、聽到自己中聽的意見,所以他們很多時說「市民覺得」什麼什麼,「民意是」什麼什麼,只是指他們見到、聽到那些,其他不同意見的議員、市民,他們是視若無睹、聽而不聞。

說會令行政立法關係變差,也是很荒謬的恐嚇之詞。行政、立法關係何曾好過?立法會、尤其是泛民議員,何時曾尊重過行政機關?他們對政府不要說從沒有諒解、忍讓,對政府官員是極盡侮辱、人身攻擊。他們這種「令行政立法關係變差」的說法,給我的感覺就像一個一向在家中無理斥罵、虐打妻子的蠻漢,一次妻子忍無可忍下反抗,回罵丈夫、格擋丈夫的毆打,丈夫施暴不成,心中怒氣消不了,於是罵妻子「破壞夫妻關係、令夫妻關係變差」。的確,關係是變得比原先差,但難道原先一方面對另一方面的虐待,令一方面默默承受,是健康、合理、公平嗎?

真正健康的關係、溝通,是雙方面的,只有一方面的付出,根本是病態,不應委曲求全。

2012年12月6日 星期四

Ubuntu 初體驗

Windows 8 操作系統正式面世了幾個月,雖然不能說是很受歡迎,但起碼也不像是千夫所指。它正式推出前,曾經有主力推介的螢幕觸控介面,當時我以為它將放棄滑鼠操控,結果並非如此,鼠控仍然被保留了。我未有試用 Windows 8,所以不能客觀地去給一個評語。不過,作為一個用戶、一個客人,我沒有必要,也沒有責任先去客觀分析,才去選擇、放棄一個產品。

Windows 8 的介面和以前的很不一樣,應該是沒有爭議的。Windows 8 的一個設計目標,是要把同一介面,能合適地用於桌面電腦和平版、甚至智能電話上,所以,設計上,便要顧及幾方面的特性,也受到幾方面的限制。Windows 8 Live Tile 方塊形式的桌面,也不合我口味。單色圖像並不討好,像是以前電腦螢幕只有4色年代般。對於我不是 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體的用戶,也不認為要用 Live Tile 好不停更新資料到桌面。

與其從新學習一個自己不喜歡的新介面,我選擇「另結新歡」,試用 Ubuntu。不過,由於想先試一下,只是在我的 Netbook 上裝了,並和本身的 Windows XP 以 dual boot 形式並存。

安裝很是簡單。之後遇到幾個問題,不過到互聯網上搜尋一下,也相當容易解決。裝的是 12.04 LTS 版本。

用了幾天之後,感覺相當不錯。如果是一般的上網、文字處理、聽歌看戲,是遊刃有餘。不過,有幾方面,的確仍可能非要保留用 Windows 系統:有些軟件,始終是未有 Ubuntu 版。那些軟件據稱也能利用 Wine 去執行,不過,有些硬體有關的,如高清手指等,便不一定執行得到。

我覺得我的下一部桌上電腦,會是以 Ubuntu 為操作系統。若果真的在一些無其他選擇的情況下,可能也 dual boot 裝一下Windows,作為副用吧。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不平凡的以客為先

今天,從 Yahoo! US 看了一則新聞,是美國一間冬甩(doughnut)店店員的非凡以客為先的報導。

故事的背景也是相當有趣:一個名為 Jia Jaing 的(華裔?)創業青年,最近在尋求投資者融資時,遭到拒絕,覺得很不好受。他為自己訂立了一個「被拒絕治療法」,在100天內每天被人拒絕一次。他的理論是:被人拒絕,其實不是大問題,反而是被拒絕的難受,令到人不敢再去嘗試,所以他要令自己對「被拒絕」麻木。他這態度和理論,我很欣賞。明顯的,他是一個聰明人!

在「療程」的第三天,他打算去到一間名為 Krispy Kreme 的冬甩連鎖餐廳,要求一個奧林匹克運動會五環標誌的冬甩。他以為他很快會被拒絕,那知當值的組長 Jackie Braun 竟然很認真地去思考如何做得到,並在設備上的各種限制之下,製造出最近乎要求的冬甩。最令我覺得難得的,她曾經向 Jia 確定五環的顏色,由於 Jia 根本不是認真的,結果說了錯誤的顏色,但結果 Jackie 造出來的,卻是正確的。很明顯,是 Jackie 認真的去求證。更令我覺得難得的,是 Jackie 最後拒絕 Jia 為冬甩附費,我最初也不很明白原因,之後從報導,才知原來她覺得那冬甩未達顧客的要求,並不完美,所以決定不收費!

Jackie 明顯是一個敬業樂業,以客為先的服務員,很是難得。今時今日,相信不單止美國難找到這類員工,香港也一樣罕見。

以下為 YouTube 上的原片:


2012年11月29日 星期四

沉鬱的天氣,沉鬱的政治

已經連續多天沒見過陽光,天空總是灰灰暗暗,毛毛雨斷斷續續,沒完沒了下過不停。這種陰涼又陰暗的天氣,讓人提不起勁去做任何事。

香港的政治,也是如此。梁振英的僭建事件,一樣是沒完沒了。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市民對這事有興趣,真的關心。

誰是誰非,不想去分析討論。

只是自己,對香港的新聞已經愈來愈沒有興趣,反而,每天看一下 CBS Evening News ,興趣更大。

題外話,另一件鬧得沸沸揚揚的,是電視台發牌。我自己每天都看電視,但是已經很少看翡翠台、亞視,看得最多的是明珠台。明珠台亦是我覺得香港最好的免費頻道,有高質數的劇集、電影、紀錄片、 Reality TV (實況電視)。另外,亦有看鳳凰衛視,看一下「今日看世界」、「日立科技無限」等,亦很是不錯。

有新免費電視台固然好,沒有對我都不大問題。一天只得24小時,沒有那麼多時間去看更多的電視...

2012年11月28日 星期三

巴西電梯惡作劇

今天從 Yahoo! US 看到一個關於電梯惡搞的報導,對被捉弄者很殘忍...不過又真的很「抵死」搞笑,分享一下 YouTube 原片:



不知如果我自己是受整者,會有甚麼反應...

2012年11月20日 星期二

以巴衝突:人類的悲劇

過去這幾天,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再度火速熾熱起來,有再爆發全面戰爭的危機。

小時候,比較同情以色列,因為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採用恐怖襲擊手段,如慕尼黑奧運屠殺、很多次的劫機等,令我覺得他們是奸的、邪惡的,以色列突襲安特比機場成功拯救劫機人質,在我心中是一件英雄行為。但是,多年以來,開始見到一些以軍對巴勒斯坦平民的欺壓,對加沙地帶封鎖造成的人道災難,令我對以色列的印象變差。

不過,巴勒斯坦的軍事組織,尤其是較激進的哈馬斯,對以色列的不斷攻擊,並以消滅以色列為目標,那叫以色列怎能不打擊?

所以,如果要我去為以、巴定忠奸,我做不到。我只可說是:雙方平民都是無辜的。

以色列立國於1948年,自此以巴雙方的鬥爭便不斷。試想想:如果一個1948年出生的巴勒斯坦人,現在己經是60多歲的老人。他一生都是在戰火中渡過,值得嗎?

以現在以巴雙方懸殊的實力來評估,我看不到巴勒斯坦人有滅以色列的可能。我覺得他們較明智的做法,是接受現實,和以色列和平共存,讓巴勒斯坦人可以有安定的環境和生活,發展其他方面,讓人民可以有積極、有意義的人生。美國、埃及等,應該促成和確保以巴雙方能實事求是地達成雙方都能接受的協議,結束這場已超過六十年的鬥爭。

不過,我亦明白怨、恨是很難放得下,而且更有些人基於個人利益、政治考慮,亦不想以巴衝突能解決。

生靈塗炭,以巴衝突這人類的悲劇,看來還未有落幕的一天。

2012年11月17日 星期六

中學小班教學

最近,教協繼續在「殺校」、小班教學問題上和教育局對抗。

我兩年前已寫了篇網誌支持(是,是支持)殺校,有興趣可以看一看那網誌

教協「解決」殺校的方法,是要所有中學實施小班教學。其實,小班教學是否對學生的學業、成績好些呢?按常理,好像是必然,但實際上,從不少的相關研究得出的結果,是沒有公論。有興趣可搜尋一下「small class teaching pros and cons」。

不過,與其是信學術研究,不如用實踐去驗證。現在,既然(據教協說)有不少中學收生少,有些甚至達不到 26人一班的「殺校」門檻,不如就把這些少學生的中學進行小班教育,看看學生成績是否比傳統三十多四十人一班的有明顯進步?如果是的,那些學校自然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入讀,開兩班中一的變成三班、甚至更多,其他中學亦自然會仿傚,小班教學便能自然發展而成,不用政策強推。

我認為應該先試後推廣,是因為我不大相信小班教學一定比大班的好。香港學生的水平,是每況愈下,但每班學生人數卻早已經是慢慢下降。現在的老師常說自己工作量很大,我只可以說恐怕他們有不少是「不務正業」,精力不是花在對學生學習知識方面,而是搞課外活動、參加比賽等。現代香港社會,放學後上補習班,差不多是被認為是必需的,沒有補習的學生要麼被視為因為家境太貧窮,要麼視為不正常。學生成績不好,誰會怪罪於老師、學校?

如果不推行小班教育,保持現有制度,在汰弱留強的情況下,根據進化論,學校的平均教學水平應該會不斷提高,學生的成績便能隨著進步。相反,強制小班教學,肯定會導致的,是好中學收生少了,至於能否令教師更能給時間每一個學生,抑或只是讓教師多點課餘時間去搞活動,甚至是多點「私人時間」,沒有人說得準。若果說「穩定教育界」,教師有「鐵飯碗」,會令教學水平提高,那公務員會是最好表現的團體,但現實上公務員制度被視為「不用搏」,審計處揭發出很多政府機構得過且過的例子,保教師飯碗能提供優質教學的可信性很成疑。

教師作為一份職業,從業員用方法去保自己飯碗是可以理解,但社會應否為這行業補貼呢?對其他萎縮中行業是否公平呢?

2012年11月12日 星期一

《寒戰》觀後感

最近,看了兩套動作片:先看了《鐵金剛智破天凶城》,再看了《寒戰》。

總括來說,兩部片我都覺得劇情有不少犯駁或令我不能信服的地方。不過,作為娛樂動作片,我覺得兩部電影都可以接受,而港產的《寒戰》的成績,我覺得還勝一籌。

******* 以下涉及電影內容情節 *********

之前聽過《寒戰》的影評,評論者認為劇本很好、很合理,但我卻不能同意劇情合理。首先,說警務處長不在香港,便引致兩個副處長爭權的情況,我覺得有點匪夷所思。首先,若果說處長不在香港便聯絡不上,是說不過去。電話、電郵、互聯網如此發達,除非是處長有心不理,否則那可能接不上?我且假設說處長坐長途機,但處長最後聯絡上香港時,像是在酒店,不是機場,我覺得要不處長和他的隨行嚴重失職,要不就是劇情犯駁。令外,且說真的是一段時間內聯絡不上,很難相信警方沒有對每一重要職位的出缺安排,處長(或任何人)突然不能執行職務的情況,絕對有可能,包括遇上意外,所以處長出缺時的替代人究竟是那一位副處長,(或者是處長的上司保安局局長兼任?),理應有事先安排才合理!

全部片的劇情推進很快,甚至可以說是太快了,變成有不少因果、原委的解釋並不詳盡,未能令我理解、信服。

故事中的陰謀,按片中梁家輝的角色李 sir 的兒子的事後解說,是要讓郭富城的角色劉 sir 揹隻黑鍋,但若果劉 sir 並未能「奪權」成功,那原先的黑鍋豈不是李 sir 全揹?就算是現在,李 sir 在劉 sir 奪權前,已搞了個射殺南亞人的鍋,處長對劉 sir 接手前事件的處理極不滿,這次事件如何幫得了李 sir?

錢嘉樂的角色究竟在陰謀中有多少參與,沒有明確交代。看他對劉 sir 的忠心,兩人的情義,理應不會就是為錢去害劉 sir ,但若果他也不知全盤計劃,那黑手如何聯絡上他,如何說服他,如何隱瞞詳情,令我費解。

劉 sir 引入廉署的調查的原因,雖然說是想找尋一個警隊外的獨立機構,免被警隊內鬼所洞悉,但究竟事前、事後劉 sir 有沒有和廉署坦白,或者何時開始合作,沒有很清晰的交代,如沒有合作,那劉 sir 的舉動便有混淆了廉署的調查的可能,而整件事的調查過程中,有那些部份是劉 sir 自己查不了、想不到,非有廉署介入才會成功,沒有明顯的地方。

若果因為派別鬥爭,因為進昇的不公平,便要鬧得要傷害、殺害自己同袍,那些涉事人實在是看不透人生、看不透現實。只好說:現實比故事更戲劇性,也非不可能。

片長是 102 分鐘,在大片的標準來說算是短了。其實若果多花些時間去解釋前因後果,效果會更好。

雖然劇情上有瑕疵,但作為動作娛樂片,《寒戰》成績算是不錯了。

另外,梁家輝和郭富城的相爭,很有《紅潮風暴》的影子,尤其是最後,郭富城錯誤引述邱吉爾的說話,梁家輝之後糾正,和《紅潮風暴》最後,真赫曼糾正丹素華盛頓關於馬匹種類 Lipizzan stallion 出生時的顏色,是異曲同工。

p.s. 我看的那一場次,在1小時42分鐘的放映期間,前後有 10 多人先後出入座位,相信是去洗手間吧。我不明白,在放映前先去洗手間,之後102分鐘安座去欣賞電影,難道很困難麼?

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良好家教的示範

最近,看了兩段片,我覺得展示出父母和子女之間的愛,亦可看得到父母對子女教導有方。

第一段片,是關於一個母親,應美國一個清談節目(主持人是 Jimmy Kimmel)的呼籲,對女兒誑稱吃光了她的萬聖節糖果,錄下了小女兒的反應。和其他大部份小孩不一樣,只見3歲小女孩雖然表示不開心,但說不生母親的氣,她還關心母親會因為吃得太多糖果會頭痛。誰不想自己的小孩子能如此寬容、理性、樂觀?



另一段,是在剛過去的美國大選,當奧巴馬勝出之後,在台上準備發表感言之前,他的家人上台向在場人士打招呼、揮手,其小女孩 Sasha 留意到父親忽略了身後的觀眾群,於是提醒父親,說「behind you」,奧巴馬亦意識到女兒的意思,立刻和家人轉身向身後的觀眾揮手:



可以看得出:雖然父親貴為美國(甚至全球)最有權力的人,但在女兒眼中,但仍是一個會有疏忽,有時需要提醒,亦會接受意見的人。奧巴馬亦顯示出,就算在如雷的歡呼聲中,他還是願意彎腰去聽小女兒要說的話,除了是對女兒的愛、顧及女兒的感受,亦是對女兒的信心。

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

為市民福祉,抑或賺政治本錢?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通過了,對長者生活津貼撥款申請的中止待續,將很大機會導致未能如政府要求,在10月底前通過撥款,讓長者生活津貼能追溯至10月1日開始。

今次政府提議的福利,其中一項有不少議員覺得不能接受的,是有資產、入息審查。我之前已經多次表示,對於沒有審查的福利,不能輕易通過,例如之前我題為《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很荒謬》的網誌,所以我贊成政府設定審查。

聽了近期對議案的言論,令我想起之前成立關愛基金和給長者進行逆按揭的提議,也是諸多批評。我對於那些議員的批評,亦有寫相關網誌討論,如:《何必為難需要「關愛基金」的市民?》和《逆按揭,不失為一個選擇》。因為提出那些德政的是政府,那些議員給我的感覺,好像是不想政府得分,又或者是想自己賺的政治得分,是要比政府的高分,所以不惜不必要地犧牲市民可以立刻得到的福利。我說「不必要」,是因為通過了政府提出的這些福利之後,其他更廣泛、更長遠的政策,一樣可以繼續討論和制定,並不是說像到茶餐廳吃早餐般,腸仔、雞蛋、火腿只能選擇一樣。正如有了關愛基金和逆按揭,未見政府用它們作為理由去否定、削減其他福利。

在一次辯論中,聽到李卓人說政府制定資產審查,原來是想慳錢,意思是政府「孤寒」。李卓人的心態,反映出很多其他福利主義的議員和市民,覺得政府的錢是政府的,不是市民的。但事實是,除非政府的官員虧空公款,否則就算政府是守財奴,錢還是在庫房,最終都經不同途徑、形式花在市民身上。政府「孤寒」,總比政府浪費好!但現在市民已經給「洗腦」,覺得政府的錢不是自己的,於是不介意把它亂花光。

政府能通過這長者生活津貼的成數,好像並不樂觀,這反映出香港的福利主義愈來愈受歡迎。難怪的,現世代已經不流行「養兒防老」,也不流行「積殼防飢」。大家都覺得政府有養活市民的責任,不單要養活,更是要讓市民有尊嚴的被養活,至於如何是有「尊嚴」,議員的意思是:給市民的錢金額要高,亦要為受助者巧立名目,不能說是「援助」,要人覺得受助者受之有理、是應得的、是政府欠他們的。

其他很多福利主義國家,都已經陷入困境,議員還是要跟那些國家的福利,當然,香港的稅基比那些國家狹窄,如沒有那些國家的高稅率、銷售稅等,議員明白市民不會喜歡,當然不會提及,如果真的跟隨那些國家的福利,香港的入不敷支情況,恐怕會比那些國家惡化得更快。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DBC 之死

數碼廣播(DBC)今日(十月十日)停播。

DBC 之所以要結束,數碼廣播創辦人兼台長「大班」鄭經翰說是因為被政治打壓,政府不想聽他們的反對聲音云云。

香港主要傳媒,大部份都對「監察」政府不遺餘力,鬧政府的節目,商台、港台、網台等每天都有,幾份主要報章亦是對政府、中央大力鞭撻,看不到單單要打壓 DBC 的理由。難道鄭經翰覺得其他媒體不如他的電台,他的罵政府節目才是最具威力?有些話只有他的電台節目才敢說,連人民力量的網台亦不敢說?

不知道鄭經翰搞 DBC 的目的是營商賺錢還是搞政治運動。如果是前者,在商言商,喜歡聽罵政府節目的,已經有很多選擇,商台、港台、網台等,如此劇烈競爭,為什麼鄭經翰還要加入戰團?說喜歡聽罵政府節目的,多數是泛民支持者,應該是不會錯吧,如果根據立法會選舉的投票率,這大概是50%多的市民。如果是要吸納聽眾去賺錢,與其是和其他電台搶奪這50%多的市民,為什麼不轉為吸引那40%多的建制派支持者,持平一點對待政府和建制派?勝算不是高些嗎?

當然,如果覺得搞電台的目的是要為(泛民的?)市民發聲,要不斷找政府的缺失,狠狠地去罵,才對得起自己的,那鄭經翰要麼是真的有搶其他電台聽眾的本事,要麼是要有燒銀紙做「正義」事的準備。若果自己沒有無限彈藥,又搶不了其他電台的聽眾,賺不了錢,如果可以維持下去?

若果不受鄭經翰以「被政治打壓」為理由去遮掩自己的不濟,很容易可以看得出 DBC 是徹頭徹尾的營商失敗例子:高薪挖角加重成本、產品沒有獨特性、業務的發展不是循序漸進、見到問題未有實事求是去解決。

DBC 之死,實在怨不了他人。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新政府的民望

梁振英新政府上場100天,民調指民望繼續低企。有論政者說原因包括梁的住所的僭建導致誠信問題,管治班子裡被揭露的各種問題,更有人說因為中央干預云云。范徐麗泰在電台訪問中說,只要梁能交出政職,民望自然會回升。

之前的三個特首候選人中,何俊仁是一定贏不了,唐英年與梁振英兩個人當中,當時梁振英的民望是遠勝唐英年,有不少人支持梁振英,傳媒都是較針對唐英年。唐英年一直被指是中央「欽點」的,結果梁振英竟然最後能勝出,於是,又有人指是中央的干預。但較高民望的梁振英勝出,民望立即「插水」,之前支持的市民、輿論好像瞬間蒸發,為什麼呢?

其實,只不過是反對派(包括反中央、反非普選產生的政府)壟斷了傳媒的後果!

當唐英年被指(亦真的可能)是「欽點」,大部份人都不相信梁振英勝得了的時候,對於逢中央、逢政府必反的自稱民主支持者,如泛民議員和各主要傳媒,便對打擊唐英年不遺餘力,但結果梁振英勝出,反對派當然要立刻改變打擊目標,全力打擊梁振英。

只要不是普選出來的,無論是任何「中央可以接受」的人出任特首,組成的政府,必定會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所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小事可以化大,要批鬥一個人及其班子,何其容易!

很多人都說梁振英只憑689票,是沒有認受性。當然,如何詮釋這得票數目,是看詮釋者立場。反對派、反梁的建制派,當然覺得是「只有」689票,比絕大部份直選議員的得票數字低。但是,另外一個角度,那689票的投票者,是循不同的途徑得到投票權,例如在其行業有代表性,又或是經過直選取得議席等,所以特首的選舉,說是一個間接選舉制度,亦說得通,那689票投票者的背後市民授權人數,是遠超689人。當然,這種「挺梁」的理論,沒有主流傳媒有興趣去提出。

泛民及其支持者,又很喜歡標籤反對或不同意見人士。例如,縱使梁振英多次否認他是共產黨員,但泛民就是說他講大話。當然,梁振英是否講大話,我亦不知道,但是,他是否共產黨員,和他有沒有心把香港搞好、能不能把香港搞好,有必然關係麼?泛民支持者,又喜歡把網上發表不同意見的人,標籤成「五毛」,其實是不是「五毛」,和他發表的言論正確性,有關係嗎?難道(自稱)是泛民支持者說的,一定是對的?其他人說的,一定是錯的?為什麼那些喜歡標籤人的泛民和它的支持者,不願意以事論事?扣帽子進行批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一些很不公平、不民主、不人道的手段,現在卻成為(自稱)民主支持者的最愛手段!

人心是無厭的,在泛民、福利主義議員慫恿市民的無止境的要求之下,政府永遠也滿足不了市民。梁振英政府要贏得民望,根本不能夠單憑政績,必須要打破主流傳媒被泛民及其盲目支持者的壟斷,方有轉機。當然,要打破壟斷,現在的政治氣候,市民已經被泛民洗腦之下,幾乎是沒有可能了。

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

泛民開立法會,一個也不能少

當泛民各黨派還興高采烈地慶祝得到27席立法會議席,比他們宣稱的「關鍵少數」24席多了3席時,他們跟著迎接的,會是艱苦的一屆立法會,之前隨意缺席的自由,恐怕是不復再了。為什麼呢?

首先,看一下基本法《附件二: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的第二節:

二﹑立法會對法案、議案的表決程序

除本法另有規定外,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對法案和議案的表決採取下列程序:

政府提出的法案,如獲得出席會議的全體議員的過半數票,即為通過。

立法會議員個人提出的議案、法案和對政府法案的修正案均須分別經功能團體選舉產生的議員和分區直接選舉、選舉委員會選舉產生的議員兩部分出席會議議員各過半數通過。

可以見到,政府提出的草案,只要建制派43個議員中有超過27人出席,便一定可以通過,假設如果主席是繼續建制派擔任,那建制派有29人出席便可,建制派還有14人可以不出席投票。

如果是議員個人提出的議案、法案和修正案,需要進行分組點票,功能組別方面泛民是必敗的,地區直選方面,泛民亦只是以18比17票,緊緊多一票而矣。若果他們有三人決席,他們便可能不能在地區直選組別勝出。在一個更極端情況下:梁國雄上訴失敗,立法會主席之位建制派讓給泛民,如果泛民跟隨主席不投票的慣例,那泛民地區直選實際最多只剩17人出席、只有16票,那建制派便可憑17票在地區直選分組點票也勝出。

當然,建制派未必會讓泛民當主席,泛民當主席亦可能不依不投票慣例,梁國雄亦可能會上訴得直,但始終今年泛民比建制的議席數目為18跟17之比,和上一屆19比11之比,泛民的優勢已剩無幾,要否決政府的議案機會已很微,要否決建制派議員的議案,也不像以前輕鬆。出席議會去投票,泛民議員可說是一個也不能少。


2012年9月13日 星期四

2017直選特首,泛民贏得到嗎?

今年剛剛完成了2012立法院會選舉,之前亦完成了特首選舉。下一次立法院會選舉是四年後 2016,特首選舉會是五年後,即 2017。

看了剛播出的一集亞洲電視的《把酒當歌》,節目嘉賓為黃毓民及劉夢熊。其中,主持劉瀾昌問兩人2017特首普選,泛民中人能否勝出,黃毓民說很困難、不能,理由是參選門檻會令泛民中人不能入圍云云。劉夢熊說很難想像能選出呼籲「反赤化」等口號的特首。

事實上,現在距離 2017 年還有 5 年,選舉的具體安排根本未有,究竟提名門檻是高是低,會否令泛民中人不能入圍,我是無從得知。但是,就算提名門檻低,若果按今屆立法會泛民的不團結,到2017 年就算泛民仍然維持現在甚至更高的支持率,有相當可能他們亦不會勝出。原因是:泛民各黨派並不團結,如果到 2017
,人民力量仍不能和其他泛民協調出單一參選人,極有可能是激進泛民出一個候選人,民主黨等其他溫和泛民出另外一個候選人,在這情況下,泛民支持者選票不能集中,相反建制派如果能以單一候選人參選,支持者選票集中之下,就算維持現在泛民對建制五成多對四成多的支持者比例,建制派仍是嬴得到的。

泛民各黨派會否放棄對立,齊心一致呢?我現在看不到這可能。尤其是人民力量,雖然陳偉業勝出後仍懂得說那天是泛民「災難性」的一天,因為泛民支持率是明顯下跌,但黃毓民和其他人民力量中人,眼看到的、引以為傲的,是他們議席的增加、民主黨議席的減少,更推論說「市民」支持他們的抗爭手段,所以轉為支持他們。若果他們能客觀去看數字,他們會看得到真正的圖像:有相當部份的泛民支者,的確是轉移支持他們,但是,亦有不少的泛民支持者離棄了整體泛民,轉為支持建制派,導致兩方支持率此消彼長!若果這趨勢持續,難保到 2017 年,支持建制派的市民會超越泛民,到時就算泛民能協調出單一參選人,亦贏不了特首選舉。

除非到2017年時,如果人民力量已經成為泛民中的主要政黨,民主黨等較理性泛民會以大局為重,支持人民力量的特首候選人,但相反,如果人民力量還是相對少數,他們不會和其他泛民協調,會自己派人參選。人民力量鄙視其他較溫和泛民黨派,認為他們所走的路才對,恐怕不會讓其他泛民成功,寧願整體泛民輸,亦不會讓溫和派有抬頭、翻身之日。看他們今次呼籲選民寧可在超級區議員界別投白票,便可看出端倪。

結果是否如此,且看五年之後吧!


2012年9月10日 星期一

2012立法會選舉結果短評

2012立法會選舉已經完成所有點票,結果可在相關政府網頁見到。

我對幾個政黨成績的個人看法:

  • 今次的大贏家,我覺得是人民力量。他們不但多得了一席,整體得票亦大比例增加。
  • 民建聯除了劉江華那席,在地區直選是完美演繹。一得一失,算是滿意吧!
  • 我估計公民黨選舉前應該已經預料余若薇和陳淑莊以第二位置勝出機會不高吧!現在還多了毛孟靜一席,應該是滿意吧!
  • 工黨全數獲3席,應該滿意吧!
  • 工聯會最遺憾的,應該是轉戰直選葉偉明的錯敗吧!不過整體上,應該還算可以吧!
  • 新民黨兩席全得,應該滿意吧。
  • 社民連只保持長毛一席,同樣是激進派,和人民力量成績相距很遠,難怪長毛連接受訪問亦沒心情。
  • 民協應該算是不過不失吧。
  • 民主黨的慘痛結果,當然是最大輸家。

今次泛民成功以國教話題,為自己爭取選票,但是地區直選卻是緊以 18 席比建制的 17 席,可以想像如果未能以國教能洗腦去成功誤導和恐嚇市民,泛民今次隨時保不到一半直選議席。

泛民說總票數比建制多,只是建制配票很「專業」。我作為一個普通選民,我知道民建聯的配票只是在宣傳單張、論壇上,呼籲選民那一區投那一個,不是甚麼「專業」。反而泛民方面,不要說是一盤散沙,簡直是內訌,人民力量和民主黨互相攻擊,公民黨在兩個地區將主力放名單第2位,變相是迫選民先硬食一次選,才有機會得到首選。參考去年的區議會選舉,實在不明白他們憑什麼如此安排。奇怪的,竟然尚有很多選民選他們,不過這也變成浪費了不少其他泛民可以利用的選票。

泛民整體選舉工程不濟,顯示出他們根本不能團結。民主,是少數服從多數、求同存異、和而不同,但泛民各黨派雖然說目標一致,只是方法不同便互相廝殺。這又是口說民主,行動上卻毫不民主的另一例子。

人民力量今次還多得一席,他們已經預告會在立法會新一屆復會便會立刻開始拉布,看來立法會應該比過去更沒有實際功能,只是政治鬥爭,泛民打擊政府的表演場地。

今年投票率是歷史最高,大約有一半選民投票。回頭看這選舉結果,立法會未來可能不斷有人拉布,不投票那一半人可能是最看得透、看得化的智者...

2012年9月9日 星期日

如此,還說推雙普選?

今天是2012立法會選舉日,亦是第一次所有選民亦有兩票。

這幾天,我聽香港電台的新聞,令我知道香港市民的政治不成熟。其中一則報導,有選民表示,「不了解何謂『一人兩票』,亦不肯定如何投票」,那明顯是市民不關心政治,因為:

  • 政府在各個媒體如電視台、電台、互聯網等,都有大量宣傳
  • 各個傳媒搞了無數論壇
  • 當年的政制改革,這邊廂「起錨」、那邊廂「超錯」,民主黨被人說出賣民主,當時鬧得熱烘烘
  • 有不少參選人展示的橫額標示了「一人有兩票,地區投 xxx,超級區議會投 xxx」
  • 選舉事務處寄給每個市民的單張當然有介紹

如果如此,都有很多選民不了解何謂「一人兩票」,那只能推論出香港市民根本不關心政治,不緊張有否普選。對比無綫的香港小姐抽獎,沒有舖天蓋地的宣傳,沒有很詳盡介紹如何能參予抽獎,卻仍有127萬人知道並懂得去參加。可以看得出,如果市民有興趣,再少宣傳、再缺乏參予方法介紹,亦阻止不了市民。

有另一則題為《何文田有助選團教長者投票,稱盡公民責任》的報導,說有自稱是助選團的市民在何文田常樂邨長者屋教長者投票。香港電台選取這事件報導,相信是指很多長者易受人唆擺,香港長者人口不少,那選舉豈不是不公平?

泛民又喜歡說民建聯喜歡以「蛇齋餅糉」去「影響」市民,公民黨輸了多個區議會議席,也有引用這「原因」。香港人如真的因小便宜去作為選擇投票的決定,那能選出有水平的議員?

綜觀以上幾點,香港人既不關心政治,不少選民選擇議員的水平亦很是不堪,那泛民還說要今年2012搞雙普選?

*******

其實,我不是想以那些報導、說法去反對普選,反而是覺得傳媒(包括常說怕失去「編採自主」的港台)總是用盡各種機會去批評建制派和政府,但若果把他們的理由作全面的比較,會發現邏輯上有不少是自相矛盾,他們只是在不同時候,用不同的原因去打擊對手。

香港傳媒被反對派壟斷,失去中立,是越見明顯。

傳媒是否中立?

梁振英在星期六黃昏宣佈修改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推行政策,學校將可以決定如何處理這科,亦不存在三年後推行此科的死線。

我之前的網誌已經幾次說過,從「推銷」政府或者中央的角度,德育及國民教育的成效根本不高,這亦是我不相信這科能洗腦的原因,所以推不推行、撤不撤回,在教育上來說,只是一件小事。但是,今次事件被有心人推動,由教協開始去誤導和恐嚇市民德育及國民教育能洗腦,將事件變成對立法會選情有很大影響的政治事件。

事件對立法會選情有影響,可不只是我自己一個人的想法,例如香港電台訪問時事評論員劉銳紹時,他說「政府宣佈『修改』國民教育科政策,並非『撤回』,態度隱晦,目的是不想間接助泛民主派,在立法會選舉中拉票」。民間反對國民教育科大聯盟亦「質疑今次修改,是否為了明天的立法會選情」。早兩天,劉夢熊邀請黃之鋒和陳惜之進行辯論,黃之鋒亦質疑劉夢熊是「要為建制派站台」。可見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的主要策動者和論政人士,都不否認事件是和立法會選舉有關,而蘊釀多年的科目推行,到這數星期突然急速升溫,這議題在各選舉論壇中差不多成為泛民唯一有興趣「討論」的話題,若果仍要說事件不是政治事件,和立法會選舉無關,恐怕怎樣也說不過去。

在梁振英宣佈修改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推行政策後,我看了、聽了無綫翡翠台、亞洲國際台、商業電台和香港電台的新聞,其中無綫和港台訪問了劉銳紹,港台還訪問了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劉銳紹和馬嶽同樣有明顯同一的政治立場,實在不能說是中立,傳媒只訪問這些同一立場的評論員,怎能讓觀眾或聽眾知道全面、持平的分析?對政府和市民公平麼?

更令我意外的,從亞洲國際台的新聞,才得知原來今天遮打道公園,有十數個支持推行國教科的市民示威,還表示會進行36小時絕食,在其他三台的新聞裡,竟然完全沒有提及!

從今次國教事件傳媒的報導取態和手法,可見到主流傳媒對反政府陣營的支持和偏袒,市民在傳媒不斷潛移默化的洗腦之下,不要說對政府有好感,恐怕連持平也不會。官、民不合作,香港的紛爭不斷,社會怎能有長足發展?當然,香港如果愈來愈差,可能正是反對派的心願,因為那才能印證他們香港沒有普選便沒有好日子過的說法。

我不知道香港究竟沒有政治「人才」,但玩弄政治的高手,反對派陣營中,實在不少。

2012年9月7日 星期五

「反洗腦」洗腦

我之前的一篇網誌,曾經寫過:「真是成功洗腦的國家,必定是全方位的,不單是學校,傳媒和互聯網亦要控制,平民百姓亦不能說出反對的說話,否則會被特務人員拉去懲罰」。根據這些條件,我推論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能洗腦之說是無稽。不過,社會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說成「洗腦」,「反國家」等同「反洗腦」,卻是成功地對市民洗腦:傳媒正舖天蓋地報導「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行動,很大篇幅地去報導行動者的「反洗腦」言論,縱使傳媒可能只是作客觀報導(除了商台、蘋果等),但實際效果是不斷加強了「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等於「洗腦」的概念,令到家長、學生愈來愈擔心,這才是「有心」或是「無意」的洗腦。(我已經寫了多篇網誌質疑國家科能洗腦之說,不再重覆。)

昨天劉夢熊發出公開信邀請黃之鋒及陳惜姿兩人進行國民教育公開辯論,我本來很期待,希望劉夢熊可以問出如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能「洗腦」,為什麼非撤回不可。但是黃之鋒已經拒絕,理由為:「認為太倉卒,加上大會早已安排明晚的節目,參與的公眾沒理由只聽他們3人辯論。他質疑劉夢熊在立法會選舉前夕作出邀請,是要為建制派站台」。

「太倉卒」?他們在政府總部外設有演講台,每天、每晚都有人上台發表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言論,場地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內容方面,反對者差不多整個星期的佔領行動,每日有很多人發表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言論,應該對各種支持該科的論點,都已有談及和反駁吧,還需要準備些什麼?

最令我詫異的,黃之鋒質疑劉夢熊於立法會選舉前此舉,是「要為建制派站台」!為什麼黃之鋒會有此質疑?他不讓劉夢熊「為建制派站台」,那是否變相令「泛民」的選情得益?他既然自己質疑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討論可能牽涉到立法會選舉,那其他人亦質疑他的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行為是否「為泛民站台」時,有什麼不合理?

再者,為什麼進行討論會變成「為建制派站台」?若果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真是「洗腦」科,劉夢熊豈不是自取其辱,建制派更失民心嗎?為什麼不進行?抑或是泛民不希望市民聽到不同的聲音,破壞他們「反洗腦」的成功洗腦行動?

反政府份子很喜歡說政府、中央是高牆,他們自己是雞蛋,但是,真的嗎?今天,什麼需要勇氣?是罵政府,還是撐政府?今天,誰敢站出來質疑「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連昨天中大校長沈祖堯說:「大學教育鼓勵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而認識國家亦不是錯事」,既然「認識國家亦不是錯事」,潛台詞不就是有國民教育亦是對的麼?但當記者問他政府應否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他卻說「要由政府決定」。他這回答,要不是怯於群情不敢發出不同聲音,就是不懂得根據對的原因去做對的事,兩者都很可悲。

反對者、泛民喜歡說人是「人肉錄音機」,又是抹黑別人的卑鄙行為。他們根據自己的立場,對於別人的回覆是(真正的)充耳不聞,於是不斷把問題問了又問,別人當然只可把答案重覆,但他便把人說成「人肉錄音機」。當然,他們若非自己先以「人肉錄音機」去問相同問題,別人那用重複答案?

反對者又喜歡問高官子女為什麼不留在香港入學,要留學外國,再推論出官員自己怕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卻迫市民的子女去讀。這又是一個抹黑。我不知道有多少官員的中、小學子女是在外國流學,如果是留學外國大學的,跟只有小學和初中才有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根本沒有任何關係。就算真的有官員的年幼子女不在本港讀初中或者小學,那肯定和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有關嗎?以前沒有國教科之時,官員或者經濟負擔得起的家庭安排子女到外國讀書,不是亦有嗎?憑什麼把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和留學外國說成因果關係?

政府一再把底線下調,但反對者卻繼續其寸步不讓,不單無視政府的讓步,說政府不聽民意,還硬要政府撤科。他們還問政府為什麼一定要推行,但其實,為什麼一定不可推行?

反對者喜歡說其他國家只有「公民教育」,沒有「國民教育」,那如果政府把科目改名成為「公民教育」,反對者是否就會接受?相信反對者不會單憑名字的改變而滿意,要根據課程的真正內容吧?那既然都是以內容為決定因素,為什麼反對者不和政府合作,把課程指引和教材修正好,硬要把名為「國民教育」的科目打垮才滿意?

今天看了民主的美國的總統奧巴馬接受2012總統選舉提名的演說,有兩句說話聽了很有感受:

「No democracy works without compromise.」

「We, the People, recognize that we have responsibilities as well as rights; that our destinies are bound together; that a freedom which only asks what’s in it for me, a freedom without a commitment to others, a freedom without love or charity or duty or patriotism, is unworthy of  our founding ideals, and those who died in their defense.」

反對派,你們明白麼?

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

德育及國民教育,推!

早前我已寫了多篇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可以洗腦之說,本來已經覺得寫得太多,盡量不想再寫,但是這兩天見到事態發展,按捺不住,還是要再寫,抒發一下心中對反對者的不滿。

反對者口口聲聲說德育及國民教育是洗腦教育,卻從沒有理據支持,重重複複的就是拿一個立場偏頗的教材,好像那是唯一的教材,教師們雖然全都反對洗腦,一定會把那有問題教材「依書直說」,明知有問題都會去洗學生腦!

其實,老師們真的會依書直說嗎?有些人藉口說教育署和校長會給予壓力,不能反抗,這當然是謊話。在現今的政治氣候、傳媒生態之下,政府、校長敢施壓
嗎?不怕教師、家長投訴嗎?而且,說教師怕受壓力不敢反抗,為什麼現在威脅罷課,又毫無懼意?究竟教師們怕還是不怕反抗?教師們是不明白自己的性格,還是為政客去打擊政府?

更奇怪,德育及國民教育不是主科,一個星期可能只上一節,頂多兩節吧?而且關於國情的只是其中一小部份,在整個學年中可能只有幾小時的課,就算教材有問題,老師又盲目教授,難道這幾小時的課,便可洗了學生腦,變成反對者說的「爹親娘親不及毛主席親」?那可不止是「洗腦」教育,恐怕是「喪屍教育」吧?只上幾節便如被喪屍咬了一口,喪失本性?

把德育及國民教育說成能洗腦,跟當年以為日常接觸、同檯共桌吃飯可以染上愛滋一樣,是無知。當然,反對者樂於恐嚇市民,從中賺取政治利益。

政府已經承諾把教材放上網給公眾監察,反對者又說:「放上網的一定是沒有問題」,意思是指有些沒有放上去的便會有問題。但是,既然網上有官方認可,公眾又覺得沒有問題的教材,那學校採用那些便可,難道硬要找一些沒有上網,有問題的教材去用?又有人說現在鬧得火熱,放上網的當然沒有問題,但將來可能會逐少滲進有問題的內容。將來會否如此發展,我當然不知,但如果單憑一個可能性,便把事情打成死罪,那所有男人都有進行強姦的生理構造,那是否都應全拉去坐牢?憑「可能」去立法、司法,是以前帝王、封建、獨裁者的作風,和公平、民主背道而馳,但反對者卻以此為理?

早兩天看到無綫報導反對者的集會,說有些名人參予和發表言論,但新聞剪輯的那些「名人言論」,全都不是說出反對的道理,卻是:馬家輝對吳克儉的人身攻擊、彭志銘說發動十萬人絕食、黃耀明說見到學生絕食想起89年64。反對國民教育的理由?沒有,新的、舊的都沒有。(說起馬家輝對吳克儉的人身攻擊,已不是初次,他在其節目《思潮作動》中已經多次對吳克儉人身攻擊,又說他不敢發聲回應、和人對辯。馬先生雖然是飽學之士,但孔夫子說的:「以貌取人,失之子羽」,馬先生是樂於不理。不知馬先生有沒有看到那集吳克儉在亞視《時事縱橫 Newsline》和 Michael Chugani 的半小時討論?)

在這件事上面,政府已對市民的擔憂作出不少行動和讓步:成立委員會、將教材上網等,但反對者卻說政府「行動照舊」、沒有回應市民的聲音。究竟是政府看不到市民的意見,還是反對者看不見政府的回應?政府多番退讓,反對者終於說清楚其唯一立場:任你政府如何遷就,反對者就是要你撤回課程,這種視自己的要求為唯一選擇的態度,根本是獨裁者心態。

昨天聽到劉天賜在《講東講西》中,又出了一個歪理,說若果學生在學校中聽到老師說的一套、但在家中聽到家長說另一套、傳媒的又是另一套,學生會「混亂」,所以科目要撤回。學生能有正反兩面資訊,不是正正給學生去思考的機會嗎?之前說國民教育只有唱好是洗腦,有正反兩方面又不對?如何訓練學生有獨立思考、批判性思考?現在的市民、學生對民主、普選,除了說好之外,懂不懂得對它進行批判性思考?

本來,國民教育的成效根本不會高,政府、中央要推銷自己,靠國民教育科的作用會很少,所以推不推都是小事。但是,這事已經變成政治對決,是弱勢政府面對反政府強權的掙扎,政府再退讓便是屈服於野蠻,將來香港的政策,便只憑反對派的獨裁意願去辦。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推!

2012年8月30日 星期四

商台的「和而不流」名不副實

我已經很少聽商業電台,現在只會聽它的財經節目和星期六的《一台好戲》。

商業一台的政治味很重,每天有多個論政節目,連它的口號「和而不流」,明顯也很有政治意味。聽它每天的「和」這「和」那,很是令人煩厭,而且,我也不明白為什麼自稱「和而不流」,根本和事實不符。

首先,要明白「和而不流」的意思。我自己的中文文化根底沒有幾多,當然要上網搜尋一下,找到以下的資料:「和而不流」是出自《禮記.中庸》,原文為:「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意思指:君子以和諧的態度待人處事,但不隨波逐流,放棄原則,這才是真正的剛強。

「和而不流」當然是高尚的情操,但商台用來形容自己,未免是往自己面上貼金。商台的多個論政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左右大局》、《串》、《光明頂》的主持,罵人還少麼?如何稱得上「
以和諧的態度待人處事」的「和」?

現在的政治氣候、潮流,是罵政府、罵中央的少還是多呢?除了商台之外,港台、蘋果報系、明報、星島等主要傳媒的立場,那個不是對香港、中央政府大加鞭撻,除了《大公報》、《文匯報》等市場佔有率低的親中報章,那有傳媒會為政府說好話?

所以,商台的立場,且不說它是對或錯,但和各主流傳媒取態更本無分別,說自己「不流」,還要從早到晚不停說,是吹自擂,旁人看不到理據。

整天「和」「和」「和」「和」,又名不副實;口口聲聲說「不流」,卻無異於主流,不知商台是自欺還是欺人。

2012年12月6日更新:

商業一台這星期開始結束了
《一台好戲》。主持好像說不出一個合理原因,只是說節目已經播出了很多年了。哈,不知是甚麼道理,難道吃得飯多,也要停止再吃,轉為吃麵包?


2012年8月24日 星期五

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很荒謬

很多政黨倡議搞全民退休保障,意思指香港人到達退休年齡,便可不經資產和入息審查,每月獲得政府發放退休金。

我很不明白為什麼好像每個政黨都支持這個很荒謬、很有問題的提議,一般市民,要不是根本不關心政治,就是只看到「有錢分」這表面好處,都是對提議不反對,甚至很受落。

曾經在一個「烽煙」節目,聽到有市民批評政府的某個退休才可享用的扶貧政策,說「明天會更好,不過今天過不到」,那如果退休才有保障,退休前生活有問題,如何是好?

「慢著!退休前可以申請綜援呀?」可能會有清醒的市民看到這一點。對,退休前生活有問題可以靠綜援,那為什麼退休後不可以?

「綜援要入息審查嘛,退休金人人有份。」對,的確是,人們倡導的「全民退休保障」的確是人人有份,但領取的人多了,每人可拿到的,肯定是比有入息審查的情況下少。有入息審查,本來給富豪、有資產的退休人士那些錢,便可轉給真正有需要的老人,讓他們可以有多一點錢去應付生活。另一方面,政府的錢,是從稅款而來,相當部份是來自薪俸稅,若果退休金開支能減少,加稅的壓力也可相應減低。有些退休人士,可能是育有子女,若果實施不經審查的退休金制度,很可能令自己子女要交的稅增加,令下一代更加辛苦。

有人說現在有些人是沒有強積金作為保障,如家庭主婦。首先,沒有強積金,即是沒有受薪工作,為什麼呢?之前憑什麼生活呢?相信是在家相夫教子,打理家庭吧?那麼,這些主婦算是為丈夫、子女付出心血和勞力,她們的退休前、後的生活,難道不應由丈夫和子女承擔麼?就算最終,真的是丈夫、子女未能照顧,也可以申請綜援,不一定要另外搞個所謂不經審查「退休保障」啊!

有些人又藉口如果要做入息審查,行政費會很高,這當然也是片面之詞。行政措施有多複雜,是可以看情況調節。最簡單的,是要申請者自我申報,政府只作隨機抽查,一旦查出有虛報情況,加以重罰,殺一儆百,行政費便不必太多了。

理性上,我覺得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只會對這種退休人士最有利:有相當資產又沒有子女要納稅的,其他人,實在應該想清楚是否支持所謂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不要只看到表面「有錢分」,看不到背後的荒謬,誤食政黨給你的這粒糖衣毒藥!

2012年8月23日 星期四

民主普選的美國,也有人捱餓

美國,民主、普選制的典範,也有人得不到溫飽,例如今天看到 Yahoo! US 的一篇報導:

Going hungry in America: ‘Distressing,’ ‘humbling’ and ‘scary’

不是說民主、普選不好、比不上中國的一黨獨大,只是說不要迷信民主、普選,不是有普選便會所有問題便消失了,變了天堂。相反,有些社會的問題,在沒有普選之前,是否也可以解決呢?不要有問題便說:「現在有這些問題,是因為沒有普選,只有等到有普選,問題才可解決」,市民不要受一些政客愚弄。

持有「有普選才可解決問題」心態的議員,那會有誠意現在就去和人合作,解決問題?

後續:

無獨有偶,今天另外一段新聞,說美國人每年浪費的安全可食用糧食,高達全國總產量四成,而文中也提到:「美國雖屬富庶國家,卻約有1/6人口不能保證餐餐有飯開。」


2012年8月21日 星期二

東尼史葛(Tony Scott)自殺 – 可惜

名導演東尼史葛(Tony Scott)週日(19日)在美國洛杉磯跳橋死亡,終年68歲。

報導說他是因為患上末期腦癌而厭世,不過又有報導引述他的遺孀說他沒有腦癌。那個才是事實,什麼令到他行上這條路,這一刻恐怕是無法說得準。

不過,無論他是否有絕症,這時如果還有相當活動能力,以他的才華不去利用,或者與家人好好渡過,我覺得很可惜。當然,我和其他旁人不會明白他個人感受,沒有資格去說他的行動是對是錯。

他拍的電影,我看過又喜歡的包括:《壯志凌雲 – Top Gun》,《最後戰士 – The Last Boy Scout》,《紅潮風暴 – Crimson Tide》,《高度反擊 – The Enemy of State》,《鑣火 – Man on Fire》。令外,還有他和哥哥列尼史葛(Ridley Scott)一同監制的電視劇《法妻 – The Good Wife》。

可惜!

8月25日更新:

根據題為《No motive in film director Tony Scott's suicide note》的報導,法醫官說東尼史葛有腦癌之說不正確,最終法醫報告還要待毒理分析等其他檢驗結果,數星期後才能完成。
有報導引述執法機構消息指他的自殺原因可能永遠不能確定。


2012年8月14日 星期二

什麼是愛國?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議,繼續沸沸揚揚。

以前,基本上沒有人會反對愛國,連大部份泛民都說自己愛國,只是不愛黨(共產黨)。但在近期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爭論中,可能因為認同「愛國」的話,那反對國民教育好像說不過去,於是走出了「愛國不是必然,每個人有自己的選擇權」的說法,而且好像愈來愈流行,講的人也愈來愈覺得自己對,例如:8月12日香港電台第二台的《講東講西》,及黃耀明在 YouTube 裡的反國民教育的宣傳

說出這樣的話的人,恐怕是因為在香港這無根的地方住得太久,所以沒有國家觀念,而且,亦不明白「愛」的意思,對「愛」是充滿誤解!

黃耀明作為歌星,我亦相當喜歡他的歌,尤其是達明一派的年代。但是,歌唱得好,不代表他說話一定對,他的宣傳片中,情理上、邏輯上謬誤很多。

他說不應該狹隘地只愛中華民族,不知是什麼邏輯,誰說「愛國」只能愛國,不能愛其他人?人應該愛父母,難道便不可以愛其他人?

說愛不愛國應該是一種選擇,要看國家值不值得去愛,甚至可以恨國家,我大膽說一句,是錯的!以前泛民說「愛國不愛黨」,正是理性地把「國」和「黨」分開,「國」是中性的,代表一地域裡的群體,如果說恨「國家」,那是恨包括香港在內的十四億人,肯定是錯的!

當權者不合你心意,你可以不去愛它,甚至恨它,但你不應該恨國家、恨十四億中國人!

愛國的意思,是希望國民好、國家進步、社會繁榮、人民安居樂業,若果國家並不是這樣,人民可以向當權者提出意見、批評,甚至進行示威、抗議,若當權者繼續對人民不仁,人民進行革命去推翻當權者,也是理所當然,當年孫中山先生等領導革命,沒有人會說他們不愛國,大家都明白那是救國運動!這才是「愛國」的意思。

愛國,是不需要有條件預設的!

若說要國家待你好,你才會去「愛」它,那根本就不是愛,只不過是一場利益交換。對於「愛國」不是必然的人,不知他們如何看「愛香港」、「愛父母」、「愛子女」、「夫妻之愛」?難道香港人的「愛」的觀念,已經變成如此功利?若果父母子女間、夫婦間、朋友間的「愛」也是這樣斤斤計較,那將會是很可怕、亦很可悲。

若果甘迺迪在生,並在香港說他的名句:「Don't ask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but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那些反國民教育者恐怕會罵他神經病!

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人,繼續一慣的技倆,對該科目扣帽子:用「洗腦」、「教育23條」等詞語去抹黑,但卻沒有事實根據。我很奇怪竟然會有很多人相信如此簡單便可以洗腦,不過,想深一層,這正正顯示出反政府的強大政治宣傳力量,從電台、報紙、網絡和教師,全方位向香港市民、家長、學生,灌輸反政府思想;這,才是真實、正發生、甚至已經完成的洗腦!

本來,加入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只不過是一件小事。從一向學校有宗教科對上帝、佛祖、阿拉唱好,也不見得學生會盲目崇拜,便知學校能洗腦之說是荒謬。教師如此緊張,恐怕是不想教新科目,像當時反對推行通識科一樣;而泛民如此緊張,恐怕是不想學生知道現中國的一些優點、共產黨為人民和香港的一些貢獻,破壞它們辛苦營造出中國政府是十惡不赦、中國人民要不是政權的鷹犬、就是專賣毒奶粉的喪心病狂的低劣形象。現在學生、一般市民從反政府壟斷了的傳媒接觸到的,絕大部份都是反面資訊。泛民口頭說公平、自由,卻容不下政府有提供不同意見的途徑,硬要把它扼殺。就假設有學校真的是別有用心,用盲目唱好中共政權的教材,學生真的就會被洗腦嗎?他們不會從電視、電台、報紙、互聯網等媒體看到大量反中央政府、共產黨的資訊,怎會被學校洗腦。

相反,家長真的有心讓子女能持平看中國和中央政府,除了媒體鋪天蓋地的反面資訊,他們從那裡可以找到不同的聲音?難道他們會看大公、文匯?學校給予一些正面的資訊,讓學生能從正、反兩方面去分析,難道不合理麼?現在,學生只全天候接收單方面資訊,為什麼家長反而不覺得洗腦?當然,家長們自己已經一早被洗腦,那懂得作持平分析。

請想想:泛民對普選制度讚不絕口,推銷給市民的,是有普選香港便會變成天堂一樣,相反,沒有普選的香港便如地獄一般,而且只會愈來愈差。如此立場,泛民議員,會在未有普選之前把香港搞好嗎?他們容許香港變好嗎?如果香港市民未有普選都可以安居樂業,那他們推銷的那一套,豈不是不能成立?所以,香港雖然已經比很多民主國家安逸,就算窮人也有不錯的社會保障,但泛民只會把香港說成北韓般差。公民黨等多次阻礙香港的經濟發展,也有可能是蓄意令政府不能把香港搞好。

泛民又喜歡四處說人是共產黨,再把共產黨描繪成魔鬼般,這行徑在歷史上已有先例,很有美國五十年代把很多人打成共產黨並被迫害的麥卡錫主義(McCarthyism)的味道,但最匪夷所思的,是沒有主流媒體拿麥卡錫主義來比較,或是把它向學生、市民介紹,以免重蹈反共過度成為迫害無辜的覆轍。這再一次印證了反政府思想在主流傳媒有控制性和壟斷性的影響。

今年,我會第一次在議會選舉中,投票給非泛民。我不會因為泛民所說要保持「關鍵少數」24席去投票給他們,我相信如果有重大議題,就算議會內沒有「關鍵少數」,香港人亦可用上街遊行去表達意見,影響各黨派議員和政府,之前已經有多次成功先例。

只有令泛民失去議席,才會令他們重新實事求是,不再為了有普選去奪權,不惜製造社會矛盾,阻礙香港發展。

2012年8月2日 星期四

國際羽聯的不公平

8名奧運羽毛球女雙選手,因為未盡全力作賽,被國際羽毛球聯會取消參賽資格,包括頭號種子、中國的于洋和王曉理,兩對南韓組合及一對印尼組合。國際羽毛球聯會指她們的態度,明顯違反體育精神。

我覺得球員很無辜,訓練多年,在很有機會贏取奧運獎牌的形勢下,被國際羽聯以人治代替法治去剝奪。

整件事中,國際羽聯的處理手法是很無能又無情。

國際羽聯今次採用的新賽制,給球員可以憑輸贏去選擇下一場對手,連球員都看得出這「取巧」方法,國際羽聯不去堵塞,是無能。

球員苦練多年,在沒有犯規的情況下,突然被處以極刑,對球員很無情。

雖然「放水」好像是對觀眾不公平,但是運動員的目的、心願是要贏取金牌,並不是表演!明知輸了比賽對自己更有利,為什麼不去保留氣力、體能去應付以後的比賽?以「lose a battle, but win a war」,有什麼錯?難道必要運動員在這無關痛癢的比賽用盡全力,讓下一場對手得到便宜,才算是公平?

籃球賽中,有所謂犯規策略,在球賽最後幾十秒,分數輕微落後時,蓄意犯規,希望對方射失罰球,自己取得控球權取兩分或三分去追平、反勝。這種「蓄意犯規」,是「明顯違反體育精神」,抑或是針對規例去爭取最後勝利?國際羽聯是否明白為何人家籃球比賽容許這行為?

牙買加「飛人」保特(Usain Bolt)在今屆奧運100公尺短跑預賽輕鬆寫意地以10秒09晉級,和他擁有的現世界紀錄9秒58有相當距離,明顯未盡全力,是否「明顯違反體育精神」?應否也取消資格?

引起今次多個球員(不是一、兩個球員)的不盡力比賽,是比賽制度的設計的問題,是國際羽聯的錯,球員被它們取消資格取,是代罪羔羊,很是冤枉!如果制度不改,將來球員留力的情況,一定會繼續發生,只不過球員會輸得「更有說服力」罷了!

奧運時常強調公平,南韓劍擊運動員和這八個羽毛球運動員的遭遇,不能給我公平的感覺。

2012年7月31日 星期二

令人煩厭的「反洗腦」

德育及國民教育是否洗腦之爭論,繼續鬧得沸沸揚揚。

我一直覺得「洗腦」之擔憂,是杞人憂天。單憑學校課堂,跟本不可能洗腦,看宗教科的公開「洗腦」,卻不見得成功,已是很好的例子。

真是成功洗腦的國家,必定是全方位的,不單是學校,傳媒和互聯網亦要控制,平民百姓亦不能說出反對的說話,否則會被特務人員拉去懲罰。在香港的現今情況下,根本看不到這樣發展的可能。

香港人百年來都是「無根的一群」。以前殖民地時代,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英國人。回歸後,本來可以成為中國人,很多人卻自我封閉,繼續做一個小島寡民。在外國,絕大部份國家都不敢少看中國,有些是因為它的經濟實力而想結交,有些是因為它的軍事實力而懼怕。最看不起中國、中國人的,恐怕就是香港人。

中國共產黨過去無疑是曾經做出一些禍國殃民的事情,但這幾十年來,大體上總算是以人民的整體利益為本,令大部份中國人得到溫飽。無疑,中共很害怕政權被動搖,但是其他方面,它總算是為人民著想。以前,在中國的人民要出國,是不易的。但現在,要到外國旅遊,基本上都沒有什麼限制,到港、澳更是簡單。如果不是中國政府有信心對人民是相當不錯,外遊的國民不會去而不返,那有如此寬鬆的出入境政策?試想想,現在的北韓或者冷戰鐵幕時期的東歐、蘇聯和中國,便是很好的嚴苛出入境限制的例子。

某些方面,現在的中國,比不少西方國家還優勝。經濟發展方面不去說,應付天災方面,是明顯的好得多!最明顯的例子,是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在不足24小時,已有大批救援人員、解防軍到災區拯救,溫家寶亦到達災情督導搶救、慰問災民。對比05年美國卡特里娜風災中,美國政府飽受批評的不濟救災安排,真是高下立見。如果我是災民,我寧可是在中國而不是美國。

雖然,好像有不少調查都說香港人不想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我不知是真是假,又或者有多少人是口頭上說「不想」,但其實心裡面是不抗拒,甚至是已經很接受。支持我這想法的例證,最明顯的現在正在舉行的奧運會,電視上除了播香港運動員的項目,其他播的不是主要是中國隊的比賽項目麼?電視上的評論員,不是為中國運動員緊張、打氣麼?如果大部份香港人是不喜歡中國、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那電視台播這些是給誰看,想推低收視麼?那些反對國民教育科的家長,我不知道有否看奧運,當中國運動員勝出,如何向子女解釋評論員的興奮?當16歲中國女泳將葉詩文在400米個人混合泳以打破世界紀錄摘金,被外國媒體質疑是否服用禁藥,那些家長難道不為葉詩文和中國隊不值嗎?

這幾天,聽見有人說:「國家不愛我,我為什麼要愛國家?」這種對「愛」斤斤計較的,根本就不懂得「愛」,不是「愛」。正如為人父母,不會只愛孝順、乖巧的孩子,如果有不孝、頑劣的孩子,縱使心痛,亦會愛那小孩,希望將孩子教好,絕不會把孩子放棄,這才是愛!

何苦迫子女繼續做無根的人?


身為中國人,愛國是理所當然,但不是代表要接受當權者的一切,人民可以憑法、理、情去思考,對政府提出投訴和意見,甚至進行示威、抗議。如有可能,長遠、針對核心的,更可考慮加入政府,把政府、國家搞好。

縱使教協等反對者的言不成理、邏輯紊亂,可惜大部份香港人已經被洗腦,單憑「洗腦」一詞,便盲目地反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

泛民本屆的立法會形勢不容樂觀,現在抓著這可能會幫一把的議題,當然不會輕易讓它給解決,相信會繼續鬧下去。

真的是令人煩厭!

2012年7月23日 星期一

香港人,已被洗腦

反「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繼續鬧得火熱。

我的早前一篇網誌,己道出我對學校會、能「洗腦」之說的懷疑。不過,我肯定不少香港人,已經在不知不覺間被洗腦,(套用民主盲目支持者喜歡說的「溫水煮蛙」),已經成為「民盲」– 民主盲目支持者。

香港主流傳媒,基本上只有一種聲音,就是民主的絕對優越性,非民主制的絕對為害。民主制是否不利而無一害呢?當然不是。但是,如果問香港民主支持者,民主有甚麼缺點?我看沒有那個能答得出。另外,爭取民主的目的是什麼,我看亦有很多人不知道。民主其實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是英文所說的「a mean to an end」。但香港人早已把民主當成「目的」,有民主才會有幸福快樂,沒有民主便一定不會有幸福快樂。

要培養學生或者任何人能有理性分析,只提供單方面資料肯定是不對的。只歌頌共產主義、單一政黨政制,當然是不對的(不過,香港的主流傳媒,不曾聽見過這種取態),但是,對它的優點隻字不提,亦不能說是令學生對它有全面的認識。同樣,只歌頌民主、普選制度,對它的缺點隻字不提,也是不對。但是香港的學界、傳媒,都只對民主普選讚不絕口,更甚的,是對民主普選的迷信,說甚麼有普選便可解決貧富懸殊、官商勾結、各種霸權、各種問題,從沒有解釋民主制度的好處是有限度的,不是萬能的。美、歐沒有貧富懸殊麼?美國有窮人負擔不起醫保有病不能醫,奧巴馬想推行醫改卻不斷被質疑。美國沒有官商勾結麼?美國政府被金融界「遊說」下放寬管制導致金融海嘯,令很多美國人痛失家園、積蓄。類似這些很多民主國家有的問題,香港主流媒體沒有興趣去報導、去分析。

(對民主制度的批評,有興趣的,可參考維基百科題為《Criticism of democracy》的網頁,只有英文版本。)

要成功「洗腦」,單靠學校根本就很難成功,亦看不到現代歷史有成功的例子。當年挑起文化大革命的,是有用心的報紙文章和大字報,被批鬥和打擊的,包括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現今社會,學生除了從學校吸收知識,其他時間會從傳媒或家人、朋友處吸收,已經離開學校的成年人,大部份更是單純由傳媒處吸收。雖然在互聯網世代,除了報紙、電視、收音機等主流媒體之外,(在香港的)市民還可以從互聯網上尋找不同立場的意見,對任何事情都可以找到正反理論,讓市民去作客觀分析。但是實際上,真的會去做客觀資訊吸收和分析的,根本不多。大部份香港人還是單看主流報章、幾個電視台和電台。這些主流傳媒中,大部份都是盲目迷信民主和普選,反政府、反中央立場很明顯,一般市民在不知不覺間,對這些偏頗思想照單全收,已經被洗腦而不自知。

看見那些家長憂心忡忡地說擔心子女會被愛國「洗腦」,實在令我感到他們的愚昧。他們不擔心子女在學校被宗教洗腦成宗教狂熱,不擔心子女玩血腥電視、電子遊戲被洗腦成冷血暴戾,不擔心子女看報紙的風月版、色情網頁被洗腦成性濫交,卻去擔心子女在學校被洗腦成盲目愛國?(無獨有偶,赤裸裸反政府、反中央的蘋果日報,有成人版,人民力量的香港人網,也有成人區。是因為民主追求者同樣也是性開放者,抑或是藉色情「資訊」去吸引讀者、再去做政治洗腦?)

若果讀者覺我說的是一派胡言,請你想想:當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那些滿腔熱血的紅衛兵覺得自己所理解的和所做的,會有錯嗎?會懷疑自己嗎?你現在覺得是明顯不過,是絕對正確的,有沒有可能其實是錯的呢?

2012年7月18日 星期三

若果我是 Nokia

剛看到一則新聞,說「往時Nokia在中國市場紅極一時,現今連小偷也不屑一顧」,因為 Nokia 的手機愈來愈不受一般用戶歡迎,市場佔有率愈來愈小。

Nokia 一直堅持使用 Symbian 作業系統,在 蘋果 iPhone 和 Google Android 的兩大競爭下,獨力難支。近期開始與 Microsoft 合作,生產 Windows Phone OS 的智能手機,無奈亦未能闖出生路。原因很簡單,Windows Phone OS 本身也是小眾之選,若果要選擇智能手機,為什麼不選擇更流行的 iPhone 或者 Android?

我自己不是智能手機支持者,2010年亦已經寫了一篇網誌,說出原因,主要是認為:智能手機是電話的輕便和電子手帳需要大螢幕的一個妥協(或者矛盾)。我覺得市場的趨勢,亦開始出現對我這觀點的認同,因為愈來愈多大螢幕的電話出現,從 4.3吋到 5 吋;相反平板電腦卻出現更多細螢幕的,最成功的有 Amazon Kindle Fire 和剛在美國上市的 Google Nexus 7,都是 7 吋。這顯示出作為電話之外的功能,之前 3 吋至 4.3 吋等的智能手機的螢幕太小了。

所以,如果我是 Nokia ,我會放棄智能電話市場,我會返璞歸真,推出真正輕便易用的非智能電話,加上可以簡易的 Tethering 功能,讓平板電腦可以輕易通過電話的 3G 連線上網。如此,便很適合我這類不介意同時帶手機及7吋平板電腦上街的人。

Nokia 要殺出生路,在紅海打拚會很艱難,不知會否參考我的提議,轉至藍海?

驚洗腦?先想想自己是否已被洗腦!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否會令學生被「洗腦」,繼續爭拗不斷。

繼續有老師反對,因為擔心洗學生腦。老師自己是教授者,有此擔心,是控制不了自己嗎?是自己不辨是非,洗了學生腦而不自知嗎?
有人說老師會屈服於校長的壓力下,那校長是有問題了,怎麼教育界會有如此低劣的人?如果真有如此校長,以現在的傳媒喜愛挖瘡疤的風氣,那些校長應該火速會被人揭發,千夫所指之下被迫辭職。

且假設老師真的是依書直說,那學生真的會被洗腦嗎?也不見得吧?老師不停要學生努力讀書、聽父母話、不要吸毒、不要講大話、要守時等等,為什麼香港的學生不是個個都是乖乖的,仍有很多讀書不成、啪丸、頂撞父母等等?

香港的天主教、基督教學校很多,相信不少讀者都曾經或正就讀那些學校,讀者自己或你的朋友,有多少成了教徙?我自己就讀的小學、中學都是教會學校,我自己被「洗腦」多年,結果卻未有接受信仰。

天主教、基督教的教義,有很多規矩,被「洗腦」(...引導)多年的教徒,不見得「愛你的敵人」?

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閒科」,不是中學文憑試的必修科,甚至是根本沒有這科。老師根本可以隨自己的道德、良心去教授,學生也不用為爭取高分去努力學習、奉迎。

擔心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是否會令學生被「洗腦」,是政治目的,抑或是真有此危機?

「洗腦」當然是壞事,一聽見洗腦,市民當然反對,至於「洗腦」是真是假,沒有興趣去深究了。反正「洗腦」是邪、自己除奸是正、是「高尚道德」的彰顯,反「洗腦」何樂而不為?

抗議說會有洗腦的人,有否想過自己被傳媒、政客潛移默化,自己被洗了腦而不知呢?


2012年7月10日 星期二

買新電腦打印機

早陣子想打印些東西,發現很少使用的打印機(printer)的指示燈不停閃動,拒絕運作。我那部是 Canon i255 的低檔打印機,買了多年,不過用量很低。雖然是低檔,但打印質素其實不差,一般文書打印,甚至要求不高的相片打印,效果都很好。最令我欣賞的,是市面上很輕易能買到平價代墨,換一次墨(黑色、彩色各一盒)只需40多元,對於我這種超低用量來說,墨盒乾掉也較易接受。

可惜,它竟然「瘁死」,雖然我嘗試在網上找尋,有用戶遇過類似情況,可惜根據提議的解決方法,並不見成效。若果要拿去維修,恐怕最少也要過百元吧?以購買一部低檔新機比較,機價三、四佰元,又有新墨水、又有更好質素,結果決定不為那 Canon i255 修理。

不過,想找一部真正「低檔」的新機,也不容易。淨打印功能的打印機,已經變成少數,大部份的噴墨打印機,都是二合一(掃瞄加打印)或者三合一(再加上傳真),連鎖電器店(豐澤、百老匯等)更難找到淨打印機,我猜是因為利錢低吧!

另外,有一個說法,說打印機製造商不是從打印機價格上賺錢,而是從之後的相關消耗品(如墨盒、打印紙等)的銷售賺錢,所以出現換一次墨,花費可能是一部新機的二份一、三份二、甚至機價的情況!所以,我選擇新打印機,其中一項重要的考慮因素,是有平價代墨。要滿足這要求,也不易矣。我懷疑打印機製造商為抗衡代墨,蓄意令打印機盡力「拒絕」代墨,令到其他生產商不能平價地生產代墨、甚至生產不了。

結果,在網上找了很久,也找不到我那舊 Canon i255 般的接受便宜代墨的打印機。

最後,選擇了 Epson 的 T22E 打印機,如果參考墨盒售賣網站,換一次墨(4色各一盒),只需$110左右,是正價$335的三份之一!搜尋比較之後,算是便宜的墨盒價錢了。那打印機的價錢是多少?只是 $348,機乎就是換一次墨的價錢!


p.s. 曾聽過打印機銷售員說,新打印機所附帶的墨盒是只有一半滿的。我不知是真是假,不過可以理解,感覺上也很像。

2012年6月19日 星期二

也給「神九」寫封信

看了題為《給神九寫信 網友不留情》的報導,說內地著名網站新浪網發起「給神九寫封信」,料不到許多網友並不賣帳,借機痛批中國當局重視發展太空科技,郤忽視了普通老百姓面對的社會問題。文中舉了很多例子,對比了「神九」的花費和人民生活的窮困。

中國的太空計畫,要耗費相當金錢和資源,是不爭的事實;中國內地仍有窮困的人民,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我看不到兩者的關係。中國的外匯儲備有3萬多億美金,而根據中國載人航太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估計,中國廿年來航天計劃才花了約五十億美元,所以太空工程理應不會令到中國政府不能負擔其他的開支;太空的開發,跟人民的生活質素,沒有因果關係。

我覺得在能力許可下,進行太空、天文的探索和研究,是值得做的事。不單是為中國,也是為全人類應做的事。

天文、星體的研究,對於人類了解宇宙的過去,預測宇宙的將來是很有用的。當然,很多人都對宇宙並不感興趣,甚至應為多餘,但如果有一天真的找到了答案,人類對生命的意義,可能得到正確的體會。

宇宙的過去未來,算是哲學性、思考性,但實務上,太空的探索研究,也有其重要性。在過去的幾十年,太空的開發、研究,都是由美國主理,地球上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無論對美國的國際政策多麼的不滿,也不能否定它在太空的開發、研究方面的貢獻。其中一項,是對近地天體(Near Earth Object)的發現、偵察和追蹤,具規模的,絕大部份都是美國的。所以,如果有一天,當有彗星、巨殞石向地球飛來,可能會做成人類的末日,發現和預報的,我估計會是美國。根據地球和其他行星的歷史,這是一個「何時」會發生,而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我覺得世界上其他國家,包括中國,也應該在這方面盡一分力。

太空的開發,除了天文研究之外,對科技、軍事的發展,亦有推動力。當然,軍事方面的進步,對人類的文明未必有什麼益處。

總括來說,中國以現在的投入去探索太空,我覺得是花得起,亦值得花。國內人民的民生問題,當然不能忽視,但以現時的中國國力,投入資金到太空探索不會影響到民生的改善。

2012年6月13日 星期三

香港人如何面對挫敗

見到 Yahoo! 香港首頁有題為《父女同郵﹕挫敗愈早來愈好》的連結,點擊下去,原來是一篇吳志森(與其女兒?)的兩封書信。

吳志森給女兒的信中,舉了一個例子,說在公園見過一個小孩子跌倒,爺爺婆婆緊張把小孩抱起,並把責任怪到地面。他慨嘆「這孩子將來長大了,會是一個怎麼的人」。

他又分享了他父親那一代,為養活一家人而努力工作,但對子女卻沒有什麼要求,也不期望子女能進大學。他又引述年青這一代,被形容為「草莓族」:就是「外表光鮮亮麗,但承受不了壓力,一壓就扁,再壓就變成士多啤梨醬」。

吳志森結論認為「挫敗愈早來愈好,因為挫敗根本就是人生常態」。

吳志森這結論,我相信沒有什麼人會反對。但是,知易行難,真的面對挫敗時,有多少人能挺起胸膛面對?而且,面對挫敗,很多人都不願承擔責任,慣性地推諉他人,更可悲的,是很多香港人亦樂於為這些失敗者找尋藉口,就好像吳志森例子中的,把責任推給地面一樣。而且,我恐怕這些幫人找藉口的人,吳志森可能亦是其中一人。

舉些例子:

  • 考不入大學,是學位不足,是政府政策錯誤,與學生水平無關
  • 畢業生找不到好工作,是政府經濟搞不好,沒有足夠的好工,和該畢業生的個人競爭力無關
  • 人工不好,是因為沒有最低工資,和工人自己的叫價能力,轉工能力無關
  • 發生車禍,是政府的道路規劃不完善,和駕駛者、行人的道路使用態度無關
  • 年老生活艱難,是政府的安老、退休福利不妥,和個人沒有為退休作準備無關

總之,現在的香港,你何時聽見過有人面對錯敗時,會承認自己也有錯失,會在錯誤中汲取教訓,避免以後犯同一錯誤?誰不是先抱怨其他人,尤其是最好欺侮的政府,怪罪於它,是最客易,更有很多議員、政客、論政人士幫手,令受挫敗者更覺理直氣壯,甚至令自己越想越對,更覺完全不是自己的責任,自己百分之一百是受害者。

當吳志森覺得怪責地面是可笑、害了小孩時,不知他會否同意,這是香港的社會風氣,跌倒不懂自己站起來的,不只是小孩;為失敗者找藉口的,不只是溺愛的爺爺婆婆呀!

2012年6月10日 星期日

2012 通脹掛掛鈎債券 iBond

今年,政府再推通脹掛掛鈎債券(iBond,4214)。

去年首次推出 iBond 時,想不到反應很是普通,結果認購 44 手(即 44 萬)或以下,獲得悉數分配。我去年已經寫了一篇網誌分析 iBond,亦如文中所說作出了認購。去年支持我認購的原因,仍然適用,所以會再次認購。

去年大部份股評人都對 iBond 並不看好,今年變成大都建議市民認購,所以我相信認購人數、超額認購數量會以倍數上升,所以最高分配數目,應該遠低於去年的 44 手。如果今年依然按去年的分配方法,那就算是大戶,也不用認購超過 44 手,因為不是按認購比例分配,而是從最少認購者向上分配。這分配方法,是與很多批評者說「益大戶」的說法剛剛相反,是「益小戶」。所以,有報導說城大講師兼資深股評人曾淵滄說會斥資300萬至400萬元認購施永青在他的《C觀點》又說:「普通人若非大量貸款去申請,最多只能申請到一手」,真是令我莫名其妙。難道今年的分派的方法改成為根據認購額分派,而他們有內幕消息?這可能性我不能抹煞,但我覺得除非政府覺得還未給市民罵夠,否則根據認購額分派,豈不是真正的「益大戶」嗎?

總括來說,如我去年 iBond 網誌所說,iBond 是比在銀行存款優勝,目的是那筆錢不在這三年被通脹蠶食。投資高手們有更好的發達方法,不必儲蓄、更不必買 iBond。

認購 iBond ,也不用大手申請。上年最多獲派的是 45 手,今年一定不會有這高數額。所以,據報導,有不少人借「孖展」認購,如果借多過45萬,肯定是浪費,白付利息。

6月20日更新:分配結果分析

分派結果如下(轉錄自星島日報報導):

政府公布,截至6月13日下午2時iBond認購期結束止,共收到33萬2467份有效申請,申請的債券本金總額達498.36億元。


脹掛鈎債券的最終發行額為100億港元,收到33萬2467份有效申請中,全部均可獲配發債券,最多可獲四手。在所有有效申請中,凡認購3手或以下通脹掛
鈎債券的申請,均將獲全數配發所申請的債券。此類申請共99608份。餘下的232859份有效申請,每份申請均將先獲發3手債券,經抽籤後,其中
104233份申請將獲配發多一手債券。

可以計算出:

  • 30%申請3手或以下
  • 70%申請4手或以上

明顯,今年的申請者汲取了上年的結果,申請少數的只佔3分1不到。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普羅米修斯 》觀後感

看了 《普羅米修斯 》,整體算是滿意。

看的是 3D 版,不過,不太覺得 3D 的優勝之處。我看的 3D 電影,都是 RealD 制式,看見有人評論說 IMAX 制式會好很多,但我現時可捨不得多花幾十元去看 IMAX 版。

感覺上這片的售票情況好像不很熱烈,有點出我意料之外。這片的香港宣傳好像沒有強調它和《異形》系列的關係,我懷疑是否很多人都不知道這片可說是《異形》的前傳,否則像我這類看過整個系列的觀眾,應該會很期待這部前傳,解開《異形》裡外星太空船、異形、那求救/警告訊號等的原委。這片的確算是解答了那些問題,不過又帶出了更多未解的新問題。

看過了一些關於這片的資料,說如果這片的成績理想的話,製作人希望會拍攝續集。不知是否因為有這希冀,令到他們不急於在本片解決所有問題,令到觀眾帶著很多問號離開戲院。

不想在這裡把我的 N 個問題列出,因為不打算在這裡收集影友的答案,反而想說一說我懷疑邏輯、科學上的謬誤。

以下會涉及影片劇情

本片開首表達出外星人在盤古初開、好像未有生命的地球上,用分解自己的方法去為地球生命播種。影片中,見到外星人可說是徹底分解,甚至連 DNA 的雙螺旋結構也分解,重新組合出生命。若果根據進化論,地球生物的最始祖形式,是單細胞生物,所以那外星人如果是在未有生命之時在地球播種,那第一種生命會是單細胞生物,之後經過億萬年突變和進化,才演變出複雜的生命,包括人類和其他動物。但進化是很隨機加上物競天擇的過程,影片之後說在經過進化過程之後而成的人類 DNA ,竟然和外星人是一樣的!若說「相似」還比較可以勉強接受,但「相同」可說是巧合得不合理!

另一方面,當地球上的生命,由單細胞的較簡單 DNA ,演化、分裂成千萬種不同生物的 DNA ,歷時估計四十億年,同一期間,外星人種也應該不斷進化,那會(起碼外觀)沒有任何改變?

所以,若果我可以改變劇本,我會改成:外星人在地球出現靈長類動物的時候,到訪地球,基於某些原因,用他們的科技改變某些猩猩或猿猴,令牠們能有智慧,進化出人類和文明。

我希望能有續集,解答我腦裡的問題或確認我一些推敲和假設。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雷曼迷債 – 糊塗賬

昨天,立法會公佈了研究雷曼的報告,把責任算到金管局前總裁任志剛、財政司曾俊華和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頭上,主要原因是因為監管不力。

這份報告我覺得水平很低,搞了多年得出的竟然是如些成果,令我很懷疑立法會議員的能力。

報告批評財金官員監管銀行銷售金融產品不力,這點我傾向同意,但是,銀行的銷售手法必定是出了問題,「監管不力」才可成立,但奇怪的是,報告沒有對任何銀行加以譴責,那何來監管問題?

其實,雷曼倒閉、即金融海嘯發生前,說那些雷曼迷債是低風險產品,並不為過。那些迷債中指定機構會發生信貸違約的機會很低,迷債持有人因而要付出代價的機會所以也很低,今次那些持有人的損失,並不是產品的設計問題,是出產者雷曼自己倒閉所造成。

那雷曼倒閉的機會,究竟是高抑或低呢?在雷曼倒閉前,它仍然獲得主要評級機構 A 級或以上的良好級數,可以說沒有人敢說當時雷曼會倒閉,就算雷曼的次按問題開始浮現,之後情況惡化時,金融界都預計雷曼不會倒閉,相信美國政府會出手拯救,尤其是不久之前有另一投資銀行 Bear Stearn (貝爾斯登)在美國政府擔保下由 J P Morgan Chase (摩根大通)合併的先例,市場都認為美國政府會再出手。所以,美國政府見死不救,雷曼真的倒閉,可說是一個低風險事件真的發生了!美國政府不去救雷曼,是基於資本主義,美國國會不想政府介入商業運作,財金官員亦不想背上政治責任所造成,否則,雷曼是絕對救得了的,試想想,在整個金融海嘯中,美國還有那間大金融機構破產了呢?沒有,只有雷曼一間!

有雷曼受害者說銀行將迷債等同定期存款,那恐怕的確是誤導,因為兩者性質根本不同。不過,說兩者風險相差不太大,也不算錯。想 2008 年時,Citigroup (花旗銀行)如果不是在雷曼倒閉後,獲得美國政府數百億貸款,可能亦要破產,那如果在花旗銀行有定期儲蓄,縱使有存款保障,恐怕亦未必能全數取回了,如果花旗銀行在 2008 年 10月前倒閉,當時存款保障更只有10萬元!

雷曼迷債令購買者無辜受損,的確是令人同情,尤其是年老、聽了銀行推銷員的遊說,將定存轉為購買迷債,只為多賺微利。但是,罪魁禍首始終是華爾街的貪婪、美國政府的錯估形勢、評級機構的不濟。香港政府監管不足、銀行銷售手法欠妥,縱使脫不了責任,實在不是主因。不過,迷債受害者要出口污氣,要「證明」不是自己的錯,是有人加害,自己是受害者要獲得賠償,立法會亦樂於讓政府揹這大黑鍋,滅任志剛威風,再打出「為民請命」的正義旗幟,賺取政治本錢。

迷債受害人大部份已經得到部份賠償,雖然不是百份百,但應當作自己運氣不好,而且說到底,他們也是因為有比定存更好的回報,才選擇這產品,亦應負上一些責任,也是一個教訓,不要盲目聽推銷者一面之詞,要自己多了解。

2012年6月5日 星期二

行街經過,不如買層樓?

今天經過荃灣愉景新城商場,那裡正在推銷一新樓盤「沙田溱岸8號」,那處好像設有示範單位,整個商場我估計集結了過百名地產代理經紀。在這樣的陣容下,在商場中經過當然難免會遇到那些經紀。

我一身平民打扮,想不到也會有經紀招手,我最初打算不加理睬,相信那些經紀自會明白我沒有打算買樓,但想不到竟然有一經紀隨步跟來,實在有街道強行做問卷、「募捐」的死纏感覺!

真令我嘖嘖稱奇,買一個單位,最少亦要四、五百萬吧?難道一個路人甲、乙、丙,會在沒有打算之下,在經紀推銷之下會購買?不要說大部份平民百姓買不起,買得起的,也不會在沒需要、沒打算、沒準備之下,因那經紀的推銷而買吧?如果這樣也可以成功推銷,那較為便宜的勞斯萊斯房車、勞力士錶、LV 手袋也應該用同樣手法,在街邊叫賣吧?

這段期間,將會避免去愉景新城商場了,待那樓盤賣完才去,免生麻煩。

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最低工資,誰是輸家?

最低工資每小時28元實施差不多一年,有些原先低收入的真的增加了收入,而早前辯論訂立最低工資時,僱主代表說的擔心會有大量商戶倒閉的情況,也並沒有出現。李卓人等最低工資倡導者覺得很成功,有不少人更希望進一步提升最低工資到33、甚至35元。

最低工資好像只帶給社會好處,沒有甚麼壞處,那是應該不用考慮,不妨進一步提升吧?

最低工資明顯不是因為市場經濟、供求關係自然調節出來的,不是因為員工的真實價值提升而增加的,但是,工人收入真的增加了,那些錢是從何而來呢?究竟最低工資的訂立,有沒有人要付出代價、有沒有輸家呢?

在討論訂立最低工資時,資方說擔心僱主要付出更多薪酬,有些商戶會負擔不了而倒閉,但那恐怕只是簡化了商業運作的錯誤推論。僱主面對員工加薪的壓力,第一個會使用的解決方法,是轉嫁到服務、貨品使用者身上,只要那些顧客可以、願意承擔那增加的價錢,商戶可以繼續做其生意,利潤也未必會減少。訂立最低工資之後,很多管理公司加管理費、食店提高食品價格,是很明顯、直接的例子。而且,通脹的推高,其中因最低工資引致的成份,恐怕亦不少。

所以,因最低工資的訂立而多付出的薪金,大部份都是由消費者、市民額外付出而來。因最低工資而大幅加薪的人,相信還是有得益,但是那些沒有加薪、又或者加薪幅度彌補不了因最低工資造成的通脹的打工階層,收入的購買力其實是降低了。更受害的,恐怕是那些沒有收入,靠儲蓄過活的人(如退休人士)。

最低工資的訂立,縱使真的令一些低收入打工仔增加了收入,但亦令物價提高,尤其是那些基層普羅市民必需的商品、服務。如果因為通脹提高,最低工資又要相應提升,那恐怕會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工資變成一個愈吹愈脹的泡沫,而爆的一天,會是當大部份消費者吃不消那些轉嫁的增加價格,商戶生意額下跌至蝕本並最終倒閉,失業率增加,通脹不再,經濟萎縮。當然,到達這一天之前,很多人已經深受其害,生活質素嚴重下降了。

我認為適量的最低工資,作為對市場經濟未能有效運作的調節,是可以接受。但是,覺得最低工資百利而無一害,又或者只是僱主的問題,是錯誤的理解,最終要付出代價的,會是整個社會,普羅市民。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開天殺價、落地還錢?

很多時聽見人說「開天殺價、落地還錢」,意思是談判時,一方先開出一個離譜、不能接受的天價,讓對方還價。

雖然這話好像相當文雅,很有書寫文字的味道,但我不知道這說話有多久歷史,是香港俚語抑或是廣東俚語,因為好像在國語、普通話中,不是這樣說的。類似的書寫用句,應該是「漫天開價、落(亦有說『坐』)地還錢」吧?「漫天開價」的意思較易明白,形象地表現在高高的天空開一個價錢,當然是高價了;反而「開天殺價」便很令我不明所以:「殺價」是減價,「開天殺價」究竟應如何理解?

不過,大部份香港人都明白「開天殺價、落地還錢」的意思,我只好把它當是「飲飽食醉」般,不能只從字面上死板地去解釋吧!

後補:

最近無意中發覺,「開天殺價」應該是「開天索價」,「殺」與「索取」的「索」音相似,所以被誤會。自己的中文水平很一般,製造了混亂,抱歉、抱歉!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補充對《左翼五論》的評論

陳雲繼續發表其《左翼五論》,今日見到他對他所說的第三論「反種族歧視論」進行批判,如此推算,看來他應該還有兩篇要發表吧。之前我已經寫了一篇網誌批評他的言論,現在再作一些補充。

其實,我相信任何一個思想稍為客觀的人,都會明白以偏概全、以種代屬的觀點,都是不對的。人,不可以因他先天所成的種族、膚色、國家、姓氏等等去決定他是否好人抑或壞人。難道生在中國的,便一定是壞人,生於香港的,就一定是好人?

無疑,陳雲舉的一些國內旅客的惡行,是事實,但不代表所有國內人都是那般德行,當然亦不應把個別、少數人的行為,作為理由去打擊、侮辱所有國內人。個別人做了不顧公德的事,應該要譴責、懲罰,但不應牽連其他人。陳雲鼓吹對所有大陸人的敵對心態,和當年希特拉貶低猶太人,要進行種族清洗,恐怕只是程度上的分別。相信絕大部份現代人,對大屠殺猶太人會覺得是荒謬、不對的,但見到陳雲仍然可以推銷他的反大陸人言論,希望只是因為香港人尊重他的言論自由,不是因為香港人認同他的偏激思想吧!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反對出缺安排的「理由」

人民力量利用立法會條例的修訂機制,對有關議員出缺安排的《2012年立法會修訂條例草案》,提出千多條修訂動議,進行所謂「拉布」。

政府提出這出缺安排的原因,是針對2010年社民連與公民黨進行五區總辭,企圖作為變相公投的行動。為杜絕議員再進行類似行動,政府本想以遞補形式,對自行辭職的職員不進行補選,以之前其他參選名單落選人取代。雖然我不支持那五區公投,但對那原方案,我亦有寫網誌表示不妥。在各方不滿聲音之下,政府進行了諮詢,最後選取了現方案,提交到立法會進行提票。

我認為現方案算是政府對支持五區總辭者的一個妥協方案,因為若果有議員認為有重大政治原因,想再搞一次辭職補選,新條例還是阻止不了,只不過是辭職議員自己不能再參選,要找其他人。不過,這限制相信會令議員決定辭職之前,考慮得更清楚。其實,貿然進行所謂變相公投,不但浪費公帑,更可能有對香港社會不利的政治影響。當年搞五區公投時,不單建制派,其他部份泛民亦不支持,正正顯示出那次公投對民主運動也不一定是有好處,是魯莽行為。

這個算是讓步了的出缺安排方案,泛民仍是表示不支持、不接受,我覺得這又一次是泛民不懂妥協、不懂真正「政治」的例子。他們的理由是這方案(引述自公民黨網頁)「剝奪《基本法》所賦與市民的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的機制」。這理由表面上很合理:方案的確是禁止了某些人參選,但實際上,這「剝奪」是否應算到政府頭上呢?

舉個例說:立法會選舉參選人必須在過往3年通常在香港居住,若果有人自己到外國居住,令自己不合資格參選,那是否算是被政府剝奪了參選權?若果一個在任立法會議員,想繼續在議事堂上議政,那便不要去辭職了。若果辭職,那他是不想做議員,想政府花公帑去另覓代替人選,那辭職後便不會又去參選。所以,現在方案,禁止辭職議員六個月內參選,對正常因個人理由辭職的議員,不會有什麼壞影響。如果真的有議員選擇辭職,那不是政府剝奪那議員的參選權,是那議員自己不想當議員、放棄參選權,亦是他自己間接剝奪了市民對他的提名權、投票權。

類似五區總辭、變相公投導致的選舉,是企圖借「選舉」達到政治目的的假選舉,根本和選出議事代表無關,但泛民沒有其他合理的反對原因,便只好硬說是剝奪了市民的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現在還借這冠冕堂皇的「理由」去進行拉布。若果真的這方案是「剝奪《基本法》所賦與市民的提名權、參選權及投票權的機制」,那被稱為「律師黨」的公民黨為什麼不提出他們常用的司法覆核去挑戰政府的「違憲」行為,要靠人民力量進行拉布這浪費時間、公帑的行為?所謂「剝奪」是真是假,是不言而喻了。

將癱瘓議會運作、令市民的利益受損作為要脅政府的手段,達到自己的政治利益。這種以無辜市民利益作為籌碼的策略,不是恐怖主義,算是什麼?

人民力量、社民連一直都鄙視民主黨等傳統和平、理性、非暴力爭取手段,說是無用的、不會成功的,我且看看今年九月立法會選舉,人民力量、社民連是不是會多贏了議席,泛民的總體議席是否因有他們的激烈手段而增加了。

2012年5月11日 星期五

《復仇者聯盟》片尾片段

早兩天看了《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

我在之前的一篇網誌已說過,對於這片的 3D 沒有很大信心,所以看的是 2D 版。對影片本身的水準,我覺得算是可以接受吧。雖然要求情節合理會是自招麻煩,但我仍想發一下牢騷:對於末段當外星(神界?)所謂大軍從守候已久的通道入侵時,來的怎麼只像是聊聊數十、頂多上百人,完全沒有大軍壓境的感覺。想起《二十世紀殺人網絡 Matrix》第三集,大量機械墨魚形機械人(sentinels)從 Zion 頂破洞蜂擁入侵時,類似的場景設定,壓迫、震撼感差得遠了...

話歸正題,承繼 Marvel 英雄電影的習慣,片尾出字幕時又加插了劇情片段,在出字幕前,影片亦提醒觀眾有精彩片段,問題是今次影片,是有兩段片尾片段,第一段是出了幾分鐘便播出,第二段要到所有字幕之後才播出。在我看的那一場,當播出了第一段之後,帶位員便大聲宣告:「多謝各位,請由後面離開!」我不知該帶位員究竟知不知還有第二段影片,若果不知,那戲院培訓是有不足;若果是知道,但基於某些原因作出有誤導的指示,問題更大。但無論是那一種原因,都不理想。希望戲院管理層在這方面多加改善。

p.s. 若果錯過了第二段的觀眾,該片段基本上是一段幽默的場景:主片尾大戰結束時,Ironman Tony Stark 很興致勃勃地提議到一餐廳吃東西,這片段便是回應那情節,只見幾個復仇者圍坐於一小餐廳的圓桌,各自各吃著東西,沒有任何交流...

致歉

昨天無意中發現,好像第二段片尾片段是北美版才有,國際版(相信包括香港版)是沒有的。香港版究竟有沒有,我不肯定,因為正如我之前的網誌已說過,我不會獨個兒留在戲院看字幕,尤其是場內員工已開聲送客,不過,在幾個網站看到同一說法,相信香港版是只有第一段片。(有片尾片段但帶位員「開聲送客」,自已有經驗,也曾在題為《雷神奇俠觀後有感》網誌中提過。)

在上文中對帶位員及戲院管理層的指責,深表歉意!

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

教師教材

這兩天,教科書價錢又掀起爭論,政府認為教科書和教材分開發售後,教科書價錢減幅太少,甚至有些仍有加幅,不能接受。有提議要老師自製教材,老師們說工作已經太繁重,沒有時間去做。

我已經離開學校很久,我那年代,除了中、英、數之外,印象中大部份其他科目的老師都不很倚靠教科書,上課時大半時間都是老師在黑板寫筆記,我們學生拚命地抄。有些理科科目,老師會選擇某些課本內的題目作為功課,教科書的主要功效,僅此而矣。所以,我覺得教科書的重要性,我覺得不很高。

要老師自己設計、編寫、製作教材,我覺得有容易達成的方法,就是全港教師一起去製作。根據政府教育局的數字,香港大概有500間中學,那教同一級同一科的教師,很可能有幾百個。幾百人同時去編制一套教材,每人應該不需要花很多時間吧?而且,製作了一次之後,以後每年只需進行更新,花的時間便很少了。這套共同製作的教材,只需要包含核心和基礎內容,滿足教學範圍便可,每個老師自己的獨門教學祕技,當然不必包括、公開。

其實,在現代互聯網年代,要編寫教材應該不會太難,單是維基百科,已經有大量不斷有人更新的資料,公開提供給任何人(包括老師)去使用。要學生花高價去購買教科書去學習知識,其實是守舊的笨方法。

當然,這恐怕是我一廂情願,要老師多花時間,就算能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有益社會,我不覺得他們會支持。

2012年5月5日 星期六

二次創作要豁免?

本來打算於5月9日在立法會進行二讀,被反對者稱之為「網絡23條」的《2011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在巨大的議員和反對者壓力下,政府決定延遲數星期。

很多反對者說這修訂草案會收窄言論空間,打壓創作自由,有很多喜歡改圖、改歌、歌影片作為戲謔的人,怕新例會令他們喪失這些「二次創作」自由,於是他們要求「二次創作」要得到豁免,甚至應該取消這修訂案。這條修訂案跟現有法例有多大分別,我不肯定,政府說其實無甚分別。公民黨亦承認,很多現有的「二次創作」其實已經有犯法,只是沒有人提出檢控和追討損失罷了。

聽到有些歌手、作曲、填詞人竟然支持豁免「二次創作」,我懷疑他們是否片面聽了豁免的偉大、正義,忽視了對原創人知識產權的壞影響。

若果豁免了「二次創作」的侵權限制,那以後下面的二次創作是否可隨意進行:

  • 根據電影,出版漫畫版
  • 根據小說、漫畫出電影版
  • 隨意從網上拿取相片,更收作商業用途,例如拿某歌星的相賣避孕套、衛生巾廣告
  • 將兩首歌剪成一首出售
  • 將舊曲填上新詞出售

其實,就算沒有豁免「二次創作」,那些不介意、歡迎其他人用他的作品的創作人,可以指明放棄自己的版權。這種無私的做法,在電腦軟件很流行,就是那些所謂「開源(Open Source)」軟件,容許有興趣人隨意採用、衍生不同版本;就算 Yahoo! Blog 網誌,作者(如我)都可以選擇不同的「授權分享內容」。這才是對原創人的尊重,亦提供原創人分享的自由。

作為非音樂、電影、寫作界中人,豁免「二次創作」侵權限制,對我是沒有(直接)害處,只不過是覺得很多香港人對不影響自己利益的表面「正義」,都很單純地認同。

若果真的豁免「二次創作」侵權限制,我擔心誰還會做「一次創作」那麼笨。所以,我覺得豁免將不會如有些人說是鼓勵創作,我恐怕會是令香港創意產業萎縮。

p.s. 作為一例子,我特意把這文章的分享限制設定為「署名-非商業性-禁止衍生之共享創意」,可見到右下角幾個小圖標示。

2012年4月24日 星期二

談陳雲的「左翼五論」

見到 Yahoo! 香港有題為《簡體字入侵香港-左翼五論》的連結,點擊下去,原來是陳雲一篇批判使用簡體字和反對不歧視大陸人的文章。

我個人覺得,陳雲的立場一向偏激,對大陸人很仇視和歧視。當然,這種取態在香港很有市場,所以他亦混得不錯。不過,我覺得很多時他也只是強詞奪理,以偏概全。

好像這篇《左翼五論》,既說「袒護簡體字及使用簡體字的大陸人,彷彿大陸人是自由選擇使用簡體字似的」,我便不明其立場。若果他明白大陸人不是自由選擇使用簡體字,那不應對他們多點體諒嗎?香港的商戶、服務者、公共空間如果在展示繁體中文時,同時為方便「被迫」用簡體字的國內同胞,同時展現簡體字,對香港人有什麼害處?

見到香港出現簡體字便說成是「殘體字入侵香港」、「香港文化即行失守」、「大家無得撈」,只是其恐嚇手段,看不出個理據。

我亦有看到 Agnes b 餐廳只有簡體字而沒有繁體字那新聞,但相信那只是個別商人的愚蠢行為,不代表政府政策,也看不到正形成風氣。做出這些「貴內地人賤港人」的可惡行徑,相信有不少正正是一些見錢眼開的香港人。就算將來真的是香港商店全部簡體字化,都是物先腐而後蟲生,怨不得大陸人。

文章說到用簡體字會「破壞中華文化傳承」,也是似是疑非。有不少古文是用繁體字,但說實在,香港人有多少能看得懂四書五經原文?更不要說在楷書之前的其他文字寫成的古文。要看懂那些經典,都要倚賴專門研究人員為普羅大眾作現代白話文翻譯、註釋,多譯一個簡體版,有什麼困難?我看香港做中國文化學術研究的,不見得比國內多或者強吧?若果當年五四白話文運動推行時陳雲有發言權,相信已經大力反對,說人民不學文言文會「破壞中華文化傳承」,今天香港人要繼續「之乎者也」。



當然,除非香港教育也採用簡體字而棄繁體字,否則香港繁體字被取締的一天絕不會來臨。當然,對那些想從世界五份一人口的中國賺取利益的商人,他們提供簡體字可說是面對現實,但在其他情況下,如在香港的教育、只針對本地市場的商業(如香港報刊),看不到會使用簡體字的誘因。香港政府時常想推動的兩文三語,是希望港人能有最大的競爭力。若果要香港人能爭取龐大的國內市場,學習簡體字內和國內溝通,不只是無可厚非,更可說是明智之舉。

陳雲可以繼續盲目的堅持不寫不看簡體字,那他的文章便只給香港人、頂多台灣人看吧(新加坡也是用簡體字)。香港有不少人愈來愈有島民心態和形態,英文又學不好,又不想和大陸有任何聯繫。希望那些人就算自我感覺良好,但不要阻礙香港整體發展,害了下幾代人。

p.s. 文章中說曾志豪是「左翼」,哦,他從何時變了左派,抑或是他客觀之言不為陳雲接受,被他打成左派?



2012年4月21日 星期六

手機 App 有陷阱

見到題為《Android 假 Instagram 藏黑客陷阱》的報導,指一些很受歡迎的 Android 程式 App 如 Instagram 和 Angry Birds,出現一些包含陷阱的偽冒,在一些非 Android 官方網站中給用戶下載使用。程式會在未經授權下自動發放短訊至電話,用家有可能跌入巨額電話費陷阱。

不知道為什麼會有用戶會從非官方網站下載 Apps,尤其是免費 Apps。據我理解,有些接受不了 Android 官方(即 Google)的銷售規限的國家,例如中國大陸、台灣等,是不可下載得到收費 Apps,但免費 Apps 應該沒有此限制。所以,實在沒有必要到非官方網站下載,增加自己的風險。

不過,其實我覺得更大的問題,是就算是從官方網站,也不一定是沒有問題。因為 Android 不會對任何 Apps 預先審查。所以,任何程式開發者都可以寫一個收集個人資料、發短訊、打電話、使用網絡傳輸等敏感或增加電話費的陷阱 Apps,放到 Android 的官方網站上讓人下載。

那用戶有什麼保障?其實在一個 App 能使用那些高風險功能之前,要取得用戶的授權,Android 官方網站在每一個 App 的網頁也有「權限」書籤頁,列出要求那些權限,下載一個 App 之時,會再列出並問用戶是否接受。若果用戶發覺一些無理或過份要求,應選擇不下載。這種形式,可說是把保護責任、篩選 App 責任,放到用戶身上。不過,我發覺相當部份,甚至大部份用戶,都視那些授權要求、警告如無物。

可幸的,流行的 Apps 都已經有很多人下載,做了「白老鼠」,有問題的話可能都已被揭穿。但是,如果基於個人需要或喜好,下載一些冷門的 Apps ,用戶實在不應掉以輕心。

2012年4月20日 星期五

民航客機飛行中開門?

今天見到題為《國泰港航班鬧恐襲驚魂 菲漢襲空姐圖開緊急門 蒙通社稱「恐怖分子」》的新聞。

文中引述了幾方面不同的報導,包括國泰航空、新華網、蒙古傳媒、香港警方,又引述了議員對航空公司的指責,指「事涉乘客襲擊機組人員及企圖打開機門可危及航空安全,航空公司應主動公布,而不是待傳媒在不掌握實情下報道、謠言四起才作澄清」。

不知記者、議員、大眾市民有沒有想過,在一般「認知」下,打開機門會做成強大氣流,把人吸出去,印象中好像還會做成飛機失速墜毀...不過,這些「印象」是否都是來自電影呢?

如果打開機門可以「危及航空安全」,那麼那些自殺式恐怖份子,豈不很容易令飛機墜毀,造成數以百計的死傷?如果飛機墜落民居、商業中心,死傷數字豈非更可怕?

最奇怪的,怎麼好像沒聽見過發生類似的恐襲。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民航機正常飛行途中,根本人力就不能打開機門。大致上的原因,是因為民航機飛行時機艙內必須加壓,加上機門是「內崁式門(plug type door)」設計,飛行中要打開機門根本非人力所能做得到。可能真的恐怖份子會研究過,未至如此無知。有興趣的讀者,可以 Google 一下,如「airplane door open in flight」。

這篇新聞報導,沒有這方面的解釋,議員甚至說「企圖打開機門可危及航空安全」,且說他們不是有心危言聳聽,恐怕是疏忽沒有提供全部事實,引起輿論譁然,可能令不知情飛機乘客擔心。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是否獨裁時代來臨

前天,候任特首梁振英突然宣佈,2013年私家醫院的「雙非」孕婦配額應為零,而就算她們的嬰兒在香港出生,嬰兒亦不能保證能有香港居民生份。

大量大陸孕婦到港產子,令香港的醫療機構及人員,應付得透不過氣,令本地孕婦輪候床位困難,亦有可能增加香港的福利開支負擔。這困擾香港多時,令香港人憤憤不平的問題,政府一路都找不到好的解決方法,行政手段、釋法、改基本法都好像有本身的問題要考慮。當前天梁振英突然說出零配額,雙非嬰將沒有居港權,立刻獲得絕大部份市民、議員的歡呼,覺得梁振英做得好。

我對能解決雙非問題,很是歡迎。但是,想深一層,究竟梁振英的方法,是否最好的方法呢?我覺得不是。

私家醫院對零配額覺得很突然,而且非常擔心。現在,那些私家醫院有相當部份的收入,是從提供孕婦服務而來,如果沒有了這方面的收入,有些醫院聲稱有結業的可能。他們的代表又指出,如果單單是零配額的措施,恐怕會有些大陸孕婦選擇提早入境,非法居留至分娩,再闖公立醫院急症室。這將不能完全解決雙非問題,而且會增加公營醫院的負擔。

當然,梁振英建議的另一部份,指雙非嬰兒不能有香港居民生份,正好阻止了那些希望嬰兒得到香港居民生份的孕婦,應該能大幅減低那些純粹想為嬰兒得到居港權,合法或非法到香港分娩的孕婦數目。

但是,既然能令到雙非嬰兒不能有香港居民生份,為什麼還要對私家醫院實施零配額,無端斷絕醫院這方面的收入?若果內地孕婦明知嬰兒將不會有香港居民身份,但對香港的醫療機構較有信心,始終想到香港來分娩,為什麼不讓她們來,令醫院保留一部份這方面的收入?

所以,梁振英所說的措施,是不必要地加重了對私家醫院的傷害。梁振英一直都說未組管治班子,那這些措施是否他自己想出來的,有沒有和其他人、持份者討論過?我懷疑是未有。他競選期間已經說過,「社會共識永不能取代領袖的價值觀及領導能力」,加上現在他這樣獨斷獨行,給我獨裁者的感覺...

希望是我未知全部事實、是過慮了。


另外,現政府遲遲未能解決的雙非嬰兒居港權問題,究竟他如何達成得到,我很有興趣去知道答案。

2012年4月15日 星期日

美國電視劇 – 實力派世界

現正在明珠台播出的外國電視劇,掛頭牌的主角,有近半都是 40 開外的演員:

  • 律政師太  Harry's Law 的 Kathy Bates 生於 1948年, 63歲
  • 醫神 House 的 Hugh Laurie 生於 1959年,52歲
  • 靚太唔易做 Desperate Housewives 裡,幾個靚太中,除了最後生的 Eva Longoria 是37歲,其他的都已經是47歲或以上
  • 天煞 Falling Skies 的 Noah Wyle 生於 1971年,40歲
  • 法證伊人 Body of Proof 的 Dana Delany 生於 1956年,56歲

這些劇集都很受歡迎。戲劇好不好看,演員的實力和經驗是重要的,不可單靠青春或外表。

2012年4月11日 星期三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今天下午,到老麥去試那蘑菇漢堡。之前已經試過便宜一點的蘑菇足三兩餐,今天打算試貴一點有煙肉的特級蘑菇足三兩餐。兩款蘑菇包是用同一款的外盒的。當把餐拿回座位,打開紙盒,發覺那蘑菇漢堡包沒有生菜和煙肉,於是拿回收銀處詢問,收銀說:「係喎,俾錯你。」跟著她把包遞給負責執食物的少年伙計,說執錯了。那伙計把一正確的特級蘑菇漢堡包拿到我跟前,問我:「你係唔係要特級嘅?」我真感奇怪,明明收據上已清楚打印明是特級蘑菇漢堡,難道他有閱讀障礙?我答:「係特級」,他才把包遞給我,並說包裝上,兩款包的分別是:特級那款會有牛油紙包裝,普通那款沒有...不很明白他告訴我這分別的原因。

當然,如果我是買外賣,可能是追討無門。

試過兩款蘑菇漢堡包,沒有什麼特別,始終印象中當年平、靚、正的哈廸斯蘑菇漢堡包,好像好味些。既然味道一般,價錢又相對其他餐貴,又有不愉快經驗,不會再吃這兩款餐了。

由始至終,沒有人向我道歉,難道他們覺得錯不在他們?可能是「對唔住」、「唔好意思」很難說出口吧?說不出口,唯有聽 Elton John 唱首好歌吧:

Sorry seems to be the hardest word


2012年4月10日 星期二

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

很多泛民和市民,喜歡說中央、港府破壞一國兩制,令我很懷疑究竟他們明不明白什麼是「一國兩制」,抑或是亂扣帽子,人云亦云?

一國兩制,是指中國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而香港回歸中國之後,保持一直奉行的資本主義制度。我看回歸差不多15年的香港,行的還是資本主義制度吧?若果說有人正在破壞或有企圖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恐怕是那些搞大政府、福利主義的泛民吧?最諷刺的,長毛梁國雄最喜歡罵共產黨、罵人是共產黨員,但常常著在身上的哲古華拉,正正是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者!

基本法的「港人治港」,你亦不能說現在不是,因為政府主要官員,全都是香港永久居民。

如果中央插手香港本地事務,你可以罵它違反「高度自治」。當然,「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不過很多泛民只見到「自治」,看不見「高度」這限制。

很奇怪,罵「一國兩制」被破壞的議員和市民不斷,但又沒有人指出這明顯的錯誤,這令我對香港人的政治知識有多成熟,很懷疑。


2012年4月1日 星期日

電影片尾字幕

電影的一個傳統,是主片結束後,會出一串字幕,列出有份製作電影的人員及崗位。我印象中,好像老舊一點的電影,無論港產或外語片,都只有片頭字幕,結束時反而只有「The End」、「完」或者「再會」之類。翻查了一下維基百科「Closing Credits」的資料,說片尾字幕大約要到 70 年代才形成習慣。

以往,片尾字幕只有列出名字的作用,但近幾年,愈來愈多電影在片尾出字幕同時、中間、之後,會再有一段影片,補充主電影,或作為下一套續集的引言。香港觀眾的觀影習慣,是一出字幕,便會開始離開。那種在字幕同時播出的片段,如成龍那些電影,通常觀眾都不會錯失,但其他那些播了一段字幕才續播片段的,便可能會有不知情的觀眾錯失了。

有些人說,看片尾字幕,是對電影製作人的一種尊重,並說香港觀眾是比較沒有這種看字幕的應有禮貌,說外國觀眾大多會看完字幕,所以不會錯失那些附加的影片。我沒有在外國看過電影,外國觀眾會否看片尾未幕,我不知是耶非耶。

我自己一般來說不會在戲院看片尾字幕,除非明知有片段。主要原因,是因為香港觀眾沒有這個習慣,單獨坐在戲院看 5 分鐘左右長的片尾字幕,總覺得會引起其他人的奇異目光,亦恐怕阻礙了已經在打掃的戲院清潔員工。相反,當我在家中看電視播的電影,又或者是自己看影碟,有時反而會把字幕看完,通常是看看誰是導演、監製、主要演員名字,和看看有沒有中國人名字。我印象中,第一部自己發現有特別片尾情節的,是在明珠台 N 年前播出的 1985 年電影《魔笛追魂 Young Sherlock Holmes and the Pyramid of Fear》,在字幕完結後,有鏡頭交代劇中大反派原來未死。那電影自己很喜歡,可惜未有續集。

我覺得片尾字幕,是作為記錄製作人員名字及崗位的功能,
讓有興趣者可知道那些資料,但我覺得看不看片尾字幕,和尊不尊重製作人,不應劃上關係。有看字幕的人,不應批評其他人不尊重製作人,尤其是現在,所有電影都會出影碟,亦有很多有自己的電影網站,觀眾根本不用留在戲院看字幕,才知道製作人名稱。而且,電影的字幕不但長,除了幾個主要製作人和演員之外,其他人的名字字型也比較小,滾動也相當快,我想知那些有在戲院看字幕的人,看完之後,究竟記得多少個名字?而且,作為記錄功能,西片的字幕中包括的製作人,可說是鉅細無遺,很多時連負責會計、餐飲等人的名字,也包括在內,我不知道那些職位的人,會不會覺得自己必須被觀眾尊重。如果覺得觀眾應該「尊重」電影製作人,那跟隨這做法,巴士上的電視應播出巴士司機、保養維修員、管理人員等等的名稱;去酒樓進餐,餐牌上應該有廚師、侍應、收銀、打掃等的名字;每個網頁也應有齊設計、程序編寫員、上至經理、下至辦公室清潔人員的名稱。不單要有,而且顧客必須看,否則是「不尊重」有關人員...

所以,我覺得看了片尾字幕,不代表尊重製作人;未有看字幕,不代表不尊重製作人。而且,說是「尊重」,我覺得是言重了。





2012年3月23日 星期五

3月25日特首選舉預測

這幾天,三個特首候選人當中,梁振英的走勢好像愈來愈好,更開始有傳言說中央、中聯辦已經開始影響選舉委員的投票選擇,希望他們投梁振英一票,更有不少團體已表明會投梁振英的票。今天的新聞報導指,如果民建聯那百多票如果決定全投給梁振英,那他會有五百多票,離成為特首所需要的六百零一票,不遠矣。

我覺得當今晚七時半左右,如果民建聯開會後,真的決定全把票投給梁振英,那梁振英將會在3月25日正式選舉日勝出。但相反,如果民建聯未有決定,那我會預測3月25日會是流選收場。

我覺得中央政府是有豐富的政治對奕經驗,如果它真的是支持梁振英,不會如此出面,反而應低調,以隱密的渠道去組織投票。如果現在梁振英真的勝出,那豈不給人「中央干預」的口實?做法是不合理,亦不像是政治老手的作風。所以,如果愈傳中央出面支持梁振英,我反而覺得是中央愈容不下梁振英。而且,最近被人形容是政治自殺,唐英年是要與梁振英同歸於盡的指控,我覺得也可能是中央默許,唐英年犯錯辜負了中央的寄望,為中央挫梁振英的贖罪行動。

雖然最近,有不少人大代表、親中選委說不希望3月25日流選,但我不明白流選對中央有什麼壞處。流選正好製造出一個合理的時機,讓之前未有參選的人(如曾鈺成等)加入,相比在之前唐英年出事,如果幾個人在那時突然插入,反而會給人中央找人代替的感覺。

當然,究竟中央、中聯辦有否如傳媒所說出面幫梁振英,不知是否屬實。我這普通閒人,沒有內幕消息,只是猜一下,看看結果是對是錯。

3月25日後續:

梁振英結果當選了。如果按我根據民建聯公開支持梁振英,他會勝出的預測,算是對的吧;但如果按中央、中聯辦出面支持梁振英,他應落敗之預測,那我的預測便是錯了。當然,正如我之前的結語:「究竟中央、中聯辦有否如傳媒所說出面幫梁振英,不知是否屬實」,泛民把競選抹黑成有中央干預,絕不出奇。

無論如何,如我之前的一篇網誌說過,唐、梁或何之中誰人當選,我都不很關心,且看梁振英的管治下,香港會有如何發展。

2012年3月18日 星期日

政治抹黑

正在進行中的特首選舉,兩個建制派參選人唐英年和梁振英的「黑材料」層出不窮,其中有些已經知道是真的、有些不知真假。

今次的兩個陣營有互揭黑材料甚至政治抹黑,相信是不爭的事實。有些民主、普選支持者指今次是小圈子選舉,認為小圈子選舉就是這樣,如果一人一票選舉的話,便不會有這情況。

有這想法的人,我會視作是「迷信民主、普選」。政治選舉,抹黑、人格謀殺(Character assassination)根本不是稀罕的事,在民主選舉經常出現。試想想,連大部份人認為很清白、甚至有人指稱有「政治潔癖」的台灣總統馬英九,也有「首長特別費案」,被指貪污,最後被判無罪。日本、台灣的黑金政治,美國選舉的爾虞我詐,基本上不是什麼祕密,不少電影、電視劇都以選舉作故事背景和骨幹,近期的《選戰風雲 》和明珠台正在播放的《緝兇記  The Killing》,正是一些例子。

所以,說普選不會有選舉抹黑,是沒有事實根據支持。當然,普選有其好處,但不是只有好處,也可能會有小圈子選舉的壞處。對普選「有讚無彈」的人,如果不是迷信,恐怕有盲目推銷,甚至欺騙市民之嫌。

2012年3月10日 星期六

香港出現大陸拐子黨?

最近,網上流傳出現懷疑大陸來港的拐子黨,而且好像愈傳愈多「親身經歷」,更開始有新聞報導

我對於這些「報導」,很有存疑。首先,警方未有收到被拐子女的人報案。從網上描述出愈來愈多的「事例」,難道這些已流傳或其他不知數量的的拐帶事件,拐子黨全都失敗告終?真的是如此幸運,或是很多、甚至全部「事件」都是虛構?

我懷疑事件的真實性,因為不明白拐子黨如果是來自大陸,為什麼他們不在國內拐帶,要到香港來拐香港小孩?要「處理」這些被拐小孩,是麻煩很多的事:怎樣把他們運回大陸?過邊境時如何不被發現?小孩到大陸後,除了廣州市、深圳等廣東話流行的地方外,其他地方那些小孩便會言語不通,引人疑竇。而且,大陸內地有小孩可以拐帶,為什麼要專程冒險來港犯案?

不少香港人很仇視視國內人,穿鑿附會、虛構事件去抹黑國內人的可能性不可抹煞。只是香港(口頭)「正義」的人實在太多,一聽說有拐帶小孩的喪心病狂事件,還說是大陸人做的,立刻沸騰起來,罵大陸人沒人性、罵政府沒有盡責。

為人父母,照顧、保護小孩當然是一刻也不應該鬆懈。但是,在未有真憑實據之前,若果因為一些謠傳而過份擔憂,是不必要。市民也不應對網上流傳的,照單全收。

2012年3月8日 星期四

3D 電影、電視

今天去了看《3D 異星爭霸戰:尊卡特傳奇 John Carter》,覺得未有我期望中理想。由於之前已經對故事背景、故事大綱有些了解,故事的發展便不能帶給我什麼驚喜。

不過,我想談的,可不是《3D 異星爭霸戰:尊卡特傳奇》這片,反而是在影片播影前,戲院播了一段 3D 的復仇者聯盟 The Avengers》的預告片,雖然是 3D ,但感覺上很奇怪,尤其是當有演員的場景,感覺是那些人是在一個平面,而背景是在後面的另一平面的 3D,類似是那些 pop up card 的感覺。

到網上維基百科關於《
The Avengers》的網頁,裡面說這電影的 3D 效果是後期製作,轉換(convert)而成。怪不得效果不很理想、很別扭。

看了不少 3D 電影之後,愈來愈對 3D 電影有保留。那些真的以 3D 攝影機拍攝(如
《阿凡達 Avatar》)效果還可以,那些以 2D 拍攝並純粹以後期製作轉換成 3D 的(如惡名昭彰的《人、神、魔戰 Clash of the Titans》等),觀影期間的 3D 感其實很少。

3D 電影的戲票價錢比 2D 電影貴 30% 至 50% 或更多,若果 3D 效果根本不顯著,我實在不想多花那些錢,又要架上 3D 鏡。但是,最近的 3D 電影,好像都沒有 2D 版,觀眾不能選擇。

上星期看了另外一套 3D 電影《3D 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Hugo》,內裡有說到當百年前人第一次看電影時,雖然只是 2D ,但觀眾見到影片中的火車向他們衝過去的時候,都不由自主地想閃避。是啊,其實人腦根本會憑見到的影像去理解三維關係,其實並不是必需要 3D ,才可理解到影像的層次。

若果一套電影真的是以 3D 拍攝,而影像的三維層次對那電影是很重要的,如有大量不同層次的風景片,那我覺得 3D 會有其好處,也應該會值回票價。相反,一套以演員近攝、劇情為主的電影,我覺得 3D 的優點並不明顯,貴票價是物非所值。好像《3D 雨果的巴黎奇幻歷險 Hugo》,我覺得不必使用 3D 拍攝。

另外,我對 3D 電視更有保留。在「小螢幕」看 3D ,會不會變成看模型的感覺?我不知道,因為家中沒有 3D 電視。不過,過去的一、兩年,3D 電視好像流行不起來,當然其中價格和 3D 內容缺乏也是因素,且看看將來 3D電視 能否「出生天」。

2012年3月2日 星期五

特首曾蔭權的困局

有朋友評論我的網誌所表達的意見,很多時都與大部份其他人不同。我自己覺得,其他大部份人有的共識,我多加一把聲音,沒有什麼意思,相反如果我有不同的意見,提出來倒可以令有緣讀者從不同角度去看一見事,就算是說的不對,希望最少還可以讓讀者動動腦筋、活一下頭腦吧!好像特首這個多星期被質疑收受利益事件,我與大部份香港人的想法好像很不同。

特首曾蔭權被傳媒、議員、輿論無情地鞭撻,感覺上全香港的市民都是對他恨之入骨,好像肯定他是極大貪官,恨不得寢其皮、食其肉。

今天聽了幾分鐘梁家永主持的《千禧年代》,聽到罕有地有一市民為曾特首講些好話。梁家永雖然沒有對那聽眾的言論表示同意與否,但聽其語氣,明顯是不同意。

那聽眾的意見,和我的想法相當一致。從曾特首休假期間被攝到在澳門出席宴會,傳媒隨即爭相報導、「揭露」多個所謂「醜聞」,如乘搭富豪的私人飛機、遊艇、租住深圳豪宅、免費使用酒窖、獲地產商贈跑步機等等,《明報》更在報章中呼籲全港市民提供曾班子黑材料,如此旗幟鮮明地針對單一名人,真是開先河。道理上沒有什麼問題,但只針對一個人,《明報》的立場有多中立,很令人懷疑。

雖然《明報》和其他傳媒對挖曾特首的黑材料不遺餘力,但已報導而有實質證據的,可像來來去去只是:搭遊艇、搭飛機,傳媒、議員不能否定深圳租樓是以市價租賃,有議員、傳媒於是轉移質疑特首的退休金不足以支付租金,是有問題,這想法很幼稚,難道特首沒有積蓄,只可倚靠退休金?可能那些議員、傳媒就是沒有儲蓄,只倚靠公積金或政府福利,所以以己度人。

有說特首三年租金總數,比不上那單位的三百萬裝修費(最初傳媒說一千萬),又是奇怪的說法。難道那裝些裝修三年後不能使用,會自動消失爆炸?一間屋、一個單位放租,很多時不單都有裝修,很多還有電器、廚房和浴室設備、床和櫃等,那有業主會以那些價值去計算第一個租客的租金?

曾有報導指特首免費使用酒窖,後來各方證實,原來是特首賣出了一批紅酒,價值200萬,並低調捐出了款項給三間慈善機構。誣告被揭穿後,各傳媒、議員完全沒有因「誤會」了特首而致歉,只當是沒有發生過。當然,200萬之數價值遠高於幾次遊艇、飛機的服務價值,大家都樂意不去比較。

至於有實質「證據」的那些遊艇、飛機等指控,雖然特首自己所訂的規矩不為其他人認同,但沒有證據顯示那些款待令到特首作出了利益回贈。本來香港的法律精神是疑點利益歸於被告,舉證責任在指控一方,但大部份香港人都樂意剝奪曾特首這些權利,不單只憑表面「證據」、議員和傳媒的主觀憶測、甚至以第三者無中生有之辭去指控,尤其是身為律師的謝偉俊,竟然覺得可直接進行彈劾。

而且遊艇、飛機接送,在富豪和特首的生活水平來說,未必是什麼大利益吧?如果接受那些款待要申報並公告天下,那議員們等乘坐朋友、其他人私家車,恐怕亦要申報。而且,如果那些富豪和特首沒有因那些款待而要求或提供有損公眾利益的回報,仍視作不當行為,議員們明目張膽地搞「蛇齋餅糉」和街坊特惠旅行團,賄賂的嫌疑更大;根據曾特首被譴責的邏輯,市民接受那些「利益」,縱使未曾影響投票的選擇,也是同樣不應該,否則是雙重標準。

當各方面都好像很肯定曾特首是非法收受了利益、是貪污受賄,廉政公署好像會應投訴進行調查,但如果曾特首是受賄,那眾富豪豈不都是行賄者?奇怪的是罵特首者人聲鼎沸,但卻沒有什麼聲音去譴責有人行賄。是對事抑或對人?

其實,與其去猜測曾特首是否收受利益而回贈富豪好處,更合理的做法,是搜索一下有沒有客觀事實,那些涉事富豪有否在曾特首介入的情況下得到某些好處。香港政府的運作,基本上是以制度為骨幹,不是特首「說了是」,曾特首作為一個領導,他如果要干預某些政策、政府運作,很難可以私下去做得到,必會有其他官員、議員、下屬知情,所以如果真的是有那些干預事件,相信那些知情者應該已經舉報。直到現在,實在的人證,沒看見過。

傳媒為了自己的政治立場、增加銷售量,議員為了賺取政治利益,市民被傳媒潛移默化地相信有錢人、官員、政府是妖魔,所以他們都對特首都大力攻擊。現屆政府問責官員,可說是勢孤力弱,可能是全世界政府中最被孤立的一個,因為它既沒有極權國家操縱傳媒的能力,也不像西方國家有政黨去護航,有友好傳媒去替政府說話。香港政府連以公帑支持的香港電台也不能任意使用,特首和官員們只好祈求有人能不跟大氣候、說些中肯話。

總結一句:我不知道曾特首有否和某些人有利益輸送,但我看不到實際證據或合理懷疑。

2012年2月29日 星期三

全民退休保障

我對於不需資產、入息審查的政府福利政策,一向都很有保留,其中有些政黨、議員大力鼓吹,不經審查的「全民退休保障」,也不例外。

之前我已有網誌批評很多人都不替自己準備退休生活,只是盡用口袋每分每毫,倚靠將來政府提供退休保障。我亦有網誌解釋不經審查的(所謂)扶貧措施,是有相當部份會用非其所,減少了應受助人的可用資源。今天看到報章報導的一個調查,正好有數字可解釋這點。

報導引述香港花旗銀行去年十一月至今年一月進行第九次百萬富翁調查,推算本港擁有一百萬元現金、外幣、股票等流動資產
的港人,有五十二萬七千人,每人平均總資產有九百三十萬元。調查又發現富翁之中,兩成一為退休人士。

根據這數字,即可計算出香港的退休人士中,有十一萬零六百七十人為百萬富翁。若果現在已實行有團體要求每退休人士派三千元的話,那每月總共要派三億三千二百多萬,每年便是要派差不多四十億給這些已退休百萬富翁。將這四十億用於其他更窮困人士身上,應該更合理。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只得一百萬流動資產,在現金社會,可不能說是富翁。但原則上,不經審查的福利,不能輕率推行,以免浪費公帑。

2012年2月22日 星期三

傳媒、議員,真癡?假呆?

有報導指特首曾蔭權乘坐了富豪遊艇、私人飛機、去了一個酒席,於是傳媒和議員便質疑特首「出賣小市民」、「官商勾結」,大加鞭撻。

富豪用自己的遊艇、飛機去接載朋友,請朋友用餐,以他們數百億家財,等於一般人請朋友乘巴士、喝罐汽水差不多,難到一定是不可能,一定要從朋友取回「著數」嗎?


曾蔭權有沒有和商人「勾結」,我不知道,但我看不到證據。難道他坐了一、兩次遊艇,乘坐了一、兩次私人飛機,食了一、兩次飯,便值得他出賣港人?這些值得多少錢?連金錢利益也沒有就會去出賣港人?

如果曾蔭權或任何人收受利益,肯定是暗中進行,那會是在光天化日之下,樣你記者輕易跟蹤、拍攝、翻查記錄?傳媒沒有深入調查,或深入調查但沒有證據,隨便憑主觀意願、立場去無限上綱,是沒有職業道德。

議員們對傳媒的報導照單全收,也表現出對人不對事,人云亦云,或者不能用邏輯去作客觀分析,顯出那些議員的無知和低水平。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所謂新聞中立

這幾天唐英年住宅地庫的僭建醜聞,越搞越大,傳媒亦越來越興奮,不惜人力物力去報導。

唐英年、梁振英都不是我心中的特首理想人選,何俊仁自己都說明知沒有勝算,可以說,在這幾個人之中,誰當選我都不很關心。

今天聽到一些新聞報導,引述一些自稱工程界致電烽煙節目的「專業意見」,表示那地庫不可能是在上面樓房建築好,屋宇署驗收後才挖掘出來,因為那樓房會倒塌。我自己雖然不是工程界,那方面的知識很貧乏,但是我覺得根據常識,樓宇建成後才挖地庫,並非不可能。且不說地鐵興建時地面已有大量現有樓宇大廈,很多地下開礦,甚至簡陋如監犯、走私客偷挖地道,都是在現有建築物或者山岩等之下進行,絕非沒有可能。所以,除非記者有向真正專家求證,我覺得那聽眾有信口雌黃,想當然之嫌。

當然,唐英年住宅那地庫是在驗收之前抑或之後開始挖掘,我不知道,我覺得都有可能,但新聞報導隨便引用自稱專家的聽眾來電,作為評論報導,是懶惰不去求證,甚至有借詞誹謗之嫌。

不過,這種隨便憑路人甲、乙、丙之言去代表民意,進行批評甚至打擊,已經不是新鮮事。這種「本少效益大」的方法,可預計會繼續不停在新聞報導中看得見。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扶貧審查

剛聽了一電台的一節所謂評論員的評論,其中對於要審查的扶貧措施很反感,覺得是為難那些受助人。

很多人都好像不介意那些不需要扶助的人得到政府提供的利益。好像上年派 6000 元,很多人都提出連富豪也可以領取,又例如生果金,很多人都將老人等同為窮人,(不知這算不算是年齡歧視),但老人之中,當然是有些是富有的,有些雖然自己退休後沒有收入,甚至沒有很多積蓄,但如果子女成材,不一定是生活艱難,反而可以享受天倫之樂。

總之,年老不等於窮苦無依,但很多政客、政治評論員、一些自以為是為民請命的人,總是喜歡對於老人、退休人士盲目派錢。他們很多到覺得,人人派錢,就算是不必要的派了給沒需要的人,也不打緊,反正是政府有錢。其實,這不是有錢人拿多了錢的問題,是窮人少拿了錢才是重點!道理很簡單:如果不需要把錢派給沒需要的人,有需要的人便可多派一些。例如:一萬元如果要派給十個人,每人只可拿一千元,如果只需要派給五個人,那五人便可拿二千元,多拿了一倍!道理是小學生也能明白,但很多人卻硬是視而不見。

審查,對某些本來有資格領取的人,可能真的會造成一些困難,但那些是多數或是少數呢?很多政客、論政人士就是喜歡把一些個別例子作為理由,反對任何審查。特別例子只需特別處理便可,不用以標準去遷就。正如大部份床都是6呎長左右,那些床肯定不為姚明甚至算是矮一點林書豪(6呎3吋)等籃球員所接受,難道是全部床要做 7 呎甚至 8 呎才對麼?

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特首選舉與政治決定

突然有個奇想:如果我是中央,我會讓誰做下屆特首?

現在,大部份香港人的理解,中央是屬意唐英年。梁振英雖然同是建制派,但獨斷獨行地硬要參選。不過,在多方面梁振英皆顯出建制中人的特質,不會硬與中央對抗。另外一個參選人何俊仁,當然是不為中央所接受,也無可能勝出。不知香港人是實事求是,抑或是對於梁振英的表現很受落,在民調中,梁振英的支持度比唐英年的有相當大的距離,而民主派的何俊仁竟然敬陪末座,得十數個百分點。

有很多普羅市民,都說支持梁振英,為他說好話,港大還會搞個全民普選特首,很可能結果會是市民支持梁振英。相反,市民對唐英年冷嘲熱諷,不斷謾罵。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唐英年當選,會是在民意低落下就任,連董建華、曾蔭權當年初就任時的蜜月期也不會有,會施政困難,對香港政府、中央政府恐怕都沒有好處。

如果是出人意表地由梁振英當選呢?那些為數相信有接近一半的市民,當然很難自打嘴巴,突然反面說不支持。他們更會為自己的選擇能改變中央的原先決定而大感光榮,認為是民意的一大勝利。於是,市民可能會為梁振英當選而高聲歡呼,展示出萬眾一心的好景象。市民不能再說梁振英是中央硬塞給市民了,將來如果市民對他不滿意,很多支持者自己都要負些責任,不能如罵董建華、曾蔭權般狠了。既然梁振英也是「聽話」的,為什麼不讓他做?

所以,如果我是中央,會讓梁振英當選。

2012年2月8日 星期三

立法會議員打算加薪一倍

上周五立法會秘書長吳文華對記者表示,小組委員會經討論後,建議下屆立法會議員月薪與局長月薪一半掛鈎,實質數字為加薪一倍至月薪14.1萬元,引來輿論嘩然。

若果討論政治敏感度不足的事件,恐怕沒有比這更明顯的例子。市民作為納稅者、議員的「老闆」,對於加「僱員」的工資,當然不會輕鬆答應。立法會議員如此貿然提出加薪一倍,當然惹來市民強烈反應,紛紛對議員是否值得那加幅、甚至現薪酬水平,大表懷疑。議員此舉動,可說是自取其辱。

我當然不支持議員這加幅。我認為現時的薪酬水平,已經可以吸引有心服務市民、有能力的人參加議會。而且,我認為現在大部份(甚至全部)立法會議員,都是表現不佳,比較好的,只算是合格而已,說要加薪一倍,是與表現不符。

很多議員,說自己代表民意、反映民意,便是盡了議員責任。純粹了解市民意願、傳遞民意,那聽聽烽煙節目、看看網上討論區,頂多對議題做些民意調查便可以了。我看不到做這些事情,有什麼難度,值得每月領取七萬或者更高的月薪。

我想要的議員,在反映民意之前,要對議題作出全面和客觀的分析,怎樣才是對市民最有利,再深入淺出地解釋給市民聽利弊之處,最後才是搜集和反映民意。當然,前部份是花功夫、考議員的分析和溝通能力的。而且在贏取市民好感角度,前期工仍是低「邊際利潤」的。但是,一個真心為市民,不甘於只做門面功夫的好議員,應該不會只捨難取易,妄顧市民的真正利益。可惜,這種真正稱職的議員,我見不到。

要讓這些議員加薪一倍,我不甘心。

2012年2月1日 星期三

香港乜有咁多「N無」?

財政司司長今天公佈了2012至2013年財政預算,今年沒有像去年一樣每人派6000元。

我去年得知財政司派錢,已在網誌中表示反對,今年不派,我覺得是正確的決定。

有不少人打電話到「烽煙」節目,表示沒有派錢很失望,是忽略了低下層,其中又有很多人自稱「N無」,今年完全沒有受惠。

今年的預算案,其實依舊保留了不少舒困措施,要說自己完全沒有受惠,那需要是:沒有接受綜援、沒有領取「生果金」、沒有交稅、沒有交電費、沒有住公屋等。要符合這些條件而又是窮人的話,我相信是居港少於七年的新移民。

我不是歧視新移民,只希望他們公平地想想,在決定來香港之前,有沒有估計過如何在香港謀生,本身有的知識、技能是否香港所需。明知自己一無所長,卻硬要來香港,本來亦是個人選擇,但希望也能承擔決定,不要到香港後埋怨政府、罵政府。

其他自稱「N無」的人士,希望他們想清楚,自己是否真「N無」,抑或只是冒充「N無」來罵政府不派錢。


2012年1月30日 星期一

抗「雙非」行政手段

內地孕婦,丈夫又非港人的所謂「雙非」孕婦,帶來很多對醫院、將來香港要承擔的福利、和中港兩地居民的很多衝擊。政府官員、幾個(表示打算參加)特首競選的候選人、各個政黨基於不同立場,各提出不同的方法,又互相攻擊其他人所提議的方法有問題。

之前有些「行政」手段上的建議,我不知道可不可以,我以下也有一個行政手段的提議。

可否要求全部到訪港客,如果懷孕,必須在入境時申報,讓入境官員決定是否批准她們入境。如果是已經有預約醫院床位的,可以讓他們入境。醫院給這些內地孕婦的床位數目,可以給予適當限制。如果是「雙非」孕婦,可以在一般情形下拒絕她們入境。

如果入境時不申報,卻在留港其間誕下嬰兒,政府可罰「雙非」孕婦比較大的金額,如數十萬元,如果不繳清罰款,政府將不會替嬰兒發出出世紙或身份証。要繳付費用才給予出世紙,已有現行例子,如根據香港政府一站通關於「出生登記手續」

如出生登記在嬰兒出生後42天內辦妥,登記手續將不收任何費用。如在嬰兒出生42天後但不超過1年內辦理出生登記,便須繳付法定費用。如超過1年始行辦理,則必須獲得生死登記官批准並須繳付法定費用。

所以,要嬰兒父母繳清罰款才可申請出世紙,法律上應該是可以的。

那些根本不打算為嬰兒申請香港居留權的,可以選擇不繳付該「罰款」,也不必進行懷孕申報,所以對一般入境旅客影響極輕微。

不知可否。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大陸人」有錢?

很多人說:「大陸人有錢,花得起」。我覺得這話,不是很準確。

國內大陸,有些人的確是富有,甚至很富有,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富有。2011年,國內城鎮居民人均月收入,大約是兩千元左右,遠遠比不上香港或者其他已發展國家。中國人口極多,有13多億。百份之一,便是一千三百萬人,即使只是千分之一,也有一百三十萬人。所以,就算中國只有一個極少比例的有錢人,數量上仍是很多。這些有錢人如果要買「便宜」的「貴價貨」,到香港這個免稅,貨品質素有保證,出入邊境又簡單方便的地方,便最理想。

所以,香港人見到大陸人好像全都很富有,只是假象,只不過不少大陸有錢人喜歡到香港購物罷了。

2012年1月16日 星期一

郵輪假期好時機?

早兩天在意大利海岸發生的郵輪災難,造成郵輪傾則半沉,最新消息指有 5 人死亡,尚有十數人失蹤。
在 YouTube 的一段由 Russia Today 提供的相關影片,在播影中和結束時,有(令人討厭的)插入廣告,最令我覺得啼笑皆非,是其中一段是 China Travel Service ,即是中國旅行社的郵輪廣告:

"Choose your cruise packages & tours.  Have a wonderful cruise holiday!"

難道覺得這新聞會令人對郵輪旅遊興趣大增?抑或是根據黎天王金句中的智慧:「坎坷過後有艇搭」?



2012年1月10日 星期二

2011我最喜愛議員係長毛毓民?

在收聽商台的財經節目期間,聽到商台論政節目《平上去入立法會》的節目宣傳,原來那節目剛搞了一個「2011我最喜愛議員」選舉,最高得票者是《長毛》梁國雄和黃毓民,第三位是余若薇。節目主持認為賽果不出奇,可以理解。

如果這投票結果,真的反映了大部份市民的喜好,不知主持怎樣解釋區議會社民連、人民力量和公民黨的慘敗。我沒有收聽
《平上去入立法會》,不知道主持有否解釋一下。

我覺得真正解釋很簡單:聽那節目的,大部份都是和王永平、社民連、人民力量和公民黨同樣政治立場的,所以他們投那些政黨議員的票,很正常。當然,從區議會選舉中那幾個政黨的得票率,聽那節目的聽眾恐怕不多。商台覺得那投票結果很合理,還輯錄作為節目宣傳,不知它們有沒有做收聽率調查,如何向廣告商(如有廣告)交代。

這賽果,我覺得是如林峯得到
《2011年度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金曲金獎」般「合理」。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過馬路,要小心

最近,好像有幾件涉及行人傷亡的交通意外,今天早上讀新聞,又見發生一次慘劇。

幾件事件責任在誰,我不知道。不過,不知是否我自己主觀角度,或是很多香港市民的過馬路態度真的鬆懈了,我見到有不少人現在好像是不懂過馬路般。

小時候,應該是小學一、二年班吧,老師會教「過馬路,先望左,再望右,再望左,再望右」,如果沒有汽車將駛到,便繼續邊留意交通,邊急步過馬路。不知現在還有沒有如此教導,但我看見不少怪現象。

最普遍的,是在一些繁忙又沒有交通燈的路口,如沿旺角彌敦道的橫街路口,很多行人竟然不會先察看交通,便過馬路,而且很多是很「悠閒地」慢慢過。可以想像,這些人覺得,車就算是駛到,也不會(敢)撞到他們的。我也相信大部份司機如果們遇到不守交通規則的人,都會無奈遷就。不過,那些人路人有沒有想過,有些車速過快,又或者路人橫過馬路太突然,司機會反應不切?與其把自己的生命、安全,放到司機手上,為什麼不靠自己,盡量小心過馬路?

另外一個怪現象,是有另外一個極端的行人,在沒有交通燈的路口,莫名其妙的站著,好像是等待不存在的交通燈的綠燈!